文:孟會緣
來源:鋅刻度(ID:znkedu)
碰上雙十一,年輕人越發舍得在“健康”上花錢了。
“雙十一購物車必搶項一定要有體檢卡”“這段時間各大醫美sale都在不斷推送做項目”“是時候確定整牙方案再囤一些正畸好物了”“消毒液和口罩這種日常消耗品真的不多買一點嗎”......體檢、醫美、整牙以及各種醫療用品,都是能讓年輕人關注并掏錢的重點領域。
盡管出于“防未病”的需求,年輕人的購買欲正轉化為實打實的商品銷量,讓“互聯網+醫療”這個大市場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消費熱情,仍在遭受著購買規則太復雜、產品信息不清晰、售后服務不到位等,雙十一慣有“套路”的考驗。
01
年輕人的“新剛需”:為“健康”花錢
某種程度上,健康類商品和服務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新剛需”。
從蹲守李佳琪直播間的體檢卡,到薅醫美機構的羊毛價做項目,再到“牙套人”為正畸好物奔走。這個雙十一,可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聚焦在了改善睡眠、精神焦慮、腸胃以及牙齒、皮膚、肥胖、脫發等問題上,并致力于通過大促節點的優惠價來減輕自己的“錢包壓力”。
“作為辦公室久坐的打工人一枚,平時腰酸背痛難免就需要來點膏藥貼上,偶爾還得去找專業人士按摩一下,整體算下來花費還是挺大的。”自覺身體已經人到中年的“95后”李銘告訴鋅刻度,他正長期處于既心疼錢但又不得不持續花錢的尷尬狀態,“不算護腰坐墊這種幾百塊的一次性大件,單單看每天都要用到的鎮痛貼,一張就要十幾塊,一周一次的理療按摩,會員價也得要一百多,平均下來一個月至少要花出去1000塊。”
乘著雙十一的大促價,李銘下單了體檢卡、囤了膏藥貼,還在理療店充值了一份雙十一套餐,“一波拉滿,總要比平時零零碎碎買要便宜一些,能省一點是一點吧。”
愛美的周悅則是順應本心,都把錢花在了臉上,“國產除皺、皮膚問題綜合管理、下頜緣收緊、光子頸部、皮膚保養季卡,99塊錢五選三,做項目都做到這種優惠力度了還要啥自行車啊,沖就完了。”
周悅之前就對玻尿酸、熱瑪吉、光子嫩膚等熱門醫美項目垂涎不已,只可惜囊中羞澀,稍顯高昂的日常價讓她難以一一體驗,“現在各大醫美機構的雙十一活動簡直了,我看很多項目都有優惠,還可以免費抽獎,中了相當于不花錢就變美了。心動就要行動,反正我和身邊的姐妹都已經下好單了,準備約個時間一起去做。”

網友盤點的雙十一醫美項目攻略
向來對雙十一少有關注的理工男王奇,今年也忽然覺得該囤點什么了,“口罩、消毒液這些東西,別看日常價不高,但消耗起來是真的快。比如消毒液,按日常價50多一瓶來算,活動價能減下來好幾塊,買得越多越劃算,反正是必備品,放家里囤著也不會浪費。”
正如李銘等人的切身體驗和感受,有專業人士認為,“互聯網+醫療”行業正在被推向一個發展新階段。
因為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很多年輕消費者對于“醫療保健”的概念不僅從“只為治病”升級到了“預防為主”,還進一步提升到了“改善狀態”,甚至是追求“美麗”。觀念的變化,一步一步促進著健康消費的同步升級。
02
拋開營銷,“價格”和“品質”定勝負
從數據上看,年輕人在“健康”上激發的購買欲正轉化為實打實的商品銷量。
京東在10月24日晚開啟雙11預售的同時,發布了11.11消費趨勢報告,回顧過去5年的消費趨勢變化。報告顯示,過去5年(2017-2021年),作為生活服務消費重要品類的健康服務消費金額增加了7倍,“膏貼類藥品、活絡油、眼藥水還有祛痘祛疤類產品都是今年雙十一預售熱銷的健康產品。”
據24日8點的天貓雙11預售數據,開場首小時,醫用敷料、HPV疫苗、燕窩、靈芝孢子粉等多個品類的健康產品熱銷。其中,HPV疫苗預約的預售金額同比增長超600%,血糖用品、祛疤產品、養生茶等品類也迎來了三位數的高增長。
天貓健康數據還顯示,預售開場4小時,可復美、瑞慈體檢、彩虹醫生、小仙燉、安視優、愛康國賓、燕之屋、橄欖枝健康、swisse、益節成為暫列前十的熱銷品牌,其中不止一家品牌預售金額破億。而mepiform美皮護旗艦店、Lifespace旗艦店、初巧、雷允上、杞里香等一批健康品牌店鋪也突破自我,首小時成交額超去年全天。
萌醫生懂事梁奕福曾言,“隨著消費升級與移動醫療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自身健康問題,作為互聯網消費的主流人群,個性化與精神化的醫藥產品也正在走進他們的生活。”
如今一看,上述數據足以驗證他的觀點。消費者對線上健康消費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也難怪雙十一的線上健康產品會呈現井噴式發展狀態了。業內甚至還預測,今年雙十一營養補充類產品,以及醫美產品還將迎來更高速的增長。
醫美產品還將迎來更高速的增長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鋅刻度發現,隨著這股年輕人“防未病”健康理念的發展,相關健康消費品廠商、垂直類服務供應商以及綜合型電商平臺紛紛基于自身優勢出招,都想率先搶占這塊大市場。
具體來看,來自醫美面膜、漱口水等多個健康消費品類的廠商,都傾向于將產品降價的“直給式”優惠;如體檢機構、牙醫診所、醫美機構等垂直類服務供應商,更依賴于推出各種組合式服務套餐;至于各大電商平臺,則是將多種產品和服務融于己身,以健康清單、器械指南等方式進行推介,綜合購買多單購更實惠來吸引消費者。
當然,營銷玩得最“野”的方式,當屬主播、廠商、機構齊上陣的直播了,如李佳琪直播間里的愛康國賓體檢卡,美婦產直播狂歡夜里的各種體檢套餐等。但論最終效果的話,從相關消費者的購買反饋來看,仍是以“價格”、“品質”談勝負。
03
雙十一期間,那些避不開的慣有“套路”
“唯一一次差評給愛康國賓,因為他家,我把雙十一所有的訂單都退了。”對于今年雙十一,一位消費者如此評價。
在一篇題為“愛康國賓雙十一真的很下頭”的分享帖中,博主也講到了這次時間的緣由:愛康國賓在李佳琪直播間的體檢項目有刪減。經過這番“偷偷改項目”、“換來換去”的行動,哪怕愛康國賓的體檢套餐最終將項目配齊了,仍給消費者留下了“做不起活動就不要做”的不佳印象。
之后,還有消費者反映稱,“尾款后發現沒有減去優惠券”“重拍后紅包券作廢了”“客服已讀不回不理人”,可謂是狀況百出。“他們的BUG是真多,就不能多弄幾個階段的優惠券?其他一個個的,還要分開付款才能一個個優惠。”

愛康國賓雙十一活動的BUG讓用戶不滿
除了體檢卡,部分雙十一醫美項目過低的活動價也讓不少消費者心懷疑慮,“這也太便宜了,有人說大部分都是套路,下單后核銷就會說沒貨了,而且也不知道有沒有資質。”
對此,一位有著多年求美經驗的用戶透露,做醫美項目最主要還是看醫院和醫生,“一定要選擇自己熟悉的,不管是大卡還是小卡(多次或單次),不要看到活動價很香就閉眼沖了,誰知道最后給你用的機器和產品是不是真的?不然你去看看項目關聯的醫院,再查一查它的相關信息,說不準是一堆‘驚嚇’正等著呢。”
這些情況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購買規則太復雜、產品信息不清晰、售后服務不到位,這些不正好是近年來雙十一被外界廣為詬病的根本原因嗎?
曾幾何時,雙十一是個非常重要的購物節點,消費者會提前擬好清單等待打折時刻的到來,他們享受著一次大規模低價購物帶來的消費滿足。而那些真誠讓利卻逐漸變成了商家的營銷套路,就像各地消協的提示,價格先漲后降、虛假購物訂單信息、發貨商品以次充好等問題頻繁出現,持續消耗著消費者對商家和平臺的信心。
事實上,在消費升級的語境下,電商業態正在加速演變、重塑,相關各方也應具備敏銳感知并做出切實應對。現實告訴我們,應該讓消費回歸理性、不要在數字化生活中迷失的不只是消費者,還有商家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