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馬宋
來源: 小馬宋(ID:xiaomasong999)
兩年前,我熟悉的一位新消費領域的投資人,基本上就把自己投過的消費品牌清盤了。
而這兩年來,我還是不斷看到他在講新消費領域的機會,就像自己沒清盤過一樣。
古代波斯國王會把帶來壞消息的信使殺掉,所以,信使就不會把壞消息帶給國王了。國王很天真,以為聽不到壞消息,壞消息就不會存在了一樣。
人們喜歡聽好故事,哪怕這個故事是個謊言。人們討厭把好故事的幻覺戳破的人,所以大部分人都還覺得消費品牌很美好。
這個叫做波斯信使綜合征。
不過今天我還是說一點壞消息。
新消費這個事,說了很久了。但我們好像一直沒有給新消費品牌做一個明確的定義。
而且在新消費品牌勢頭正旺的時候,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風氣:凡是看起來做得有調性、品牌勢能很強、大家談論很多、產品跟過去有不同的消費品牌,都被歸類到新消費品牌這個陣營里了。
這有點像消費品牌之前的一個商業紀元:互聯網企業紀元。
什么是互聯網企業呢?過去還相對明確,就是經營基礎,經營內容或者經營方式以互聯網為主的企業就叫互聯網企業。
后來,就發生了變化。凡是做得好的企業,大家都把它歸類的互聯網企業中。
比如華為,互聯網陣營認為華為是互聯網企業。為什么?不為什么,因為華為很厲害,華為就應該是互聯網企業,否則華為怎么能做得這么好呢?
所以,小米是,大疆是,江小白是,黃太吉是,甚至招商銀行也被算作是互聯網企業。
在后來的新消費品商業紀元中,同樣是這個邏輯。只要你的玩法新,你的渠道新,你的產品不一樣,你的品牌勢能強,你會“玩”,你被大多數人討論、知道,你就是新消費品牌。
所以古茗奶茶這樣的品牌,就很難被稱為新消費品牌。蜜雪冰城也不是,至少雪王之歌爆火前的蜜雪冰城不能算是新消費品牌,因為它太土,太low,產品也沒玩出花樣,經營太傳統。
而諷刺的事,像古茗和蜜雪冰城這樣的奶茶品牌,才是經營更好,發展更穩健,利潤更高的企業,但這樣的品牌不能不算在新消費品牌的隊列。
新消費品牌可以沒有利潤,可以管理混亂,可以沒有經營邏輯,但必須出圈、必須會玩,必須顛覆了老牌產品,必須被媒體集體吹捧。
可是呢?大多數新消費品牌(也不是所有,有一些還不錯)都忽略了經營企業最基本的一個問題:企業經營。
其實企業經營的道理很簡單:能算得過賬來。
投新消費那的那波投資人,有一大半過去是投互聯網的,他們把互聯網的邏輯搬到了實體企業經營上。
過去幾年大家誤以為這叫降維打擊。
今天看來這叫對實體行業缺乏敬畏。
蜜雪冰城,一個新消費品牌們一致瞧不起的奶茶品牌,去年凈利潤近20億。
而很多光鮮靚麗的新消費品,利潤,則是呵呵呵呵。
互聯網的平臺之爭,往往是存活之爭,有了微信,就不可能有來往,也不可能有米聊。
但消費品不是。
餐飲行業4萬億的市場,最大的餐飲集團百勝集團,營收600億。
沒有人能一統江湖,新品牌任何時候都有機會挑戰行業大佬,你在品牌上燒錢燒不出壁壘,也不可能阻止競爭對手進入。
711的冰柜里,永遠有新品牌的飲品會出現,只要你花錢買下這個貨架位置。可口可樂、伊利再厲害,都不能阻止這件事發生。
所以,新消費品牌的核心問題不是快速增長,也不是占領市場,而是要理順經營的邏輯。
對于快消品,你的增長很快,那就問問這個品牌,復購如何?
沒有復購,靠投廣告不斷拉新客戶,這樣的增長有意義嗎?企業能長期經營嗎?
你名氣很大,那請問,你花了多少成本?能不能維持?
如果不考慮成本,我可以給你立刻造100個網紅品牌,問題是,有啥用呢?
企業的經營邏輯并沒有理清楚。
康師傅做不出更好吃的面嗎?不可能。
它只是做不出那么好吃,價格還在5塊錢左右的方便面。
面貴了,能消費的顧客就少了,廣告費就不值得了,線下動銷就不行了。
不是康師傅不行,是康師傅覺得這么干不行。
你需要回家開火煮面,確實好吃,但顧客的使用成本就高了。
你可以用更保鮮的面,可以加大雞腿,可以做調料包,這樣的面會非常好吃,這就是新消費。
問題是,這樣的面要冷鏈運輸,交付成本太高了,30多塊一包。
一碗現做的武漢熱干面只要5塊錢,兄弟,你再想想這事成立不成立吧。
你可以開一家很有調性的新消費餐飲品牌,但你也要知道,它門頭上每一個燈泡,每一塊瓷磚,每一件員工服裝,每一個磨砂質感的杯子,每一個閃閃發光的裝飾,每一個玻璃鋼的IP模型,都是要錢的。
哪個老板不想自己的店鋪干凈、好看、充滿質感呢?
做酸菜魚的老板難道不知道鱸魚比巴沙魚好吃?做家常菜的企業家,難道不知道現炒的菜比預制菜有鍋汽、又好吃?
但是鱸魚比巴沙魚貴,廚師的工資蹭蹭在漲,提價了顧客就會罵,服務、口味、價格,這大概是餐飲企業的不可能三角。
所有經營,都要在質量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的。
你嘲笑傳統企業家不敢燒錢,因為這些企業家知道成本很重要啊。
你燒的不是自己的錢,你當然心安理得。
真正的企業家,不會連經營的賬都算不明白。脫離經營邏輯去談創造新消費品牌,我是沒看明白。
有一天我去拜訪一位“新消費品牌”的創始人,他可能是眾多新消費品牌中少有的能有利潤的公司。
他說我現在懶得去我們這個圈子聚會了,原因有兩個:
1、你去聚會,獲得的都是負能量,因為大家現在日子都不好過。
2、過得好的,也不會真正告訴你他真正的絕招。
據說,今天新消費的天已經變了,投資人要考核利潤,但當初拿到錢的那波創業者也很委屈:我乖,當初的投資協議里可沒有利潤這個要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