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默
來源:食品板(ID:tyjspb)
前不久,貴州省工商業聯合會與貴州省企業聯合會發布了“2022貴州民營企業100強”榜單。根據榜單數據顯示,2021年老干媽的營收額為42.01億元;相比前一年的54.03億元,足足下滑了12億,同比下滑約22.25%,這也導致“老干媽跌落神壇”的論調不斷涌現。
01
一年狂跌12億,都是辣椒惹的禍?
在中國,“老干媽”堪稱辣椒醬的代名詞。
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老干媽無疑是辣醬首選:食堂的大鍋飯再難吃,白米飯拌上幾勺老干媽總能讓人垂涎三尺;遙想當年,饅頭沾上老干媽就能一口氣吃下好幾個。然而,一句“你多久沒吃老干媽了”,將網友的對老干媽的認知拉到了當下——“老干媽變味了”成了無數消費者的心結。
眾所周知,老干媽的主要原材料就是辣椒,辣椒選得好是老干媽風味與口感的先決條件。不過,為了節約成本,老干媽二代們上位后改用了河南辣椒。在全國辣椒中,貴州辣椒一直都是最好的,價格基本維持在12~13元/斤;相比之下,河南辣椒價格是7元/斤,一斤至少差出來5塊錢,而老干媽一年要用1.3萬噸辣椒,成本的差距可想而知。不過,成本降下去了,老干媽也變味了。
去年初,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老干媽承認“確實用了便宜的辣椒,但質量都沒有問題”。用老干媽副總經理李鑫的說法,“老干媽面向全國采購辣椒,再將不同辣度、香味的辣椒進行拼配,再調制出最終的辣醬”。言外之意等于承認了,老干媽已經變味的事實,陶華碧沿用十多年只用貴州辣椒入醬的老干媽,徹底成為了歷史。
02
據傳渠道利潤稀薄,經銷商不愿意賣了
更換辣醬,讓消費者開始不愿意買了;而據傳老干媽渠道利潤的稀薄,影響到了經銷商和渠道商的意愿。
某業內人士表示,成立20多年來,老干媽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其對價格帶的掌控。其辣椒醬產品單價一直處于8-10元之間,波動幅度甚小。因此,形成了行業“魔咒”——老干媽就是價格基準線,比它便宜的品牌掙不到錢,比它貴的品牌又很難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是有道理的,他們當然追求“物美價廉”的產品,但是從渠道商的角度看卻并非如此。如果賺不到錢,哪怕這個產品知名度再高、消費者再認同,他們也不愿意經營。最近這些年,經銷商的運營成本一直在增加,包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等,而老干媽的渠道利潤空間卻基本沒有變化,這勢必影響到大家的售賣意愿。
另外,老干媽采取的是省級大商模式,廠家對市場沒有維護,全部靠經銷商自己來運營,老產品不掙錢了怎么辦,那就只能調整產品結構,弱化老產品,強化新產品,由此來提升經營利潤。同時,老干媽目前區域間的竄貨問題非常嚴重,也已經損害到了經銷商的利益。
03
老產品增速放緩,新產品表現乏力
對于老干媽的業績下滑,調味品行業資深專家、上海至匯戰略營銷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張戟認為,“沒有品類梯隊”也是原因之一。
在他看來,老干媽的問題在于:一方面是老產品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則是新產品表現不佳,這必然會削弱其市場競爭優勢。事實上,除了辣椒醬類的產品之外,這幾年老干媽也嘗試起了多元化,陸續布局了火鍋底料、豆腐乳、香辣菜等20余個品種,但“基本沒有掀起什么水花”。
04
斷崖式領先,架不住“群起而攻之”
在辣醬市場,老干媽擁有“斷崖式領先”,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的市場大盤就巋然不動。
事實上,如今的辣醬市場份額,正在被大量新品類和新品牌蠶食。比如,老牌歌星林依輪創立的“飯爺”,上線2天賣出3萬瓶;相聲演員岳云鵬創立“嗨嗨皮皮岳云鵬星店”,上線第一個月賣出1.86萬瓶辣醬;而李子柒辣醬,價格比老干媽高幾倍,也曾熱銷線上。此外,還有倪老腌、開心朱小二干煸牛肉醬、老郭家鋪子辣椒醬等互聯網品牌,也迅速通過電商搶占了一部分傳統辣椒醬市場。
主攻線上市場,是新品牌們的戰略選擇,線下是老干媽的主戰場,他們貿然進入勝算不大。因此,新品牌在渠道、產品上都另辟蹊徑,選擇年輕人最愛的外賣市場,并開發包裝規格小、口味豐富的產品,搶奪“一人食”的市場需求。
05
小結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更不是一天倒塌的。現在質疑“老干媽跌落神壇”,肯定過于草率,也并不科學。畢竟,環顧四周,四十億的老干媽依然“獨孤求敗”。不過,對于老干媽來說,接下來面臨的挑戰相信會越來越大。如何有效應對市場的變化,已經成為其迫在眉睫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