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Bale
來源:新消費Daily
10月,咖啡一度成為品牌的“續命水”,猿輔導、和府撈面、悅刻等不同領域的玩家紛紛試圖用咖啡講出一個新故事。同時,陸正耀的全新咖啡品牌「庫迪咖啡 COTTI COFFEE」首店也于近日正式落地福州。
關于咖啡的故事依然很多。
但相較于站在舞臺中央的精品咖啡,即飲咖啡始終顯得有些默默無聞。同時,作為咖啡市場中現磨咖啡、速溶咖啡的補充產品,其市場潛力與消費需求則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頭豹研究院在《2022年中國即飲咖啡行業概覽》中預測,2026年國內即飲咖啡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可達15.7%。
新消費Daily注意到,9月初,Tims咖啡與易捷咖啡共同宣布,由雙方聯合打造的兩款RTD(Ready-to-Drink)即飲咖啡在國內正式上市,此外,「永璞咖啡」也于9月上線了即飲產品“椰乳拿鐵”。

即飲咖啡市場正在提速,而在中國咖啡百花齊放的浪潮中,這個隱秘的角落,也正在迎來屬于自己的轉身時刻。
百億細分小藍海
成熟品牌與新貴相繼入局
早在2021年,連咖啡CEO張洪基接受新消費Daily采訪時就曾指出,咖啡的“基本面”就是飲料,一款可以提神,會讓人上癮的飲料,是每天都能喝的飲料。
什么才是“飲料”最好的表現形式?RTD(Ready-to-drink),也就是即飲產品。
據公開資料顯示,即飲咖啡最初進入國內市場是在1998年。
彼時,包括速溶咖啡鼻祖雀巢、第三空間開創者星巴克、日本飲料巨頭三得利等外資品牌快速進入咖啡館、便利店、超市等零售終端,開拓罐裝、瓶裝咖啡,瓜分市場。
分水嶺大概出現在2019年,或者說,伴隨當時國內整個咖啡市場的需求與消費潛力爆發,即飲咖啡這個細分品類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品牌所看到,且試圖跨界入局。
2019年10月,農夫山泉推出全新咖啡品牌炭仌,并隨之上市即飲產品。
同一年,“兩樂”也相繼再次加碼即飲咖啡。
先是可口可樂完成了對COSTA的收購,并將該品牌拓展至即飲咖啡領域??煽诳蓸肥紫瘓绦泄僬馋H杰曾表示,該公司將COSTA定位成咖啡平臺,除了門店,即飲等業態也是重點。
同年12月底,百事可樂也曾宣布計劃推出一款名為Pepsi Café的可樂咖啡混合飲料。
2021年,“中國功能飲料A股第一股”東鵬飲料也入局即飲咖啡,推出大咖“搖搖拿鐵”。
據官方介紹,“搖搖拿鐵”采用純正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甄選新西蘭進口奶源,0反式脂肪,口感濃郁順滑還低糖。同時,“喝前搖6下,搖出奶泡搖出香”也是其宣傳賣點之一。
此外,元氣森林也曾入股NeverCoffee,試水即飲咖啡,再加之開篇提及的連鎖咖啡品牌Tims中國、新銳品牌永璞咖啡等,顯然,即飲咖啡這個紅海中的小藍海,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品牌看到。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即飲咖啡市場預計將突破149億元。
即飲咖啡2.0
高端化+健康化=精品化
如果說2019年的分水嶺是讓大家看到了即飲咖啡的市場需求,品牌是在跑步入局。
那么近兩年來,伴隨著一些老玩家的升級,以及新銳品牌的出現,即飲咖啡更多是在升級“破局”。
在新消費Daily看來,伴隨著市場規模與消費需求的提升,除了穩固自己極致便攜的江湖地位,即飲咖啡在近兩年也正在走向高端化、精品化、健康化。
首先,高端化。這里的高端化,除了產品包裝的升級,我們重點想表達的是“風味”上的創新,以及其背后生產工藝的升級。
「無限波譜」便是一個典型的創新玩家,2021年7月,即飲飲料品牌「無限波譜」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其切入即飲飲料市場的第一款產品就叫做“咖啡有汽”,以“氣泡+果汁+咖啡”的形式,不僅在產品風味上實現創新,也給即飲咖啡的口感帶來了突破。
在益普索的《2020即飲咖啡創新趨勢報告》中,即飲咖啡的黑咖化和風味多樣化趨勢明顯,低糖、加入汽水和果汁等概念受到消費者青睞。
另外,從益普索Ipsos通過對近幾年即飲咖啡新品、消費者需求變化以及從電商大數據角度中,消費者對于黑咖啡的產地和工藝越來越注重,占比為31%。
這也意味著,即飲咖啡高端化的另一面是原料選擇與工藝升級。
在即飲咖啡剛剛走進中國之時,無論是雀巢、三得利利趣拿鐵,還是在價格上略顯“高端”的星巴克星冰樂系列,這一代推出的即飲咖啡往往含糖量、脂肪量較高,難以滿足如今消費者對更高品質、更健康的飲食需求。
于是,除了讓“100%選用阿拉比卡咖啡豆、低糖低脂、0糖0脂”便成為了當下標配外,為了讓即飲咖啡產品在口感上更加接近高品質咖啡,口感更加醇正,越來越多的品牌也開始在加工技術上下功夫,“現磨現萃”、“冷萃”等先進科技已進入到即飲咖啡加工中。
比如,即飲咖啡“冷萃技術“便是在低溫條件下讓咖啡粉和水充分接觸,長時間低溫萃取得到咖啡液,可以保持咖啡原本醇正風味,進一步留住咖啡營養物質。
其次,健康化。
對于即飲咖啡的健康化,在新消費Daily看來,推出順應市場的減糖、低糖產品只是第一步。
進一步看,某種程度上,即飲咖啡與咖啡、奶茶的健康化趨勢步調基本一致:直接用更健康的原料,做一杯更健康的咖啡,以及,加入一些功能性特點。
9月初,COSTA全新推出燕麥拿鐵、燕麥摩卡兩款即飲新品。
COSTA中國即飲業務負責人韓亮表示,新品“植咖館系列”來自中國本土化創新,也是該品牌全球首個植物基即飲咖啡系列。“ 這個系列會堅持全植物基概念,不含動物脂肪。同時參考燕麥系列,考慮添加膳食纖維等成分和采用低糖配方,強化健康的產品理念。”
正如IPSOS調研所指出那樣,如今,有25%的消費者希望即飲咖啡兼具更多的功能性。
事實上,就國外市場來看,即飲咖啡+益生菌、即飲咖啡+膠原蛋白、即飲咖啡+蛋白質等產品均已出現:
Iconic Collagen Coffee即飲飲料在咖啡基礎上加入了10g膠原蛋白; JoeFroyo公司推出的即飲冷萃功能咖啡Espr Esso,產品中還創新的加入了6種活性益生菌、15g優質蛋白質; Koia Coffee則是推出了以植物蛋白、MCT油、椰奶和零糖為特色的生酮咖啡系列產品,產品有助于增強大腦認知能力,提高注意力并提供更持久的能量……
顯然,無論是高端化還是健康化,即飲咖啡如今早已經改頭換面,不再是那罐棕色的高糖拿鐵飲料,而是愈發“精品化”的RTD咖啡飲品。
多風味、最便攜、新場景、性價比
RTD大有可為
雀巢大中華區咖啡業務資深副總裁何文龍在2021年3月接受小食代采訪時曾指出,即飲咖啡最大的戰略角色就是要招募新的(咖啡)用戶。
“我覺得在整個咖啡旅程里,即飲咖啡是很重要的戰略性的一個部分?!?/p>
順著何文龍對于即飲咖啡的觀點,新消費Daily認為,雖然相較于現磨咖啡與速溶咖啡,即飲咖啡的關注度不是最高的,但作為RTD產品,無可比擬的便攜性,足以讓即飲咖啡擁有更多的想象力,并在國內咖啡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第一,市面上大部分即飲咖啡,多是以一種“風味飲料”的形式出現,這對于初次喝咖啡的用戶會更好接受。
這也印證著何文龍的觀點,在多風味的保證下,即飲咖啡或許就是最好的咖啡入門級產品,尤其是,更多出現于線下渠道的他們,也更有可能成為消費者手中的“第一杯咖啡”。
第二,便捷性帶來更多的消費“新”場景。
正如即飲咖啡的定義所說,區別于其他類型咖啡,即飲咖啡不需要沖泡、磨粉、加熱等預先步驟,是方便速食類食品。
便攜密封是RTD 產品的核心優勢,這也意味著,在當下,即飲咖啡有機會出現在更加豐富的消費場景中。
尤其是,對于一些新品牌來講,既然在超商渠道不好硬剛,那通過一些其他線下消費場景走進消費者視線,也未嘗不是一種另辟蹊徑的方式。
Tims咖啡選擇與中石化易捷聯手推出RTD產品,無疑就是把目光瞄向了加油站,把消費人群瞄向了需要長時間集中精力且更需要提神的司機們。
事實上,包括飛盤、露營、滑雪等正在崛起的小眾運動,除了功能性飲品之外,即飲咖啡或許也可以成為消費者的另一個選擇。
9月初,星巴克中國發布了全新戰略布局,其中一項便是,星巴克即飲咖啡將進入550萬個商超及便利店。
或許,通過更加豐富多元的線下場景,正在走向高端與精品的即飲咖啡,可以成為千萬打工人手中的下一個“快樂水”?
最后,瑞幸咖啡也用他的起死回生向我們證明著一點,更具性價比的咖啡無疑也是國內咖啡市場的下一個趨勢。
據新消費Daily觀察,即使是正在走向高端化,但市面上大部分即飲咖啡產品的售價都在15元,甚至10元以下。相較于動輒20~30元一杯的“即飲現磨咖啡”,RTD產品在性價比層面無疑也更具優勢。
結語
從現階段來看,雖然即飲咖啡目前在市場份額上落后與速溶咖啡與現磨咖啡,但即飲咖啡做為細分產品,成本低、利潤高,且健康性、功能性、性價比等發展趨勢均符合當下的消費潮流。
同時,在適應市場與消費人群變化的過程中,憑借“RTD”這一先天優勢,即飲咖啡理應能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
部分資料參考:
《2022年中國即飲咖啡行業概覽》 頭豹研究院
《“功能+”即飲咖啡能否打開新市場?》 食品飲料瓶行業觀察
《即飲成雀巢咖啡“招新”法寶!我們和雀巢咖啡中國老大聊了聊》 小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