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玖
來源:食業家(ID:shiyehome)
2020年底,在一個大型會議現場,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帶著調侃的語氣表示:“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
放著“高大上”的房地產業務不做,萬達、恒大、碧桂園等房產企業紛紛改行,經營范圍增加“生豬”項目!
如今的養豬項目,也離不開房地產支持,全國各地正興起以養豬為主題的房地產項目,二師兄甚至住進了26層高的公寓!
“投資40億、全球最高、單體最大、26層、樓房養豬……”這些關鍵詞正刷新大眾對房地產和養豬產業的認知。
9月30日清晨,湖北省鄂州的一座26層養豬大樓迎來第一批“入住”的生豬,開始它們的“高樓大廈生活”。
這棟養豬大樓由中新開維現代牧業有限公司(下稱中新開維)投資建設。企查查顯示,該公司的大股東是當地一家水泥企業。
所以,這棟大樓的質量十分有保證,樓體采用的是立體鋼筋混凝土鋼架結構,非常堅固結實。據悉,每層樓還都配備了電梯,電梯面積達65平米,可承重40噸,一次性可以運載200頭生豬上下樓。
這座養豬大樓規劃也非常合理,可節約80%以上的土地,而且每一層都有產房、母豬舍,給母豬的繁殖和幼崽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養豬大樓全部采用落地窗設計,還配備“運動場”、“音樂廳”,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除此之外,每一層還有豬肉加工車間,“二師兄們”將在這里度過平平無奇的一生。
大樓養豬高的不止是樓層,還有數智化程度。
大樓養豬在技術上也顛覆傳統的養豬項目,讓生豬的生活直線上升,大樓配備了智能飼養、自動淋浴系統、新風系統、臭氧防護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高科技。
據了解,大樓養豬人均勞動效率提升50~100%以上,每層僅需10人左右變便可以解決2.5萬頭豬的吃喝拉撒睡。
按照預期規劃,該項目總投資40億,主要建筑為兩棟26層的生豬大樓,未來預計年出欄可以達到120萬頭。
02
養豬,正顛覆傳統認知
樓房豬場是中國特有的養豬模式,近兩年快速發展。牧原股份、新希望、溫氏股份等頭部豬企均已布局樓房養豬。
養豬,也正在顛覆人們的傳統認知。
萬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萬達養豬最初的定位是扶貧,可惜思維還停留在“養豬就是圈幾塊地,弄點豬飼料就好”的上世紀。
王健林曾吐槽對口扶貧的地區:“原來我以為蓋個豬場,他們跟我說要十萬頭豬場要幾個億,我說你蓋個豬場要幾個億,我們蓋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
為此,萬達放棄了養豬項目,將旅游作為產業扶貧項目。
中國作為最大的豬肉消費國,生豬養殖也有千年歷史。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也是時候重新審視養豬了。
2019年,牧原股份2萬月薪招聘名校生養豬,引發熱議。其招牌崗位涵蓋工程、智能化等16個種類,甚至包括智能機器人方向,顯然養豬的技術含量并不低。2017年,牧原股份還給員工發送61輛奔馳,200萬現金,以此來凸顯養豬人的尊嚴。
“月工資本科2萬+、碩士2.2萬+、博士2.4萬+”,同樣給清北等名校畢業生開出誘人薪資的還有新希望。劉永好在接受采訪時也證實,農牧行業近幾年吸引了很多清北學霸,干個兩年收入過百萬的也有。
通常笑稱“不好好讀書,還不如回家養豬”,這或許是對養豬存有的最大誤解了!大學生入場、創新的出現、科技的賦能,給與養豬行業更多想象力:
未來,每個城市或將都有自己的養豬大樓,樓里不僅養豬,還有雞鴨等禽畜,它繼續垂直向上發展,進去的是豬仔和飼料,出來的是冷鮮肉、火腿腸、預制菜等產品。它還將有一個霸氣的名字——造肉工廠!
03
養豬背后的大佬
2019年下半年開始,豬肉價格一路暴漲。此后的幾年時間里,養豬行業也突然變成了熱門。
同年底的一場峰會上,萬科創始人王石詢問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養豬賺了多少錢?”劉永好謙遜的回答:“效益不錯,請你吃飯沒問題。”(2019年新希望實現凈利潤50.42億,同比大增195.78%)
同樣是2019年,河南“養豬大王”秦英林錢瑛夫婦,財富上漲至去年的三倍,超越許家印,以千億身家成為河南首富。
養豬這個看似不夠光鮮靚麗的行業,有的公司憑借它奪得創業板利潤王稱號,有的人依靠它多年穩居省級首富。
大家這才意識到,養豬是真的賺錢。醒悟過來的萬達在2020年再次宣布啟動養豬項目,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幾個月后,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正式進軍養豬產業。網友笑稱:“蓋房子真的不如養豬賺錢!”
但養豬終歸是一個“靠天吃飯”的產業。周期變化下,養豬陷入虧損泥淖。上半年,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新希望業績全虧,累計虧損額高達186億多。
有人養豬只是投資,有人養豬卻是一輩子的事業。農業本質上需要的是長期主義,沒有一個是想要賺“短錢”、“快錢”,或者“撈一筆”就走的人,必須是在農業行業真正待下去。
養豬,依然很香,只不過周期未過。農牧這個行業,周期周而復始,起伏之中更要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