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糖
來源:中國糖果
2022年還有兩個多月接近尾聲,在全球范圍內原材料成本整體上升,食品飲料行業普遍承壓的大環境下,今年到底有多難呢?
生活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但三只松鼠、鹽津鋪子、達利食品等多家食品企業半年報顯示,營收同比均有一定程度下滑;消費者也不愛零食了?
沒有什么痛苦是吃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但火鍋的痛苦誰懂,海底撈發布盈利預警,2022年上半年營業下滑17%,最高虧損2.97億元。
今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整體下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為20040億元,同比下跌7.7%;今年開年以來,每天都有餐飲人在抱怨,難,很難,疫情以來一年難過一年。
說這些不是為了釋放焦慮。相反,我們今天來討論:經濟下行期,食品企業如何打一幅好牌?以供食品人一些啟發。
01
內卷無意義,要去創造新市場
內卷,是最無能又改變不了本質的方法。經濟下行期,很多企業的三板斧是:降價促銷、砍廣告預算、上線新品補銷售額。但這些做法只是在迎合當下環境,并不能拯救企業于水火。
很多人說,那市場環境蛋糕就這么大,你不卷,我不卷,怎么能活下去?
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有個獨到的認知,叫“商品即信息”。這個概念支撐優衣庫在日本經濟大蕭條時期,銷售額增長了約160倍,經營利潤增長了1500倍!他們通過推出一款“自發熱”衣物,與周圍都在“尾貨甩賣大減價” 的同行區別開,產品既沒有與競品比低價,也不說自己結實耐穿,而是開創了一個新市場。
商品即信息,意思是商品是一個承載信息的容器,品牌不是在銷售產品,而是在傳遞一種全新的信息價值。
在經濟不景氣時,消費品是“降了價也不一定賣得出去”的東西。
消費者不購物不是因為東西貴,而是他們喪失了購物的理由、消費的信心。
這個時候,企業真正要做的是:提供新的購買理由,刺激用戶的購物欲望。
對標食品業,太多品牌把食品打成了混戰。你賣9.9,我就賣8.8;你添加10多種微量元素,我就添加20多種;聯名款、季節限定款一直在吸引消費者眼球,但持續賺錢的產品沒一個。卷上天際的后果是,大家都過得很難,卻沒有人在贏。
創造新市場,不是生產完全不同的品類,讓公司多元化經營,而是重新定義商品的信息價值,賦予它購買理由,然后在產品端做物理上的調整。
02
賣消費疲軟時還能賺錢的產品
生活不是風花雪月,是柴米油鹽。你可以忍痛不買當季的愛馬仕新款包包,但你無法避免的買滿足溫飽的面包。
這就是食品的優勢,擁有“抗經濟周期”的屬性,因為這是我們有錢沒錢都得買的東西。
從消費者的角度,食物就是滿足欲望,提供快樂,提供多巴胺。
從行業層面,食物是一種滿足溫飽的需求,并且天然帶有挑剔性。
而現在風靡的食品業態,背后是經濟的升級。
食品,首先要能吃,也就是食品安全第一位;其次是好吃,也就是口感和風味;最后是附加價值,新鮮感、功能性、IP...
平平無奇,正是平淡日子里最大的出奇。食品行業過度的差異化創新,反而造成了“同一化”。品牌做好傳統食品,反倒顯得與別人不一樣。
而且,做大眾款意味著你在一個品類里,錨定了最大的市場體量。你的市場體量,將會決定你的最終銷量。在經濟不景氣時,這種產品策略非常有效。
只有把資源傾斜在大眾基礎款上,你才能在經濟衰退的時候,保住最大、最穩定的一塊市場。
03
高利潤不等于高價格,優化成本結構
前文我們提到,經濟下行,消費者喪失購買欲不是單純因為嫌貴,而不是喪失了消費信心。所以便宜沒用,要“有原因地便宜”。
產品高價格,利潤就一定高嗎?不一定。
在商業領域有兩種盈利模式,一種是提高單價,在每個產品上獲取高利潤;第二種是單個產品盈利不高,但通過提高庫存周轉速度,提高資本使用效率。
食品不適用于拿提高單價的模式去賺取高利潤。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品牌在產品中添加益生菌、透明質酸等功能性原料,從而主打“高端”概念來實現溢價,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重視性價比的年輕人,割韭菜真的割不動。
00后網友小張表示:“撿便宜最大的成功秘訣就是放平心態,不要被花里胡哨的營銷廣告洗腦,而是要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些東西是真的便宜,哪些東西完全不需要買。”
數據顯示,Z世代在購物過程當中,最看重的因素不是“跨界聯名、限定款”,也不是“偶像愛豆代言”,而是“性價比為王”。
04
最后
很多企業,經濟下行時的廣告,不是打折促銷,就是猛打功能賣點,這些都是不對的。
對于折扣而言,大家都打折,你的折扣不會有更好的動銷力,除非你賠本賣。打賣點也沒用,因為消費者是在考慮要不要花錢,而不是花了錢能得到什么。
前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海克斯科技”,磨滅的是什么?就是消費欲。你眼見著“一勺三花淡奶”讓本來需要熬完再泡一晚的牛骨直接變成奶白羊湯,又或是通過香精粉把一堆碎雞肉做成了整塊牛排,“全是科技與狠活”。后疫情時代,本就充滿壓抑的生活更加壓抑。
食物是幸福感的來源啊,是溫暖的化身。要提供給消費者濃烈的“幸福感”,才會刺激消費。不是宣傳功能賣點,而是消弭消費的不安全感,刺激他們的購物欲。
所以,所以。
食品企業的自救方案,不是節衣縮食,而是轉換經營目標:從爭奪現有市場到積極創造新市場,從售賣搶奪份額的商品到售賣抗經濟周期的商品,從追求高增長到追求高利潤,從強調產品優勢到刺激用戶的購物欲望。
不要老想著吃增量的蛋糕,先吃明白存量的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