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馮瑤
來源: 新經銷(ID:New-distribution)
9月19日,一則西安太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擴股項目成交結果公告引發關注。

該公告顯示,元氣森林(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5433萬余元的金額、30%的增資比例,獲得該公司戰略投資方資格。
另一家公司嘉興建信宸玥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4527萬余元,25%的增資比例,獲得該公司財務投資方資格。
該結果公示期為2022年9月19-23日。不出意外的話,元氣森林將成為西安太陽食品這家老牌公司的新鮮血液加入,雙方資源互補,在食品領域特別是調味品賽道可以大展拳腳一番。
西安太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由太陽食品集團改制而成,前身是生產圓珠筆、寶石軸承的國有企業,1986年轉型生產食品。1990年“太陽”鍋巴紅極一時,創下年銷售額1.8億元的良好業績。1996年,隨著“熬啊熬……媳婦熬成婆”的廣告片在中央臺的播出,旗下另一品牌“阿香婆”醬風靡全國,成為醬類產品的領頭羊。
進入食品行業幫助它完成了一次質的飛躍。自此,太陽食品擁有“太陽”、“阿香婆”兩個全國知名品牌。

不過,作為一家老牌企業,在度過上世紀90年代品牌發展紅利期后,由于市場競爭以及公司發展過程中自身出現的一些問題,太陽食品逐漸被對手趕超,淡出了主流視野。
彼時,跟“阿香婆”同一時期的品牌“老干媽”卻一騎絕塵,一路低開高走,暢銷至今,不由得令人唏噓這一本地老品牌的處境。
好在近兩年,太陽食品開始出現轉機,市政府出手救場。其一,2010年,太陽食品遷至長安區,占地約30畝,廠房約2.5萬㎡,這里交通環境等對食品制造業非常友好。
其二,2021年6月工商信息顯示,西安工投集團替代太陽食品集團拿到100%股權,成了太陽食品“新東家”。
此外,《西安市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以西安太陽食品集團為載體加快發展食品制造業,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補齊營銷不足短板,創新商業模式,積極迎合新興市場,提升產品附加值,向食品行業中高端推進。探索多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借助西安本地文旅產業優勢,實現食品工業與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健康養生產業同步結合發展。
這也側面證實了,西安市政府想要幫助本土品牌深耕本地的同時走出去的決心。
目前,太陽食品擁有調味品系列產品、香辣醬系列產品、太陽鍋巴系列產品共計100多個產品條碼,在以陜西為主并輻射到全國的地區售賣,不過業績確實表現一般,跟遠銷海內外的老干媽年銷售45億來比較的話,就顯得更加沒有存在感了。
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太陽食品營收分別為1.44億元、1.55億元和1.13億元。這三年,凈利潤分別為252.67萬元、220.33萬元和-139.94萬元。而在2021年,截至8月31日,太陽食品的營收為8033.39萬元,凈利潤-322.29萬元,尚待扭虧,且公司尚有2886.18萬元的負債,負債率約44.3%。
此次募資的用途,按照太陽食品的公示,主要用于現有場地產線擴充與設備提升以及管理費用增長預期、產品研發、辦公軟硬件提升、銷售團隊建設、營銷宣傳投入等經營流動資金補充。
除了資金方面的硬需求,太陽食品此次分別引入戰略投資方、財務投資方,想必也是抱著資源整合的目的考慮。
元氣森林作為這次入股的戰略投資方,顯然并不是那么簡單輕松出錢的事。
從太陽食品的角度來看,旗下調味品品牌阿香婆大有可為。
調味品是典型的“小產品、大市場”。阿香婆品牌下有阿香婆香辣牛肉醬系列、阿香婆紅油香辣牛肉醬系列、阿香婆粉狀調料系列、阿香婆拌面醬系列產品,近年來還新增了一些調味油產品。
其實早在2018年,太陽食品曾對媒體談及阿香婆的規劃:定了個小目標——先賣他3個億,雖然還不及上世紀90年代輝煌之時,但可以看出,阿香婆是想有大作為的。
根據2020年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強數據統計,入圍百強企業的總銷售額為1,139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10.1%,入圍百強企業的總產量為1,833萬噸,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17.7%。
市場容量大,品牌基礎也在,有了政府和資金的幫扶,太陽食品需要的肯定不僅僅是錢。
在增資擴股公告中,太陽食品設立的基礎條件就有:應為與公司關聯性較強的食品飲料、消費品制造類知名企業或其他產業鏈上下游知名企業,能給公司帶來技術、市場、渠道、人才和品牌等戰略性資源,形成協同效用。1:2018-2020年3年平均營收不低于10億元,近2年年收入同比增速不低于20%;
2:2020年末總資產不低于12億元;
這個要求放在A股軟飲賽道里,竟然僅有東鵬飲料和李子園“夠資格”。
但這些對元氣森林來說就比較輕松。2018年至2020年,元氣森林的營收分別是2億元、6.6億元和27億元,同期銷售額增長率為300%、200%、309%,3年累計營收35.6億元,簡單計算平均營收11.87億元。總資產和凈資產也是輕松滿足條件。
既然元氣森林能滿足太陽食品的需求,那么反過來,對于元氣森林來說,它又是為何選中太陽食品的呢?
從元氣森林的角度看,調味品賽道是對現階段商業版圖的補充,也是一個前景很好的投資回報率標的。
作為飲料行業的新貴,元氣森林可謂是快消行業冉冉升起的一枚新星。特別是在其背后有了挑戰者資本的加持,在外界眼中,集“投資機構+消費品公司”為一身的元氣森林妥妥的高富帥。

扒一扒其背后的投資項目就能發現,早在此之前,由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創立的挑戰者資本,曾在消費領域投資了食族人、王小鹵等方便休閑食品,此外,以元氣森林為主體的投資項目,也有田園主義、山鬼雞湯、NeverCoffee、觀云白酒、碧山啤酒等品牌,商業版圖涉足咖啡、酒類、輕食等領域。
這次,是元氣森林首次進入調味品賽道。調味品賽道市場集中度低,品牌分散,是個很有發展前景的賽道。近年來,受益于餐飲業、食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升級,調味品行業發展一直保持著增長態勢,行業內品牌企業日益強大,品牌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
調味品作為剛需消費品行業,在消費多元化和場景碎片化的大趨勢下,食品加工業、餐飲業和家庭零售的消費邊界不斷拓展,線上、線下渠道加速融合,隨著細分市場和消費升級,我國調味品市場將經歷著一輪行業洗牌。
機遇和挑戰并存,元氣森林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建設,營銷能力,數字化能力等多方面可以賦能太陽食品,有望帶領這個區域性品牌立足本地市場并走向更大的舞臺。
時代在變,行業在變,消費者在變,太陽食品也需要變。
這個時候注入新鮮血液,引入元氣森林在快消品領域已經摸索出的成功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對太陽食品來說是值得一試的。
元氣森林能在飲料賽道這樣一片紅海市場殺出重圍,一定有其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就看雙方在未來如何能更好協作,達成1+1>2的效果了。
此次雙方的攜手不禁讓筆者聯想到,元氣森林給自己定義為食品飲料行業的創新者和傳承者,現在看來,此舉挺符合它的經營理念和調性。筆者認為,這種對自我的清晰認知和堅定執行的行動導向,或許就是它能取得當下成績的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