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風
來源: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
從2019年業績“暴雷”,到2021年“踩雷”恒大、融創等信托產品,“雷”成了討論洋河最多的關鍵詞之一。
剛剛過去的二季度,對白酒行業無疑是一次年中大考。在次高端賽道幾大龍頭酒企業績紛紛放緩之際,洋河的“答卷”頗令人滿意。
盡管上半年洋河大本營華東區域深受疫情影響,但從中報數據來看,其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89.08億,同比增長21.65%;凈利潤68.93億,同比增長21.76%,Q2單季凈利潤同比增長6.07%,遠高于汾酒-4.33%、舍得-29.67%等,依舊強勢不減。
此前,市場普遍關心和擔憂的,洋河會不會走下坡,也有了更明確的答案。
01
想超越洋河更難了
當前,行業內白酒“大廠”的排名爭奪戰愈演愈烈,尤其是對“老三”位置的爭奪。
“要堅持長期主義,不能為了一時比拼,亂了陣腳?!毖蠛佣麻L張聯東在談到關于行業排名時說。
事實上,隨著洋河重新步入中高速增長,要超越它更難了。
不同于2003年-2012年行業“量價齊升”的黃金發展期,自2016年起,是名酒的復蘇,行業產量逐年下降,區域性中小品牌逐漸被淘汰,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同時伴隨著近年來疫情反復和經濟放緩的兩大“催化劑”,馬太效應更加凸顯。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酒企營收增長仍超16%。規上酒企數量961家,虧損酒企190家,虧損面達19.77%。累計虧損額13.41億,同比增長達65.0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而隨著行業不斷“內卷”,酒企在全國化不斷攻城略地的同時,行業排名之爭也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當前營收規??磥?,“茅五”市場地位已十分穩固,洋河位居第三。隨著瀘州老窖、汾酒的快速崛起,二者都在覬覦洋河的位置。
于瀘州老窖而言,自2010年被洋河取代后,重回前三便成為了其重點發力目標。
然而現實情況是,瀘州老窖不僅沒能實現多年“夙愿”,反而有被汾酒全面超越的勢頭。相比較而言,近年來汾酒發展迅猛,2017-2021年的4年間,汾酒營收復合增速達33.11%,而瀘州老窖復合增速僅為18.72%。
真正的臨界點在2022年。
2022年一季度,汾酒營收達105.3億,遠超瀘州老窖的63.12億,是汾酒20多年來的邁出的歷史性一步。但從凈利潤規???,瀘州老窖憑借較高凈利率依然高于汾酒。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而隨著洋河業績的明顯回升,這場“行業前三”的爭奪戰也宣布告一段落。
很顯然,當前汾酒是洋河市場地位的最有力競爭者。盡管上半年汾酒營收增長較快,達26.52%,但卻是建立在1季度超40%增速的基礎上。而汾酒第二季度營收增速大降,僅為0.35%,遠低于洋河的17.1%。
這預示著汾酒未來能否保持高增長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抗寒”能力也弱于洋河。而洋河自2021年恢復了業績的高增長后,已重新步入到高成長周期。
與此同時,隨著洋河M6+大單品的爆發和雙溝等其他品牌的崛起,公司未來的增長動力依然強勁。
因此,超越洋河難度再次提升了。
“老三”爭奪戰的興起與洋河2019年和2020年陷入業績調整期有關。這兩年正值白酒行業高端和次高端賽道大擴容階段,而洋河的止步也給了其他酒企超越的機會。
02
拐點已現,
未來不止夢之藍
在經歷了2019、2020年的戰略調整期后,當前洋河業績增長拐點已經顯現。而在這背后,是一系列大刀闊斧式的改革,其中首先應得益于渠道模式的轉型。
在白酒行業的上個黃金十年發展期中,洋河在業內首創了深度分銷模式。所謂深度分銷模式,是以廠家為主導的渠道模式,由廠商負責市場的開拓維護,經銷商僅定位于物流倉儲等輔助角色。在市場開拓的早期,深度分銷的推動作用極大。
伴隨著“藍色經典”系列火爆全國,洋河進入了增長快車道。營收從2005年的6.84億一路增長至2012年的172.7億,增幅超20倍,成功躋身行業前三。
但深度分銷模式缺點同樣明顯。快速擴張導致洋河的管理和渠道費用支出較高,一旦業績增長陷入停滯,將面臨空前的成本壓力。同時經銷商角色功能弱化、較低的渠道利潤率導致經銷商積極性不高。
隨著2012年后行業大調整,洋河的高增長戛然而止,即便在日后的行業復蘇期,增速依舊不快。同時2019年、2020年的調整期預示著以往快速發展積累的弊病開始顯現。
如洋河的管理費用,從2006年不足1億增長至2019年的19億水平,遠超2019年瀘州老窖8.29億、山西汾酒8.91億。
很顯然洋河也意識到了深度分銷的弊端,并于2019年就著手推進“一商為主,多商輔助”的渠道模式轉型。模式轉變是洋河基本面改善的基礎,對渠道利潤率和經銷商積極性都有提振作用。但更為關鍵的,經營策略的轉變才是促成洋河蛻變的重中之重。
在經營策略上,洋河通過對藍色經典系列產品結構的不斷升級,進而提升產品毛利;同時多品牌策略的實施,構筑除藍色經典外的“第二增長曲線”。
中低端產品占比過高也是此前影響洋河增長的重要因素。據券商研究,早在2016年洋河中低檔白酒收入占比仍高達80%。而在消費升級背景下,300元以下市場空間不斷萎縮。因此產品升級、擴大高檔產品占比也是洋河改革的必由之路。
洋河的產品升級主要從2019年推出的升級版M6+開始。當前夢之藍系列是洋河業績的主要帶動力量,營收占比已超30%。M6+作為洋河次高端高階價格帶主力產品被寄予厚望,并希望將之打造成如國窖1573類的大單品。
據國金證券調研數據,2021年夢6+營收體量在40億左右,預計在2022年仍將保持50%左右的高增速,并有望達到百億級別。同時,洋河還完成了其他主力產品的升級換代,并先后推出了M3水晶版與天之藍/海之藍升級版。
在多品牌戰略上,洋河當前主要有雙溝和貴酒兩大品牌。雙溝是當前的主推品牌,公司欲將其打造成“第二增長曲線”。據財報數據,2020年和2021年雙溝分別實現營收12.99億、17.87億,并計劃在2022年實現營收超50億。貴酒是醬酒品類,當前規模較小,但增速較快,作為未來的潛力發展品牌。
在洋河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實施后,渠道利潤率已大幅提升。如夢之藍M6,2019年還不足3%,當下M6+已達14%,甚至超過了劍南春、青20等竟對產品。
同時,洋河的業績表現也與次高端賽道的高速增長密不可分。據券商研究顯示,2015-2020年白酒次高端市場規模由155億上漲至600億,年均增速達31.09%,未來仍有望保持在20%以上,2023年或超1100億,占白酒行業規模近15%。
更為關鍵的是,與高端白酒不同,次高端領域的競爭格局尚未固化,呈現出汾酒、劍南春、舍得等群雄逐鹿的局面。數據顯示,2020年次高端白酒市場CR3為37%,遠低于高端市場的90%。
洋河作為行業的次高端龍頭,隨著業績再次步入高增長軌道,正在上演“王者歸來”時刻。對于未來的發展,洋河的目標不應只停留在“保三”,其該思考的是,如何進軍高端酒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