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agonia 曾被《財富》雜志評為「地球上最酷的公司」。從創立品牌的 1973 年起,Patagonia 用近 50 年的時間,從始至終做了一件事。

文:張成晨
來源:愛范兒(ID:ifanr)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如果這家公司是戶外品牌 Patagonia,那么一切都在情理之中。Patagonia 曾被《財富》雜志評為「地球上最酷的公司」。從創立品牌的 1973 年起,Patagonia 用近 50 年的時間,從始至終做了一件事。品牌創始人 Yvon Chouinard 在公開信里寫道: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解決環境危機,但這還不夠。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在保持公司價值觀不變的同時,投入更多資金來應對危機。Patagonia 目前價值約 30 億美元。要做到這一點,擺在 Patagonia 面前的,原本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賣掉 Patagonia 并捐出所有的錢,但新的管理層會否延續價值觀,沒有人知道。另一種選擇是讓公司上市。然而,即使是心懷善意的上市公司,也需要為了投資者的短期收益,不得不犧牲長期責任。這兩種選擇都不夠好,所以 Patagonia 創造了自己的游戲規則。簡單來說,Patagonia 的新所有者是 Holdfast Collective 和 Patagonia Purpose Trust。非營利組織 Holdfast Collective 擁有公司 98% 的股份和 100% 無投票權的股票。信托機構 Patagonia Purpose Trust 擁有公司 2% 的股份和 100% 有投票權的股票。未來,所有未用于再投資的超額利潤,每年約為 1 億美元,將作為股息分配給 Holdfast Collective。它收到的每一美元,都將用于應對環境危機,以及保護自然和生物多樣性。而 Patagonia Purpose Trust 持有 100% 有投票權的股票,所以有權批準公司的關鍵決策,例如董事會成員和法律章程。也就是說,它負責維護 Patagonia 的初衷永遠不動搖。在捐贈之后,Patagonia 仍然是一家營利性企業,首席執行官、董事會和所有員工也維持原狀。因為 Patagonia 明白,他們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來自商業,目的和利潤密不可分。但利潤用在哪里,是他們能夠決定的:我們不會從大自然中提取價值并將其轉化為投資者的財富,而是利用 Patagonia 創造的財富來保護所有財富的源泉。
來自地球,歸于地球。打開 Patagonia 的官網,你將看到「現在地球是我們唯一的股東」。從 1985 年開始,不管盈利與否,Patagonia 每年捐出 1% 的銷售額,目前已經向 1000 多個環保組織,共計捐獻了 1.4 億美元。在品牌看來,這筆錢并非公益,而是「地球稅」:這不是慈善事業,這應該是做生意的成本,它為我們使用地球支付租金。
不僅自己身體力行,Patagonia 在 2001 年發起了企業聯盟 1% for the Planet,呼吁更多企業加入,共同解決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你總是可以給予更多,但你永遠不應該給予少于 1%。
堅持了 1% 近 40 年后,如今它已經準備好獻出 100%。Patagonia 的這一決定,對于熟悉品牌的人來說,一點也不奇怪。品牌誕生之初,就帶有「環保偏執狂」的基因,步伐邁出的比許多品牌都要早。1991 年,Patagonia 委托獨立機構評估大麻、亞麻、人造絲、尼龍、羊毛等常用面料對環境的影響;1994 年至 1996 年,品牌對 66 種產品進行調整,逐步將面料全部更換成了有機棉。在有機棉之外,品牌的大部分材料是回收織物,包括聚酯、尼龍和羊毛。1993 年,Patagonia 開發再生聚酯纖維,25 個一升水瓶生產一件 Synchilla 抓絨衣,成為全球第一家將垃圾轉化成抓絨的戶外服裝制作商。截至 2021 年秋,Patagonia 旗下 89% 的聚酯纖維由回收材料制作而成,減少了 727.5 萬千克的碳排放。與產品一脈相承的,是 Patagonia 一系列關于環保的服務。從 2005 年起,Patagonia 開始回收聚酯纖維服裝;2011 年,Patagonia 計劃 100% 回收生產的所有產品,但消費者意愿不強,他們由此意識到,修補衣服,延長使用壽命,或許才是他們的消費者想要的。作為一家公司,我們可以做的最負責任的事情之一是,制造可以使用多年的高質量產品,因此您不必購買更多產品。
2013 年,Patagonia 推出「Worn Wear」計劃,以「Better Than New」為口號,鼓勵消費者維修舊衣。當時,一輛老舊道奇卡車便是一個免費流動維修點,對任何品牌的舊衣來者不拒。2017 年,Patagonia 推出 WornWear.com,在線銷售二手產品,并提供以舊換新和維修服務。盡管運輸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但使用二手產品,與制造新產品相比,對環境利大于弊。將 Patagonia 的衣服多使用 9 個月,可以將相關的水、廢物和碳足跡減少 20% 到 30%。Worn Wear 的內核是,只購買和使用需要的東西,而不是過度消費。如果有人在 Worn Wear 購買產品后再轉售牟利,被發現后或將失去未來的購買資格。此外,官方維修服務需要較長時間,所以 Patagonia 在官網推出 DIY 維修指南,如果出現破洞或者扣子損壞,通常可以自己上手修復。反商業、反常理的環保宣傳,則讓 Patagonia 的行動被全世界看見。2011 年,Patagonia 在黑色星期五買下《紐約時報》整版版面,大字刊登「Don’t buy this jacket」,當年的銷售額不減反增,全部營收所得被捐給了草根環保項目。2021 年的 618,Patagonia 打出「NO SALE」的口號,呼吁消費者「少買點,多想想」。標題和口號略帶挑釁,其實是 Patagonia 有意為之,他們希望以強烈、清晰的方式,引起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如果我們不鼓勵顧客在購買前三思而行,那么我們為環境變化而努力是虛偽的。為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我們都必須減少消費,并以對環境更敏感、危害更小的方式生產產品。
Patagonia 的環保行動,一直圍繞「5R 原則」:Recycling(回收)、Reusing(再利用)、Repairing(修復)、Reducing(減少消費)、Reimagine(重構)。早在 2012 年,Patagonia 就成為了一家 B Corp 共益企業認證公司,它也是加州首個注冊的 B Corp 公司。有趣的是,當大公司們都在近年響應 ESG(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Patagonia 沒有專門設立企業社會責任部門,因為他們認為,整個企業都需要為社會負責。與此同時,金融、化工、汽車、政府組織和科技行業的公司,都在他們的銷售黑名單上。后退一步不賺「不必要」的錢,又為環保獻上真金白銀。Patagonia 看起來有些矛盾的行為,并沒有真正失去什么,相反,這是在堅持環保的長期主義,也在堅持經營的長期主義。負責任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是互相挑選的。Patagonia 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在每個生產環節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損害。按這樣的標準挑選產品的品牌擁躉,便會紛至沓來。在創立 Patagonia 之前,狂熱的戶外運動愛好者 Yvon Chouinard 以制造攀巖器材起家。1953 年,14 歲的 Yvon Chouinard 是南加州獵鷹俱樂部最小的成員。他發現歐式登山巖釘既破壞巖石結構又造成極大浪費,所以設計了可重復使用且不會改變巖壁結構的巖械。干凈攀巖(Clean Climbing)理念,讓 Yvon Chouinard 在攀登圈聲名遠揚,也改變了圈內的攀巖習慣。這一行為模式,同樣貫穿在 Patagonia 的發展過程里。或者說,Patagonia 正是創始人精神的外化,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做事極致甚至偏執。Patagonia 的原意為南美洲一片獨具特色的高原,Yvon Chouinard 曾與友人攀爬高原上的險峰 Mt. Fitz Roy,在那里遭遇過惡名昭彰的暴風。在創立品牌時,Yvon Chouinard 腦海中浮現的,便是從遠方看到 Mt.Fitz Roy 時倒抽一口氣的瞬間,品牌 logo 也參考了 Mt.Fitz Roy 的模樣,寓意「遙遠、有趣又充滿冒險」。從環保行動向內看去,Patagonia 其實有一股極強的內在意識支撐。Patagonia 的四個核心價值是:打造最好的產品(功能、可修復性和耐用性)、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用商業來保護自然、不受陳規約束。這和登山、攀巖等極限運動的精神有了某種默契的共通。它由一群登山者和沖浪者創立,又服務于對戶外最狂熱的群體。上世紀 60 年代,沖浪、攀巖、滑雪、潛水尚屬小眾,Patagonia 早早入局又頻繁創新,最終成功占領市場。創新意味著更好的材料和設計,也解決了供應鏈中的低效率和浪費問題,環保和功能一舉兩得。如今,Patagonia 在戶外運動方面建立起了極高的專業門檻,是美國最大的戶外用品公司,為攀巖、沖浪、冬季運動、越野跑、山地自行車和飛釣提供專門設計的裝備和服裝,還有自己的精釀啤酒。不止是戶外運動,當天氣寒冷、潮濕和刮風時,Patagonia 同樣適合作為休閑裝。因此,就算毫不關心可持續事業的消費者,也能從 Patagonia 的創新設計中受益,但消費者選擇它的這一行為,又有助于環保事業本身。創新設計之外,Patagonia 還有一股極簡主義的精神。在 Patagonia 看來,生產線過于龐大,往往會導致產品間差異過小,對環境也沒有好處,所以應以功能為先,對整個產品線做減法。「有你需要的,沒有你不需要的」,有限的產品線里,每件產品都足夠獨特且有用,比如經典產品 Snap-T 問世 30 多年沒有做過較大的調整。這是 Patagonia 信奉的哲學:最終達成完美的標志,不是人們不能再添加任何東西,而是人們不能再刪減任何東西。
目標鮮明的 Patagonia,并沒有迎合市場潮流,但自己做了潮頭,實現了兼顧商業和環保事業的可能;開創多項「第一」的 Patagonia 也沒有想過什么是酷的,所以它成為了別人眼里最酷的。登山是 Patagonia 的核心業務,就像一個有趣的雙關。來自地球,歸于地球,是極限運動者對自然的敬畏,也是環保主義者對地球的虔誠。Patagonia 用幾十年爬到了同行業可持續事業的頂峰,然后拋掉一切,接著爬下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