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inter
來源:私域流量觀察(ID:wangongdigital)
在2003-2012年這個黃金十年里,國內經濟強勢增長,餐飲消費需求隨之壯大,白酒行業迎來百花齊放的爆發期。市面上有過萬個白酒品牌,無論是名酒、定產酒還是二三線酒品牌,只要有酒推出,就有人買單。在這種瘋狂場景下,甚至假酒都可以賣到上千塊一瓶。
整個白酒市場不限產量,而行業的當務之急就是擴產能,拉動銷售,以形成品牌效應。
數字化在這一時期顯得并不重要,不管是從消費品行業角度,還是中國制造行業角度來看,整個白酒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在2015年之前是滯后的,而且滯后差距很大。
轉折點在2012年來臨,“限制三公政策”的宣布成為酒企的制約,主要消費群體被限制,很多企業一下子失去了客戶。
與此同時,白酒消費市場也在改變。過去人們認為市場的蛋糕是可以無限做大的,然而在2012年之后市場在不斷萎縮,政策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另一個因素是,消費者越來越崇尚健康理念,從原來的「多喝酒」變成「少喝酒,喝好酒」。
以一個具體場景為例,過去的白酒消費者跟朋友聚會,會選擇喝2兩200元價位的酒,但現在可能只喝1兩,而選擇的酒品牌會升級到400元價位。
另外,人口基數的不斷變化也在加速白酒市場的萎縮。從另一個角度看,消費者對名酒、好酒的需求在上升,他們一旦認定某個優質品牌,可能一輩子就只喝這個品牌,因此諸如瀘州老窖、五糧液和茅臺等名牌都在擴大產能,這片市場相對來說正在擴大。
那么,如何尋找新的消費群體成為酒企的迫切需求,精準找到自家產品的核心消費群體,驅動復購率上升,這時企業負責人開始意識到數字化的作用,也是在這一時期,不少酒企開始數字化轉型。
眾多白酒品牌中,有一個玩家早到在2007年就開始布局數字化,擁抱數字化的浪潮——它就是瀘州老窖。2007年瀘州老窖開始推動SAP、ERP的實施,是白酒行業里最早啟動信息化建設的企業之一,這些舉措也為瀘州老窖后來的營銷數字化打下堅實基礎。
面對黃金十年消逝的沖擊,瀘州老窖在原來的數字化基礎上,于2015年年底確定了「1573戰略」:1個目標,打通5個業務方向,從原來的以渠道建設為核心,要改成以渠道和消費者建設雙輪驅動。
戰略確定,瀘州老窖開始構建前中后臺的架構,后臺注重企業內部的管理,強勁的中臺承接敏捷的前臺,并陸續布局消費者觸點。
從2015年推進數字化至今,瀘州老窖踩過坑,也收獲了不少實操經驗,在2022年第四屆中國酒業營銷數字化論壇上,其CIO蘇王輝分享了《數字化如何驅動瀘州老窖的業務增長》,從4個方面講述了數字化心得,分別是消費者數字化、渠道數字化、產品數字化和生產智能化。
以下:
消費者數字化
在宣布“限制三公政策”后,白酒行業的主要客戶群體變成了B端企業和C端用戶,那么消費者數字化就變得非常重要。
瀘州老窖首先從存量用戶著手,圍繞著會員體系做消費者的生命周期運營。
第一個問題出現在他們眼前:僵尸粉含量過高。深耕行業多年,不少酒企都擁有好看的會員數量,100萬只是起步,但其中真正活躍、會購買和跟朋友推薦酒的會員,可能1%都沒有。
瀘州老窖也遇到同樣問題,系統顯示有1000萬會員,但事實上真正活躍的會員不到100萬。
會員混亂是第二個問題,一個酒企通常擁有多個子品牌,每個品牌都建立了自身的會員體系,有不同級別和會員積分兌換制度。
以瀘州老窖為例,同一個消費者可能既喝國窖1573,也喝窖齡酒,那么在數字化上,瀘州老窖是給消費者設置兩個會員代碼,還是兩套會員級別并行呢?這都是不合理的。
因此對于存量用戶(會員),瀘州老窖構建了統一的會員平臺,讓不同子品牌的會員能共享積分和權益。
存量用戶做好管理后,增量獲取顯得更為重要的。
互聯網時代,對中小企業來說最有效直接的拉新方式,就是開設京東和天貓旗艦店。但對酒企來說有很大限制,京東相當于線上買斷的經銷商,天貓相對較好,企業在開設官方旗艦店后,可以運用平臺流量進行營銷,例如開展活動能得到廣告策劃,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平臺的流量不是企業的流量,如果跳出這個平臺再做活動,企業很難得到巨大流量。
瀘州老窖意識到,在強勢平臺的圍攻下,私域是企業發展優質增量的來源。
因此,瀘州老窖從構建私域流量入手,并開始構建標簽化的消費者畫像,到現在4年間,他們積累了很多教訓,也收獲了不少場景創新經驗。
① 場景化營銷:一周售罄5000箱
2017年時有一部劇非常紅火,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因著仙俠劇的特性,輻射的大部分消費者是圈層人群。
一個偶然的機會,瀘州老窖收到原劇作者唐七公子的合作信息,他可以為瀘州老窖提供一個免費植入機會。
原來唐七公子曾經是瀘州老窖企劃部部長,而對瀘州老窖來說,這是一種嶄新的營銷方式,當時他們還沒開展過數字化營銷活動,而大部分酒企都遵從傳統的營銷方式——在央視打廣告。面對這個從天而降的機會,他們決定本著接觸年輕群體的目的嘗試一下。
針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個IP,瀘州老窖推出了一款名為桃花醉的低度果酒。
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桃花醉一躍成為現象級熱門IP產品,電視劇播放不到十天,產品已經快速售罄,在四川省內無論是超市還是經銷渠道,桃花醉都被一搶而空;他們還收到很多來自北上廣消費者的訂購電話,當時貨源不足,于是瀘州老窖讓已訂購的內部員工貢獻出來,先給客戶發貨。
此次數字化營銷收獲到了巨量關注和驚人的銷售結果,讓瀘州老窖徹底感受到了互聯網爆發式營銷的魅力,5000箱備貨一周售罄,而因為劇中購買二維碼導向私域,品牌還收獲了上千萬私域用戶標簽:年輕、女性、仙俠愛好者等。他們了解到年輕群體除了喜歡仙俠,也喜歡古裝,而古裝和酒是契合的,這也為瀘州老窖后續開展仙俠和古裝類活動打下數據基礎。
② 復盤失敗案例:風控的重要性
對瀘州老窖來說,數字化不是一帆風順的,它也有教訓和痛苦。
桃花醉的成功讓瀘州老窖看到了與當紅影視劇綁定的甜頭,因此他們一直在尋找與品牌契合的IP,恰逢2019年上映的國產動畫片《哪吒》大受歡迎,電影里的角色太乙真人以一口地道的四川話吸引了不少觀眾,而瀘州老窖作為一個四川品牌,馬上抓住了這個契機,與《哪吒》制片方聯系,準備植入電影正在籌拍的第二季。
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伴隨著2020年春節來臨的是黑天鵝事件——新冠疫情,對社會各行各業都造成了沖擊,而電影行業受影響最大,因為消費者過年都選擇不去電影院。沖擊蔓延到瀘州老窖身上,他們為春節檔準備的庫存、物流和銷售資源,都打了水漂。
而因著白酒行業特性,即使制片方把春節檔放到七八月,對酒企來說,熱度不再碰上行業淡季,預期的銷售場景和流量都消失了。
瀘州老窖在復盤此次營銷后總結道,風險無處不在,即使是數字化營銷也需要做風控。
02
渠道數字化
作為一個資深白酒品牌,瀘州老酒的渠道上掌握著大量傳統用戶,為了盤活這些用戶,品牌結合數字化系統,做了兩個典型的創新:直播封藏大典、圈層營銷。
① 直播封藏大典
在直播帶貨興起的2018年,瀘州老窖已經開始研究直播與白酒的適配度,特別是名酒。事實上,不管是茅臺、五糧液還是國窖1573,上千元的名酒在直播間都是被喊著賣的:活動最低價XX元、買幾贈幾等,這種分銷方式無疑會給品牌帶來傷害,而給到高端白酒消費者的觀感,也是品牌調性的折損。
當然,直播還是要直播的,瀘州老窖認為他們的白酒直播要走出不一樣的道路,從自身特色出發,他們做了一個嘗試:直播封藏大典。
作為瀘州老窖的傳統節目,封藏大典已經擁有12年歷史,每年在農歷2月2龍抬頭時舉辦,祭祖與分酒同步進行。在封藏大典上,瀘州老窖把當年生產的酒封藏到藏酒洞里,存放5年以上,每年都有白酒業領導,品鑒專家和文化界名人共同見證。
有鑒于封藏大典的高端屬性,瀘州老窖以往在邀請嘉賓時,都是以郵件和紙質書信的形式。在2020年,他們把這個既有儀式感,又有中華文化底蘊的典禮搬到了直播間。
瀘州老窖從私域挑選喜歡看直播同時品牌忠誠度較高的消費者,推送直播預告,以“萬人云封藏”替代線下儀式。當天上午封藏大典開始一小時左右,已經有上百萬用戶涌入直播間,上架的幾千箱酒全部售罄。
另外,瀘州老窖特地做了用戶交互,把二維碼放到直播間,讓用戶看的時候可以直接訂酒,并且引導到公眾號,讓用戶有提建議的機會。
這次直播經驗給瀘州老窖帶來了正反饋,也帶來了新經驗,如果線上線下拍賣的酒一樣,難免會給線下到場的消費者造成不滿意,所以品牌在運營2021年直播時,就有意識地把上架的酒和現場拍賣的酒分開品類,為線下消費者創造優越感。
② 不走尋常路的圈層營銷
瀘州老窖有一款「不按套路出牌」的酒:不上傳統渠道、不在線上銷售,也不做廣告投入,僅通過圈層營銷這種渠道創新方式,5年時間不到做到了十幾億,它就是特曲60版。
瀘州老窖特意采用上世紀60年代的流行包裝,簡約質樸,因為他們發現有部分消費者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很高的認同感,這種復古包裝無疑能引發消費者共情。
對于這款在500元價格帶的次高端酒,瀘州老窖始終堅持團購渠道運作,僅通過朋友圈分享,口口相傳,并實行限量配額供應,維持著產品的資源稀缺,讓特曲60版成為四川酒圈內“懂行”、“懂酒”的象征,從而依托消費者口碑進行高效、精準的傳播。
從渠道傳播角度看,來自白酒資深消費者的推薦比廣告推廣更能塑造用戶粘性,復購率也更高。瀘州老窖特曲60版自2014年恢復生產,從1億到5億用了四年時間,而根據最新消息,特曲60版在全國市場銷售已經突破20億,成為瀘州老窖旗下的又一大單品。
03
產品數字化
① 增加社交資本
產品數字化也可以理解為數字化基建,4年建設過來,瀘州老窖在杜絕竄貨和假貨之外,探索出產品數字化的新價值:為消費者增加社交資本。
從2018年開始,瀘州老窖開始推進“一物一碼”的建設,實現瓶、箱、盒、蓋以及物流,五碼關聯,以此解決了渠道竄貨和產品溯源的問題。
此外,瀘州老窖觀察到,白酒市場消費者是有產品溯源透明化和故事化需求的,數字化在其中的助力,還能為消費者帶來社交資本。
一瓶酒從從農田到餐桌,期間要歷經釀造、裝瓶、窖藏和運輸等階段,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細節,例如瀘州老窖用的是有機高粱,不同年份的有機高粱,因為雨水的因素,其糯米成分含量并不一樣,這就導向了白酒在入口的純凈度、香度、濃度上都有所不同,如果酒企能利用數字化做到溯源,消費者在餐桌上就有更多故事可以講述了。
例如大家都喝茅臺或者國窖1573,如果能夠更加細化,喝哪個年份的茅臺,哪個年份的國窖1573,各自原料是怎樣,背后有什么因素,帶出了怎樣的味道,如果品牌能提供這些信息,會更被消費者所喜愛。
② 釀造大數據提高產能
數字化落地不易,其實產品數字化對設備環境的要求很高,如五碼關聯就要求在現場罐裝的時候要有附碼機,但對于很多酒廠來說,現場環境擁擠且熱,難以安裝機器。
面對這個問題,瀘州老窖正在打造瀘州的智能園區,建設智能包裝車間以及研發釀酒機器人,一方面替代繁重的人力工作,另一方面是更重要的:提高產能,他們將以園區內上千個傳感器和攝像頭,來抓取制造數據,為釀造大數據打下基礎。
具體應用之一是窖池,瀘州老窖的窖池是泥窖,里面的微生物沿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其中的參數可以放入釀造大數據,例如溫度、酸堿度、微生物濃度,以及窖藏數月打開產出來的酒A級酒占的比例。
如果原來產好酒的比例是50%,通過釀造大數據進行微調,產量上升到27%,那么對于任何一個酒企來說,都是直接收益,這是很值得展望的。
04
數字化轉型的3點實操經驗
回顧瀘州老窖的數字化建設成果,蘇王輝總結道,過去五年企業在數字化方面主要是補短板和做創新,接下來的新階段,瀘州老窖將要開始體系化創新,圍繞著數據價值,以用戶為中心,包括C端用戶和B端經銷商,幫助他們在數字化時代更高效地做生意,從而實現BC聯動。
在演講的尾聲,蘇王輝分享了關于數字化轉型的三點實操經驗:
1、數字化轉型絕對是一把手工程。很多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時都是由信息部門牽頭,但這是轉不過來的,必須由企業一把手帶領業務部門和信息部共同協作,數字化轉型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由信息部門單獨開展,那么這種轉型不僅效果不好,還可能浪費資源。
2、數字化轉型要有整體的規劃。業務牽頭人不能僅做單個信息部門的規劃,而是要立足整個企業戰略,再根據企業的現實情況分步驟不斷地推進。
3、數字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條路其實很漫長,而且投入資金巨大,而且并不是投入就有成效,正如之前對電影《哪吒》第二季的植入,就因為疫情因素打了水漂,所以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每個階段、每個步驟都要尋找速贏點,讓業務帶來正反饋,這項漫長工程才有可能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