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siwce"><nav id="siwce"></nav></cite>
  • <strike id="siwce"></strike>

    誰在設計小罐茶?

    刺猬公社
    2022.09.07
    一個偉大的商業組織不是靠術決定的,而是靠道——價值觀。但要把價值觀落地,必須有高效的生產方式與堅實的組織體系。


    文:石燦

    來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天近黃昏,下了高鐵,從黃山北站乘車約莫10分鐘,兩座碩大的乳白色方形建筑出現在車窗左邊。走進大門靠近建筑,庭院式道路上散漫著粗糲砂石,松樹和楓樹都沾裹著濕熱的水蒸汽,踏步園區參觀,像在逛美術館。七月高溫,新安江與橫江相匯徽州河谷,不一會兒,人的皮膚也濕黏起來。
     
    山川與河流構成安徽省黃山市獨有的地理環境,19世紀便有徽州商人于此研制茶品兜售全國。作為徽文化和徽商發祥地,如今,黃山每天都在向全世界輸出茶葉,2022年上半年,黃山市出口茶葉2.5萬噸,直接把安徽省送上全國茶葉出口量的第二把交椅。
     
    小罐茶正是在一座歷史悠久、茶業經濟發達、茶文化濃郁的城市邊緣地帶,構筑起了一座新式超級工廠。它距離市區15公里,總占地面積約321畝,于2017年12月破土動工,總投資達15億元。一期工程的四座乳白色建筑于2021年竣工,分別是研發辦公樓、生活休閑樓、生產智造樓和智能物流樓。它們在2022年正式投產使用。

    小罐茶黃山超級工廠園區,受訪者供圖

    另一個世界里,小罐茶更被人熟知。2019年,因營銷標簽被互聯網輿論“圍毆”,導致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不得不重新審視茶行業和這次創業,結論是加速新品上市,構建公共溝通體系,打開天窗說亮話,與茶行業、全社會對話,祛除神秘感。
     
    2022年6月,杜國楹在黃山超級工廠進行了一場盛大的直播演講,直面質疑。效果明顯,起碼網絡上對小罐茶的認知不再只是情緒指責,而是從直播中看到了小罐茶黃山超級工廠的具體運作實體。直播的長尾效應蔓延到茶業商界,預約前來參觀工廠的人越來越多,杜國楹經營多年的事業,好像“成了”。
     
    過去漫長的歲月中,杜國楹跌跌撞撞走過營銷、產品主導的商業世界后終于明白一則道理:一個偉大的商業組織不是靠術決定的,而是靠道——價值觀。但要把價值觀落地,必須有高效的生產方式與堅實的組織體系。
     
    小罐茶非常擅長整合與利用商業資源進行創新。它與百度AI、IBM合作研發智能化生產設備,動用明星資源參與品牌營銷,尋得頂級設計師落實美學暢享,深度介入全國多地茶區創建現代化茶廠……它們全部指向“科學做茶”體系的構建,所有要素都服務于小罐茶的價值主張。
     
    這導致小罐茶像是被“設計”出來的現代化產物,囊括四海智慧,聚于一身之中。而小罐茶工廠體系是杜國楹價值觀驅動下的一場浩大實踐,也是人類商業文明達到一定程度后,集各家所長合力誕生的新物種。因為,不論把小罐茶放到茶行業,還是智能制造版塊,甚至是美學設計領域,都能找到立足之地。它什么都像,但似乎又不完全像,一種全新的形態令人好奇又著迷。
     
    01
    杜國楹的“產品美學”
     
    杜國楹有兩間辦公室,一間在北京,一間在黃山。

    黃山辦公室位于工廠園區研發辦公樓二層東北角,古樸簡約,干凈利落,兩塊長方形玻璃做窗,日出東方朝霞入,日落西方暮色升。杜國楹有深夜久居辦公室的工作習慣,兩塊大窗戶也便于他根據日色安排工作節奏。
     
    此外,從左邊窗戶望去,能清晰看到生產智造樓與智能物流樓;從右邊窗戶望去,園區內的茶園和生活休閑樓進入眼簾。由內而外,從小及大,均是工廠施工前設計好的布局。
     
    黃山超級工廠的200余人分布在工廠運營、設備運維等崗位上,產品設計、市場公關、電商銷售、新品研發等部門留在北京。北京總部坐落于朝陽高碑店地區,共7層辦公室,每個部門辦公區的樓層裝潢風格都不同。這也體現著這家公司的文化復雜性。
     
    市場公關部辦公區是沉穩中式風格,新品研發部主要工作區是簡潔風格,電商銷售部工位更接近互聯網公司風格,唯獨設計部門最特別。設計師的辦公環境好似往水泥墻鑿了個洞,走進去,暖光暗沉,墻上、辦公桌上、電腦上散落著各式各樣的設計圖和包裝樣品,像市井雜貨間,也是靈感之地。
     
    大部分公司的業務發展均基于創始人的戰略選擇,創始團隊的經歷和想法顯得尤為重要,小罐茶亦如此。設計部門直接承接著杜國楹美學理念的執行、落地與想象。創業20多年來,杜國楹從沒有在任何一個項目上降低對設計美學的要求。這點執拗在業內向來有名。比如有一次,杜國楹上午在廣州開會,下午才回到酒店,遠程與遠在北京的設計師連線開會,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7點才結束。這既是美學苛求,也是極度勤奮的體現。
     
    我們從成長軌跡中尋找他身上色彩的來源。
     
    杜國楹的第一個20年與父母一起度過,傳統嚴肅家風,讓他十分恐懼父親權威,經常通過考第一名緩解來自父親的壓力,獲得即時的安全感。這反而塑造他凡事爭第一,執拗、自律又反叛的性格特征。他熱愛教育事業,師范學校畢業進入學校教了兩年化學課,但工資低,萌生離開的念頭。他邁出父輩傳統體制路徑,從河南到天津,1995年7月15日開啟營銷生涯,廣告效果顛覆他過往所有認知,成為徹頭徹尾的營銷主義者。

    2003年,他收購一支研發團隊,從產品研發著手,并在交互設計、界面設計、工業設計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產品力,正式進入人生的產品時代,好記星、E人E本、8848手機都在實踐營銷與產品結合的理念。隨著杜國楹步入不惑之年,困惑卻襲來:人的一生到底要怎么度過呢?2012年6月20日,杜國楹開始上山尋茶,正式邁出小罐茶的第一步。
     
    每個階段創業的項目類別、涉及領域均不相同,但杜國楹進入市場的邏輯只有一條:倒做——先識別用戶、識別需求、識別場景后,再尋找解決方案、設計產品、制造產品。在更大的商業邏輯中,小罐茶從下游消費端出發,布局中游工業端,建設上游茶園,以“倒做邏輯”整合全產業鏈。
     
    杜國楹對商業的認知大多得益于通讀西方管理學、設計學、營銷學、產品學方面經典書籍,然后把學到的理論落地到本土化創業實踐中,由此積累經驗。其中,杜國楹在原研哉的出版書籍《設計中的設計》里記牢了一個道理:設計為需求服務。
     
    創立小罐茶時,杜國楹擁有近20年的喝茶經驗,見過很多傳統大包大罐的茶葉包裝方式。這種方式決定了喝茶時,人要伸手去抓茶葉的行為,顯得不衛生。他很受不了這個動作。即便進入小包茶葉時代,還是解決不了茶葉被壓碎的問題。
     
    2012年10月,杜國楹團隊找到擔任過TOTO、電通公司設計總監的日本新銳設計師神原秀夫。他談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并希望從神原秀夫身上找到一些新的解決方式和思路。但除了確定4克一包的最小計量單位之外,外包裝到底做成什么樣,他們都沒有答案。一年多時間,神原秀夫做了8版方案,都沒能令杜國楹滿意。
     
    第九次,杜國楹攜帶設計師團隊一起去東京,與神原秀夫當面開會。開完會,杜國楹很沮喪,因為還沒有答案。直到有一天,杜國楹在東京的商場里逛街,無意中看到一家雪茄店的雪茄鋁罐包裝。這給了他靈感。經過三稿修改,確定最終方案。
     
    它輕,卻有著極高強度;它堅,卻有著極強塑造性;關鍵的是,它非常安全和環保,鋁罐和鋁膜都能很好的實現回收再利用。從此締造出了這個顏值與實用性俱佳的小罐。
     
    好茶是活的,但空氣、光線、水分、外力、手觸都會悄無聲息地破壞這種活性。小罐茶首創鋁罐在線充氮保鮮工藝,徹底隔絕來自空氣、陽光、水分、外力和手觸對茶葉的侵害,確保好茶不氧化、不吸味、不受潮、不破碎,好茶能更長久保鮮。(大紅袍,白毫銀針,普洱茶除外。)
     
    小罐是產品形態,標準化才是內在精神,統一美學塑造統一品牌共識、4克茶保證重量和價格統一、每罐茶葉都經過深度加工制作……這些都是系統化思考后的結果。
     
    02
    黃山超級工廠設計始末
     
    黃山超級工廠的誕生,是中國茶業的一次跨越。它外形像盒子、打印機、DVD,坐落于黃山市經濟開發區,工廠園區整體風格簡約明了,廠房、辦公、宿舍和茶園標本區分布交錯,乳白色與綠色構成了主色調,中庭設計與鋼筋混泥土,映射著設計師團隊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工業化道路的追覓與探索。
     
    杜國楹歷來對美學設計要求極高。苛刻的審美要求讓他把超級工廠視作一款產品去打造,而非傳統工業廠房。如果你足夠了解杜國楹,工廠還隱藏著他對未來的野心與渴望。但讓誰來實現呢?2016年,小罐茶團隊找到一位叫胡哲的頂尖設計師。
     
    胡哲戴著一副眼鏡,個子很高,頭發棕黃,話語腔調爽朗。1995年自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本科畢業后,他輾轉德國、美國求學,并在全球最大建筑事務所之一的RMJM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2008年歸國,他以建筑設計為切口,把中國傳統哲學思考、歐美藝術文化、工業文明發展、音樂文學思想融入到建筑設計中。他如今是啟迪設計集團高級副總裁、總建筑師、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啟迪設計前身為創建于1953年的蘇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曾與貝聿銘先生合作過封山之作蘇州博物館新館,在業內名頭響亮。
     
    小罐茶找到胡哲時,總部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的啟迪設計,剛在北京成立分公司。小罐茶是他們的第一個客戶。
     
    “那時,有好幾家在競爭小罐茶的設計標的,大家都很厲害。”胡哲坐在北京胡同的辦公室里,向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回憶起關于黃山超級工廠的設計往事。“在小罐茶高管面前宣講比選設計方案時,我們拿著幾個模型小板塊就去了,別的設計院都是在電腦上按照草圖畫3D、SU模型、渲染圖。他們(小罐茶高管)覺得我們與別人不一樣,我們闡述設計理念和想法,一直講到了晚上。”
     
    胡哲也是在該階段聽到了關于小罐茶更多的故事。杜國楹一開始不懂茶,但他懂品牌。他抓住了茶業有類無品的痛點。“類”,好比大紅袍是一個茶葉品類,圍繞大紅袍的品牌有上千個,但哪個好、哪個壞,普通消費者無法辨識。沒有品牌,工藝技術還主要依附于小農經濟模式。最后,杜國楹提出品牌化、標準化的解決方案,下場進入茶行業。
     
    “我覺得這幫人挺有理想的,他們想把工廠做成一個產品。”胡哲說,工廠產品化意味著在工廠主體自身就得追求品牌調性,美學要求不低,成本也不低。
     
    海外求學、工作經歷讓胡哲對“工廠產品化”的理解更為深入。他參觀過美國福特汽車智能工廠。它是美國采取制造業回歸本土后的新理念落地樣本,工廠建筑既要外觀優美、低碳環保,又要高效智能、產出持續。加上工業革命4.0的理念指引,建筑設計師不得不考慮工廠建筑與工業城市的共生關系。
     
    “我跟老杜聊了一下,他說這個思路好,還從沒有聽說過工廠能這么做的。”胡哲回憶道,“他很興奮。”
     
    只是,落地過程曲折,胡哲怎么都找不到合適的建筑形狀,設計不出圖紙,進入不了審核競標流程,工廠就沒法開工。
     
    一天夜里,胡哲突然收到杜國楹發來一張畫有圓形罐子的圖片,也就是小罐茶鋁制包裝罐。胡哲根據草圖,設計了一張圓形建筑圖,計價工程師按照圖紙計算出的施工價格高達20億,成本超出預算太多,只能舍棄掉該方案。
     
    杜國楹絞盡腦汁,胡哲也焦頭爛額。期間,也有其他設計師登門拜訪,與杜國楹商議設計稿,還是沒能落槌。兩個月后,杜國楹決定把小罐茶黃山超級工廠的設計工作交給胡哲。
     
    兩個月間,胡哲也沒閑著,接到任務后,僅僅用一個星期便拿出了一套設計方案。他拿著簡單的紙板模型在杜國楹面前闡述,道出他對工廠的美學理念:“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美到讓人想要觸摸。”杜國楹最終選擇9塊白色模型建筑、棕灰色底板相襯托的園區設計方案,終于,小罐茶黃山超級工廠的形狀有眉目了。

    胡哲當初拿去提案模型,刺猬公社拍攝

    目前小罐茶黃廠超級工廠一期工程建筑模型,刺猬公社拍攝
     
    2017年12月28日,工廠破土動工。當年,小罐茶用租借廠房搭建的生產線制造產品,零售額突破10億元。超級工廠比原計劃遲一年竣工,2022年,工人們把原有設備從200米外的老工廠全部搬至新工廠安裝完畢,按下啟動鍵,屬于小罐茶的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走進園區,環繞生產智造樓的水榭進入眼簾。它保證了建筑的整體觀賞性,倒映出工廠乳白色外觀,顯得更為輕盈美麗。新城市主義強調工廠與城市的融合,工廠的開放性很重要,但考慮到外部人員進入工廠可能帶來的風險,水榭給工廠建筑起到了一定的隔離防護作用。
     
    生產智造樓和智能物流樓通過一個連廊打通。走進生產智造樓,一樓是小罐茶展覽大廳,觀眾可以從中了解中國茶歷史、小罐茶企業文化。跟隨電梯登上二樓,進入到展覽過道,小罐茶精制流水線在8.4米高的玻璃窗前一覽無余。過道是設計師團隊按照海底世界的通道進行設計的,體現了小罐茶對透明精神的追求與落地。
     
    園區建筑均為白色,既參考了徽派建筑的主色,也有美國白派建筑的熏染。優質材料給胡哲大膽的想法提供了物質支撐。考慮到外形形態,他把建筑墻身弧形角度由1.0米改為0.6米,涂上防護劑為了讓白色保持干凈且不變色,局部干凈利落,使得外觀看上去更薄更純凈,整體條線清晰。

    小罐茶黃山超級工廠園區3號智能生產廠房外觀,前面是水榭,受訪者供圖

    想要得到“輕盈的堅固”,并不簡單。胡哲找了許久,終于在建筑師弗蘭克·蓋里(Frank Owen Gehry)設計的法國LOUIS VUITTON博物館找到了答案。它使用Ductal為主要建筑材料。它的抗壓強度到達普通混凝土的6~8倍,接近鋼材的強度和木材的韌性,同時具有鋼材和木材所不具備的防火和防腐蝕的性能。

    胡哲很崇敬世界極簡主義代表人物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他著有極簡主義作品《向正方形致敬》系列和《變化形式/土磚》系列。“線條簡單,但構圖非常優美,顏色變換很有美感。”胡哲說,這就是他設計黃山工廠的主要創意來源,“向方形致敬”。
     
    但創意并非完全取自西方,中國哲學中的方圓哲學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胡哲在傳統方形基礎上,用圓形倒角取代了正方形的直角,使得建筑簡單而細膩。整個園區景觀也采用圓角形式,布局呈方形,生產智造樓、研發辦公樓、生活休閑樓均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圓角建筑,與小罐茶主產品的圓形融于一體。

    形式與理念得到統一。
     
    03
    黃山工廠精制除雜流水線
     
    撕開金色鋁制包裝小罐上印有紋路的封口膜,將白毫銀針茶葉倒至杯中,傾入沸水,靜候幾分鐘——一杯清香回甘的茶水誕生了。塑造者是高端中國茶品牌小罐茶。

    相比于產品,大眾更熟悉它的廣告。前往安徽黃山途中,刺猬公社在北京南站的廣告牌上看到閃爍的幾個字:“中國10大名茶,小罐茶,10位制茶大師聯合敬獻。”
     
    此行目的便是探究,在哪兒制作小罐茶?

    秘密藏在小罐茶黃山超級工廠里。

    經初制工廠加工后的茶葉被運輸至小罐茶超級工廠,會暫時被拉進倉庫存放。此時,初制茶葉尚不能直接進入精制流水線,需由黃山工廠品質保證部茶葉評審專員對茶葉進行抽查。
     
    他們把茶葉叫做“料”。該部門派出專業的“來料”檢驗員抽調茶葉,并對運輸茶葉的貨車環境進行檢測,把抽取的茶葉送往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農殘、重金屬等指標。
     
    馬丹妮是該部門的一名成員。她是山西運城人,2021年碩士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畢業后加入小罐茶品質保證部,任職茶葉審評專員,日常工作主要是對茶葉來料、成品進行檢驗與審評。
     
    “有一份國家標準叫《茶葉感官審評術語(GB/T 14487-2008)》,那里面詳細規定了對茶葉外形、內質的描述要求,有好幾十頁。”馬丹妮會在評審報告中寫明茶葉原料的各項指標,“比如外形可以表述緊細、緊結、顯毫,色澤就是黃綠、綠黃,香氣類型是甜香、花香,濃描述滋味內含物豐富、收斂性強。”
     
    參考指標不完全來自茶行業,還有食品行業。品質部門對每批次茶葉按照國標送檢,達到國標要求。為此,小罐茶黃山工廠拿到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FSSC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4項認證,在質量和安全標準上均達到同行業領先水平。
     
    審評報告中初制茶葉的所有數據達標,才能被傳送帶送至車間的雜質清除環節,茶葉初制工廠能清除掉茶葉80%的雜質,剩下的工作交給超級工廠,由AI除雜機器人(AI Purifying Robot)精準除雜。

    AI除雜機器人(AI Purifying Robot),受訪者供圖 

    小罐茶與IBM合作研發的AI除雜機器人采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系統自學習模型算法,通過GPU圖像運算,精準識別茶葉中的雜質,并將識別的雜質信息轉化為坐標值,利用機器人將雜質快速精準地挑揀出來。
     
    來自不同產區、不同類型的茶葉,由于生長環境不同、工藝技術不同,車間工人會根據具體茶葉類型,提前向AI除雜機器人輸入具體的工作參數。一臺機器人每天可以完成200公斤毛茶的篩揀除雜工作,相當于50~60個挑茶工的工作量。這是茶葉裝罐前的最后一步除雜工作,不容閃失。
     
    茶葉順著傳送帶進入全自動灌裝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實現整箱自動上罐、自動除塵、自動進罐、自動上茶、自動稱量、自動灌裝、自動充氮、自動封口、自動修邊、自動檢測克重。只見茶葉和罐子“嘩嘩”流動,一分鐘就能讓除雜后的散葉變為80罐茶葉,每罐稱量精度達±0.2g。

    自動灌裝生產線,受訪者供圖
     
    小罐封口完畢。
     
    它來到岔路口,一條路叫全自動10罐裝盒機,高速SCARA機器人和機械視覺雙重定位技術,讓它們迅速進入輸送、裝盒、合蓋環節,產能600盒/小時。另一條路叫全自動20罐裝盒機,每個小時產出500盒茶葉。
     
    大型紙質包裝盒被一個叫拆碼垛機械手的智能大手臂抓舉,放到流向無人化自動立庫的輸送帶上。

    拆碼垛機械手正在工作,受訪者供圖

    大紙盒進入無人化自動立庫前,倉庫物流部運維工程師許錦梅已經在黑色筆記本電腦上盯著它。7月,她特別忙,因為工廠已經在生產中秋節的貨,上游對接從生產線傳過來的箱子,然后把箱子安然無恙、準確無誤地送往下游發貨環節。
     
    “在黃山超級工廠里,數字化倉儲物流和包裝也是在茶業領域的首次使用。”小罐茶研發中心設備研發負責人朱雪松說。許錦梅在崗位上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我認為最大的價值是讓現在的作業更加流暢,讓設備和現場作業更加協調。”
     
    許錦梅是黃山市黟縣人,畢業于蘇州市職業大學,在其他城市工作近7年后,于2021年加入小罐茶,在倉儲物流部任職運維工程師,主要職責是協同廠家進行倉儲物流相關自動化項目的建設工作,并保障該項目的順利落地。

    無人自動化立體倉庫,受訪者供圖
     
    立體倉庫看似龐大單一,實則非常復雜,而且很多設備是單獨為了黃山超級工廠設計生產制造的。它有21米高,自動化機械手臂在倉庫之間來回穿梭,刺猬公社站在兩棟樓之間的通道上觀看作業過程,強大的壓迫感和賽博朋克的超現實感撲面襲來。
     
    但在許錦梅的眼中,諾大的倉庫已經形成立體圖像。她把手中的電腦視作遙控器,調控自動化機械手臂,定位、移動、選擇,迅速把貨架上任何一箱貨物擺到她面前,然后掃描箱子上的身份條形碼,把它傳輸到工廠分揀口,搬運上貨運車廂。
     
    自此,茶葉在黃山超級工廠的旅程,隨著貨車駛出工廠大門便結束了。它們會被運送到全國各地近2000家小罐茶銷售門店,最終送達用戶手中。
     
    04
    鳳慶工廠初制茶流水線
     
    云南省鳳慶縣茶農把采獲的新鮮茶葉賣給茶商,茶商驅車把收來的茶葉運到鳳慶縣東部經濟開發區一座現代化工廠,工人把一車車茶葉再運往高效運轉的流水線車間。
     
    首先,它們得“洗個澡”。鮮葉被放到滾動的履帶上,四周噴灑出來的水澆灌在鮮葉身上。鮮葉水洗是工業作業領域的常規操作,但在中國茶行業,尚未得到大量推廣。因為洗容易,除水很難。洗葉與除水均在履帶上完成,溫度過高,時間過長,茶葉就會失去活性。
     
    鳳慶小罐茶工廠探索的解決方案叫多層履帶式結構,茶葉在履帶上滾動,最大程度與氣流接觸,精準控制設備內部的溫度、風速、氣壓和氣流組織形式。洗完澡后的鮮葉,完好如初。
     
    小罐茶這套獨家研發的鮮葉水洗工序,并不是簡單地用水去進行漂洗,而是在原葉加工前進行除雜。因為,采摘的原葉不可避免地會摻雜灰塵、砂石、絨毛等雜質,在原葉到達工廠后,先洗去雜質,然后進行快速無損傷除水,這套除雜水洗工序不僅不會破壞茶葉的原有質感,還能滿足后續潔凈化生產的需求。
     
    茶葉來到流水線萎凋環節——枯萎凋零。以往的萎凋工藝需要制茶師在機器和人工合力下,通過雙手判斷茶葉的萎凋情況。但現在,智能機器能夠完全模擬和復刻大師的制茶經驗。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滇紅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張成仁站在機器面前,按照自己平時的經驗操作,近紅外在線檢測儀在一旁學習,采集茶葉的水分、茶多酚等數據,控制主機運行速度、風機工作時間,將經驗復刻出來,智能決策,指導生產。
     
    萎凋結束,茶葉進入揉捻環節。揉捻是制茶工藝的重要工序,對萎凋的茶葉揉捻過程中,茶葉細胞組織經過破壞,茶汁外溢,加速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過程,為茶葉形成特有的內質奠定基礎;同時,揉捻采用強烈擠揉、卷曲等作用方式,塑造出美觀的外形。
     
    中國農業博物館展廳內陳列著一臺揉茶機。機器全身鐵質,高約140厘米,屬于典型的“臼井”式揉茶機,以蒸汽為動力,連續對茶葉揉捻。它制造于日本,1936年由福建省福安茶葉改良場引進并使用,是中國茶業進入機械化生產時代的重要見證物。

    中國農業博物館展廳內陳列著一臺揉茶機,刺猬公社拍攝

    邁入電力時代,手工揉捻機與電力揉捻機共存,需要制茶師憑借經驗感知力度,并查看揉捻之后的條索,以判斷揉捻時間是否足夠。傳統揉捻機通常會有空揉及突然加壓的情況發生,導致茶葉的斷碎率高且條索不完整。
     
    百年過去了,現代揉捻機早已從蒸汽機時代邁入智能化時代,速度更快,效果也更接近人的經驗。這臺揉茶機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但它卻見證了中國茶業興衰的一抹光彩,如今,靜靜地矗立在中國農業博物館的展廳里,向過往的行人展示歷史。
     
    距離它2800公里外的智能化揉捻機,可以精確記錄張成仁在不同時間段需要的不同壓力值。即便張成仁不在場,它也能完美還原其動作。理論上,一個人能管理十幾臺機器,揉捻出的茶葉條索更完整、漂亮、緊致,大幅提升了茶葉揉捻效率。
     
    原因是小罐茶的數字化揉捻機創新應用了“壓力實時在線感知技術”。小罐茶研發中心設備研發負責人朱雪松解釋說,設備在揉捻過程中實時調整壓力,壓力大會自動抬高,壓力小會自動向下加壓,能做到秒級的精準壓力反饋和調整。這不僅解決了空揉的問題,還能保證揉捻時壓力的穩定性。
     
    智能發酵機更是如此,上料斜輸、發酵時間、打散速度、反轉速度等數值,保證溫度、濕度、含氧量,能預測出茶葉、色香味的變化趨勢。
     
    最終,各個生產環節的智能設備和傳感器,匯聚成一個統一的系統(一體化監控系統),通過該終端,所有數據都清晰可見。它就像一臺隨時在線的大腦,能對每個環節進行流量和時間的動態匹配。
     
    制茶大師不會親自制作每一罐茶,因為他們的經驗已被智能化繼承,而他們則以產品經理的角色身居幕后,把更多精力放在茶葉新品研發上。

    朱雪松自2018年入職小罐茶以來,產能需求一再擴大,他一直在尋找落地茶行業的機器設備擴大生產,但“國內的市場、企業遠遠滿足不了小罐茶的設備生產需求,我們下決心在工業化層面去開發一些專屬設備,以滿足小罐茶。”這導致小罐茶工廠里的設備大多是根據需求專屬定制的。
     
    市場上,紅茶的品類很普遍,云南、貴州、福建、安徽、湖北、江西等省份均有消費習慣,其中,又以云南紅茶最為典型。“滇紅茶的整個制作工藝流程非常有代表性,它的加工環節、所應用到的設備在其他的品類中是或多或少都能用到。”朱雪松說,“比如綠茶、烏龍茶都有揉捻環節,把這條滇紅線作為我們的試驗基地,而它的一些技術可以嫁接到其他品類生產里。”

    目前,小罐茶的工廠格局中,有鳳慶、安溪、休寧、武夷山、橫縣、勐海6家初制工廠,1家黃山超級工廠。不同工廠承擔的角色和主要任務也不同。黃山超級工廠是小罐茶全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緊密銜接了上游茶園、中游初制工廠以及下游消費市場。安溪工廠打造土壤改造、植物保護、茶園養護的樣板;休寧工廠面向全行業,打造快節奏工業化流水線;武夷山工廠主打茶葉新工藝研發。

    鳳慶工廠生產出的滇紅茶葉被稱為初制茶,它們會被集中運往遠在2400公里外的小罐茶黃山超級工廠。

    05
    尾聲:讓茶工業化走向“微妙”之處

    “目前公司工業化、連續化、自動化已經基本實現,智能化還在探索中。”朱雪松說,智能化非常依賴學術界的力量,這件事前沿性強,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型探索。
     
    2018年,朱雪松在小罐茶北京總部第一次見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下稱:中茶所)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董春旺。他是工學博士,主要從事茶葉生產機械裝備、茶葉品質信息智能感知技術研究,擁有“工夫紅茶連續自動化加工關鍵技術及設備”等科技成果。
     
    第一次見面,大家聊的話題都很大,但朱雪松覺得董春旺是科研機構里面有獨到想法的人,“這個人做一件事情能夠落地,而不是單純停留在學術層面。”第二次見面是2019年4、5月份,朱雪松去中茶所見董春旺,關于茶業智能設備開發的話題越聊越開心,促成后面產學研合作的立項與后期設備開發。
     
    目前,國內茶行業數字化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用杜國楹的話說,數字化制茶設備就是“工業化新基建”。新基建過程中想要實現數字化,一方面靠設備制造,另一個方面靠實時數據的采集和讀取,也就是通過傳感器實現設備層面和控制層面的銜接。
     
    “讓傳感器實現茶葉成分的在線識別和感知,非常難,我們在這個領域大概花了三個茶季、將近兩年時間,才有了初步的成效。”朱雪松和董春旺科研團隊一起探訪過國內很多傳感器生產廠家,拜訪了一些國內的院士、科研院校。選擇傳感器時,在識別技術、數學模型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嘗試。
     
    安霆和楊崇山是董春旺曾經帶過的兩位碩士研究生。安霆讀碩士時,便跟著董春旺一起去云南鳳慶縣待上半個月。他們在流水線上的萎凋環節取走茶葉樣品,通過光譜把樣品自動掃描,把光譜數據記錄下來,暫時保存到液氮里,每隔1個小時就要檢測一次,“一般在晚上進行,要熬夜。”
     
    制茶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萎凋就得至少7、8個小時,為了增加水分衰減的梯度范圍,一次試驗至少要持續12個小時以上。“主要是為了模型的準確性。”安霆補充說。他們會把茶樣保存到液氮里凍干,帶到杭州繼續檢測茶葉的理化成分。
     
    根據采集的現場實時數據,安霆在電腦里構建出數據模型,對水分和其他關鍵成分做預測。連續給模型輸入新數據,讓它自己去學習,最后,安霆針對模型運行的結果,對茶葉萎凋過程中的關鍵理化成分進行預測。
     
    眾所周知,制茶大師做茶過程中,完全依賴自己的經驗,行話叫“看青做茶、看天做茶”。張成仁在現場時能做出符合小罐茶要求的滇紅茶,他不在現場的時候,怎么生產呢?
     
    安霆參與的這項研究就是要應用于茶葉萎凋環節,安裝在流水線上的近紅外水分在線檢測和感知系統能判斷鮮葉實時水分變化,機器判斷水分含量符合標準后,就可以自動從萎凋環節進行到下一個揉捻環節,完全自動化進行。
     
    安霆和楊崇山相繼從2018年、2019年進入中茶所后,才開始深入了解茶。“我去到茶研所才發現,茶有這么多種類、這么多工序,能做出不同的味道。”楊崇山說,他現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氣體”。
     
    他受到醫學領域的研究啟發——人體中呼出的氣體包含著反映身體各器官生理/病理狀態的生物標志物,這些可以作為疾病診斷和健康監測的依據。“基于這個啟發,我現在也在嘗試通過檢測茶葉的揮發物(主要是香氣)來判斷茶葉質量。”
     
    “表面的東西比較容易實現,但涉及到茶葉深層次的專業知識,要解決肉眼看不到的物質才是難點。”在傳統茶葉轉型道路上,學界研究力量深度融入到產業,并得到落地,朱雪松格外開心。
     
    鳳慶工廠生產線的研發理念很超前,研發過程中朱雪松也面臨了一些內外部的壓力。過去,茶行業沒有實現真正的自動化大規模生產,自動化生產線要么是以參觀接待為主要功能,要么是連續化、自動化程度不夠。
     
    頂著壓力,他和團隊一直守在鳳慶工廠,與張成仁一起做設備研發,第一年便投入生產,而且品質標準符合小罐茶的要求,“這是我們的一個驚喜。”

    與朱雪松見面時,他時常提起杜國楹在6月的那場直播。

    “直播后收到不少業內同行的反饋,有些茶企說他們也要建工廠,要以小罐茶黃山工廠為起點標準來建。”他言表于情,樂滋滋的。

    朱雪松從醫藥行業孤身進入茶行業,終于看到向上攀登的新臺階。他覺得這個趨勢很好,至少說明小罐茶在工業化這一塊帶動了行業的發展進步。

    “如果只有我們一家企業在工業化路上披荊斬棘會很吃力;能有其他茶企和我們一起齊頭并進、共同去探索前沿的東西,那一定會給行業帶來非常大的進步。”這既是朱雪松的野心,更是杜國楹的壯志。

    小罐茶分別在北京總部和黃山超級工廠都設置有一面介紹中國茶歷史的文化墻,起始公元前2800年,講述中國茶的源起,結尾是現代化茶企小罐茶嵌入時代浪潮的案例介紹。寓意十分明顯:企業組織只是這群人的價值載體,他們躬身入局,實干興業,試圖在歷史長河中烙印出一枚具有時代意義的商業印記。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刺猬公社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动漫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老司机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99aiav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孕妇|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视频永久网址|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caoporn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