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elly Wang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隨著極端天氣頻發,人們日益呼喚綠色環保的創新發展模式。全球企業——從行業領軍者到初創新銳,紛紛探索低碳經營新路,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或與公益組織達成合作,或采用循環可回收包裝,或是優化工藝技術、減少資源消耗……
近日,全球第六大乳企恒天然宣布將攜手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Royal DSM)組建一家初創企業,旨在利用精密發酵開發非乳蛋白,并加速發酵衍生蛋白質的商業化。此舉一出,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乳品巨頭為何會青睞人造蛋白?新業務與恒天然現有乳制品業務將是怎樣的關系?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精密發酵領域,新創建的公司能否快速脫穎而出?
01
從新蛋白到溫室氣體減排,
優勢互補成就兩家巨頭緊密合作
據了解,自2019年伊始,兩大食品巨頭企業就已經達成共識,全面研究如何利用精密發酵的科學技術生產類似乳制品中的蛋白質。目前,恒天然和帝斯曼已為該項目申請了知識產權專利,全新成立的初創公司將利用這一知識產權加速產品解決方案的商業化,同時進一步專注于精密發酵產品的研發。此次攜手,將是雙方長期研發合作關系的又一里程碑。
恒天然首席創新和品牌官 Komal Mistry-Mehta 表示:“新的初創公司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合作機遇。在這次合作中,帝斯曼在精密發酵領域全球領先的專業優勢,與恒天然世界領先的乳品研發科技相結合,可以創造出更廣闊的商業機會。”
“對客戶及消費者而言,發酵生產的蛋白質具有廣泛的應用可能性,這一合作伙伴關系與恒天然成為乳品創新和科學領導者的戰略是完全一致的。”
圖片來源:foodingredientsfirst
除精密發酵外,恒天然和帝斯曼在“可持續”領域的合作也涉及到上游產業。早在去年年初,恒天然就引入帝斯曼的甲烷抑制 Bovaer? 技術,應用于新西蘭牧場中,以此減少牧場的溫室氣體排放。
新西蘭最大的皇冠研究機構之一,AgResearch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新西蘭奶農的碳足跡是世界上最低的,但恒天然依舊計劃通過與DSM的合作在減少奶牛排放方面找到突破口,以此應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甲烷挑戰來減少排放。
據官網介紹,2015年,全球乳制品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過17億噸,占全球總量的3.4%。若采用該項技術可將非牧場農業系統中奶牛的甲烷排放量減少 30% 以上,減碳效率極高。
圖片來源:帝斯曼
隨著全球人口持續增長、環境問題愈發嚴峻,以合成生物學為核心的人造食品正在被全球科學界、企業界深入研究。精密發酵因其高效節能的巨大優勢正成為未來食品開發中的先鋒技術。那么,能被眾多食品巨頭看好的精密發酵,究竟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中?它會成為人類面向未來飲食的希望之炬嗎?
02
高效、節能,
精密發酵托起人類食物新夢想
從技術原理上看,精密發酵已存在數十年。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精密發酵就被用于生產無動物成分的凝乳酶(Rennet)。至今,全球90%以上的奶酪生產都在應用該技術。隨著畜牧業帶來的動物福利及環境問題越發突顯,該項技術的優勢逐漸被放大,獲得資本和產業的高度關注。
圖片來源:www.forbes.com
精密發酵通常需要利用一系列體外核酸技術(如 CRISPR、基因編輯或克隆),對基因工程微生物進行“編程”,以期得到任何復雜的有機分子(在生物學上與動物產品相似的可食用脂肪或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與傳統動物乳生產體系相比,精密發酵大幅度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節省原料。相關數據顯示,牛作為“生產工具”所產生的原料效率極低——僅為4%,而精密發酵卻可以將該數字提升至40%-80%,因此被稱為是代替蛋白質行業的第三大支柱。此外,精密發酵產物并非轉基因生物,它們只是擁有與動物乳一樣的蛋白質基因,從實驗室的角度看,它們與動物乳別無二致;但從技術上講,它又并非乳制品。
精密發酵本質上是人類對于微生物的馴化,一種基于現代技術在細胞層面的正向改造,這與當前大火的分子生物科技不謀而合。在全球各國,投身于精密發酵領域的初創公司不勝枚舉,在最近2-3年間呈現出急劇增加的態勢。其中,開發出植物基乳清蛋白的Perfect Day(美國)、推出首款“可持續乳鐵蛋白成分LF+”的TurtleTree(新加坡)、以及開發動物脂肪模擬物的Melt&Marble(瑞典)等企業成為行業佼佼者。僅僅在2020一年之中,全球就有44家專注于替代蛋白發酵公司成立,包括杜邦、諾維信等全球最大食品生命科學公司也在開發發酵衍生產品線和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www.foodstrategy.co.uk
今年 5 月,國家發改委出臺《“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探索研發“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的中期目標。國內新蛋白發酵產業尚屬發展早期,公開可查詢的蛋白類發酵企業共 13 家,涉及酵母、菌絲體、微藻生物質發酵以及精密發酵四種技術類型。相較于如火如荼的海外市場,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恒天然和帝斯曼聯手進軍精密發酵賽道,無疑將會激發國內食品發酵企業投身“未來食品”的熱情,Foodaily也期待看到更多的本土企業能在全球精密發酵產業的版圖上投下自己的身影!
03
面向未來,用新科技織就企業遠景
回到商業的角度,能撬動兩大行業巨頭聯手開拓市場背后的動力,絕不僅僅是精密發酵領域的火熱度和來自市場的需求,也包含了雙方對各自未來發展布局的深度思考。
圖片來源:恒天然官網
今年3月,恒天然公布2022財年中期業績。首席執行官 Miles Hurrell在評價集團業績與長期戰略時表示:“我們矢志成為可持續乳業領導者以及乳制品創新與科學領導者......逐步向生產更高價值的原料產品發展。”
曾有外媒評價恒天然與帝斯曼的此次合作“是其在非乳制品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在Foodaily看來,微生物發酵蛋白具有廣泛的應用可能性,對精密發酵的探索與恒天然的遠期戰略目標完全一致——既是其踐行“乳業可持續”戰略的重要環節,也能洞察到高端特殊原料的新增長點,在乳基營養品類中更自信地展現恒天然的行業實力。
實際上,早在2014年,恒天然就已與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 (CSIRO) 建立戰略研究合作伙伴關系,以期尋求乳業以外的解決方案,在可持續農業和制造業等領域支持和“推動”其 V3(數量、價值、速度)業務的創新模式。有了之前的合作鋪墊,此次恒天然也同樣希望借助科技力量筑牢企業的發展基石。
圖片來源:DSM 官網
據Foodaily了解,恒天然計劃到 2030 年將研發投資增加50%以上,達到每年1.6億美元。其中6000萬美元用于開發專業運動、健康老齡化和醫療營養領域的功能型原料。在涉及人體認知的復雜脂質成分、轉運蛋白質以及作用于免疫系統的益生菌等領域上,恒天然已開展多年研究。
去年11月,恒天然與全球知名的營養定制技術平臺VitaKey開展合作,將精準營養素輸送技術用于含益生菌乳制品開發中,使特定乳品營養素有針對性和時間受控地釋放出來,達到長時間鎖定新鮮度,并使營養素更高效作用于人體的目的。目前該項目已提前完成。研究范圍從乳品營養成分拓展到了微量營養素。
Vitakey的共同創立者Robert Langer博士(中)與麻省理工學院朗格實驗室的Ana Jaclenec博士(左)、Vitakey的研究員Stephanie Tomasic(右)在Vitakey公司合影。他們身后是闡釋用于維生素A精準轉運系統的示意圖。圖片來源:恒天然
與恒天然“多點布局、共同打造乳基營養領軍者”的目標所不同,作為專注于健康、營養和生物科學領域的全球科學公司,帝斯曼在百年進化歷程中,不斷探索自身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同時積極踐行領軍企業的社會責任。數月前與芬美意的合并,為帝斯曼在營養健康領域勾勒出更宏大的藍圖。
回顧過去一年間帝斯曼在精密發酵、未來食物研究上的舉動,我們可以看到這家百年企業如何“洞見未來、緊跟時代”:
2021年5月設計可利用當地各類谷物原料(替代麥芽)的釀造酶解決方案BrewersCompass?;
2021年8月開發可顯著縮短蔗糖基硬質蘇打水發酵時間的轉化酶DSM Maxinvert?、Amigase Mega?;
2022年3月從非轉基因油菜籽中提取升級再循環油菜蛋白分離物CanolaPRO?;
2022年4月發布優化植物基魚類風味的解決方案Maxavor? Fish YE。
圖片來源:帝斯曼
不難看出,帝斯曼大多數研究項目最終均指向可持續,這源于帝斯曼在百年歷程里的數次成功轉型,建立起對當下商業環境的準確判斷力。不久前帝斯曼在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中,就明確將“聚焦可持續發展和創新促進長期增長”作為公司戰略之一。
攜手恒天然之前,帝斯曼在精密發酵領域已有多次商業動作。去年9月,帝斯曼與荷蘭細胞培養肉初創公司Meatable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人造肉所需的高性能培養基。今年7月,帝斯曼旗下的風險投資部門DSM Venturing領投,為以色列初創公司Phytolon募得1450萬美元A輪融資,用于微生物發酵生產天然食用色素。
圖片來源:cropforlife.com
此次攜手恒天然深耕精密發酵業務,不僅為帝斯曼的“食品營養與科技”板塊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也成為其可持續戰略實施的又一塊試驗場。
如果將精密發酵視為尋找未來可持續食品配料的金鑰匙,那么,帝斯曼鑄造的金鑰匙不止這一把。
2021年5月,帝斯曼與智利初創公司Debut Biotech 合作開發下一代“無細胞”生物制造技術。新技術將定制酶、微生物催化劑固定在適當位置,將低值營養成分(如葡萄糖)轉化為高價值成分(如抗氧化劑、天然色素和防腐劑)。細胞外合成路徑以更廣泛的pH值和溫度適應能力完成了在微生物發酵系統中不可能進行的代謝轉化。
圖片來源:genengnews.com
正是帝斯曼對于“未來食物”的不懈探索,在該領域所積累起的豐富經驗和轉化潛力,也才讓我們對于恒天然與帝斯曼的此次合作有了更多期待!
04
總結
可持續理念已經深深融入每個行業的發展軌跡之中。無論是尋找新的動物替代蛋白,還是人工合成新技術,都成為培育初創食品企業的最佳土壤,也是巨頭公司們開拓新業務增長點、踐行遠景目標的新動力。
恒天然與帝斯曼的合作,將讓行業再次感受到可持續與科技對于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正如恒天然首席創新和品牌官 Komal Mistry-Mehta所講:新興技術生產的蛋白質與我們的乳脂產品可以完美匹配、相得益彰。
以可持續為終極目標、以新蛋白為載體開展的各種企業間合作,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食品行業創新活力的觸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