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言
來源:時代財經APP(ID:tf-app)
題圖:喜茶官方微博
看著自家果園里結滿枝頭的油柑,張旭弘有些發愁。
“去年5、6月時,樹上的果子都被摘光了。今天只敢收260斤的赤皮油柑,而且還是六家奶茶店下的單,客戶都不敢多要。”張旭弘是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外美村的果農,種植油柑已有好幾年,種植面積達30多畝,在當地算得上是種植大戶。經歷了去年突如其來的爆火后,張旭弘原本期望著今年也能賣個好價錢,但他很快發現,油柑有些賣不動了。
油柑的好日子是由新式茶飲帶來的。去年3月,奈雪推出新品霸氣玉油柑,“三秒苦澀,五秒回甘”的獨特口感讓油柑的網絡熱度一路走高,不少網紅博主自制油柑茶測評順勢成為風潮。同年5月,喜茶接連推出三款油柑飲品,再次推高了油柑的熱度。另一新式茶飲頭部品牌樂樂茶也不甘落后,宣布開售油柑津津檸檬茶。
在茶飲新勢力的加持下,油柑迎來了高光時刻,在市場上變得極為走俏,價格也水漲船高。2021年夏天,油柑的收購價一路上漲,部分品種從往年的一斤4、5元暴漲至40多元,更有茶飲企業親自上門,以高價承包果園單獨采摘。
只是,新式茶飲更新極快的產品策略,讓油柑的熱度在今年迅速冷卻。當油柑迎來豐收之際,“一柑難求”的盛況卻早已不復存在。這讓身處上游的果農們有些措手不及。
對他們來說,悄然而至的好日子,就這樣匆匆結束了。眼下,他們除了主動降價搞促銷,還要自己走出家門找銷路,只希望油柑不要爛在果園里。
“我現在每天都要跟珠三角的幾十家奶茶店聯系,但目前他們的需求量都不多,一天幾十上百斤的量跟去年上千斤相比差遠了。”張旭弘對時代財經說,“再不抓緊點,果子以后就要爛地里了。”
在茶飲行業,2021年夏天“最出圈”的水果無疑是油柑。
黃綠色的果實,酸甜酥脆的口感,“三秒苦澀,五秒回甘”的獨特味道,讓這一來自潮汕地區的小眾水果,借著新式茶飲的東風成為當年夏天的爆款。
種植油柑近10年,廣東普寧的果農宋亮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在銷售最火爆的五六月份,他的油柑從最早一斤不到10元漲至20元,之后一路漲到3、40元,一些品種的價格甚至翻了10倍,“市場根本找不到10元以下的油柑”。
宋亮在果園里種了近50畝的油柑。按照每畝3000斤~4000斤產量和每斤10元左右的漲幅計算,在去年的那波油柑行情中,宋亮的果園至少增加了150萬元的收益。
“以前地里的油柑大多批發給農貿市場,但去年有不少廣州、深圳的茶飲公司專程過來找我們果農訂貨,他們希望能跳過分銷商,直接向我們收購,有的甚至開高價,想要承包果園,他們單獨采摘。”宋亮對時代財經說。
門庭若市的場景僅僅持續了一個夏季。今年,宋亮自家果園的油柑再次豐收,至少有近10萬斤的產量。但去年蜂擁而至的茶飲公司卻消失不見了,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批發商偶爾過來問價。直到現在,地里的油柑也沒賣出去多少。
油柑滯銷了,價格也隨之暴跌。張旭弘告訴時代財經,以價格比較便宜的赤皮甜油柑來說,去年這時候一斤可以賣到6、7元,但今年的收購價僅有1.5元左右,而且客戶還是限量收購,一天只能安排摘幾十斤。
“今年油柑不只是價格暴跌,很多時候更是沒人要。”據宋亮估算,算上人工、施肥、打藥等費用,今年的油柑根本賺不到錢,“等于白干”。
被大客戶拋棄,擴產后為銷路發愁
油柑的滯銷,是盲目擴種的結果。
一直以來,油柑因為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種植難度不高。但即便如此,油柑在國內仍屬小眾,產量和銷量要遠低于荔枝、龍眼等南方水果。
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數據顯示,中國油柑商品化栽培面積約30萬畝,廣東省占據1/3,主要分布在揭陽普寧市、汕尾市、汕頭潮陽區等地,盛產面積5萬-6萬畝,年產量為10萬噸。相較之下,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預測的2021年荔枝產量為140萬噸。
隨著2021年茶飲企業陸續進場推出油柑飲品,油柑的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但有限的產量一時間無法滿足突然而至的市場熱度。看著油柑不斷飆升的價格,果農們蠢蠢欲動,紛紛擴種。按照宋亮的說法,僅在去年,潮汕地區油柑的種植面積就擴大了上萬畝。
“不少人多種了3、40畝。”張旭弘對時代財經說,“油柑一般通過種苗、嫁接的方式擴種,很快就能結果,大家都盼著趕上這波行情。”
一時間,油柑苗和肥料也成了搶手貨。去年的油柑小苗從2、3元漲到十幾元,而且有價沒貨,常用的肥料花生餅一斤售價更超過3元,成本極高。
重金加碼下,油柑今年迎來大豐收,但家家戶戶卻開始為它的銷路發愁。張旭弘的叔叔張國峰一直在幫外地的茶飲店收購油柑,為了幫助果農賣貨,他們一直在跟各地的奶茶店對接。
“今天一個廠家要的量是2000斤,我安排了十幾戶果農去摘,要分配好,讓大家都摘一點,這樣才可以換肉吃。”張國峰對時代財經說。
油柑如今所面臨的處境,與茶飲品牌們多變的產品策略不無關系。
“我們的產品研發每年都會迭代更新,并不是年年制式化,而今年使用的小眾水果確實比較少一些。”對于今年的產品策略,喜茶相關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
奈雪方面也直言,雖然今年公司也有一些小眾水果的相關產品推出,但重點并不是油柑,“今年小眾水果應該算是芭樂和小紅杏”。
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上,網紅博主們對油柑的偏愛散得更快。在新一輪的小眾水果茶安利中,他們宣傳的對象已經變成了刺梨、木奶果、仙人果和蓮霧等。
為了分攤風險,張旭弘和宋亮也開始種起了楊梅、橄欖和檸檬。“油柑在種植一年多到兩年后就會開始掛果,3年后產量會逐漸到達頂峰。按照現在這種滯銷的情況,3年后油柑的產量肯定會過剩。”宋亮對時代財經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張旭弘、宋亮、張國峰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