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明超
來源:肖明超-趨勢觀察(ID:trendforesee)
2022年8月8日-10日,由「華糖云商」和「食業頭條」主辦的2022年中國食品創新增長大會,在湖南長沙隆重召開。知萌咨詢機構創始人兼CEO肖明超受邀參加大會,并發表了題為《解碼大食品行業的數字營銷趨勢》的演講,和中國食品行業的專家們共話食業新增長,共尋市場新機遇。
以下為演講內容實錄:
在了解了食品產業的賽道和食品產品發展的趨勢之后,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是:這么多的產品,怎么才能營銷出去?因為知萌是一家基于趨勢的整合營銷公司,所以今天來和大家分享我們發現的一些新的營銷方法和策略。
01 大食品行業所處的消費時代
做營銷首先要抓住整個中國社會消費的大潮流。在過去幾年里,知萌每年都會發布一本年度消費趨勢報告,是針對全行業、全品類、全消費人群的,對中國消費市場的立體觀察。當下的中國消費市場可以用兩個詞形容,轉折和躍升。
同時,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中國消費者有這樣六個非常重要的變化。
一是精微品質,消費者對產品的包裝、材質、觸感等細節越來越關注。二是意義消費,消費者希望品牌能創造新的消費意義。三是心價比,現在很多產品創造的不是性價比,而是心價比。年輕消費者都去買幾十塊一杯的奶茶而不是幾塊一杯的速溶奶茶,就是因為它賦予了消費者新的儀式和體驗。四是向內求索,經歷了疫情,消費者更加關注自我,從向外探索轉變為向內求索。五是感官滋養,感官的舒適為身心帶來愉悅體驗。六是極致健康,消費者購買0糖0卡的產品,追求極致的低減。
結合多年來的消費趨勢變化,針對大食品行業,消費者為什么樣的東西買單?通過研究發現,可以總結為六個方向:為健康、為質懶、為體驗、為低碳、為原產地、為新功能。

那么大食品怎樣才能抓住新消費時代呢?
可以從“六新”出發。第一,新食材。產品應充分利用在地小資源,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安全的保障。第二,新形態,比如產品可以采用精致小包裝或是多款組合裝,拍照易出圖,充滿社交儀式感。第三,新文化,現在食品賽道涌現出新式烘焙,新堂食、新飲品、中式輕食,這些都體現了新文化。第四,新商業,讓商業更垂直、更細分,如“餐飲+新零售”的模式,不少餐廳都推出了零食產品。第五,新技術,可以利用數字化構建新消費場景,讓消費者離場景更近。第六,新傳播,可以利用短視頻、內容營銷和IP化,去做從公域到私域到心域的運營。
02 大食品行業所處的數字營銷環境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冗余、信息價值低、流量分散、注意力成本高、新聞速朽的時代,讓消費者關注到品牌越來越難,所以很多品牌都有一個孜孜不倦的追求,就是要刷屏。結果我們發現,刷屏首先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想刷的刷不了,不想刷的突然就火了。其次,今天已經不存在所謂的大眾刷屏,只有圈層刷屏。另外,刷屏很可能會讓動作變形,本來想創造一個品牌故事,結果一刷屏變成了事故。
我們面臨算法媒體的驅動,所有傳播都不再遵循我們想要的那個規律,所以有人開玩笑說“算法就是我剛夾了一筷子,結果給我推了一桌子”,每個人都被算法困在了一個信息繭房里面。
我們處在一個復合消費場景的時代,每一個觸點都會變成消費行為,甚至每一個內容的觸點都會產生消費行為,所以營銷需要去關注每一個觸點的內容創造。
內容和創意的生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我們認為營銷只有一種解決方案,所以可以用很多經典的理論去解決。而今天我們發現營銷已經高度分散,有很多新的創意力量,這是一個多股力量都在爭奪創意的時代,創意不再是廣告公司的專利,KOL、MCN機構、自媒體等都可以通過內容助力創意的傳播,甚至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創意的起點和源頭。
同時,消費者和品牌也在不斷地博弈,在博弈當中消費者越來越占據主動權,消費者會進行很多的比較,即“馭感消費”,消費者需要安全感、確定性和可控性。
03 大食品行業數字營銷的5大趨勢法則
在信息量很大,消費者獲得感卻不高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內容提出更多的需求,品牌塑造出真正豐富的,多元的,讓消費者感覺到有獲得感的內容成為了營銷的關鍵。品牌營銷究竟應該怎么做?在這里我向大家分享我們總結的大食品行業數字營銷的5大趨勢法則。
趨勢法則一:聚主線
在數字化時代,品牌往往容易丟失自己的主線,所以當注意力分散化,流量去中心化時,品牌反而要聚焦核心價值,打造中心化主線,不能讓流量吞噬品牌,而是讓品牌成為流量。
我們分析了很多網紅品牌和新消費品牌的整個發展歷程,發現品牌創立的前3年,從0到1的時候是流量成就品牌,但是3年以后,當流量成本越來越高,消費者注意力越來越分散時,就必須思考如何用品牌成就品牌。如果沒有強大的品牌力,消費者的復購就會降低。
強大的品牌力就是對品牌的信任,我們研究發現,消費者對品牌信任的主要來源有三點,持久傳播的品牌文化、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些都是建設品牌的基礎,所以有很多品牌始終有一條主線。

比如,德芙始終圍繞“愉悅”,把產品融合到很多工作生活的場景里面,把愉悅這個概念做足,不論做什么樣的數字營銷,它核心的主線都是愉悅。我昨天在超級文和友的門口看到百威啤酒的裝置,百威啤酒講“敬真我”,所以它所有的營銷,無論是做和年輕人結合的場景,還是做酒吧、電音,都是圍繞“怎么敬真我”,這也符合我們所講的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內在綻放的趨勢。
因此品牌一定要思考,核心的品牌主線是什么,不能因為要蹭一個熱點或是跟一個事件而失去了核心的主線。
趨勢法則二:精圈層
今天品牌的現狀是,再火的人和事離開了圈層也無人知曉,這就是品牌代溝。有時我們想和年輕人溝通卻發現年輕人根本不理你,而我們對年輕人的很多事情也并不了解。不同圈層會通過興趣來構建壁壘,比如年輕人群體中,潮玩圈、國潮圈、二次元圈,這些圈層間都有圈層的壁壘。品牌一定是先找到精眾的圈層,用精眾引領大眾,在我們的風向標人群當中形成趨勢的示范,再逐步破圈。
比如每日黑巧想要打造更健康的黑巧克力,持續宣傳“0白砂糖0牛乳、純植物基配方”的產品特性以及“純植物基配方,新一代健康巧克力”的品牌主張。它一開始從健身運動愛好者、瑜伽愛好者、愛美的這些精眾人群去做圈層營銷,把這部分的勢能累積出來以后再介入到綜藝明星代言,從精眾逐漸向大眾過渡。
甚至品牌要去覆蓋一個更加精準的人群。在這個95后都被催婚的時代,年輕人倍感壓力,“單身狗”本是網絡上年輕人對自己“單身窘境”的一種自嘲,“單身”也成為年輕人的一種個人標簽。中國有2.4億單身人群,新消費品牌“單身糧”就卡位單身人群,專門圍繞單身人群創造一個社交化的品牌。
趨勢法則三:聯情感
快消品如何去塑造情感價值,傳遞數字時代的溫度是需要在營銷中破局的。那么如何去抓住情緒,去創造共情的內容呢?
我每年會評幾千個在互聯網上面非?;鸬纳鐣癄I銷案例,所有好的案例都有情感和情緒的價值輸出。
就像奧利奧,它是這幾年大多數中國數字營銷案例比賽里的金獎得主。奧利奧為什么成功?第一,圍繞品牌主線——有趣,好玩;第二,融入了很多情感價值。例如,去年六一兒童節,它關注“996兒童”,就是爸媽都去上班了自己在家里的小朋友,奧利奧根據這一情況講了一個“分開的奧利奧,分不開的愛”的概念,并在整個線上線下的整合,甚至產品包裝中都專門設計一些場景,讓孩子給自己的父母寫寄語來代表小朋友的期待?!胺珠_的奧利奧,分不開的愛”既結合了奧利奧的產品屬性,又傳遞了情感的價值。
又比如,大潤發把商場里的蔬菜分為“頂流蔬菜”和“冷宮蔬菜”,做了大量情緒化的定義和標簽,登上了熱搜,其核心也是因為傳遞了有情緒的內容。
趨勢法則四:玩跨界
我們常提到的聯名也好,跨界也好,都是在想如何破圈,去創造品牌的話題。我認為,品牌可以通過產品跨界、理念跨界、場景跨界或內容跨界,打造出新的品牌吸引場,創造破圈效應。
溫氏食品和京東做過一場線上的電商專場活動,之后將京東上面100萬用戶對溫氏食品豬肉的點評提煉出來變成了“寫給肉的贊美詩”,在線下和上海福山菜場合作,舉辦“寫給肉的贊美詩”展,激發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的社交擴散欲。所以說,跨界可以創造出新的內容。
趨勢法則五:造IP
如果品牌能夠成為一個IP,將為品牌的營銷節省很多精力。如今IP被重新定義,對于消費者來講,IP是社交貨幣,是寄情的載體,更是文化的表達。
現在IP的形象已經做到了虛擬人、數字人的階段,前段時間我評了一個獎項,看到了200多個數字人,都長的差不多。我在想,如果都是數字人代言是什么樣的景象,后來有人告訴我,之所以長的一樣,原因都是“網紅臉”。我反而覺得,我們需要不一樣的IP,我們不能僅僅是一個外表,創立IP形象和數字人是容易的,但是,長線的運營是不容易的。因此,品牌如何打造個性化的IP,結合自己的品牌個性,打造人格化形象,輸出價值觀和內容,并持續地應用到營銷當中,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如果品牌的IP化做成功,就會成為巨大的流量。
旺旺的旺仔在整個的快消品里可以說是把IP的價值和形象用到了極致,比如,在多個社交媒體上開設“旺仔俱樂部”,以旺仔的口吻發布日常趣事,和旺粉們進行線上互動,推出56個民族旺仔牛奶民族罐,推出系列衍生周邊等等;老干媽依靠一瓶國民辣椒醬,成為了一個IP,隨時都可能自成話題;還有喜茶,大家都想和喜茶跨界聯名,喜茶在過去4年半聯名了74家品牌。再比如,茅臺先是做了“i茅臺”,引發了新的關注,同時推出茅臺冰激凌,這背后的動力是什么?茅臺不僅想做高端酒的代表,還要成為一個跨界的IP,將“茅臺”的品牌勢能進一步釋放。
最后,我想說的是在數字化時代,獲得流量很重要,但是,在流量見頂的時代,我們需要有新的流量思維。因此,無論是聚主線、精圈層、聯情感、玩跨界還是造IP,我們認為都是為了“心域流量”,這也是今年我們在談數字營銷趨勢的時候的一個關鍵詞,無論是公域流量還是私域流量,品牌的終極目標是打造心域流量,如何打造心域流量,我們要做的是從開眼到走心再到走腦的數字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