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晴山
來源:靈獸(ID:lingshouke)
01
2022年過半,新茶飲行業又迎來了新一輪降價:
喜茶宣稱再也沒有3字開頭的飲品,樂樂茶將自己的熱門產品直降10元,奈雪則推出了9元一杯的飲品。
而喜茶、奈雪的茶等新中式茶飲一直主打“高端”,它們的售價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奈雪的茶價格曾一度在40元以上。
但從今年開年后,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就已紛紛降價。
這反映出兩方面的情況:一是,新茶飲行業競爭激烈;二是,消費者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有所變化。
競爭的激烈程度可以從新茶飲企業的數量和融資情況初窺端倪。
僅僅在去年上半年,新消費領域就產生了280筆投資,幾乎每天都有一兩筆,總額超390億。
去年7月,整個新消費賽道還處在喜悅之中,投融資事件數量達到歷史最高峰76件。
不僅是新式茶飲,包括烘焙、烤串、麻辣燙,都吸引了包括高瓴、紅杉資本、騰訊等投資機構的目光,并紛紛入局,生怕錯過新消費的“順風車”。
但不到一年,新消費品牌的融資就遭遇了冰點。自去年8月份開始,新消費品牌開始遭遇寒冬。例如,從新茶飲企業來看,一些企業營收大幅下滑,部分品牌紛紛關店收縮。
而當下,新茶飲品牌“降價”也正是為了應對消費下滑。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數據,2022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56.26萬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4萬億元,同比下降0.7%。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6%。其中,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5月份降幅收窄至6.7%;6月份由降轉升,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0.53%。
除基本生活類消費以外,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等服務消費都遭到了重創。
更為關鍵的是消費者的消費意愿不強,消費能力受限。
一是,面對經濟新常態和新冠疫情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消費者更傾向于捂緊錢包,控制消費;二是,受諸多因素影響, 很多企業倒閉和裁員,導致一部分消費者收入下降,甚至很多人還處于失業之中。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2月以來,失業率持續攀升,到4月份失業率達到了6.1%。
2022年5月,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為18.4%,遠遠超過了國際上的失業預警紅線(安全線)。2022年7月,中國有1076萬大學生畢業,與18.4%青年失業疊加,我國青年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此外,今年以來多家互聯網大廠的裁員力度之大也是近年少見,加之房地產暴雷,家庭財富縮水等因素,也是消費者消費的一大阻礙。
諸多因素影響下,消費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02
多因素導致下滑
2021年,有資深的業內人士認為,“三年后99%的新消費品牌都會死,明年就會先死一半”。
2021年下半年開始,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消費、投資等指標同比增速回落,其中,消費增速回落明顯。去年8月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2.5%,為2020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其中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5%。
與此同時,央行報告同樣顯示,居民消費意愿正在下降。
需求走弱反饋到了消費市場。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有接近40%的新品牌銷量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消費意愿下降、市場低迷成為營收的外部掣肘。疫情反復也給復工復產帶來一定壓力,許多新消費品牌開始“撤退”。
新消費品牌除外部環境的沖擊之外,還要面對平臺紅利消退、心智和場景滲透不足、爆款矩陣薄弱等因素的影響。
例如,除了監管政策之外,平臺紅利的消退,頭部主播的洗牌,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單純靠“大促”,已經無法拉動全年GMV的增長。另外,各家電商平臺也在紛紛調整,引導相關品牌更注重日常經營。
例如,以DTC模式切入美妝品類的完美日記,一直以來都是與小紅書“相伴”。在完美日記的初創期,正值小紅書的成長期,當時流量費用較低,ROI更高,此外還有電商直播、短視頻電商的興起,完美日記通過流量采買,以及廣泛的KOL合作,快速完成了初始積累。
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小紅書的廣告業務占總收入的比例,已達80%,KOL合作費用也水漲船高,且這類合作基本不存在排他協議,競品也可以投放。
而另一方面,靠爆款出圈的新消費品牌,因主要靠代工模式,門檻比較低,競爭對手紛紛進入,很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
如何在爆品帶來的營收增長期,迭代出爆品矩陣,成為主要營收點。同時,如何建立起穩固的品牌心智,成為持續增長的關鍵。
美妝只是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品類和行業受到影響。營收下滑,似乎成為了主旋律。
03
新消費投資寒冬愈演愈烈
2020年開始,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都在找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試圖將傳統品類重新來做一遍,其中很多關注科技、醫療的機構也開始關注到新消費賽道,VC/PE們對動輒百億、200億估值的熱門消費公司似乎也都見怪不怪。
但剎那間,颶風來襲,大家開始變得謹慎起來。
一些存在巨大估值泡沫的消費項目漸漸地現出了原形。
去年6月,新茶飲明星品牌奈雪的茶登陸港股。
從2020年12月C輪融資到IPO的半年中,奈雪的茶估值從124.6億港元飛升到340億港元,漲幅接近3倍。但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卻對這個明星品牌并不感冒,奈雪的茶開盤即破發,首日大跌13.54%,當日收盤市值跌破300億港元。
有香港基金經理曾直言:“奈雪的茶估值偏貴,市值降到200多億港元才比較合理?!笔聦嵶C明,他還是高估了奈雪的茶。
新消費品牌需要資本輸血,維持高曝光率,投資機構推高估值,寄希望于品牌上市,收回投資。
然而,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顯然沒有投資機構的VC好說話。這些品牌靠故事打動市場,但業績卻無法持續通過檢驗。
疫情加之外部環境的諸多不確定因素,也使得一級市場投資機構開始進入“只觀望不入手”的狀態。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消費投資驟然降溫后,不少投資者、LP逐漸對消費投資失去信心,轉而向硬科技、新能源。
再加上前段時間以鐘薛高為代表的“雪糕刺客”被全網聲討,每日優鮮解散等消息的刺激,使本就一蹶不振的消費投資更是雪上加霜。
一位北京的機構投資人曾表示,今年的新消費創業肯定不會像前兩年那么瘋狂,線下的消費企業會繼續得到融資,但估值會更加合理,純線上的品牌將很難成功,或者基本上可以說‘不可能成功’。
當新消費投資寒冬愈演愈烈,降低估值,拿到錢活下去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這也使得消費投資正慢慢進入一個良性的區間。
喧囂褪去,新消費獨角獸的估值正在集體回落,面對去年火熱的新消費項目,目前估值已經腰斬但還是持觀望態度,有投資人表示,“大家的心態都更加平和了。”
回顧2021上半年,新消費投資狂歡進入了最高潮,VC爭搶面條、烘焙、咖啡,投資人組團去長沙“掃貨”。其中有烘焙店單店估值達到了1個億,甚至麻辣燙、炸串、調味品等,也成為投資人爭搶的標的。
但現在一切戛然而止。
很多投資機構對新消費領域完全失去信心,停止了投資。
對此,有行業人士表示,一是,現在國民手里的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少了,大家更趨于剛性消費了;二是,疫情反復,經濟下行,未來又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短期消費信心不足,消費市場的確很大,可以長期看好,但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觀望為主,留點余糧過冬。
消費者不敢“正?!被ㄥX,投資人不敢“正?!蓖顿Y,“三年后99%的新消費品牌都會死”或許會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