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商編輯部
來源:聯商網資訊(ID:lingshouzixun)
8月1日,烘焙品牌克莉絲汀首批近90家門店恢復營業。
截止目前,克莉絲汀股價依然只有0.089港元/股,總市值1.08億港元,成為港股中的“仙股”。筆者年輕時候,克莉絲汀可是最高端的蛋糕、甜品以及面包等相關烘焙產品的代表。尤其在上海,克莉絲汀的門店幾乎處處可見。
走高端路線的克莉絲汀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在2000年的時候,克莉絲汀成為整個烘焙行業中唯一接近千家連鎖店的企業。而且當時其絕大部分直營門店位于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的黃金地段,成長為長三角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烘焙品牌。
近日,上海多家媒體報道,“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近期經營異常,多家門店停業,中央工廠停工,拖欠門店房租。更讓消費者著急的是,預付卡無法兌付,客服電話也無人接聽……
01
烘焙第一股陷入困境
上海4、5月份的疫情讓克莉絲汀終于不堪重負。據上海本地的新民晚報報道,盡管上海已從6月起全面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但上海的消費者發現,家門口、地鐵里的克莉絲汀門店卻一直遲遲未開業。
7月20日,有記者到上海金沙江路的克莉絲汀總部大樓探訪,發現沿街大樓外圍拉上了一圈警戒線。隔著警戒線,能看到大樓大門緊閉,里面黑漆漆,不見一個人進出。整個大樓看起來關閉已多時。附近的網格巡查員介紹,由于樓上一塊玻璃掉了下來,所以拉起了警戒線。
7月21日,克莉絲汀官網發布公告稱:
疫情給克莉絲汀運營帶來沉重打擊,2022年經營發展一度陷入停滯。但克莉絲汀仍在“頑強地不斷拼搏,嘗試重新出發”,目前已著手工廠復工的各項準備工作,所有門店將于8月1日對外營業。克莉絲汀同時承諾,因疫情停業期間到期的卡券,待門店恢復經營后仍可消費。
8月1日,上海的大部分克莉絲汀門店如約營業。據新民晚報報道,除了個別門店因為設備故障依舊閉門歇業之外,大多數門店已經恢復正常經營。貨架上的面包均為7月31日生產,可見其位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央廚房也已經復工。克莉絲汀上海總部表示,地鐵門店今后將不再營業,120余家沿街店鋪則會陸續恢復正常營業。同時,消費者手中的預付卡券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如常使用。“近90家門店已經開了,還有30家左右暫時未開,但是會陸續開出的。
據上海一家克莉絲汀門店負責人表示,約有40%的消費者是使用克莉絲汀兌換券(卡)來支付。有消費者表示,“克莉絲汀是上海的老品牌,看到手里的兌換券又能夠‘起死回生’,我覺得公司方面還是挺守信用的,”看到門店重開,自己也就放心了,兌換券不會一下子全用完,畢竟現在天熱,買太多吃不了,放壞了反而可惜。
而此前的7月21日,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表示,目前待兌付的預付消費券金額達到2.5億元。在“閉店歇業”的負面報道之下,當時羅田安承諾,憑借企業名下的工廠、設備和部分門面房、不動產等資產在理論上是可以兌付的。但他同時又表示,資金已經挪用到別處。
雖然作為創始人,但羅田安已不在克莉絲汀的管理層擔任職務,七月份其所表達的言辭,顯然對克莉絲汀當下的管理層存在著比較大的“不滿”甚至怨氣。
02
內訌下的下坡路
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是臺灣人,最早在臺灣以販賣牛仔褲為生。20歲剛出頭的時候,他跑到臺灣的基隆碼頭向帶私貨回臺的船員購買牛仔褲,然后再倒手賣掉。那時候臺灣市場的上的牛仔褲還很少見,羅田安憑著小聰明賺到第一桶金。
到1992年的時候,羅田安積攢了6000萬人民幣的資產,他在內地投資了很多項目,涉足鋁業、煤礦、物資交易等等,這其中就有克莉絲汀。克莉絲汀1992年在上海開張,總投資150萬美元,其中上海兩家合資單位各占20%股份,臺方占60%。
當時上海西式點心不是非常普及,克莉絲汀通過中央廚房工廠生產模式,快速且大量供應面包、月餅與蛋糕等食品,打開知名度,搭配國內逢年過節送禮習慣,克莉絲汀的月餅禮券便成為當時的熱門商品。
2012年, 克莉絲汀登陸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烘焙第一股”,在這一年,其實現營收13.88億元,這也是克莉絲汀最為高光的時刻。上市后,克莉絲汀將募資所得的41%都用在了開設新門店上。按照其當時的計劃,其要在兩年內增開220家零售店,涉及資本開支1.25億元人民幣。
之后,克莉絲汀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的合肥、馬鞍山以及河南的商丘等地不斷開店。然而門店的擴張,并沒有為其帶來大的收益。
上市后僅兩年,克莉絲汀就出現數店虧損,陷入關店潮,門店總數從2013年的1052家減少至2014年的952家,一年減少100家。2013年至2021年,克莉絲汀連續9年虧損,營業收入也逐年下降。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4億元、-1.1億元、-1.7億元。
2021年,克莉絲汀實現營收2.92億元,同比減少27.7%;虧損1.7億元,同比增虧54.14%。克莉絲汀將近年來的虧損和閉店歸因于“疫情影響”。但事實上,在沒有疫情的很多年里,克莉絲汀的經營也就一直沒好過。
2017年11月羅田安遭到股東洪敦清、林煜等人聯合罷免下臺,改由執行董事、南京銀杏湖山莊董事長林銘田擔任主席。不料,林銘田只做兩個月就閃電“撂挑子”,公司只好再推舉新主席朱永寧。
對于朱永寧,羅田安痛批其沒有烘焙背景無法帶領公司突破困境。2018年11月,朱永寧被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列為債務失信人,被限制消費,不準搭高鐵與飛機。羅田安表示,“這樣的人適合做董事長嗎?”
2019年7月5日,克莉絲汀公告稱,其接獲Sino Century Universal Corporation(要求方)發出的書面要求,要求即時委任羅田安、羅勝杰、林國偉擔任執行董事;委任羅田安的妻子任秦華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罷免詹益昇、徐志明、朱永寧、陳石擔任董事。
公告顯示,發出要求的股東公司占有克莉絲汀全部已發行股本的18.24%,為羅田安全資擁有。但是,羅田安想要發起的“奪權”最終因反對票達到55%未能通過,羅田安重回上市公司董事會的計劃就此擱淺。
2020年5月,羅田安向港交所遞交實名舉報信,稱朱永寧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股權和投票權,上市后的不斷內斗拖垮了公司,朱永寧則稱羅田安“不誠信,一片謊言”。
羅田安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作為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本該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隨著一些追求賺快錢的基金進入,管理層出現分歧甚至內訌,導致很多戰略無法實施,最終掉隊。”
03
烘焙市場競爭激烈,新國潮風涌起
近年來,傳統的烘焙品牌普遍“式微”。
中國臺灣的連鎖烘焙品牌85度C從2015開始不斷收縮,同年關閉了在上海、徐州的多家門店,2016年又關閉了在淄博、鄭州等地的所有門店。2021年,85度C又關閉了武漢所有門店,全面退出武漢市場。
根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2021年烘焙門店的淘汰率達到了23.77%。
為什么克莉絲汀、85度C、在廣州開了26年歷史的東海堂、在上海開了22年的宜芝多等等一大批老牌烘焙品牌紛紛陷入困境甚至倒閉?
經營不善是一方面。雖然克莉絲汀這樣高層內訌并非普遍現象,但是老牌烘焙企業共同的經營慣性讓它們忽視了年輕消費者崛起所產生的“消費文化”的改變。
第一,消費習慣在改變。年輕消費人群更注重健康化,“輕甜、輕熱量”,具有創新的糕點新品種更易受到追捧。
第二,從家庭消費的習慣來看,“自制烘焙”成為一大流行趨勢。隨著空氣炸鍋、微波爐、烤箱等小家電進入千家萬戶,半成品食材產業鏈成熟,讓廚藝小白有機會通過復合調料、烘焙半成品在家里制作出更加新鮮的糕點、甜品。

第三,不可避免的“網紅化趨勢”嚴重沖擊著老牌烘焙品牌。像墨茉點心局、虎頭局等新中式烘焙品牌迅速走紅,取得了資本市場和年輕消費群體的雙雙認可。
網紅點心的主要差異化在于產品的不斷創新,主推新國潮、中式糕點的新產品模式。更重要的是,其營銷手段更為靈活多變,吸引了年輕人的眼球。
2020年6月,成立不久的墨茉點心局就獲得種子投資。2021年4月,墨茉點心局被曝估值超過10億元,彼時其店面僅14家。2021年9月,墨茉點心局又完成了新一輪數億元融資,由美團龍珠獨家投資。
04
能否重新崛起?
早在2014年克莉絲汀也有過轉型升級的動作,但沒有推動業績上漲。
彼時,克莉絲汀表示,新升級的門店采用多樣化的商業模式,將早餐、輕餐飲、下午茶等模式融合一起。同時門店也增加了休閑座位區,全新的產品系列及休閑的氛圍闡釋了公司與以往不同的理念及全新的商業模式。
現在來看,當時克莉絲汀這一創新思路顯然是正確的,可是在一路虧損的道路上未能長期堅持下去。
2021年我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超2600億元,到2023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000億元,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從行業整體發展來看,我國烘焙行業前景廣闊。說明烘焙食品這個行業依然有著巨大的機會。
但是,烘焙這個行業卻非常分散。統計數據顯示,烘焙市場90%的份額都被中小品牌占據,辟如各種本土誕生的烘焙品牌和連鎖企業,整個烘焙行業并沒有真正的龍頭出現。
7月20日,上海市預付卡服務平臺發布風險提示: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信用等級已為D(由高到低分為ABCDE五個信用等級),公司信用碼為紅碼,列入信用紅色預警單位。
上海市預付卡行業協會透露,該公司預付卡保險到期后沒有續報,12345投訴多沒合理解決,兌付風險大。
當下的克莉絲汀雖然兌現了8月1日重新營業的承諾,但是要想長治久安進一步穩健發展,可能尚需花費更多的智慧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