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ulie
來源:紅碗社(ID:hongwanshe2020)
根據紅碗社不完全統計,2022年7月國內消費投融資事件總計46起,總計募集資金超40億元,其中名創優品、認養一頭牛、德州扒雞沖刺IPO,擬募集資金近30億元。紅碗社5、6月統計的融資事件分別為42起,47起,7月作為下半年的首月,延續了上半年的消費低潮。
在融資金額方面,4月達23億元,5月驟降至6.6億元,6月融資總金額約為10億元,而本月,除了三個沖刺上市企業募集資金達30億元,其它投融資事件涉及金額超10億元,較6月增長不明顯。就本月融資項目分析,其中千萬-億元級別的項目最多,占15起。
其中有7起億元級別(近億、億元、超億元)的投融資事件,其中食品酒飲3起,分別為西鴿酒莊、每日黑巧、宴太湖,融資金額為數億、1億、2億元;寵物1起,為易寵科技數億元;美妝日護1起為蔓珠數億元;剩下2起是零售便利,分別是每日優鮮2億元和億加便利近億元。
從融資領域來看,食品飲料、餐飲、寵物、美妝日護這幾個賽道中,食品飲料持續受資本青睞,為21起;其次是零售便利5起,寵物、美妝日護、戶外、潮玩元宇宙均為4起,餐飲賽道最為慘淡,由6月的8起跌至4起,可見疫情下資本市場對餐飲的發展持謹慎態度。
從投資方來看,產業投資的案例開始增多,本月的投融資事件里,單看食品飲料行業,奈雪的茶和Manner分別投資了茶飲品牌茶乙己和阿嬤手作;蘇州老字號“采芝齋”投資了鯨都鮮釀,并圍繞蘇州地區及華東其他地區的采芝齋門店開展精釀啤酒銷售業務;蝦青素原料企業云南愛爾發和供應鏈運營服務商怡亞通對蝦青素零食品牌食里桃園進行了千萬元的天使輪投資;
納愛斯集團對寵物新銳品牌毛星球進行了數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寵物品牌未卡母公司上海幸尚佰和品牌管理集團投資了隱形內衣品牌Goobras;新零啤酒獲俞敏洪參設基金注資;雅戈爾、阿里巴巴對家具渠道品牌cabana進行了A+輪投資……
今年以來,新消費遇冷,投資機構也開始躊躇,大型產業已經不再滿足于原本的業務,紛紛將觸角伸向了關聯業務或者藍海賽道,這對新品牌而言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背靠“大樹”,不僅有資金加持,還可以獲得供應鏈、渠道、人脈的賦能。
01
酒水、咖啡賽道充滿想象力
據Euromonitor(歐睿)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水飲市場已達到6737.6億元,5年內復合增速為1.5%。預計到2025年,我國水飲市場規模將達到7208.3億元,年復合增速上升至2.8%。
酒作為“情緒飲料”,還是充滿了想象力,6月份精釀融資事件4起,本月也有5個酒類品牌融資,其中精品葡萄酒酒莊運營商西鴿酒莊獲得挑戰者創投、寧夏國投的數億元融資。高端黃酒品牌宴太湖、高度預調酒品牌RUCKIN烈奇、醬香白酒釀造商國凌酒業、無醇精釀啤酒品牌新零啤酒都獲得不同金額融資。
行業數據顯示,中國的葡萄酒產業及市場從2018年開始,都駛入下行周期,進入連續數年的持續低迷期。各大電商和線下貨柜長期被西方品牌“侵占”,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國貨”意識加強,諸多創業者也選擇在紅酒賽道“分蛋糕”,wimo葡刻、奧蘭中國、醉鵝娘都是典型代表,而本次西鴿酒莊獲得數億元投資,再一次表明中國紅酒賽道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紅碗社獲悉,在2019-2021年間,西鴿在業績上實現連續翻倍增長,其2021年銷售額超兩億元,而截至今年4月底,西鴿酒莊的簽約量已超過2021年全年總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月的融資品牌里,致力于精釀鮮啤的新零售以及社區場景的鯨都鮮釀,在上個月披露獲得千匯資本種子輪戰略投資,本月又以數千萬估值獲得蘇州老字號“采芝齋”深度合作商戰略投資,雙方就鮮打精釀啤酒與瓶裝精釀啤酒達成戰略合作。
而由洪泰基金領投,滄瀾資本跟投的新零啤酒,瞄準需控卡、控酒精攝入但追求口感和健康的25+歲啤酒愛好者,首發精釀系列產品上線天貓一個月后便成為天貓無酒精啤酒分類銷量第一品牌,天貓超級品牌日成交爆發系數為13823%,位列盒馬鮮生熱賣精釀啤酒TOP5。
除了酒飲,咖啡市場也迎來一波“小高潮”,由于新消費人群對健康的關注,成癮性的煙、酒、糖、茶、咖啡品類里,咖啡一直是被看好的領域,近幾年咖啡的發展的確引人注目,本月食品飲料的21起融資事件里,咖啡品牌就有4起,在5月和6月,咖啡賽道融資事件也均有3起。
本月4家獲得投資的品牌里,一塊小宇宙獲得紅點中國和藍馳創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及天使+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加速“咖啡塊”的研發與創新及供應鏈建設。此外,一塊小宇宙宣布國內首家自建立體凍干工廠落地天津。據悉,一塊小宇宙在進駐抖音三個月后銷售額就突破百萬元。
主打意式咖啡的連鎖品牌“比星咖啡”獲得順為資本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jpg咖啡則是來自廣州的咖啡品牌,目前共有26家門店,都位于廣東省內,其中在廣州有22家,在深圳和珠海分別有3家和1家。去年12月,.jpg咖啡得凱輝基金的投資,最近凱輝基金再度增持,使得持股比例提升到了8.3%。據悉,此前凱輝基金還投資過茶飲品牌小仙兔、RISSE銳肆酒館以及零食有鳴。
上海疫情前,咖啡一直保持著快速的增長,上海作為中國的“咖啡根據地”,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Х鹊陻盗窟_到7857家,數量遠超紐約、倫敦、東京等地,是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而前幾個月,受疫情影響,咖啡暫緩了發展速度,但這并沒有影響中國咖啡品牌互相角逐的恒心。
根據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3817億元,行業增長率預計保持27.2%,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0000億元。在過去一年,包括Manner、M Stand、Seesaw、隅田川等在內品牌相繼融資,咖啡行業的融資規模超過數十億元。
除了近幾年涌現的新銳品牌,“跨界玩家”也不少,除了“兩桶油”、中國郵政、萬達,前不久李寧也宣稱入局咖啡行業,“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國內咖啡賽道的火熱也就不難理解了。
02
無人問津的“餐”和增速放緩的“飲”
7月份,進入暑期,疫情情況較第一季度有所好轉,但是餐飲業似乎并沒有較快恢復元氣。5月餐飲賽道3起融資,到6月回升至8起,5月份有社區冷鹵連鎖店麻爪爪,獲得番茄資本、金鼎資本、佳沃創投的1億元A+輪融資;6月,社區火鍋品牌牛爽爽、五味小面獲融資。
而本月,除了3個咖啡連鎖品牌和3家飲品連鎖品牌,僅有一家團餐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誠真餐飲”獲得投資,誠真餐飲致力于利用智能科技推動傳統團餐轉型升級,面向用餐者打造更優質的多場景體驗。嚴格意義上而言,誠真餐飲只能算是餐飲科技品牌,由此可見,“餐飲”中的“餐”幾乎無人問津。
本月獲得融資的是茶飲品牌悸動燒仙草、阿嬤手作和奶品店運營商澳牛町,來自南寧的阿嬤手作得到Manner咖啡的戰略投資。此前,阿嬤手作就曾得到來自順為資本和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的融資。根據阿嬤手作的官方顯示,其全國的門店規模為21家。
不得不說,即便茶飲賽道已經出現白熱化競爭態勢,其憑借其高頻、多場景化、低試錯率的屬性,資本還是會對其“多看一眼”。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我 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從422億元增長至831億元,預計2021 年至 2023年,新式茶飲行業復合增長率可達20%,2023 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428 億元。
2021年初,中國現制飲品門店數約59.6萬家,其中,新式茶飲門店數約為37.8萬,占飲品門店總數的 65.5%,是咖啡門店數的 4 倍多。預計2023年新式茶飲門店數可達 50 萬家。
整體來看,新茶飲賽道將持續火爆,但是2022年上半年來看,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新茶飲賽道增速放緩了。整個2022年上半年,新茶飲賽道6個月內的融資數量分別為2起、4起、3起、2起、1起、4起,融資金額近14億元,相比于2021年上、下半年,融資金額和數量雙降。
從2022年前7個月茶飲賽道的融資事件來看,相較去年13次的過億元融資,今年茶飲明顯動力不足。去年喜茶以5億美元融資居于榜首,蜜雪冰城以20億融資緊隨其后。今年上半年,披露出的過億元融資僅有書亦燒仙草、檸季、T COMMA三個品牌,其余均為千萬級、百萬級。
從今年融資品牌來看,地方性茶飲受青睞,比如2月,西琳姑娘披露獲得600萬天使輪投資;3月,西北茶飲品牌放哈宣布完成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7月份,阿嬤手作又獲得了Manner咖啡融資。
可以看到,2022年以來,新茶飲賽道已經進入白熱化“廝殺”階段,不僅頭部喜茶、奈雪們日子不好過,不斷對其它品牌進行降維打擊,中腰部品牌們為了守住“陣地”,只能咬牙降價。
增速放緩也意味著品牌們要牢牢守住“城池”,過于內卷的當下,一方面要不斷開拓新市場,比如下沉市場和出海;另一方面,新零售渠道可能會是新茶飲的第二增長曲線,不少茶飲品牌已吃到紅利。
03
零售領域“熱鬧非凡”
7月份,零售領域很熱鬧,前有名創優品赴港上市,后有每日優鮮融資2億卻爆出“倒閉”傳聞。從融資項目來看,除了前述兩個品牌,生鮮零售品牌錢大媽獲E輪融資;綜合服務上門共享便利店“兔悠便利店”完成Pre-A輪融資;AI智能無人貨柜億加便利獲近億元投資。
據悉,兔悠便利店是一家綜合服務上門共享便利店,致力于把握體驗、懶人以及分享三大經濟大潮,打造線上線下雙店運營互動的“互聯網+共享服務平臺”。而億加便利專注于AI智能軟硬件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身,采用AI新零售+無人值守的綜合模式,運用物聯網和云技術,打造“千城萬柜”計劃,助力中國零售行業步入3.0時代。
錢大媽專營生鮮肉菜市場,自成立以來,完成5次融資共4輪,其中2019年D輪融資金額達1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最新一輪融資也是錢大媽時隔兩年后的首次融資事件。
而更值得關注的零售品牌莫過于“雙重主要上市”的名創優品和生鮮O2O電商每日優鮮。
在此之前,名創優品已于2020年10月登陸紐交所,發行價格為20美元/股。2021年2月,名創優品曾創下34.8美元/股的歷史高點,總市值突破百億美元大關。但好景不長的是,自2021年3月以來,名創優品股價開始掉頭向下。截至7月24日收盤,名創優品美股股價報收于5.76美元,區間跌幅超過80%。
數據顯示,名創優品2019財年、2020財年虧損金額分別為2.9億元和2.6億元。剛剛過去的2021財年,名創優品虧損金額達到14.29億元,2019-2021財年累計虧損高達19.83億元。
2022年對于名創優品可謂是“水逆”的一年,7月26日,登錄港股不足半月的名創優品遇到了“麻煩”,做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發布了針對名創優品的沽空報告,指控其財務報告真實性存疑,名創優品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名創優品有著輝煌的過去,而在疫情影響下,其海內外業務嚴重萎縮,說到底,疫情只是一方面,名創優品的“頹勢”也表明了零售業的變化之快。業內人士分析,拼多多、淘寶特價版以及京造等電商平臺的興起,從流量、供應鏈兩個維度吃掉了原本屬于名創優品們的紅利優勢。名創優品們想要“絕處逢生”,可能還得走“特色化、精品化”路線。
7月的融資事件里,還有一個零售電商十分“扎眼”——每日優鮮,7月15日,每日優鮮曾發布公告,宣布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協議規定,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時隔半月的7月28日晚,有報道稱每日優鮮融資未能交割成功,公司要“解散”的消息四散開來。
每日優鮮2021年6月25日在納斯達克上市,有數據統計,從天使輪到IPO上市,每日優鮮一共融到了15.9億美元加24.3億元人民幣的資金(不包括中金資本未披露的戰略融資),按照當前匯率計算,每日優鮮至少融資了131.5億元。
從每日優鮮的相關財報數據來看,從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的虧損額度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16.49億元和30.17億元,三年零9個月里,虧損總額高達98.07億元。
有專家稱,每日優鮮持續虧損,過于激進的前置倉模式和資本盲目助力,讓它處于拔苗助長狀態,暗含危機,加之疫情沖擊、消費疲軟讓每日優鮮的隱疾被放大,最終隱患爆發。
總的來看,零售業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樞紐,在便利居民、蓬勃市場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疫情背景下,消費環境的多變和市場的疲軟給零售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論是線下零售還是線上零售都亟需改變原有模式,創新發展以更好面貌吸引消費者。零售企業及平臺更應該從技術、運營管理、服務體驗等各方面加固自身“壁壘”,以應對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