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大方
來源:消研所trendmakers(ID:trendmakers)
推出“可樂味兒氣泡水”,元氣森林繼續保持著它的優等生身份。
7月21日,元氣森林正在籌備“可樂”的消息被媒體曝光。次日,元氣森林在北京召開溝通會,首次披露了即將推出的“可樂味兒氣泡水”的更多細節。
在2022年上半年提出“由快到穩”的當下,以這樣的速度揭曉答案似乎在暗示,“可樂味兒氣泡水”的面世,是有備而來的結果。
這一項目內部代號為“YYDS”,由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鹿角牽頭,內部醞釀已超過三年。
這一次,“低調”入場更難的“可樂”品類,元氣沒有再提“以快出擊”。已經成長的元氣森林,看上去似乎已經褪去了浮躁,爭得不再是短期成敗,而是,更新的飲料市場和規則。
01
中國品牌能不能做可樂?
無論是在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你都很難在貨架上看到一瓶國產可樂。二十年間,國內碳酸飲料90%以上的市場份額由兩大國際品牌占據,國產可樂難逃被收購和打壓的命運。
中國怎么做出自己的可樂,什么是受到更年輕一代認可的國產可樂,長久以來,沒有人能夠回答,也幾乎沒有新品牌能夠挑戰和定義國產可樂這個品類。
所以元氣森林推出可樂味氣泡水時,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我們推出的飲料能不能讓年輕人更滿意?
和傳統可樂飲料相比,元氣森林重新定義可樂的嘗試是,從可樂味蘇打氣泡水入手,大砍配料表。
第一個被砍掉的配料是傳統可樂配方常見的磷酸。
元氣從世界各地搜羅了近40種可樂,挨個品嘗分析口味差別,制定了1000余種調配方案,每天都要喝5-8升調配液,最終找到可模擬磷酸酸感、又不損傷骨骼的配料解決方案。
延續“0防腐劑”的產品標準,在可樂產品上,元氣繼續拒絕添加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傳統可樂常用的化學防腐劑,這得益于已經引進的先進無菌碳酸生產線。
去年10月,元氣森林全線氣泡水產品就不再添加上述化學防腐劑。截至目前,元氣森林5大新建工廠共建成18條無菌碳酸產線,總投資金額達數十億元。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和元氣森林同等規模的無菌碳酸生產線,全球范圍不到20條。
使用更天然的配料提升口感,是元氣在可樂配料中做的第三個決定。用從玉米等農作物提取的天然代糖赤蘚糖醇,來取代傳統可樂常用的人工代糖阿斯巴甜;用巴拉圭茶提取物,來取代傳統可樂的人工咖啡因……這均意味著更昂貴的成本,例如想達到同樣的甜度,使用赤蘚糖醇的成本至少是使用阿斯巴甜的五十倍。
中國味的可樂此前并非沒有人做過。
近兩年,國內也冒出了一些國產可樂新品牌,部分曾使用赤蘚糖醇做無糖可樂,但市場銷量和表現平平,也沒有掀起太大的聲浪。
在鹿角的介紹中,元氣森林在醞釀研發可樂味飲料時,內部爭議也一直較大,是歷史上最糾結的一款產品,內部醞釀超過三年時間,甚至“很多同事擔心,我們一旦嘗試做可樂味飲料,會不會激怒可樂大廠”。
一個很大的不同還在于,類似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嶗山可樂的本土可樂品牌,和可口可樂的外觀非常相似。
而元氣此前所有的產品,無論是氣泡水還是電解質水,一眼看上去,都是元氣森林自己。
元氣森林的氣泡水已經成為了一個中國元素,在此之上,對可樂產品的創新很有可能成為“該有的創新”和“用戶的期待”。
對“可樂味兒氣泡水”銷售的預期,元氣森林用的是“保守”一詞,且最快將于8月線上售賣并進入部分線下渠道,短期無大面積鋪貨的計劃。所以,現在看來,誰會是“可樂味兒氣泡水”真正的競品?哪些場景是只屬于“可樂味兒氣泡水”的,這些問題可能還并不重要。
02
95%會失敗,那為什么還要去做?
唐彬森曾直言,95%會失敗。
可樂這個品類很難,為什么元氣森林還要去做?
可樂是平權文化的符號,更多也是消費品作為快樂符號的終極代表。元氣瞄準年輕人離不開的“神仙快樂水”,想做的肯定也是代表這個時代的,可以平衡消費者健康與快樂的生活方式。
消費品的戰爭,長期來看一定是在拼產品和供應鏈。三年是一個量變足夠引起質變的時間,在元氣森林三年間的可樂研發中,已經陸續建了五座工廠,有了更穩定的供應鏈、技術積累、研發能力和生產工藝,也有了更大的底氣。
不過,針對可樂產品,元氣森林并強調沒有太多商業上的考量, “更多的就是想試一試,帶著大概率失敗的心態先試一試。”
回顧元氣此前最成功的關鍵詞,有產品方向的首創,渠道上的迅速下沉,和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先天優勢。
它的成功揭示了中國飲料市場存在的機會,同樣也不可避免的會暴露一些問題。
有外部投資人曾評價,元氣森林的本質是飲料孵化器。但在氣泡水之后,優等生元氣也被指出面臨焦慮,被質疑其第二增長曲線會來源于哪里。
一個最現實的境遇是,軟飲市場已經到了下半場,巨頭在拖慢元氣的步伐。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元氣繼續做改變中國飲料行業的事情。
至少在可樂這個賽道,在元氣森林團隊看來,有一天,消費者站在便利店的冰柜前,想選擇可樂味飲料時,可以有三四五六七八種選擇,想喝國外品牌的就喝國外品牌的,想喝國產品牌的就喝國產品牌的,想喝有糖的、無糖的都可以。
這是元氣森林做可樂探索和嘗試的最大意義,也是元氣森林存在在這個市場最大的價值。
03
巨頭圍剿下的自救
過去一年,元氣森林剛剛經歷了巨頭圍剿,現在做可樂,在外界看來有點“宣戰”的意味。不過,在元氣對可樂產品的表達中,透露的都是“無意主動參與任何競爭”。
今年年初,元氣森林也最早表達“由快到穩”這一變化,強調目前只專注于打造自己的產品,并不過分關注競爭成績與短期預期。
最重要的是,可樂味的氣泡水,不僅不是正面出擊,更有可能是為了在巨頭圍剿下自救。
在元氣森林帶動了軟飲市場敢用更貴原料的趨勢后,寶潔老兵曾公開對元氣表示,“你是鯰魚。很有幫助”。隨后元氣的每一步,都是在市場的注目下進行,迎難而上便成為元氣的日常。
在外界的種種爭議之中,元氣一邊在產品上堅持著自己的配料表;另一邊,它面對的對手是擁有“毛細血管”般強大渠道能力和壁壘的可口可樂等傳統巨頭。去年開始,巨頭們對元氣進行“圍追堵截”。今年年初,可口可樂在內部撂下狠話,今年要干倒元氣森林。
某品牌創始人曾跟鈦媒體App分享過一個思路,他說,“挑戰可口可樂,更大的機會在下沉市場”。例如,很少有飲料品牌把監獄排在A類渠道的標地,但在歐美電影的鏡頭里,只要是監獄里露出的飲料,就一定會是可口可樂,沒有其他。
在更下沉的夫妻店、小超市等渠道,元氣正在面臨什么,又在如何應對,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今年6月,元氣在溝通會上正式對外宣布礦泉水產品有礦的建議零售價為3元,這意味著元氣進一步邁上了調整剛需市場的步伐。
成立零售業務中心、不斷收購地方飲品、深入餐飲場景、增加智能零售柜.......都是元氣進一步細化線下渠道,并下沉到毛細血管的表現。
這些更下沉的進擊與自救動作,都是元氣對中國飲料市場的認識、改造與重塑。在這個過程中,元氣也慢慢梳理出自己的思路,要爭的是新的飲料市場與規則,不爭短期的成敗。
品牌背后比拼的是產品的長期主義和堅定的創始團隊意志。如果元氣的夢想是做百年品牌,那么現在的爭議都只是爭議,不斷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才能得到品牌認同。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巨頭紛紛推出氣泡水,元氣開始推出可樂產品,而可樂賽道也將可預見地涌現更多后來者和創新者,這反而更可能是消費者愿意看到的市場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