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俊雯
來源: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
Haleon是葛蘭素史克(下稱GSK)將消費健康業務分拆成立的新公司,在前不久7月18日,Haleon已先一步在倫敦交易所上市,這也是倫敦近10年來最大的上市公司。
上市后,Haleon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獨立消費者健康企業,旗下擁有一眾知名消費健康品牌,包括了牙膏品牌舒適達,消炎止痛的扶他林、“止疼神藥”Panadol、維生素品牌善存、“補鈣利器”鈣爾奇等。
倫敦交易所上市首日,Haleon開盤價3.3英鎊,最終以6.6%的跌幅收盤,市值約為 305億英鎊。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初,英國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提出500億英鎊的收購要約,卻被GSK認為價格太低而拒絕。因為在聯合利華之前,早有一眾私募巨頭們也向GSK消費健康業務投來橄欖枝,其中包括了黑石、凱雷、KKR等,估值一度飆到540億美元。
究其背后原因,或許與歐洲IPO市場寒冬有關。有分析指出,地區沖突、通貨膨脹持續飆升和美聯儲加息等重重利空因素,導致2022年上半年歐洲IPO市場融資額同比下降九成,讓不少公司選擇推遲上市計劃。市場投資情緒謹慎,或許是Haleon市值不及預期的原因之一。
01
輝瑞GSK欲套現270億美元
Haleon成立于2019年,由葛蘭素史克(GSK)與輝瑞(Pfizer)二者的消費者健康業務合并而成。其中,GSK 持有 68% 的多數控股權,輝瑞持有 32% 的股份。
營收方面,消費者健康業務為GSK貢獻了近三成收入。2020年,GSK消費者健康業務銷售超100億英鎊,2021年略有下降,銷售額也維持在96億英鎊,實現稅前利潤 16 億英鎊。
未來業績將進一步增長。根據GSK公布年報顯示,其健康消費品業務預計3-5年內銷售增長率約4%-6%。目前,Haleon已超越強生,占據7.3%的市場份額,行業排名第一。
Haleon雖然業績喜人,但還是被視為非核心業務。
上市后,GSK和輝瑞都計劃出售股份。GSK計劃至少將自己所持股份的80% 出讓,預計將給公司股東帶來80億英鎊(約合110億美元)的股息,輝瑞則考慮出售全部股權,預計將套現160億美元。不過,GSK和輝瑞在 11 月之前都無法開始出售其所持股份。
GSK在一份聲明中,解釋了分拆原因:通過剝離非優先品種,重點支持疫苗和特殊藥物。換言之,拆分后所得收益將用于支持傳染病、艾滋病、腫瘤學和免疫學四個關鍵治療領域的研發和銷售,這頗有些“棄車保帥”的意味。
輝瑞同樣也表示,將在本次上市后有序出售其對Haleon的所有權,這也符合輝瑞轉型需要,接下來將專注于創新藥和疫苗的研發。
可見,GSK和輝瑞都不約而同提到了“聚焦業務”,難不成將“非優先業務”分拆已成“大勢所趨”?
02
制藥巨頭加速分拆回流現金
“業務分拆”似乎在制藥巨頭當中“蔚然成風”。
輝瑞早有剝離優質業務的先例,并收獲頗豐。2012年,輝瑞以785億美元的價格將惠氏奶粉業務出售給雀巢公司。同年,輝瑞還將動物保健業務獨立分拆上市為輝瑞融資138億美元。2019年,輝瑞將仿制藥業務與仿制藥巨頭邁藍(Mylan)合并,成立暉致(Viatris)。同年,輝瑞將消費保健品業務拆分給GSK。
至此,輝瑞將成為一家更純粹的專利藥企業。
盡管業務拆分后,輝瑞的營收從2019年的517.5億美元,降至2020年的419.08億美元。但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爆發,輝瑞的新冠疫苗銷售大增,2021年總營收暴漲至812.88億美元,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制藥企業。而銷售疫苗帶來的巨額利潤,也讓輝瑞有更充足的資金專注于創新專利藥的收購,實現更多營收。
無獨有偶。全球知名跨國制藥企業默沙東也于2021年6月將女性健康、生物類似藥及部分成熟藥品剝離入新公司歐加隆,并完成了對歐加隆的分拆。分拆后,歐加隆將負責藥品上市后生命周期的管理,而默沙東將專注于管線研發。
2022年藥企的拆分速度明顯加快。
除了本次分拆上市的Haleon之外,制藥巨頭諾華,決定2022年底將旗下仿制藥公司“山德士”出售或剝離。據悉,PE巨頭黑石集團和凱雷集團可能聯手以2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山德士。業內人士認為,山德士近年來業績下滑,諾華剝離業績承壓的仿制藥業務,將專注于高風險、高回報的核心創新藥業務。
在此之前,諾華已經陸續剝離了動物保健、疫苗、隱形眼鏡、眼科保健等部門,還放棄持有了一家消費者健康企業的股份。
另外,強生也計劃2022年底完成對其現有三大業務的重組拆分,其中制藥業務和器械業務將合并,消費者保健業務將獨立,分別成為兩家上市公司。
制藥巨頭們相繼將旗下業務剝離,并不約而同聚焦創新藥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來,與全球醫藥行業政策變化有關。
在國內,藥品集采、醫保談判正逐步擠壓仿制藥的藥價水分;在國外,針對仿制藥的價格壟斷調查也一直在開展。2021年5月10日,英國的反壟斷部門宣布,GSK、默克以及雅萊三家跨國藥企違反競爭法,對三家巨頭開出“罰單”,其中,GSK被罰2220萬英鎊(約合2.01億人民幣)。
二來,相比于競爭白熱化的普藥、保健品等品類,創新藥利潤空間較大。
GSK、輝瑞等制藥巨頭若想長期保持領先優勢,創新研發必不可少,但創新藥前期研發需要大量資金,剝離非核心藥物,一方面是業務聚焦;另一方面還可以在短期內回流現金,助力核心業務的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全球范圍內,創新藥研發勢如破竹,各大藥企“瘦身”的局勢或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