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食業家
來源:食業家(ID:shiyehome)
近日,天眼查數據顯示,深圳市健瓴創新種子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成立,穿透股權來看,該企業由伊利股份全資100%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來伊份、千味央廚等也參與成立了各自的私募股權機構。如今,越來越多的食業大佬開始進軍私募,依托資本的力量拓寬增長賽道。
多家食業公司布局股權投資
事實上,近年來,食業大佬們就紛紛布局私募股權領域。
去年8月,75歲宗慶后取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的消息,在多個社交平臺上刷屏。與宗慶后一起拿到基金從業資格證書的還有他的多位部下。這意味著,宗慶后親自掌舵,娃哈哈要正式進軍VC/PE(注:VC: 風險投資、PE: 私募基金)圈了。

幾個月后,“關子私募基金管理(杭州)有限公司”在協會完成備案登記,機構類型是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信息顯示,關子私募基金由養生堂100%持股,實際控制人是鐘睒睒。

除上述兩位飲料界大佬外,知名企業或企業家進軍私募圈其實并不罕見,尤其是在PE/VC行業。
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便是其中之一,他于2014年創立挑戰者資本,曾專注投資消費領域和TMT方向,累計管理資產規模50億人民幣。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成立至今,挑戰者資本圍繞大消費領域已完成130+筆投資,包括拉面說、山鬼雞湯、熊貓精釀、觀云白酒等。

在傳統食品行業亦有大批企業涉足股權投資。年初,洽洽食品、三全食品等紛紛投資成立私募基金合伙企業;2021年,養元飲品更是以自有資金出資29.97億與北京聞名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私募基金;此外,蒙牛、親親食品、周黑鴨、絕味食品等知名消費品牌均涉足創投圈,掀起一股“投資熱”。
資本流動才有價值
近年來,股權投資市場將愈加百花齊放,尤其是私募股權投資等直接類投資獲得政策的大力鼓勵與支持。
在創業路上順大勢、快半步的劉永好早在2015年便成立草根知本,這是一個專門“養娃”的企業,由集團自己孵化和投資控股。經過近七年的努力,新希望集團現在已經培育了100多個合伙人公司:鮮生活冷鏈川娃子食品、徽記食品、三勒漿等品牌背后都有新希望的影子。

資本,流動才有價值。新希望40年之際,劉永好提出了“再造一個新希望”的愿景,是否就藏在草根知本耕耘的這片希望的田野里?
布局股權投資的根本還是資金。一方面,上市公司自身良好的融資屬性,使得公司自有資金本來就有投資需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像娃哈哈這樣的巨頭企業是不差錢的。宗慶后曾坦言,娃哈哈不缺錢,銀行現在還有150億現金儲備。

更重要的是,食品企業布局股權投資,不僅能夠幫助企業進行業務拓展和產業鏈延伸,還可能給企業帶來成功的管理經驗、先進的管理技術、優質的產品原料、多元的銷售市場、穩定的銷售渠道、廣泛的客戶群以及其他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當下,資本市場正在悄然生變,曾經“遍地是錢”的房地產和互聯網行業都在面臨變革和洗牌。大佬都在尋找未來的機會,而憑借自身的商業洞察力和經驗,去進行私募投資活動,無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