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siwce"><nav id="siwce"></nav></cite>
  • <strike id="siwce"></strike>

    萬字|解析食品飲料行業的重塑與新創,6大新消費趨勢展望2022下半場

    FDL數食主張
    2022.07.18
    誰是新消費市場的孤勇者?



    文:Little Zhong

    來源:FDL數食主張(ID:foodatalink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猝不及防的衰退和挑戰,也攔住了新消費賽道很多平常的路,資本投資熱情回歸平靜、消費者趨于理性、市場結構的變化讓一部分新消費品牌面臨洗牌出局,因此,很多人也開始質疑新消費市場。


    但事實上,與其歸咎于環境,歷史卻反復證明,真正決定了消費品牌生命周期的從來都是人們對于市場的洞察力以及對于產品的創新力。


    數食主張發現,在眾多新消費品牌的發展歷程中,那些成長超越同期競品,且利潤增長還不錯的品牌們,都無一例外對賽道的選擇、對產品品類的創新、對消費的精準洞察、對營銷模式的合理投資有著足夠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同時我們也驚喜地看到,一些新品牌對行業時刻充滿著信心,在逆境中摸索出屬于自己的“最佳路線”,在捕捉和洞察基礎上持續打磨產品,憑借著被贊賞的產品+被喜愛的營銷彎道超車,重新塑造商業的場景。


    那么,在瞬息萬變的環境里,我們能從這些品牌中學到些什么?2022年已進入下半場,當前還有哪些大機會、大賽道值得我們關注?結合當前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以及食品飲料行業的創新案例,數食主張總結出了下面6大消費新趨勢。


    01

    趨勢一:碳中和,讓“綠”盡染食品圈


    一直以來,各行各業中不可持續的生產模式和消費給全球環境帶來了諸多挑戰--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廢氣污染和廢棄物危機等等。尤其在碳排放上,雖然新冠疫情的防控讓全球的新增碳排放量有所下降,卻仍無法阻止全球環境惡化的趨勢。


    碳中和,一個在2020年之后被反復提及的節能減排術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已明確提出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圍繞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下,食品飲料產業生產端到需求端構成的碳排放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在生產端,食品飲料產業全生命周期碳足跡上接農業,下接制造業,不同的環節與階段,碳排放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規模與階段性問題,伴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這也進一步導致了污染物以及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增加。


    億歐智庫發布的《2022中國食品飲料產業碳中和發展規劃及路徑研究報告》數據顯示,食品產業中,90%以上的食品制造商的碳排放來自間接排放,主要包括原料、生產、包裝和物流等環節;飲料產業中,碳排放主要來源于包裝、生產及原材料收獲環節。

    圖片

    圖源:億歐智庫


    在需求端,隨著人們環保意識逐漸提升,環保主義者正在做出越來越多的可持續性選擇,在日常生活實踐中通過減少消費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或購買綠色產品等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強調環保意識的消費觀念正在日趨流行。


    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發布的《2022全球十大消費者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約65%的全球消費者擔心“氣候變化”問題。有67%的消費者在2021年嘗試通過日常活動為環境帶來的積極影響,1/3的全球消費者積極并主動減少個人碳排放,1/4的消費者采用了碳抵消補償方案,同時他們期望品牌在銷售的產品中主動采取更為實際的低碳措施,并及時付諸行動。


    為順應雙碳和消費者低碳生活的需求,食品行業迎來各環節產業鏈升級的機遇,紛紛推出符合環保主義的產品和服務。


    在產品端,盒馬自有品牌有機山茶油是全國較早實現產品碳中和的產品;去年11月,海南農墾推出了中國首款“碳中和咖啡”;今年5月份,伊利推出國內首款“零碳酸奶”暢輕蛋白時光,4天后伊利旗下NOC須盡歡也推出中國首款碳中和冰淇淋人間悅桃煥,該產品已獲得碳中和認證證書。


    今年,康師傅、百事、可口可樂、雀巢等也相繼推出無瓶標低碳環保包裝產品;今年7月份,星期零與康師傅聯合推出植物帕斯雀拌面,新品采用「星期零」“大師黑椒植物牛肉片”,這也是星期零首款經認證的碳足跡產品。

    圖片

    圖源:新華社;百事可樂、星期零、伊利官方 


    在中游生產端,元氣森林、蒙牛、百威、達能、燕塘乳業、伊利等企業也紛紛落地再生能源碳中和工廠,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有助于低碳、綠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在構建低碳型消費新模式上,星巴克、Costa等咖啡連鎖品牌紛紛提倡自帶杯立減活動;今年6月,安慕希發起“環保不墨跡”公益行動,并正式上線減墨裝產品;6月5日世界環境日,新希望發起“盒我一起行動吧!”全年奶盒回收計劃,搭建低碳生活“研究所”。


    光明乳業則以上海試點起步,通過進行不限規格、不限品牌,牛奶紙盒回收,成為行業內第一家開展牛奶紙盒回收綠色大行動的乳制品企業,而三頓半的可回收返航計劃也一直備受消費者喜愛…… 

    圖片

    圖源:中國乳業信息網


    與此同時,一系列新興的植物奶、植物肉品牌以及植物素食餐廳正在成為年輕消費者的餐品新選擇,Manner、jpg.等本土咖啡品牌將燕麥奶作為牛奶的替代品;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相繼推出植物漢堡,這些變化絕不僅僅為了滿足素食者和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需求,而是與碳中和息息相關,或者說這些改變正是食品飲料行業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做出的快速反應。


    可持續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全食品行業的共識,從產品端到消費端與之相關的產品和創新實踐越來越多。即使可持續發展依然很長的路要走,不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行業將涌現出更多更新的“碳中和”解決方案,打造真正持續不斷的綠色未來!

    圖片

    02

    趨勢二:飲料與酒碰撞出的模糊界限


    在我國,酒水消費歷史悠久,長期以來,傳統的酒桌文化都在推杯換盞之間,“不喝就是不給面子”的勸酒場景難免讓人感到一絲身不由己的社交壓力。


    不過比起繁雜無比的應酬圈和借酒澆愁的酩酊大醉,近兩年,隨著一批年輕消費者步入職場,原本森嚴的傳統酒桌文化正在快速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個性表達的悅己消費興起。年輕人飲酒的關注點不再是酒精本身,恰到好處的微醺感與輕松愉快的氛圍成為年輕人主動選擇“喝酒”的理由。

    圖片

    圖源:Unsplash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大大提升了人們的健康意識,而酒精本身存在的健康風險愈發成為人們不敢盡情暢飲的最大顧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急切尋求他們喜愛的酒精替代品。


    創新永無止境。新消費趨勢下,年輕人的飲酒文化,正在將酒精與飲料的邊界擦掉,而各種輕歌曼舞地晃入了年輕人的日常中的預調酒、蘇打酒、果酒、酒味氣泡水、奶味酒等非主流的低度酒及無醇酒精飲料的區別似乎不大。


    那么,是哪些品牌在模糊酒精和飲料的界限?


    在傳統酒精市場,我們看到百威集團旗下預調酒類品牌mike's麥克斯推出主打0糖0脂99大卡微醺無負擔體驗的麥克斯裸起泡酒,采用5倍蒸餾的伏特加,整罐酒精含量僅為5%;江小白推出青梅酒品牌梅見和果味高粱酒果立方,熊貓精釀推出非啤酒產品chill輕爾白桃味低卡伏特加硬蘇打,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圖源:深圳美食部落


    就在傳統酒企業紛紛試圖轉型入局飲料賽道時,傳統軟飲企業則在嘗試入局酒精市場。去年5月,農夫山泉發布了其首款米酒+氣泡酒產品TOT氣泡飲,產品酒精濃度為0.5%;隨后6月,可口可樂在中國首次推出托帕客(Topo Chico)含酒精蘇打水,該產品以無麩質酒精為基底,融合蘇打氣泡水制成,具有低酒精度(4.7%vol)。


    去年9月份,可口可樂再度在中國含酒精飲料市場做出進軍性嘗試,宣布推出Lemon-Dou檸檬道日式檸檬氣泡酒;今年7月,可口可樂旗下子品牌小宇宙AHHA發布了一款楊梅“白酒”味氣泡水,將汁水豐富的楊梅融合甘醇白酒,不含酒精。


    此外,一些新式茶飲品牌、咖啡品牌也瞄準酒精消費市場,相繼入局。茶百道聯合瀘州老窖推出“醉步上道”飲品;香飄飄聯合瀘州老窖推出低酒精沖泡奶茶“桃醉雙拼”;喜茶則與科羅娜聯名推出“醉醉葡萄啤”,奈雪的茶也在北京開出了酒屋“Bla Bla Bar”,主打輕酒精的雞尾酒;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在上海一門店推出了“日咖夜酒”的新模式……

    圖片

    圖源:品牌官方、小紅書、Foodtalks


    與傳統酒飲和碳酸飲料截然不同的產品路徑正緩緩培育出千億規模的新市場。根據最新的《京東6·18消費新趨勢》報告顯示,茶、酒、咖啡三大品類正在不斷跨界與改良,其中,啤酒、咖啡出現“果飲化”趨勢,而果味啤酒近一年銷售同比增速達25%。


    國際葡萄酒與烈酒數據分析公司(IWSR)公布《2021年低、無酒精飲料戰略研究》報告顯示,到2024年,低、無酒精飲料的消費量將激增31%。Global Market Insights數據也顯示,預計到2025年,世界低、無酒精飲料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美元。


    在“每一種消費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的時代,行業的轉型創新,可以從目標消費者身上找到新增長點,市場永遠無需擔心需求會枯竭,畢竟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我們也看到,為迎合這一代市場消費的主力軍們,一邊是有頭有臉的傳統白酒、啤酒、紅酒等酒精企業或推出新子品牌,或通過新產品線轉入低度酒飲賽道,一邊是軟飲料企業紛紛推出含酒精或酒味飲料,成為品類的顛覆者。酒精飲料消費市場也在逐漸發展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創新道路。


    未來,酒精和飲料市場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仍然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圖片

    03

    趨勢三:地域成分,食品飲料的創新密碼


    食物是有記憶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也與人們所生長、居住的環境息息相關,從南方到北方、從西北到東北、從海濱到高原……中華大地遼闊的疆域和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賦予了各地明顯的飲食地域特色。然而由于地域特色食物經歷多年時間的積淀,他們固定的口味辨識度也使得他們常年缺席主流市場。


    但隨著電商直播帶貨不斷興起、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以及年輕消費及國風潮崛起,如今這些區域限制正在被一一打破,各地的飲食文化開始從小眾化、區域化走向大眾化、全國化。


    除了傳統的餐廳連鎖老字號和被遺落于民間的傳統美食被擺上全國各地的餐桌,一批城市老汽水也借著這波新風口重出江湖,此外一些以地域食材為原料的小眾飲品也開始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


    從潮汕地區的油柑及黃皮,到甘肅敦煌的特產杏皮茶,再到伴隨在山西、內蒙古等地童年記憶里的沙棘汁、云貴高原及四川西部高原特有的刺梨等等寶藏食材輪流著成為飲料界的創新密碼。無論是新茶飲原料創新,還是各新老飲料品牌爭相選用,差異化競爭趨勢下地域性小眾食材的價值被進一步挖掘。

    圖片

    大九釀造-地平線酸渾濁IPA

    圖源:大九精釀官方


    去年3月份,奈雪的茶首創推出一款霸氣玉油柑產品,讓消費者體驗了一回從未有過的口感體驗,也讓油柑這種小眾水果成為了網紅,甚至掀起一陣陣熱度,喜茶、樂樂茶等也相繼上市油柑飲品。


    因具有與油柑相似的特征初入口時酸而澀隨后回甘,且含有高濃度的維C,刺梨這一區域新品類也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去年王老吉推出刺檸吉復合果汁飲料,以刺梨和檸檬為主要原料,主打“維C”概念;此外,新希望旗下品牌Big Buff霸夫也推出添加刺梨成分的能量植物飲料,而今年1月份,滬上阿姨推出3款刺梨飲品,讓想要補充維生素的年輕人十分心動。


    在對中國地方特色食材的運用上,新銳品牌在差異化創新上也找到了自己的戰略基點。定位為中式果汁氣泡水,主打“健康原果、草本熬煮”的好望水,通過在氣泡飲料中加入山楂、楊梅、杏子等具有本土特色的食材的探索和研發,并以干干凈凈的原料成分表與時尚的氣泡感讓其迅速俘獲大量粉絲。

    圖片

    圖源:熱品庫、搜狐、喜茶等


    此外,2018年成立于內蒙古呼和浩特的精釀廠牌大九釀造與珀拉亞酒廠合釀的“地平線酸渾濁IPA”,也巧思地使用了兩個酒廠當地的特色水果沙棘,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地域風味體驗。


    根據中糧營養研究院與天貓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食品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以家鄉情懷為切入點的本土風味在消費決策中影響力日益增長,承載著更多主觀情感表達的食品越來越受歡迎。另外,清晰的食品原料產地能為消費者帶來一種真實、可信任和新鮮感。而且消費者在購買當地食物的同時,也體現出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認為有助于推動當地發展。


    此前,地域特色飲料在全國范圍內籍籍無名,是因為他們缺乏走進主流消費者視野的機會,如今供應鏈、物流的完善促使他們邁出這一步。


    從品牌角度來看,一方面,運用地方特色的香料不僅可以打造“鄉土情懷”、“集體回憶”,賦予品牌新的內涵和生命力,另一方面地域飲料的獨特性減少了新品的距離感,容易喚起消費者的好奇心。因此,以地域特色為切口,融入時代流行元素進行改良升級,飲料品類創新仍大有可為。


    未來,又有哪些地域飲料和品牌出圈,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圖片

    04

    趨勢四:文藝復興,老業務的新打法


    2022年上半年,劉畊宏憑借一曲《本草綱目》魔性健身操在直播間翻紅,王心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3”節目中唱《愛你》再次火爆出圈,周杰倫演唱會重映引爆話題……經典作品重溫、古早偶像翻紅,那些深藏在每個人腦海里的情感記憶的流行文化集中復蘇,這種現象被人稱之為“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熱潮不僅僅帶旺了內娛市場,如今,這股復興的狂風浪潮席卷也給消費市場帶來了諸多機遇。但與之不同的是,在消費市場,復興的本質不在復古,而在求新。


    數據顯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消費主力軍,他們擁有與以往消費者不同的消費偏好。他們不再是滿足日常生活需要,而更多的是追求個性化、顏值、品質以及情感價值等附加體驗。


    巨量算數&36氪研究院調研數據也顯示,消費者購買食品飲料國潮產品驅動因素TOP3分別為懷舊情懷、想嘗試老牌子的新品和可信賴的品質。


    圖源:巨量算數&36氪研究院


    于是乎,為了擁抱這一批年輕人,老品牌們紛紛在市場洞察中著手改變,尤其是傳統食品飲料賽道上,各種討好年輕人的產品如同雨后春筍般崛起,各種招數應有盡有,各種表達無所不用其極,或跨品類搭配新吃法、跨品牌勾兌新口味、或將成品變成原料自制新口感等等,滿足愈發挑剔的年輕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就拿茶來說,茶長久流淌于中國文明中,是民間和文人都需要的產物,但相比于以往傳統的解渴消暑需求,如今“既要又要也要”的年輕人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品類和口味,更重視產品的創新和融合。那么如何讓年輕人愛上喝茶?


    瓶裝軟飲市場率先洞察到了消費者對于便捷性的追求,紛紛將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等茶品類裝進瓶子里,創造出新的消費場景;針對年輕人對“控糖”的追求,農夫山泉旗下東方樹葉率先推出無糖茶飲;而新式茶飲店也踩準了年輕用戶的需求,將正宗茶葉采用萃取等方式,加上鮮乳、水果及其他輔料的添加,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茶飲體驗感。


    東方樹葉

    圖源:Foodtalks


    類似的老品類換新,同樣發生在白酒、調味品這類消費者熟悉的食品上。今年5月份,茅臺將蒙牛的純牛乳“破次元壁”般融入茅臺醬香酒,推出經典原味、香草口味、青梅煮酒三種口味的茅臺冰淇淋,縱使售價50多至60元/杯的茅臺冰淇淋,也依然吸引著不少網友前去茅臺冰淇淋店嘗試打卡,相關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


    挑戰舊的權威,建立新的秩序,龐大的歷史洪流中,每個人都可以是弄潮兒??缃绫苛埽瑹o疑是白酒業在中老年客戶群體定位之外,試圖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的又一市場打法。而此次茅臺主動向年輕消費群體靠近,也成功打破了以往人們對其產品傳統、穩重、商務的刻板印象。

    圖片

    茅臺冰淇淋

    圖源:茅臺官方


    與之相同的還有調味品市場,比如恒順醋業,年初預制菜火熱,恒順醋業進軍預制菜搶食;夏天雪糕爆火,恒順醋業推出系列文創冰淇淋;除此之外,在氣泡水這一風口賽道,恒順醋業于今年5月推出“酸甜抱抱”氣泡水,且開設專門的天貓運營旗艦店。前段時間,恒順醋業還推出了“醬油芝士”、“香醋”和“黃酒”口味雪糕,一系列跨界的大動作讓這家以廚房調味品為主業的公司頻頻“出圈”。


    其實對于消費者而言,文藝復興不僅是情感上的安慰劑,還能帶來新的話題空間,借著這些深埋記憶深處的人、事、物,人們得以在社交媒體中找到與他人共鳴的新話題。


    但是想要抓住年輕人,僅僅依靠情懷遠遠不夠。如何讓自己的產品破局?對于傳統老業務來說,眼下最重要的,或許是如何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從產品到營銷模式的創新。


    我們暫且不論這場食品行業的文藝復興是利是弊、是優是劣,但是可以堅信的一點是,在市場浪潮的沖擊下,沒有一搏沖天、銳意創新的精神,勢必會被淘汰出局,品牌或許不用需要多出格,但至少在產品遇到瓶頸時,需要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活法。

    圖片

    05

    趨勢五:零食功能化,功能零食化


    在過去,零食更多屬于孩子們的消遣或褒獎。糖果、餅干、巧克力……這些可口的小零食充斥著80后、90后、Z世代、千禧一代的整個童年,成為了大家共有的一段美好美味回憶。于是乎,當這群新生代長大成人后,由于從小養成的“零食胃”,零食作為裝載著幸福童年回憶的信物在他們的飲食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但隨著健康意識在食品飲料領域中的影響力持續放大,消費者對于零食的口味和喜好已不再是單一維度的喜好,更高價的健康、更多元的感官、更多維的情感,如今消費者開始從過去追求身體健康的功效逐漸擴展及升級到對于心理、情緒健康、身材管理等方面。


    美國天然食品分銷商KeHE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69%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想要兩全其美,尋找既能滿足味道又能平衡健康的食品。巨量算數&36氪研究院調研數據也顯示,消費者對于食品飲料產品健康相關要素的關注度較高,排名前四的消費者關注要素中,有三條與健康相關。


    其中57.4%的消費者表示會在選購食品飲料產品時關注配料表中的低脂、低糖、低鈉、低卡等信息;41.5%的消費者會選用自己喜歡的口味取悅犒勞自己;35.5%的消費者會根據自身健康相關的特質選購產品。

    圖片

    圖源:巨量算數&36氪研究院


    消費者的需求和態度的轉變直接影響著市場的發展。為了適應新消費市場的規則與規律,以便尋求更為廣闊的增長,零食廠商開始基于不同年齡群不斷拓寬零食的新定義,豐富零食的新品類,探索零食的新場景。同時,在注重健康、功能、時尚以及消費者分化的當代,越來越多的品牌以品類顛覆者、跨界創新者的姿態入局零食賽道。


    最具代表性的是近兩年來頻頻刷屏的“功能性”零食,其不僅重塑了過往“零食不健康”的認知,也解決了“保健品不好吃”的痛點,從片劑膠囊到果凍軟糖,兩種似乎不相關的生活方式被合二為一,功能性食品與基礎性食品之間的品類界限開始變得越來越模糊。


    比如minayo產品以調理為主,推出了針對女性群體的補血補鐵軟糖、維生素、益生菌系列產品,為了好吃,其推出草莓味、橘子味、紅棗味、柑橘百香果等口味;營養代餐食品品牌WonderLab隨后也上市了口服玻尿酸軟糖。


    普通的食品飲料也紛紛盯上了功能屬性,開始給自己的產品也加點“料”,如家樂氏推出膠原蛋白肽麥片、三元也推出YO顏膠原蛋白酸奶、元氣森林推出0糖、0脂的膠原蛋白水,可口可樂推出一款γ-氨基丁酸膠原蛋白肽植物飲品等等。


    除此之外,在年輕人的“養生大法”中,食補也是重要的環節,在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中醫藥信任度持續提升推動著中式養生方式走紅,即食燕窩、酵素果凍、枸杞原漿、即食黑芝麻丸等等藥食同源的養生零食產品正在吸引年輕人。


    中式養生的火熱同樣吸引傳統食品行業炙熱的目光。老字號轉型做起了養生零食,比如方回春堂推出的雞內金山楂膏棒棒糖、陳李記推出的陳皮枸杞山楂條,主打的都是兒童開胃的滋補市場,新銳中三只松鼠也買起了黑芝麻丸、紅棗枸杞丸、紅豆薏仁丸等養生零食;老金磨方推出低糖健康的黑芝麻丸系列……各路玩家和各個細分賽道的原生品牌一起,共同分享了整個市場。


    圖源:品牌官方旗艦店


    據中商情報網數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我國零食行業市場規模從8224億元增長至1298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2.09%,2022年可達15204億元。而目前,中國功能零食占“功能”食品比例約為5%,相較于“功能”零食大國日本和保健品大國美國都尚有距離,發展潛力巨大。


    Z世代下產生的更多樣化的新消費場景,重塑了飲品、酒類等市場,功能性食品也一改往日調性,開始考慮如何順應年輕人的口味。面對持續向上,廣闊蓬勃的零食賽道,品牌想要制勝必須把握發展走向,順應消費者的當前需求。我們相信,零食功能化將進一步迎來新的“春天”。


    06

    趨勢六:預制菜革命2.0應可口又可心


    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下廚房是相對新鮮與特別的體驗。然而,日益快節奏的日常工作與傳統烹飪所需的時間投入,使得在家烹飪成為了一件“想做但麻煩”的事。預制菜的出現讓許多難題迎刃而解,憑借簡單方便的烹飪方式和豐富的菜品選擇成功俘獲了當代年輕消費者“懶宅饞”場景下的用餐需求,為忙碌的生活注入一些美味煙火氣。


    作為餐飲與食品交融的產物,預制菜通過食品工業化的手段實現餐桌美味的規?;a,在美味與效率間取得平衡。從B端到C端,諸多上下游企業憑借著各自在食品供應鏈、冷鏈物流等方面的優勢快速進入到這個行業。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艾媒金榜|2022年上半年中國預制菜品牌百強榜》顯示,賣午餐肉的梅林、賣辣鴨脖的周黑鴨、賣水餃的思念、以經典粵式點心聞名的廣州酒家,甚至還有開火鍋店的海底撈、西貝莜面村、眉州東坡這樣的知名餐企紛紛布局預制菜產業。不光是這些食品企業,一些互聯網大咖和企業也要來分一杯羹,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盒馬、美團、農夫山泉等企業紛紛布局預制菜賽道,目標是把預制菜領域打深打透……


    圖源:艾媒金榜


    從上游農林牧漁行業到中游生產環節再到銷售環節,預制菜產業鏈涉及面廣,品類分布上,市面上除了常見的速凍餃子、丸子、面食點心產品,肉類預制菜也占據絕對優勢,比如常見的紅燒肉、小酥肉、獅子頭、水煮牛肉、黑椒牛柳、宮保雞丁等等,另外極具地方特色的如客家梅菜扣肉、廣式煲仔飯、四川冒菜、老北京羊蝎子、潮汕鹵鵝、泰式咖喱牛腩、意式披薩意面……全都實現了幾分鐘之內呈現可以呈上餐桌。


    盒馬大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即烹、即熱、即食預制食品實現了150%的銷售增長。魔鏡市場情報顯示,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正以超20%的增速穩步增長,預計2022年增速達到32.4%、市場規模達4152億元。


    然而,表面光鮮亮麗的預制菜賽道,并不像看上去那樣一片坦途。一方面,盡管賽道前景誘人,但由于如今預制菜沒有統一的定義和行業標準,眾多行業新進入者均處于初期嘗試階段,格局分散,并未出現龍頭企業引領行業發展的態勢。


    另一方面,預制菜一端連著田間地頭,一端連著市場餐桌,可以稱作是餐飲市場供給與需求的“雙向奔赴”。雖然我國疆域遼闊、菜系派系多元且品類繁雜,單一的口味難以滿足受大眾喜愛越來越多口味挑剔的消費者,且產品定位多聚焦于便捷性,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因此,要想拿下消費者的芳心,預制菜企業還要打造更多元的產品,全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場景。


    隨著消費者健康的意識不斷提升,人們對飲食的營養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群的消費者對飲食帶來的健康益處需求不盡相同。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預制菜企業可針對特定需求人群:如減肥餐、月子餐、疾病餐、健身餐、老人群體營養餐進行健康化提升或定制化產品研究。


    另外,視覺與造型是預制菜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對于年輕人而言,產品不僅要“好吃”,而且還要“好看”,才能稱得上是全新的感官體驗,也可以根據目標應用場景的需求不同,來打造創新關注點,比如禮品型預制菜、宵夜場景預制菜等等,讓消費者在家也能獲得外出就餐的儀式感和社交互動,為消費者帶來附加的體驗。 


    如何滿足消費者創新、多元化的需求,是消費者認準品牌后復購的關鍵。誰能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中的黑馬,我們拭目以待。


    數食主張


    縱觀當下的食品行業的發展,品牌們在面對世界所展現的無法掌控的局面時,依然積攢了彌漫式的能量。每一次的涅槃重生,都讓他們進化得更加強大,并為更多的品牌提供大量可以借鑒的寶貴經驗。


    即使前方仍有許多未知風險在等待著他們,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走向前臺,而這些時代浪潮的參與者們,都將成為大國崛起、民族復興之路上最精彩靚麗的注腳。


    參考資料:

    1.“追求環?!背蔀橄M新時尚

    2.吃喝越好碳排放越高?食品飲料產業碳中和之路怎么走-億歐網

    3.啤酒、蘇打水和烈酒之間的邊界正在被打破!

    4.酒水飲料如何成為成年人的快樂(酒水飲料市場如何持續發展)-Tech時代.宋叨叨

    5.預調酒、低度酒,年輕人摸不準的新胃口-BAI資本

    6.悅己的低度酒,微醺的消費者-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

    7.上班也能“喝酒”?可口可樂、百威、喜力紛紛布局無酒精飲料市場-FBIF食品飲料創新

    8.三度“買醉”,可口可樂今年第一款“白酒”上市!—食品版

    9.一張中國地圖,可以破解多少飲料品類創新密碼?-FBIF食品飲料創新

    10.新式茶飲創新盯上了小眾水果,油柑之后是黃皮-研食

    11.改造國民零食、添加小眾原料......零食化養生講出新故事-消費新推官

    12.茅臺賣冰激凌了!果然跨界沒有最野,只有更野-搜狐美食

    13.一場食品行業的文藝復興,不看就OUT了-阿里大叔

    14.一代“醋茅”瘋狂跨界,中國醋業能否造一個“海天醬油”?-深氪新消費

    15.00后,靠吃零食養生-電商在線

    16.“功能性”零食盯上“自救”青年-觀潮新消費

    17.食品行業進入功能性時代,功能性食品零食化?。闶晨靾?/p>

    18.乘“國潮”東風之勢,中式滋養品如何滋養出千億藍海市場-FDL數食主張

    19.深度丨一文讀懂『預制菜』-零售圈

    20.2021中國新銳品牌發展研究—食品飲料行業報告-36氪研究院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FDL數食主張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免费10|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 国产精品资源一区二区| 尤物国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86|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2021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爆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