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內容中心大數據組
來源:云酒頭條(ID:YJTT2016)
自2016年白酒行業進入增長周期以來,中國白酒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格局。2022年,歷經新春、端午、618等重要時間節點之后,關于白酒消費趨勢的盤點不在少數。但由行業協會、專業媒體、主流電商共同發布的報告,仍屬行業首份。
《報告》分為白酒行業發展現狀、白酒行業發展趨勢、白酒消費者特征及需求、白酒地域消費趨勢特征四大部分,力圖為行業提供更權威、更準確、更具價值的參考內容。
01
白酒行業新趨勢
2022年第一季度開門紅
《報告》顯示,2022年一季度,白酒行業實現了開門紅。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22年一季度,白酒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量202.4萬千升,同比增長4.7%;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969.8億元、利潤總額537.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2.0%、48.7%。
從亮眼的經濟指標中不難發現,在大多數產業受到疫情影響的背景下,白酒行業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能力。
此外,《報告》分析,白酒行業以72%的毛利率、29%的凈利率在各大制造業中遙遙領先,可見白酒行業的發展優勢。
凸顯馬太效應
與較高速增長的營收、利潤相比,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正在減少,產銷量逐年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從2015年到2022年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由峰值1593家銳減至959家;雖然第一季度的產量有所增加,但仍不及2015年全年(1315.9萬千升)的六分之一。
從《報告》總體數據來看,我國白酒產業已經進入到“總量下降、存量競爭”階段,“長期不缺酒”成為行業共識。
一方面,2015年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古井貢酒六家企業當年利潤合計占到整個白酒產業的40.8%,至2021年上升到約55%;另一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白酒行業虧損額達6.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2.0%;在“長期不缺酒”的背景下,“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凸顯。
白酒行業的升級與分級
《報告》提出,“十三五”期間,隨著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品質白酒消費需求正快速升溫,白酒行業升級趨勢明顯。
據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統計,2021年,在市值排名前12位的白酒上市公司中,有6家(洋河股份、瀘州老窖、順鑫農業、口子窖、老白干酒、迎駕貢酒)披露了中高檔與普通白酒的營收業績。
其中,6家公司的中高檔、普通白酒分別實現營收530.93億元(29%)、154.05億元(-1%)。
由此可見,在“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費理念下,高端白酒的擴容空間增大,白酒行業升級發展駛入快車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白酒行業升級同時存在的,還有消費分級的趨勢。《報告》認為這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高端酒價格持續上漲,低端酒價格帶競爭激烈。
02
白酒消費新趨勢
1. 購買群體年輕化
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白酒購買群體呈年輕化趨勢。
《報告》顯示,從白酒消費的年齡分布來看,31-40歲消費者仍是購買白酒的主力軍,但21-30歲用戶占比從2021年的20%上升至23%。
▲白酒消費年齡分布
歷經新春、端午、618等重要時間節點,年輕群體的白酒消費場景更為多元,包括自飲、宴請、送禮、代買等。在85后消費主力軍占比穩定的情況下,白酒觸及更多90后年輕消費者,對行業而言同樣是利好。
2. 消費地域特色化
正如《報告》所提出的: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大不相同。就酒水消費而言,華北和西南地區是白酒消費的主要陣地,華東地區的黃酒滲透率較白酒更高,洋酒在華南地區的滲透率略高于其他地區。
但總的來說,白酒在我國具有廣泛的消費基礎,與其他酒種相比具有絕對優勢。
3. 消費口味多元化
聚焦到白酒消費領域,就白酒香型偏好而言,河南、廣東、山東更愛醬香,四川、江蘇、上海更愛濃香,北京、山東、廣東偏愛清香;從影響白酒購買的因素來看,有消費者關注白酒是否“濃郁醬香、口感甘冽、留香持久”,也有消費者在意白酒是否富含“礦物質”“微量元素”,又或者關注其是否為“高粱釀造”“固態發酵”。
由此可見,白酒消費者不僅呈現口味多元化的特點,還會全面考量原料、工藝、口感、健康的多重維度。
03
白酒行業新啟示
1. 關注政策,緊跟市場
《報告》顯示,2019年10月3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將白酒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的限制類中取消,意味著中國白酒產業邁進完全市場化競爭的階段。
回顧白酒行業的發展不難發現,國家政策對行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近兩年以來,無論是年初國務院印發的新國發2號文件,讓醬香型白酒企業一片振奮,還是四川省出臺《推動四川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將濃香品類價值重構放在重要位置,都體現政策對白酒行業的推動作用。
因此,白酒行業在緊跟年輕化、多元化、消費地域特色化的同時,仍要關注宏觀的政策環境,緊抓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利好。
2. 做好名酒,亦做好民酒
在行業新趨勢中,《報告》提出,白酒市場并存的行業升級與消費分級現象。
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此前在《盤點4448款暢銷白酒,618誰最火?》(點擊鏈接閱讀原文)一文中也提到,100-300元價位段、100元及以下價位段的白酒單品,在京東有著較高討論度,各類價格實惠的散裝白酒頗受電商的消費者喜愛。
這類趨勢提醒部分白酒企業,在打造高端、次高端“名酒”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廣大的“民酒”市場。對地方酒來說,布局100-300元價位段,打造高性價的白酒產品,不失為突圍名酒封鎖的良策。
3. 走向多元香型,關注陳年酒市場
正如《報告》提及,當下市場消費主體呈現出消費代際新特點,近兩年圍繞白酒市場開展的品類之爭,實際上是消費多元化的不同表現。
▲陳年白酒市場香型變化
當前,醬香型白酒在火熱之后回歸理性,濃香型白酒依然處于絕對優勢;汾酒引領的大清香趨勢正在崛起;2020-2021年,陳年酒價格年度漲幅高達39.03%,未來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
這些市場變化,將加速白酒市場裂變與細分,甚至重塑行業生態,需要白酒企業持續關注。
4. 打造頭部企業名片,發揮產區集群效應
《報告》分析,我國白酒行業除已有的集中程度高、生產能力強、經營效益好的十多個全國性的品牌之外,同時擁有全國各縣域城市的三百多個區域性品牌。
當前,白酒行業的馬太效應不可忽視,區域性酒廠因為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面臨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的多重困難,虧損尤為嚴重。
因此,白酒行業既要打造一系列頭部企業名片,又要以遵義、宜賓、宿遷、瀘州、呂梁、亳州六大產區為主的產業結構,推動企業從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