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暖陽
來源:團餐界(ID:tuancanjie)
預制菜爆發進入第三年,在好奇與質疑中,「火熱」仍在持續。
2022年上半年,不僅有企業、資方持續加碼入局預制菜賽道,且由地方政府、各類協會牽頭、各地陸續出臺了「預制菜團體標準」,行業正經歷著由摸索、粗放發展到制定細分標準,逐漸走向規范的過程。
而在團餐領域,各類型的企業對待「預制菜」的態度截然不同,有的選擇觀望,有的則憑借積累的優勢以及不一樣的認識,日夜兼程,跑馬圈地。
那么又是誰在先行?
01
標準規范不斷出臺
2022年將是規范發展的開端
毫無疑問,當下疫情的常態化,正是預制菜發展的助推器。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有不少年輕人因無法方便地外出就餐、廚藝不精等原因,轉而選擇預制菜。
特別是以「90后」、「00后」為主的Z世代,成了消費預制菜的主力軍,甚至在今年過年期間被端上了餐桌,成為了年夜飯的「寵兒」。
而在B端餐飲市場,預制菜已經在隱秘的幫助部分餐企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同時隨著餐飲門店外賣滲透率提高以及團餐盛行,預制菜的需求也被持續拉升。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預制菜市場B端與C端需求比例接近7:3,且呈現出由B端集采向C端零售消費,一線城市向下沉城市快速滲透的趨勢。
據國海證券測算,我國目前預制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未來6-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長期來看,甚至有可能達到3萬億以上規模。
此外,根據企查查數據,目前我國已經有7.19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僅僅2020年這一年,新注冊的企業就達到了1.25萬家。伴隨著“預制菜行業第一股”味知香上市,一個多月的時間其股價漲幅已超過300%。
而今年上半年開始,處于產業鏈中游多家上市食材企業也在積極擴產,加碼預制菜方面的投入。
2022年1月,「國聯水產」擬投資10億元用于擴產預制菜產品產能,2023年項目建成后,預計將新增2.4萬噸魚蝦類預制菜產能;
同年1月,「得利斯」宣布,2021年預制菜產能約為3萬噸,公司在建預制菜產能有15萬噸,陜西基地5萬噸預制菜產能預計2022年7月投產,2022年底,新增預制菜產能將達到15萬噸。
2022年3月,「安井食品」宣布擬投資10億元用于安井預制菜肴生產項目;
2022年5月,「三全食品」年產量15萬噸的武漢長江中部基地于去年12 月17日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三全食品」在中部地區重要的速凍米面制品和預制菜生產中心;
……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產業鏈中游加工生產商的積極加入,將釋放預制菜的巨大產能,屆時,必將有效降低預制菜采購價格,促進預制菜市場的發展。
但隨著預制菜行業入局者不斷增多,在快速增長的同時,預制菜的發展也面臨諸多痛點,而標準化是預制菜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為此,今年4月以來,江蘇、廣東、山東等地密集出臺或籌備「預制菜團體標準」,助力區域預制菜產業規范發展。
4月27日,由江蘇省餐飲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江蘇省餐飲協會牽頭的《預制菜點質量評價規范》團體標準發布;
5月16日,廣東省預制菜產業聯合研究院發布首批7項預制菜團體標準;
5月17日,由山東省飯店協會牽頭的《預制菜通用設計實施指南》團體標準發布;
5月18日,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牽頭的4項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5月31日,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術語》《預制菜分類》《預制菜冷鏈配送操作規范》3項南寧市第一批地方標準;
6月2日,中國烹飪協會團體標準《預制菜》正式發布;
6月6日,京東超市聯合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發布并實施電商渠道首個“佛跳墻預制菜標準”,據悉未來京東還將聯合預制菜企業、行業協會等組織,共同發布實施低溫午餐肉、烤腸、牛肉丸等預制菜標準;
6月28日,中國飯店協會發布《預制菜品質分級及評價》《預制菜生產質量管理技術規范》兩項團體標準。
目前這些已發布的「標準」,主要規范了預制菜的定義、分類、評價指標、評價原則等硬性通識性內容,同時涵蓋了食品安全標準、產業鏈技術規程等指標數據。
總體來看,對于預制菜產業來說,2022年將是規范發展的開端。
而上文提到,雖然C端市場處于高速發展期,但B端餐飲渠道仍占需求大頭,其中團餐市場又是最大發展方向之一。
02
團餐或成B端餐飲市場發展大方向之一
今年疫情期間,為了保障封控區內人員用餐,上海陸續開通了全部行政區域的社區團餐服務,共覆蓋超過4500個社區以及500萬市民。
為此,「德保膳食」出品了熱鏈盒飯為其保障供餐:“餐品由專業廚師烹飪,在家即可享用回鍋肉、鍋包肉等酒店級美食,食材的搭配也經過營養師設計,保障居民營養均衡?!?/p>
同樣,對于大部分有著自己穩定食堂項目點、商超銷售渠道的團餐企業來說,涉足預制菜可以說是順理成章,且具有優勢。
其產品不僅可以直接供給食堂項目點、大型商超渠道,而且還可以嘗試利用現有社交媒體平臺流量,將過剩產能分銷出去。
比如廣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雪印集團,2021年下半年開始發力預制菜,通過抖音直播銷售預制菜,當天實現銷售收入超過60萬,超10萬在線觀看。
“我們2021年下半年開始發力預制菜,去年雙12期間截止2022年2月1日,公司預制菜銷售收入超過1200萬元”雪印集團董事長肖勇生曾向媒體表示。
而食堂場景又是天然的試菜平臺,既降低了消費者對預制菜產品信任的溝通成本,也解決了售賣渠道的問題。
同時,隨著中國超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中的老年團餐也成為預制菜B端發展的方向之一。
《2022即享食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36-45歲人群才是預制菜消費主力軍,2021年銷量占比達36%。同時,2019-2021年,銀發族的預制菜購買數量逐年增加,與2019年相比,2021年銀發族預制菜的購買數量增長190%。
在各種有利因素加持之下,許多團餐企業紛紛開始布局預制菜領域,尤其是建有央廚、在團餐供應鏈領域有戰略布局的團餐企業、區域知名團餐供應商以及央廚企業,更是將預制菜作為彎道超車的契機。
03
團餐領域,誰在積極先行?
作為江蘇常熟市農業產業化龍頭,虞恒食品有著近十年的冷凍調理肉制品生產、研發、銷售、配送經驗,是江淮地區團餐領域的知名供應商。
其主打品牌「學子膳」,年產速凍食品近兩萬噸,銷往全國31個省自治區,服務客戶上萬家。
2021年,隨著「預制菜」洶涌來襲,其董事長陳園看到了巨大的機遇,并開始加碼投資建造新的生產基地,提升產能,同時著力解決組織發展問題。
“我們看好預制菜這個賽道,隨著中國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狀況日益凸顯,預制菜給這些家庭和團餐群體帶來了便捷、省心、多樣化的用餐體驗?!标悎@表示。
此外,她還認為,團餐目前仍處于小而散的狀態,龍頭企業數量較少且區域性較為明顯,小型的團餐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得到央廚及預制品的支持,通過中央廚房生產成品及半成品,同時完成集采購、倉儲和配送中心為一體的供應鏈建設,團餐企業可以更好地布局全國市場,提升企業規模。
而總部位于商丘市的「懂菜央廚」,是一家深耕團餐十幾年的大型央廚企業,隨著預制菜風頭興起,他們規劃也被河南當地市場所關注。
對于如何在預制菜生產領域出圈,打造預制菜爆款產品,其董事長董勝利表示,“我認為預制菜的核心就是把中餐做出標準,研發爆款產品,提高復購率,即熱型預制菜還是以葷菜和汽鍋類菜品為主”。
目前,「懂菜央廚」在為30多萬學生就餐提供保障的同時,主要研發大盤雞和宴會餐六大菜肴產品的預制化開發,將其抽真空殺菌制成成品預制菜。
此外,為了滿足產能的需求,形成完整的配送鏈條,其正在通過合伙人的模式,拓展預制菜線下店「懂菜鮮生店」。
“目前,懂菜鮮生店采取公司控股51%、合伙人占股49%的模式開店,但在利潤分成方面,總體上會將利潤的60%給到合伙人,以此調動合伙人的積極性”董勝利表示。
而除了上述兩家團餐供應商之外,在預制菜方面布局更大的則屬「中膳集團」。
▲優鏈云食城實景倉庫
「中膳集團」為入局預制菜市場,在團餐供應鏈方面,開創了云端餐飲供應鏈數字化一站式服務平臺,成立了3個產業園,建設了 5家中央廚房,并以150公里為服務半徑,配置N+城市中心倉及N+區域前置倉,形成一園兩倉的智慧物流模式。
中膳集團創始人李力強認為,團餐企業想要入局預制菜市場,需要構建產業平臺,充分發揮資源互補優勢。
另外,有調研數據顯示,20%的受訪團餐企業明確表示將預包裝食品上升為戰略意圖,有35%的頭部團餐企業表示正在開展這一項業務。為數不少的團餐企業將發展重心逐漸往預制菜方向偏移。
當然,「團餐」遇到「預制菜」也并非完美無缺,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挑戰。
單從技術層面來說,即便精耕預制菜領域多年的龍頭企業,技術研發也在不斷探索階段。畢竟,要將單人份菜品升級到工業化批量生產,既要保證風味,又要保證食品安全,同時還要能解決生產、物流、倉儲等各方面難題,必須要有積累。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預制菜并未完全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尚有對食品工業化產品營養、安全、味道等不同因素的質疑,因此如果大面積使用預制菜產品導致項目丟單,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