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沐晴
來源:品牌星球BrandStar(ID:ibrandstar)
2022 年 5 月 7 日,新式茶飲品牌「小滿茶田」宣布和「滿記甜品」完成合并,并入滿記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團」。「小滿茶田」的創始人劉子正將出任「智港集團」總裁及滿記甜品聯席 CEO,負責集團旗下多品牌的整體戰略。
「智港集團」目前由私募股權公司「安達富資本(ADV Partners)」控股。在完成小滿茶田并購的同時,智港集團也宣布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由知名餐飲集團和新消費獨角獸公司領投。未來,智港集團將會打造「休閑餐飲」領域的平臺級公司,還將納入更多休閑餐飲品牌,以「品牌矩陣」的方式進行運營。
一開始聽聞「小滿茶田」和「滿記甜品」結合,品牌星球是感到有些意外的,于是我們第一時間和劉子正進行了一次深談,聊了聊此次合并的背景及細節,以及未來「智港集團」想要在甜品領域變革的方向。
品牌星球認為,這次合并對于整個新消費行業有著深遠的意義。新消費的部分賽道已經開始進入行業整合期。當消費市場上各個價格帶和細分領域都出現了成熟頭部玩家,新的格局已經顯現,其余的品牌則逐漸步入并購整合、優勝劣汰的新階段。
不過近幾年,品牌星球看到國內消費行業的并購案大多發生在新消費和新消費(如逸仙電商收購小奧汀,喜茶控股野萃山)、老消費和老消費(如李寧收購堡獅龍)之間。而「小滿茶田」和「滿記甜品」的這次合并,卻是國內少見的新老消費結合,并且是由新消費創始人來操盤的模式。
我們也非常好奇劉子正作為新消費品牌創始人,也是未來整個智港集團的掌舵者,如何理解新老消費、如何構想甜品行業的革新,以及未來有哪些長期規劃?
01
「小滿茶田」和「滿記甜品」為什么合并?
我們首先來介紹一下此次合并案中的兩個品牌:「小滿茶田」和「滿記甜品」。
「小滿茶田」由劉子正創立于 2019 年,以車厘子飲品切入新茶飲 30+元的價格帶定位,主打小店模式的「高價值感」鮮果茶飲,將整顆車厘子、晴王葡萄等高端鮮果加入茶飲當中,開創了鮮果飲品甜品化的路線。小滿茶田成立不到三年,共完成 4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 BAI、險峰長青、尚承資本、眾源資本等機構,累計融資金額突破千萬美元。
小滿茶田 車厘子和青提飲品
在資本的加持下,小滿茶田以北京為大本營,不到兩年就在天津、杭州、上海、南寧等多個城市開出 12 家直營門店,單店坪效最高過萬元。
小滿茶田采用的精品高端水果本身成本較高,并且價格不穩定、波動大。創立初期,由于行業內缺少車厘子等高端鮮果的成熟供應鏈,小滿茶田在生產和銷售端遇到許多難題,毛利率一度低于 30%,后來逐漸探索至上游水果原產地,建立自身供應鏈體系,才一步一步解決難題。
不過當消費行業整體遇冷,頭部新茶飲品牌降價求生,行業競爭格局基本定型之時,小滿茶田也面臨進一步擴張的難題,需要找到突破口。
而另一邊,滿記甜品則面臨著不同的局面。滿記甜品在 1995 年創立于香港,是一家連鎖港式甜品品牌,核心產品為楊枝甘露、芒果白雪黑糯米等港式甜品,目前在大陸、港澳和新加坡擁有近 300 家全直營門店。
滿記甜品 紅豆雙皮奶
不過近年來,在新茶飲、咖啡、烘焙這股新消費浪潮的沖擊下,甜品行業的外部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再加上品牌老化、產品缺少創新、營銷方式沒有緊跟趨勢……都讓滿記甜品在面對新一代消費者時稍顯「力不從心」。
除了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的不穩定也制約著品牌發展。滿記甜品 2010 年在上海成立華東總部,獨立在中國大陸開啟規模化發展。但是過往逾 10 年其在大陸的業務發展一度受限于品牌與規模的割裂,管理權并不統一。
轉折點出現在 2019-2021 年,私募股權公司安達富資本(ADV Partner)在此期間先后完成對滿記香港、華南和華東的并購,并快速整合了其在東南亞、港澳、大陸的門店以及跨區域的職能管理總部,引入了新的管理層。此次收購也是滿記甜品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全球品牌與規模的統一。
盡管顛簸,滿記甜品依然走到了它的第 27 年。雖說消費是百年基業,但是真正跨越多個周期,尤其經過兩年疫情后依然堅挺的餐飲品牌屬實不多。這源于滿記甜品擁有扎實的供應鏈、自有中央工廠、300 家門店的基本盤,以及每年近 10 億元的營收總量。
不過,競爭環境已經今非昔比。成立了 27 年的滿記,想要不斷迭代成長,就迫切需要一個有管理、創新能力,懂得當下新市場、新人群的團隊來開展變革,為逐漸老化的品牌尋找煥新方向;而對于小滿茶田而言,面對越來越「卷」的新茶飲競爭,突圍之后,新品牌需要更扎實的供應鏈,更可控的成本和利潤,以及集團化運作來提高品牌運營效率。
一個是在甜品領域潛心耕耘近三十年的老品牌,一個是對年輕人有洞察、敢創新的飲品新品牌,滿記甜品與小滿茶田在行業、產品等方面擁有不少共性,尤其是在「生產要素」上的重合度很高。二者的結合或許可以讓新老消費品牌看到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02
新消費、老消費在半場相遇
談及此次并購,劉子正這樣總結:「這次結合是新、老消費在半場相遇,雙方能夠優勢互補,老消費根基穩,新消費敢創新。」
劉子正認為,如果用冰山模型來理解消費品行業,其實新消費很多主要做的是水面上的 10%——最能夠被消費者看到、感知到的那 10%,但是也局限在了這 10%中。
在創業初期,很多新消費團隊是以產品或需求為出發點,投入大部分精力在前端的流量、獲客、用戶洞察、產品創新等,再去尋找生產、設計、供應鏈等解決方法。然后依靠大量融資來加速補足精細化管理、成本控制等硬性功課的欠缺。
這種方式下,新品牌或許起來的很快,但很多團隊也會容易忽視那些更笨重、需要更多投入的供應鏈、生產、工廠等后端部分。如果發展到中后期,創始團隊還沒有下決心去刻意改變這一點,就容易陷入一種「花更多精力去補足長板,使得長板更長,但卻集體忽略了短板」的悖論之中。
小滿茶田 門店圖
老消費做的則是隱藏在水面下的 90%。像滿記甜品,既擁有穩定的后端支撐體系,比如自有工廠、沉淀多年的供應鏈體系,又擁有較穩成熟的門店管理體系。不僅是因為沉淀了時間優勢,也得益于「由后端向前端推進」的思考鏈路,使其在較長的時間內逐漸解決了「水下」的問題。
而隨著時間推移,傳統消費品牌也開始面臨諸多問題——如團隊斷檔、底層邏輯變化、品牌心智老化等。
重新組建團隊也成為了一個極大的難題。相較歐美國家,中國的職業經理人體系不夠完備。職業經理人在績效考核、薪酬分配等因素的限制下,常會選擇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但這并非是急需尋求「第二曲線」突破的滿記甜品所需要的全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想要逆轉品牌的老化,或許比從零開始做一個新品牌更難。
因此,滿記甜品此刻最需要的或許是一個「新的創始人」,或者說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新的「精神共同體」。而劉子正這樣的新消費品牌創始人因為有過從 0-1 的經歷,敢闖敢拼,能夠自己造勢,敢于變革,也敢于為變革承擔責任。
同時,TA 們對于新一代的消費人群有洞察,對于新階段的品牌構建也有自己的實踐。而成熟團隊與創業團隊的配合與交融,也能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一種「中和」。
這樣看來,新老消費結合之后,新消費品牌能夠依托老消費扎實的基礎,補齊短板、穩固后端。比如小滿茶田能夠借助滿記甜品強大的中央廚房、自有工廠、供應鏈等資源,推動現有產品升級迭代,并向全國擴張。而老消費品牌則通過收編新消費創業團隊,可以借助新生代力量推動內部變革,探索增長的第二曲線,重塑更貼近新一代用戶的品牌形象。
理論上似乎很匹配,不過對于劉子正或是任何未來的第二曲線締造者來說,能否真正推行變革,還有一個重要的判斷要做,那就是去區分這個品牌的底層價值,即第一曲線是否依然存在。
劉子正認為,近些年來滿記甜品雖然在產品和品牌形象上沒有迭代,但在核心場景上做到了完全擊穿——在基于購物中心的「親密社交場景」中,滿記依舊幾乎沒有對手。
滿記甜品仍然是消費者心中一個足夠親切,隨時隨地會想到去坐坐的地方。如果和朋友、家人想聊一些親密的話題,飲料喝起來太快、咖啡又太商務,糖水甜品則正正好,氣氛也更符合。滿記沉淀 27 年帶來的更多是一種信任感。
因此,新團隊未來仍會基于「親密社交空間」這一核心場景,依托對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變化的洞察,幫助滿記甜品樹立更統一的品牌形象,推動產品創新。
當然,新團隊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親密社交場景」這一概念在今天是否變化,又要如何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重新構筑親密社交,未來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探索。
總結來看,滿記和小滿的結合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新消費從洞察消費者需求出發,是「生產關系」要素,雖然底盤暫時不夠穩,但團隊敢于創新,前進速度更快。老消費則從后端出發,是「生產力」要素,具備天然的時間優勢,穩步耕耘著能夠支撐前端的標準和體系。
03
甜品行業「時間、空間、消費動因」三要素的變革
在劉子正看來,甜品行業已經到了需要變革的時間點。
「究其原因是消費者的行為、生活習慣、以及認知發生了底層的變化。」劉子正解釋道,「甜品行業中的時間要素、空間要素和消費動因發生了底層的變遷,驅使著我們必須重構產品邏輯,做出新一代甜品。」
甜品行業消費模型變化
1. 時間要素
從時間要素來講,過去正餐的時間段以及吃的東西是非常規律的,由于午餐跟晚餐間隔的時間過長,人們才有了對下午茶甜品的需求。
因此,甜品店基本上只做下午兩點到五點的生意,這就導致門店的客流嚴重不均勻,在整個商業地產租金上漲的情況下,開在商場里的甜品店其實很難活下去。而咖啡和茶飲這類產品能夠覆蓋更廣的時間段,對傳統甜品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劉子正也提到,「如何把滿記甜品做成全日化模型,是新團隊后面要解決的一大核心命題。」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的正餐變得碎片化、零食化,甚至是點心、甜品也可能成為一頓正餐;另外,甜品和點心的種類和功能也愈加豐富,朝著輕食、代餐和零食的方向發展,比如提子麻薯、高飽腹感的軟歐包、零售包裝的蛋黃酥等,逐漸變得全時段化;功能上,甜品也在朝著更剛需的場景發展。
這幾年還出現了不少家庭預烘焙產品,消費者可以在網上買到諸如松餅粉、麻薯預拌粉、芋圓之類的預烘焙甜品。無論是產品還是家電,技術已經可以滿足消費者隨時享用接近現制口感的甜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部分計劃性的甜品消費。
當行業底層的時間要素改變,甜品也需要被重新定義。新滿記給出的答案是,甜品要能夠脫離下午茶時段,通過點心化,更加效率化,適配多場景,變成隨時可以吃的全時段產品。
2. 空間要素
而從空間要素來看,過去甜品店是「大量堂食+少量外賣」的邏輯,并且外賣的產品通常是匹配堂食的。
「滿記現在是 25% 左右的外賣占比,已經做到了蠻好,但是繼續往上也會有瓶頸。」劉子正解釋道,「以楊枝甘露為代表的傳統糖水甜品更適合堂食,并且不方便分享,更不適合外帶和外賣。因此這種業態十分依賴到店的消費,在疫情的打擊下,門店的情況會更加艱難。」
并且,年輕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消費的內容本身而非場景,這一點從咖啡行業的變化中也感受得到。瑞幸、Manner 等連鎖咖啡品牌的「無限空間化」理念越來越受歡迎,是因為消費者需要的僅僅是一杯咖啡而非「第三空間」。
劉子正告訴品牌星球,「甜品行業未來的趨勢也一定會是無限的空間化,也意味著甜品的消費場景和使用場景會逐漸分離。」
新滿記未來會針對「外帶」這一核心場景推出更多便捷的產品,但也不會放棄更好的門店堂食體驗。「例如便當蛋糕這種產品,雖然是為外帶而生,方便消費者外帶或者外賣,但同樣適合坐在店里品嘗,其制作過程也非常賞心悅目。」劉子正這樣解釋。
更進一步的是,在「無限空間」之后,通過增加產品的保質期,「無限時間」這一概念也變成了可能。
甜品行業在「無限時間」和「無限空間」后,就會朝著「零食化、禮品化」這一零售業態演變,這也使得品牌在一定程度上逐漸擺脫對門店的依賴。
「零食化」意味著當甜品變成小包裝、易帶走的形式,就可以像零食一樣不分時間地點被享用,可以增加零售的營收;「禮品化」則會大大增強甜品的價值感和分享屬性,讓甜品能夠被當作禮物來分享。這可以極大地改善門店坪效,以及輔助品牌的傳播。
3. 消費動因要素
在消費動因上,過去甜品店滿足的是上一代人對于「當面社交」的需求。如今,年輕人的社交行為大半轉移到了線上,社交方式也變得分散化、多元化。
因此,甜品行業更需要為這一代人的線上社交需求所服務。在這一點上,小滿茶田有著相對豐富的經驗,了解如何設計年輕人更喜歡的、好看的、易于傳播的產品。為年輕人的社交持續提供內容和話題。
除了線上社交價值以外,年輕人對于甜品也開始越來越看重給自己的情緒價值和功能價值。
情緒價值很好理解,更偏向悅己需求;而功能價值則會推動新滿記的產品向更營養、更健康的天然原料迭代。
劉子正最后總結,新滿記將會根據時間、空間和消費動因這三個行業底層要素的變化和升級,推出一個新的旗艦品牌,希望可以引領甜品行業未來五到十年的變革。持續探索甜品行業的全新發展趨勢,與新一代消費者更好地溝通。
04
智港集團想要成為「休閑餐飲領域第一股」
最后,當品牌星球問及對于智港集團的未來發展規劃,劉子正表示智港集團未來會建立品牌矩陣,目標是成為中國休閑餐飲領域的平臺級公司。
「正餐領域已經有非常多餐飲集團,比如百勝中國、九毛九,但其實休閑非餐領域還沒有一個足夠大的集團,我們認為這是智港集團未來的機會所在。」劉子正說到。
休閑餐飲領域包括甜品、飲品、奶茶等等,劉子正描述為「兩餐之外的一口吃的和一口喝的」。
不同于傳統正餐供應鏈的分散,這些產品的核心物料在后端存在「大一統」的可能性——可以拆解成奶類、果類和碳水三大類,都能夠實現跨品牌復用。

比如,小滿茶田可以利用滿記甜品成熟的冷凍芒果供應鏈;滿記甜品可以復用小滿茶田的車厘子供應鏈,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大幅減少打磨供應鏈的時間。
而核心物料的復用,也是組成品牌集團的深層次邏輯。
「從后端來講,休閑餐飲各品類之間同根同源;從前端來講,休閑餐飲是年輕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一天中的快樂源泉。」劉子正表示,「這里的休閑,是一個大的概念,不一定指餐飲門店。未來集團會迅速切入零售品,我們過去已經有了很好的嘗試,未來我們會為休閑餐飲賦予更廣闊的時間與空間概念。」
合并后的智港集團將會從管理,資本,供應鏈三個方向發力,建立多品牌、多業態的平臺級公司。「休閑餐飲第一股」能否誕生,仍充滿著未知與挑戰。
05
寫在最后:活得久、活得好、永葆青春
品牌星球觀察到,當越來越多品類進入整合期,并購也會更加頻繁地發生。在不同的結合模式中,像小滿茶田和滿記甜品這樣「新老消費結合、由新消費創始團隊操盤老消費品牌」,給行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這也是新老消費在行業冷靜期對于增長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品牌星球非常期待看到智港集團未來的發展,這次探索的結果對于整個消費行業而言,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過去,新消費品牌可以用更新的打法和更快的成長速度,在資本的加持和流量的刺激下極速「出圈」,單店體量飛躍,估值大幅提升。
而當新消費品牌面臨寒冬時刻,「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好景不再,也成為了一種「快生快死」的令人不安的隱喻。在這個時間點,很多人沉下心去思考,消費的密碼究竟是什么?
談及此處,劉子正表示,「自己的發言權不夠,但如果一定要說,那么可能繞不開三個詞:活得久、活得不錯,然后永葆青春。」
「消費自身就是坡長雪厚的賽道,時間帶來的紅利,在快生快死的時代,仿佛無人關注。但是我們用十年的視角回看,時間的意義和價值大到無法用任何一個估值或是多少金錢去衡量。」
伴隨著流量和資本的接力結束,「快生快死」的時代可能已經到了終點。劉子正認為,消費企業首先要活下去,然后要活得久,在時間的長河中,在和用戶的千百萬次交互中,打磨、沉淀一切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
只有活下來、活得久,才有機會繼續探索第二、第三曲線,不斷重回牌桌。正如滿記在將要邁入自己的第三個十年的時候,繼續用這種令市場稍顯驚訝的方式,在努力重新煥發青春。
在文章的最后,我們也想引用劉子正的一段話來作為結尾:「潮水退去,神功不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心法已經基本失效。而專注磨練內功,從『突圍者』變成『老法師』,才能歷經變幻,傲立每個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