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珮
來源:案例 SHOWCASE(ID:LangAward)
過去兩年,元氣森林作為最受矚目的新消費公司之一,其創始人唐彬森借游戲的成功,為這家初創公司帶來了充沛的資本、資源和光環,讓其在巨頭林立的傳統飲料行業撕開一道口,被用戶、資本和對手看見。
但鮮少有大眾關注和討論唐彬森之外的元氣森林 —— 比如這家公司近兩年重點發力的供應鏈、銷售體系、以及誰是唐的左膀右臂。實際上,最近一年,唐已經很少做直接決策,他主要負責公司戰略,會對產品和業務給建議。
《案例 showcase》獨家對話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Uki,這也是這位90后聯創首次接受對外專訪。
外星人是?Uki?負責的第一款產品,之前她負責國際業務。作為產品經理,她的直覺和天賦在這款電解質飲料上得到充分體現 —— 外星人上線兩年 —— 2022 年第一季度月銷售超過 1 億元,被外界視為元氣森林除氣泡水外的第二曲線。
Uki 符合唐之前透露的對合伙人的要求:不缺錢,有愛,有生活。Uki 牛津大學畢業,理工背景,愛打網球,愛生活,之前做過投資,曾一度想自己創業,卻意外地和唐彬森一拍即合,她笑稱,“不知道誰把誰忽悠了”。
Q:案例showcase
A: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 Uki
01
外星人在整個市場上
是一個最小最小的豆子
Q:外星人2020年上線,2022年第一單季度單月銷售額1億元,為去年同期2.5倍,據說在內部,外星人被認為是元氣森林的第二增長曲線? 外星人今年的數據還不錯。我剛聽尼爾森那邊的朋友說,1-4月份,外星人同比增長是307%。在主流飲料品牌里面增長率數一數二,我們有點不敢相信。但我其實不太關心第二曲線這個問題,銷量是一個輸出性指標,我們關注的焦點還是怎么做好產品,把輸入性指標搞好。 Q:唐彬森今年對外星人的期待是什么? 用戶提到電解質水,第一想到就是“外星人”。我們最近也看了下市場調研數據,目前有近40%的00后年輕人是通過“外星人”了解電解質水的。 Q:我們聽說外星人今年定的銷售目標是 22 億? 銷量只是一個動態輸出性指標。今年軟飲行業都在下滑,面臨的不確定性挑戰較多,比如疫情。我們更看重長期目標,用平常心,做好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剩下的交給時間。 Q:最初這款產品是怎么設計出來的,為何選擇切入“電解質”這個賽道? 我們開始只想著做一款幫年輕人熬夜的能量飲料。但后來我們發現:年輕用戶對能量飲料和運動飲料的認知界限比較模糊的,二者都是功能飲料,但是屬于不同場景的賽道。我也很愛運動,在國外留學時也很關注電解質的攝入,所以立項后我們補了大量相關研究,探索出了“外星人電解質水”這個產品。我們希望通過外星人推廣一種 “active lifestyle”的理念,用熱愛來驅動努力,大膽活出自己獨一份的精彩。 Q:元氣森林內部有沒有一套固定的產品方法論?外星人的路徑就是搶占一個細分市場,迅速在這個市場做到認知第一,這和元氣森林氣泡水的打法很像。 我們內部一直說做產品像寫詩,它不是靠堆人頭就能堆出來的。做產品是一個比較發散的事情。元氣森林做產品其實是走過很多彎路的,2016年請了牛人來做產品,結果兩款產品花了500萬,內部沒人愿喝,外部沒人愿買。銷毀又花了100萬元。后來我們就訂了兩個內部規矩: 一是相信年輕人,忘記固有的方法論,做年輕人自己愿意喝的飲料。公司90后占員工的大多數。年輕人條條框框少,大家就是看到用戶有些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愿意為此而努力。二是用戶滿意是檢驗產品合格的唯一標準。元氣森林想做一家解決問題的公司,無論氣泡水還是外星人,都是用戶需求的不同維度的滿足。 Q:那外星人的品牌主張和產品是怎么搭建的? 外星人是內部孵化的一個小品牌,在整個市場上更是一個最小最小的小豆子。對于我們這個小團隊而言,從一個小口子去突破,還可能有一線生機。所以結合團隊的基因和大量的用戶調研,我們選擇了“運動人群”這個群體作為原點切入。切入口子越小,能量越能匯聚到一起,越有穿透力。 在定義好了品牌、人群和消費場景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磨好產品,在線上售賣和各種渠道用戶復購數據突破某個閾值之后,我們才敢做一些較大范圍的市場投放。 Q: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在元氣內部,你們是如何定義一款好產品的?唐彬森對外講過很多次,但還是希望業務負責人聊下這件事。 好產品從來都是用戶定義的。像前面說的,核心還是去了解用戶的需要,用戶自己有時候也講不太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但做產品也不能一味討好,產品經理要有表達欲。我們常說,做產品像寫詩,不是靠堆人頭,而是這個人有沒有自己的內核觀念想去跟世界表達,加上對用戶深深的熱愛、理解和尊重,才有可能打造出一款好產品。 Q:可口可樂旗下有一款運動能量飲料BodyArmor,是收購來的,他們最初的策略是選擇用頂尖的運動明星打開小眾市場,他們的代言人是科比,外星人似乎沒有選擇這種打法。 不同品牌有不同的節奏,我們選擇和用戶站在一起。比如,“外星人品牌大使”項目是我們一直在堅持做的,用最樸實的方式,團結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各行各業里面大膽有趣、靠熱愛驅動的人,比如有鐵人三項冠軍、星空攝影師、環保先鋒、南極探險隊員、明星健身教練、沖浪女神、明星律師等,這些人結合他們的視角,也給了我們很多很好的產品建議。我們在各個高校里也有“校園大使”,都是很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這些大使給了我們很多力量,也堅定了我們要堅持推廣active lifestyle的決心。 Q:但在外界看來,元氣森林氣泡水的營銷策略是很高舉高打的,綜藝,車廂廣告,明星代言,很網紅。 功能性產品會有些特殊性。比如,對信任背書的要求高,我們也跟很多權威機構、醫院合作做了一些探索,最近剛完成跟301解放軍總醫院對于訓練效能增強的應用研究,其實電解質真的是很重要的營養元素,我們在持續做好電解質的科普工作。
Q:聊聊渠道吧,行業內有一種說法,大部分消費品牌死于渠道,渠道在中國非常復雜,很多新品牌是送不到消費者終端的,外星人在哪些渠道的銷量出乎你的意料? 元氣森林從去年開始,一直都在生產和渠道方面補課?,F在有了大概100萬的銷售終端,但相比行業前輩,我們還是小學生。從產品來看,外星人的定價相對高一點,我們最初認為一線城市才有市場,后來看終端數據,發現在許多城市的外埠區域,甚至鄉鎮市場也賣得不錯,這個現象讓我還有點小驚訝。 Q:跟這部分用戶聊過嗎? 聊過一些。我覺得可能有個心理坎級。外埠市場一杯奶茶的價錢是7元,5-6元的飲料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各地用戶大多能接受這個價位了。但是高于7元的消費者會更謹慎一些。 Q:不擔心疫情嗎?今年的疫情對企業提前規劃好的夏季策略有極大的挑戰,我們最近已經聽到一個國產的冰激凌品牌打出“生死就在2022年夏天”這樣的口號了。 我們的態度就是全力以赴。如果外部環境不好,那就是修煉內功的機會。組織、經營質量、運營效率都有很多細節可以優化。 今年對于元氣森林而言也沒有太多不同。最近,公司上新品也挺多的,包括海鹽椰子味氣泡水、外星人電解質Pro、燃茶青提烏龍茶、乳茶牛乳豆豆沙、纖茶桑椹五黑茶等等。 Q:比較關注哪些數字? 關注用戶滿意度和經營質量相關的。比如用戶口碑、用戶復購率、合作伙伴的二次進貨率、三次進貨率等。這些數據也必須長期來看,反映的是業務能不能健康有序增長,以及用戶和渠道對你是不是認可。 Q:有沒有數據還不錯,但你覺得很有問題的案例? 比如去年雙11,也是外星人第一個雙11。大家心里都沒底,雖然天貓功能飲料品類我們做到了第一名,但我們心里期待的那個銷售數字沒達到。冬天是淡季,本來以為功能性的產品不會那么“淡”,但發現不是的,有時候并不是大力就能出奇跡。這讓團隊對系統性的規律有了深刻的體感和更多敬畏。 Q:產品和做品牌的區別? 品牌是有觀點的。做外星人的時候,我們沒只想做一個大單品,我們希望它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品牌。支撐品牌的是經歷市場檢驗的優質產品矩陣。
Q:加入元氣森林,你是投資人,最初是怎么說服唐彬森,從一個投資人轉去做飲料的? 我當時也很想創業,在國外的時候也很關注中國的快消品。認識老唐之后也算一拍即合。我覺得跟老唐能學到很多東西,他是個很實在、純粹且勤奮的老板,另外飲料也確實是一個用戶存在巨大痛點的賽道,值得all in一把。 Q:這個轉型難度在哪里? 投資的經歷可以提供一個看問題的視角,做業務又提供一個視角。視角多,是有助于學習和洞悉問題的,所以都是財富。我也有很多變化,從執念數據和“像機器人一樣硬邦邦”的人,變得更會感受時代和市場的脈搏,更懂得與人共情,更接地氣。這幾年,不管我在哪出差,都會跑到便利店去跟老板聊聊天。有時候會在店里站老半天,觀察用戶的選擇行為,覺得很有意思。我有時候也會上去跟用戶去聊,為什么面對幾個飲料會糾結,為什么最后選了某個飲料,為什么不選另一個?我也最愛讀社會行為學相關的書,研究人,其樂無窮。 Q:唐彬森對你和外星人提過什么建議嗎? 老唐很關注環保。他去年就私下跟我建議,瓶身重量能不能降低一些。后來我們就這樣做了,去年12月每瓶重量減了5克,總體減少了不少碳排放。管理層對于環保的態度也非常一致,從去年開始,元氣森林也有了更多環保動作。比如去年年底,5個工廠都盡量選擇低碳的綠電能源,我們氣泡水產品連化學防腐劑也不加了。 Q:在外界看來,元氣森林是一家很“卷”的公司? 從外面看,我們這一批新興企業出現之后,便利店的飲料確實變得熱鬧了,設計更美觀了,用戶的選擇也更多了,這背后是整個行業的節奏加快了,都“卷”了起來。以前一款飲料可以賣十年,而且年年都賣得很好,現在不行了,用戶更挑剔,傳統飲料渠道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年輕人定義產品口碑的時代。 在內部,元氣森林與其說“卷”,其實更像是創造了一個“發散創新的土壤”。消費市場這么大,用戶的需求如此復雜,能切入的點很多,所以我們小伙伴會拋出各種創意,推出各種實驗和測試。公司當然希望多嘗試、少浪費,所以我們也在不斷優化機制來進行平衡,做到“既要也要”。這方面是挺“卷”。 Q:作為一家以互聯網思維打入傳統飲料行業的公司,你的背景也是投資+互聯網,你從傳統飲料行業的同行身上學到什么? 一個詞概括:敬畏感。比如最近我們和一個前輩交流產品的有效區隔(effective partition)。很多人一般會覺得,一個飲料出很多口味就能獲得更多歡迎。當產品的鋪市率等沒有達到 critical point 時,這個是有效的,但過了 critical point 就有反效果。這時候產品就需要探尋其他有效區隔的方法,來突破新的增長。越學習越實踐,越能發現我們自己的盲區和不足。 Q:進入消費行業,你的認知發生了哪些變化? 以前我做事情比較急。一想到特別激動的創意、或者有價值的想法,就想馬上去做成,然后忙得昏天昏地,陷在細節里。但事后證明,很多事情其實是瞎忙。 現在慢慢有了節奏感,更穩了一些。作為決策者,什么階段做什么事情,以及下一個階段該做什么事情,還是需要全盤看,把周期拉更長,站在更高的緯度看行業,看產品,看細節,以終為始。 Q:唐彬森說公司有兩類人,土匪和秀才,你是哪一類? 哈哈,我好像都不算,硬貼的話,可能是有點匪氣的秀才吧。元氣的文化相對比較包容,也愿意去看可能性,這里不會很草率拍死一個idea或者定義一個人。我們的體系里,可以說“中西合璧、土洋結合、新老搭配、雌雄同體?!彼晕艺腥艘矀戎乜催@個人的本質和驅動因素,而不只是經驗。我會努力保護好這包容的文化,因為我很感恩,要不是元氣的包容,我這樣的人也進不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