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伊
來源:伊莎莉卡烘焙網(ID:yeslicake-v)
西瓜、蜜桃、黃杏、荔枝、葡萄……鮮嫩多汁,清爽不膩,剛剛好對味了消費者的味蕾需求與新鮮感需求。
而且,時令水果帶來最佳的風味體驗與視覺美學,也讓產品疊加增益buff。在一些小巧思的加持中,很容易迎來新爆發。
最近,我就看中了一位當季的熱門選手——楊梅。
01
楊梅,這些品牌都在推
立夏過后楊梅紫,熟悉時令熱點營銷的品牌們自然不會錯過這一點。
一年一度的「楊梅限定」,這不立馬就安排上了。
EVERNAKED裸蛋糕,回歸了一款去年夏季熱賣的「一只楊梅」益生菌風味蛋糕。

圖源:EVERNAKED裸蛋糕公眾號
超高的顏值,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第一眼心動”。
在紫白綠三色交織搭配下,分明讓人看見了夏日的浪漫。
從伴著絲絲可見楊梅果肉的奶油,到手工熬煮的楊梅果醬,以及頂部凍干楊梅的裝飾,滿足了酸甜的清爽之味,也滿足了咀嚼的層次感。
另外搭配青嵐抹茶奶油與柔軟戚風蛋糕,讓其整體在統一的風味基調中,加入了小小的驚喜。
ico coffee&dessert的一款「酷黑楊梅蛋糕」,則走出了“暗黑風”。

圖源:ico coffee小紅書
加入了竹炭的虎皮蛋糕、戚風蛋糕,與新鮮楊梅醬、楊梅奶油碰撞,酸酸甜甜,果香四溢。
約4寸的小巧感,也讓其更顯精致。
LETS CAKE推出的「竹炭楊梅三明治蛋糕」,雖然也是利用了竹炭黑+楊梅紫的高級色彩搭配,但在形式上,卻以三明治的概念打造了操作更便捷的一款產品。

圖源:LETS CAKE小紅書
簡簡單單,組合驚艷,也能讓消費者攜帶更方便,拓寬了另一種食用場景。
羅森今夏上線了QEE聯名冰泡芙,其中就有一款酪酪楊梅味,芝士里混入楊梅醬 ,讓冰涼絲滑的內餡打開了夏日的格局。

圖源:重慶羅森小紅書
除了利用烘焙形式將楊梅的風味留存下來,茶飲品牌推出的飲品也不遑多讓。
書亦燒仙草將刺梨與楊梅組成了一對CP,搭配山茶花烏龍茶底,微酸清甜,清爽解膩,一口下去緩解暑氣燥熱。

刺梨梅梅噠,人氣棒棒噠~宣傳時,還特別構建了火鍋場景,透過“解辣茶飲”的概念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提高購買率。
而喜茶、奈雪的茶等,更是不用多說,回歸的人氣楊梅飲品,是多少人每年夏季的必點之選,敦實的果肉,滿口爆香。這一刻,舌尖綻放的美好不言而喻。
圖源:喜茶&奈雪的茶微博
但,你知道,楊梅其實特別嬌氣嗎?
02
楊梅,你了解多少?
6月15日,我看到一條熱搜#中國楊梅60元一顆出口迪拜#。定價合不合理不談,倒是第一時間讓我想到了它有著“初凝一顆值千金”的美稱。
楊梅一直以來都被譽為“果中瑪瑙”,獨特的風味與口感特征,讓其有著超高的辨識度。
還有漂亮的紫紅色外衣,也是有別于其他水果的一個顯著亮點,能帶給烘焙師、茶飲師很多靈感。

圖源:ins
除此之外,楊梅的營養價值也很高。豐富的維生素、礦質元素都是人體所需,重要的是不負從小聽到大的“望梅止渴”,楊梅本身的消暑感是很強的,在夏日中自然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對于楊梅來說,它的“花季”很短,且不易儲存,很容易就會腐爛失味。在飲品制作中尚能以鮮果出杯,在甜點制作中,大多數還是依靠了熬煮果醬來滿足產品的制作需求。
既有果肉保留了咀嚼感,又便于保存,使產品風味更穩定。

圖源:小紅書
無論是直接抹吐司,還是做蛋糕內餡,調制風味奶油,變身冰淇淋、沙冰等都能快速實現.......大大簡化了操作難度,也讓它的搭配性上變得更加廣泛。
此外,還可以制作成楊梅酒,楊梅干等豐富口味層次。
03
今夏賣楊梅品的3大趨勢
看了這么多品牌推出的產品,我也總結了3個方面我們接下來可以立馬跟進的關鍵點。
①反差色感搭配,帶來高級視覺體驗
竹炭黑+楊梅紫,可以說是楊梅產品搭配中一道靚麗風景線。反差的色感,一下子就能抓取視線,吸引消費者前去打卡。

圖源:小紅書
尤其是黑色作為近年來不斷嘗試出新的一個色系,也是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顛覆了原本對于烘焙品的刻板印象,酷雅又時尚。
②嘗試組出更多風味CP
大多數的楊梅產品,都是放大了楊梅的風味,依靠著楊梅奶油+楊梅果醬+蛋糕/面包,一款好吃的單品就制作完成了。
但是,想要迎來新的爆發,肯定是需要升級的。
比如說,楊梅與刺梨,楊梅與椰子,楊梅與酒釀,楊梅與紫蘇、楊梅與荔枝……讓成品的口感層次更豐富,讓組合更多樣,給足消費者風味的新鮮選擇。
③價值感的果肉需要被看見
和大多數的水果一樣,楊梅也需要“存在感”。飲品里滿溢的果肉還是蛋糕上裝飾的楊梅,亦或是奶油里泛著紫紅的果肉絲,楊梅一部分的價值就來源于這份看得見的“現制感”。
就像今年夏季依舊火爆的椰子元素來說,以椰子殼為容器來還原現摘場景,是不是就比單純的椰子水更有氛圍。
同理,很多應用了蔬果食材的烘焙品,也需要依靠“看見”去提升價值。
寫在最后
水果,尤其是季節限定的水果,一直以來都為市場帶來很多靈感與活力。
但近年來,針對小眾水果的挖掘似乎成為了主流。可在我看來,這些在大眾心理認知度較高的水果依然有開發的空間。
而且除了要持續保持新鮮感,其實回歸經典,也是找回美味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