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帶有清熱去火功效的涼茶、酸梅湯、龜苓膏等含有中藥成分的食品銷量也節節上升。有的市民甚至把這些“中藥零食”當作了夏天的日常養生食物。對此,中醫專家提醒,中藥的使用因人而異,并非多吃多益,這類食品要根據自身體質食用。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超市和零食銷售店鋪,發現含中藥成分的食品飲品多種多樣,龜苓膏、阿膠棗、涼茶、茯苓片、酸梅湯等都是其中的代表產品。而這些食物大多都被擺放在了顯眼的位置,很受消費者歡迎。不少購買的市民表示,含有中藥成分的食品比一般食品“健康、安全”,還可以祛病保健。
一位正在挑選龜苓膏的李小姐告訴記者,由于天氣炎熱,胃口不好,平時愛吃的餅干和巧克力也都失去了吸引力。“而像龜苓膏、涼茶這樣既能當零食還能清熱去火的產品,自然是少不了的。”李小姐認為,吃“中藥零食”既滿足了自己的食欲,同時還是在炎炎夏日“進補”的一種方法,算得上是“兩全其美”。市民王女士來表示,阿膠和紅棗都具有補血養顏的作用,所以每天吃阿膠棗已經成為她的習慣。多家超市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進入夏季,像龜苓膏等帶有清熱去火效果的食品銷量不錯。
記者走訪發現,很多“中藥零食”在包裝上的成分表中會列出其主要的中藥成分,例如龜苓膏的配料包括涼粉草、茯苓、蒲公英、龜板等中藥材,涼茶則包括雞蛋花、布渣葉、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等中藥材。而這些產品均稱自己“老少皆宜”,沒有任何有關不適宜人群的內容。對此,中醫專家提醒,中藥零食中的中藥成分劑量并不確定,而中醫用藥講究辨證、因人而異,因此它并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中藥藥品或保健品,它僅僅是一種特殊的食品,并不能適用于所有人群。
同時,專家建議市民在食用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時,最好先辨別體質,不能無節制地食用。例如,龜苓膏性質偏寒涼,脾胃虛弱者和孕婦不能吃,女性生理期也不宜多吃。阿膠蜜棗雖補血,但甜膩難消化,且容易上火;涼茶能清熱除濕、滋陰去火,但體質寒涼的人則不適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