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逸芮
來源:iziRetail熱點(ID:iziRetail)
店鋪門頭沒有采用以往“HEYTEA喜茶”中英文組合的名字,而是在門前的鐵欄上用白色油漆刷了一個大大的“喜”字,右上角掛了一個有動畫顯示的正方體LED側招。遠遠看過去可能并不會發現這是一家喜茶。
不過,這家喜茶雖小但亮點頗多。進入店內是一個露天院子,也是這家店的客座區,小院內地上鋪滿了鵝卵石,顧客通過石板可以到達內部進行點單或者取茶。
室內部分原為居民樓,通過重新設計后被改造為制茶間和倉庫。和常規的購物中心店相比,這家店由于自身條件限制沒有開放式的制茶明廚,但在設計上保留了新店統一的水果備貨窗口,顧客透過窗口可以清楚地看到店員在處理水果。
取名“都市涼亭”是因為院內有一棵大梧桐樹可以乘涼,而這里距離南京西路商圈僅有百米距離,對比商圈內每天高速運轉的商場和寫字樓,這家店更像是隱匿在繁華城市中的一片凈土。
現在喜茶靈感店內常會設有一塊印有店鋪設計靈感以及設計團隊簽名的銘牌,通過這塊銘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店鋪的設計理念,也讓設計師與自己的作品同框。不過,這家店用三塊滑板代替了銘牌,這些信息被印在滑板上并掛在顯眼位置,也讓這個裝置除了紀念意義之外,也更具拍照打卡屬性。
在院子內,喜茶打造了時下最熱的露營風客座區,有露營燈,蛋卷桌,克米特椅等專業的露營設備,讓顧客在喝茶的同時就可以體驗到城市露營。露營風場景本身所具備的打卡屬性滿足了當下年輕人社交分享的欲望,也利于品牌店鋪的宣傳。
光顧喜茶都市涼亭店之后,有兩點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方面,露營風主題店鋪是時下潮流;另一方面,年輕人喜歡的時髦品牌和城市市井生活氛圍越來越融合了。
露營風,品牌都在玩什么?
除了喜茶之外,位于上海現所的戶外美學餐廳“檐外”、位于成都的Zatch扎起露營餐酒吧、鄭州的Shelter安放露營咖啡等在當地都有頗高的熱度。
Shelter安放露營咖啡@鄭州
露營主題除了反映在店鋪空間以外,更多是與戶外品牌或相關社群合作打造線下活動。比如,喜茶深圳萬象城新店開業時與露營品牌Camp1Camp舉辦露營風活動,帶領顧客進行飛盤體驗和露營結風繩教學。
今年5月開業的M Stand全國首家270度環湖露營主題店位于成都麓湖美食島,該店在二樓露臺擺放了折疊式桌椅,顧客可以欣賞到麓湖景觀,門店獨特的設計在社交平臺上引發熱議。
太二酸菜魚與戶外生活方式品牌Chums合作打造CBD露營計劃,并在廣州東方寶泰做露營快閃展,推出造型吸睛的太二酸菜魚野餐墊。
Manner Coffee上海徐匯濱江店也曾與Chums在濱江草地上舉辦游戲嘉年華,引導顧客參與露營游戲。
樂凱撒與戶外品牌Naturehike在深圳華僑城創意園共同打造了露營概念店La césar Camp。其間,樂凱撒新增Brunch和可麗餅系列產品,同時還有露營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的Outdoor Live。
奈雪的茶去年曾與燕麥奶品牌OATLY共同發起了綠野生活計劃,推出了主打植物基的限定飲品和限定露營周邊,并舉辦“酷蓋露營派對”戶外露營活動。
時髦品牌融入市井生活之中
說回上海這家喜茶“都市涼亭”,它的鄰居是客單15-20元之間的茶百道、一點點等飲品店。隨著今年2月喜茶下調產品價格,純茶類產品已經下調至10元左右,并承諾今年內不再推出超過30元的飲品。如今降價后的喜茶在價位上與街坊品牌的價格差距縮小,在社區中不會顯得另類和突兀。
店鋪對于門口的墻壁并沒有進行大改,保留了原本的樣貌,斑駁的墻磚透露著城市的印記,喜茶將門店融入到了這些城市印記之中。
院子內的墻角擺放了一輛上海人家里常見的自行車,這輛出現在小院子里的自行車就像是原本屬于這個小院子的物件,通過細節之處也讓門店更具有市井氣息。
回歸街頭、走進社區,正成為很多品牌在購物中心布局之外的另一種選擇。比如,星巴克2017年在廣州番禺的社區附近開設全國首家社區店,培養周邊居民喝咖啡的習慣,之后在成都、上海、長沙等地都開設了社區店。
星巴克全國首家社區體驗店@廣州錦繡春江店
這一次,喜茶直接將門店開進了社區里面,這是與社區更深一步的融合,也打破之前人們對新式茶飲品牌有“距離感”的印象,開始走起親民路線。
店鋪的周圍居住有很多上海本地市民,夏天外出散步經過這家喜茶門店或許可以順手買一杯、在梧桐樹下乘涼閑聊,使店鋪成為居民的社交休閑場所。社區店可以有效提高周邊居民的消費頻次,讓喝茶變成跟買菜一樣的日常行為。
與商場的門店相比,在街邊店也會出現更多的非目的型客群,很多顧客可能只是在路過的時候被門店吸引于是就會進去順手買上一杯。我們在店內體驗期間,也有很多阿姨輩顧客前來購買。
在上海,漫步于梧桐樹下的小馬路,偶遇別致的店鋪總能吸引人們進去一探究竟。比如,湖南路老洋房里的觀夏閑庭、愚園路一塊草坪后面的Element、武康路舊宅里的梵幾客廳,這些位處居民區的店鋪沒有執著于打造醒目的門頭和氣派的大門,反而激發顧客的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