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siwce"><nav id="siwce"></nav></cite>
  • <strike id="siwce"></strike>

    被資本爆炒的“人造蛋白”,價值幾何?

    錦鯉財經
    2022.06.08



    文:鯊魚馬特 

    來源:錦鯉財經(ID:jinlifin


    提起人造肉,大眾的第一反應絕大多數都是豆制品,也就是人造素肉,但不管是在外觀還是口感上,素肉都和肉類都有較大的差距。從1922 年,麥迪遜食品公司生產出第一個基于大豆的肉類替代產品,大豆成為后續肉類替代品的主要成分。


    事實上,人造蛋白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1896 年,凱洛格博士發明商業用肉類替代品,并率先開發了兩種美國第一類植物性肉類產品,美國開始引入商業肉類替代品。隨后,人造蛋白的發展陷入很長時間的停滯,直到2002年,漢堡王打開了素食漢堡的先河,讓人造蛋白重新活躍在大眾的視野。


    與此同時,國內人造蛋白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進展,2019年11月,中國第一塊國內首例由動物干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誕生。有消息稱,南京農業大學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干細胞培養20天,生產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 


    雖然未來幾十年內,人造蛋白取代肉類的幾率很低,面對資源消耗不斷加劇,人造蛋白的出現,或許會讓這種情況得到一定的緩解。


    01

    人造蛋白或成“剛需”?


    可以說,國內外的資本對人造肉都十分看好,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內這一行業共完成了363樁交易,投資額達到了42億美元,光是2020年全球的投資就達到了20億美元,截至到2021年4月末融資已經達到了6.02億美元。


    國內不少上市公司早已開始布局,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近年來,涉及“人造肉”領域的上市公司已達數十家。到2019年,我國植物性人造肉市場的規模達70億元,占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場半數以上,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130億美元。




    美國對于肉類的消耗量更高,達到了中國的兩倍,自然對人造肉的需求更高。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數據,2018年美國在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場中已經占近40%的市場份額,并在未來保持較高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除此之外,德國、英國和新加坡的復合增長率位列前三,亞太及南美國家對植物性人造肉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


    人造肉之所以受到資本熱捧,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息息相關。


    首先,隨著人口的增多,肉類的供需平衡逐漸被打破,肉類的缺口越來越大。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數據,2019年中國肉類消費量達到3766.13萬噸,未來中國的肉類消費量將進一步增加,肉類產品的供給缺口將會打開,人造肉的需求勢必會逐漸擴大。據OECD 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30年肉制品供應缺口或將達到 3800萬噸以上。


    據聯合國預測,2050 年世界人口將達 98億左右,城市化率將由2018年的55%增長到68%,城市化、人口增長導致肉類需求總量急劇增加,預計到2050年其人均日攝入蛋白質量將低于現在。人造蛋白或許會成為未來人類攝取蛋白質的主要途徑。


    其次,大眾越來越重視環保理念,而人造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畜牧業對環境帶來的危害。要知道畜牧業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的比例接近15%,是溫室氣體最主要的來源。況且家畜養殖場為了使牲畜產量增長,喂食生長激素和抗生素都是常規操作,肉類的安全性很難得到保障,可能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危害。


    最后,全民“營養過剩”已經是一種常態,由于肉制品食用過多從而引發的相關慢性疾病越來越多,BeyondMeat數據顯示,普通肉類能夠增加16%的癌癥以及21%的心臟病的患病風險。而人造肉所具有的零膽固醇、低脂肪和少量膳食纖維等健康優勢。無疑,人造肉成了替代品,但是口感的欠缺,一直沒有讓人造肉成為餐桌上的“常客”。


    很顯然,人造蛋白成了肉類的衍生品,為了保障每個人的蛋白需求,人造肉的市場會日益擴大。但發展的好與壞完全依托于對技術的研究,植物肉相對來說已經較為成熟,培養肉入局稍晚,但更有研究的價值,至少在口感上會征服更多的食用者。


    02

    吃不起的人造肉?


    “素食主義”席卷年輕人市場,減脂輕食備受推崇。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中國輕食市場規模會達到1300億元。豬肉中的反式脂肪酸一直在年輕人的黑名單中,減脂餐中往往使用的都是牛肉和海鮮等低脂食物。


    可以說,快餐是最先盯上人造肉的行業,盒馬此前推出過植物肉漢堡,單個售價差不多60元;麥當勞在芬蘭和瑞典全部門店推出過 McVegan 素食漢堡,在德國推出無肉漢堡;在英國,肯德基已經在對素食炸雞和素食雞肉漢堡進行研發;漢堡王也與人造肉公司達成合作。


    隨后,以素食漢堡聞名的Beyond Meat在2009年成立,前后共獲得過7200萬美元的融資,其中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Tyson Foods等都曾入股。Beyond Meat的發展勢頭迅猛,在2019年,Beyond Meat在紐交所上市,當日股價暴漲163%,成為繼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IPO當日最大漲幅的股票。


    漢堡成為了人造肉最好的載體,快餐行業對人造肉寄予厚望,但是人造肉并沒有拯救它連續下滑的業績。以麥當勞為例,2021年10月22日,麥當勞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1%至5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5億元;凈利潤下滑2%至16.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4億元,均不及分析師預期。受財報拖累,麥當勞的股價大跌5%,市值蒸發80億美金,約合人民幣566億元。


    雖然這一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目前人造肉的成本代價遠高于普通肉類。在最開始的時候一個“人造牛肉餅”的成本價高達32.5萬美元,即使到現在人造牛肉的成本也極高,孟菲斯肉類公司制造的不到一斤的牛肉,成本仍高達2400美元。


    這源于動物性人造肉需要的動物血清非常昂貴,比如一盎司魚血清就要850美元。而人造牛肉所需要的胎牛血清價格更是昂貴,且近幾年間價格上漲了300%。再加上胎牛血清的提取方法相當殘忍,直接從動物身體中獲取血清的方法都不是長久之計。但也不是沒有好消息傳來,Mosa Meat公司宣布,經過進一步規模化生產后,每個漢堡售價只需10美元。


    就算是植物類人造肉,價格也是高于人工養殖的肉類,比如,Impossible Foods植物肉的產品線有漢堡、香腸、雞塊、肉丸與豬肉等,但每12盎司的肉售價高達8.99美元,遠高于豬肉的市場價。直到去年2月,Impossible Foods才宣布將全國雜貨店和超市的產品建議價格下調20%,這是一年之內的第二次調價。


    在網紅經濟的熱潮下,人造肉自然是一門不可錯過的好生意,價高新穎的特點讓很多年輕人趨之若鶩。奈雪的茶就曾作出嘗試,在2019年,奈雪1000平的夢工廠店里,3款人造肉漢堡開售1小時搶空。這是國內人造肉首次登上零售平臺,引發網友廣泛討論。但不得不承認,高昂的價格僅限于年輕人“嘗鮮”,畢竟五折后一斤仍要六十多塊,如果不打折,一斤更是要近200元。


    隨后,本土植物蛋白新零售品牌“星期零”在人造肉的風口中迅速打出名氣,今年1月,已經獲得B輪融資,愉悅資本,經緯創投,云九資本等持續注資。資本看好這個賽道,且目前國內這個市場并不擁擠,還存在著很多發展的機會。但人造肉價格高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比如,“星期零”推出的首款碳足跡產品“黑椒植物牛肉片”,售價高達15.8元/68g、29.8元/136g。




    年輕人雖然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要高,但同時對于新事物也更加挑剔,人造肉不管是口感還是特點都不突出,高昂的價格直接勸退了躍躍欲試的年輕人。


    03

    細胞培養肉才是未來?


    大眾明顯對大豆蛋白的接受程度更高,培養皿中的細胞培養肉還未普及,大眾對其的的態度尚不明確。但實驗室對細胞培養肉的研究從未停止,33萬的“人造牛肉餅”只是一個開始。畢竟人造肉在未來的需求肯定不低,不管是對環境保護還是肉類缺口都會有起到明顯的作用。


    經過十年的時間,中國研究出細胞培養肉后,從5g到50g,甚至未來可能是500g,在循序漸進中實現對細胞培養肉的批量生產。這也衍生了一大批細胞培養肉的初創企業,最先開始專注細胞培養肉研發科技公司是“周子未來”,去年7月,獲得了7000萬的A輪融資,經緯創投持續注資。


    依托周光宏教授團隊的成果,“周子未來” 已完成培養肉的畜禽干細胞種子庫構建,也初步完成了無血清培養基研發,正在努力降低培養基成本。相比較來說,動物血清的成本明顯更高,想要批量生產其實很難。而無需血清的細胞培養肉的成本會大大降低,樣本提取也相對比較簡單,根據理論測算,1克肉約有 1000 個干細胞,1000個干細胞充分地生長和分化,就能產出2萬公斤培養肉。


    在實踐的過程中,想要達到理論的標準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目前的產量也只能面向部分高端消費者和愿意嘗試新食品的消費者,且價格并不低,預計價格大約在 100-1000元/公斤。當然,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降低研發成本后,細胞培養肉可以占據價格優勢,讓消費者更加傾向于選擇細胞培養肉。


    相對于植物類培養肉,細胞培養肉的口感更加緊實,據試吃志愿者品嘗后表示:“有火腿風味,比較有韌性。”但細胞培養肉本身多為無色無味,必須經過食品化處理,才能保證味道更加接近真實肉類。所以這對于消費者也是一種考驗,畢竟接受程度的高低能直接影響了細胞培養肉的銷量。


    細胞培養肉還在發展初期,想要真正成為肉類的替代品,不僅要實現大批量集中生產,在口感上也需要頗下功夫。面對未來肉類的巨大缺口,細菌培養肉會迎來新的風口,到時資本會極度膨脹,人造蛋白身價也會與日俱增。


    但目前國內消費者對人造肉接受程度似乎并不理想,艾媒咨詢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被調研的1586名中國消費者中,有36%的受訪者表示對人造肉并不了解,29%的受訪者表示對人造肉非常了解或比較了解,由此可見人造肉這一新品類在中國消費者眼中還比較模糊。


    其中,非常愿意、比較愿意嘗試人造肉產品的受訪者占到29.7%,但是非常不愿意、不愿意嘗試的受訪者比例高達51.3%。在不愿意嘗試人造肉的消費者中,近一半是出于心理因素的影響,擔心技術不成熟、口感不佳是另外兩個降低消費者嘗試意愿的重要因素。


    總的來說,人造肉市場目前只是資本狂歡,消費端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想要徹底打開人造肉市場,征服消費者的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現在的技術還沒有達到量產的級別,不可否認,人造肉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錦鯉財經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久久av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 9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在线|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国产精品福利影院|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99视频都是精品热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午夜精品久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直播|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