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研所trendmakers(ID:trendmakers)
近期,“茅臺冰淇淋”概念的火熱,一下把冰淇淋這個市場拉到大眾關注聚光燈下來,為何酒業巨頭也要跨界來做冰淇淋?鈦媒體App最新一期【鈦度圖聞】就來具體講講這個市場的潛力,和正在經歷的巨大變化。
從蒙牛、伊利,到和路雪、哈根達斯,再到鐘薛高、中街1946……雪糕/冰淇淋儼然不是記憶里售賣于街頭巷尾、幾毛錢一根的模樣。
縱觀整個中國雪糕/冰淇淋發展歷史,從20世紀30年代海寧洋行生產的“美女牌”棒冰、50年代光明牌雪糕問世、90年代八喜冰淇淋進駐,到4年前網紅品牌鐘薛高的崛起,現如今,中國雪糕/冰淇淋市場又迎來一場“史詩級”跨界大亂斗。
那么,近年雪糕/冰淇淋品牌到底解鎖了多少“跨界”領域?為什么雪糕/冰淇淋品牌 “跨界”到停不下來?未來,靠著“跨界”,雪糕/冰淇淋就能一直“贏”下去嗎?
01
“史詩級”跨界大亂斗
鈦媒體·鈦度圖聞在查閱了各家冰淇淋/雪糕品牌官網、旗艦店后發現,近2年, 僅13家主流冰淇淋品牌就至少有過34次“跨界”聯名。這其中,哈根達斯、光明、德氏是當之無愧的“跨界王”,累計至少有5次“跨界”合作。其次是伊利、和路雪、蒙牛、東北大板,分別有3次。
分“跨界”領域來看,從酒水(例如茅臺)、游戲(例如英雄聯盟)、茶飲(例如奈雪的茶)、咖啡(例如Costa),到景區(例如北京玉淵潭)、零售店(例如羅森),再到大學(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例如沈陽故宮),冰淇淋品牌們的“跨界”格局一開再開。
02
為什么“跨界”停不下來?
挑戰頭部品牌有希望了
對“固若金湯”的雪糕/冰淇淋市場競爭格局而言,最有沖擊力的一次挑戰來自鐘薛高、中街1946等“網紅”品牌的崛起。
從20世紀30年代海寧洋行生產的“美女牌” 棒冰、50年代光明牌雪糕問世、90年代起外資品牌八喜冰淇淋(BAXY)進駐,到現如今,中國冰淇淋市場經歷了一輪又一輪品牌迭代。
幾十年來,入局冰淇淋賽道者雖多,但“出圈”的很少。截至目前,中國線下冰淇淋市場份額,超半數牢牢的握在4家冰淇淋品牌手里。據《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趨勢報告(2022版)》,伊利、和路雪、蒙牛、雀巢4家雪糕/冰淇淋品牌線下冰淇淋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9%、15%、9%和8%,合計達51%。相比較而言,1990年代入駐中國的八喜冰淇淋以6%的市場份額,排在第5位。
更不用講一眾新創立的品牌。自2017年起,冰淇淋市場掀起了一場企業注冊小高潮。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年,超8200家冰淇淋相關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冰淇淋、冰激凌、雪糕、冰棒、冰棍”,且經營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成立,創下近5年新高。截至2022年4月25日,我國目前有近4.5萬家冰淇淋相關企業。其中,約67%的冰淇淋相關企業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超9成為個體工商戶。
現如今,在網紅品牌們試水“跨界”營銷成功后,雪糕/冰淇淋市場中的“追隨者”們看到了希望。
可以定高價
貼上“跨界”標簽,就可以“定高價”了。自鐘薛高等網紅雪糕/冰淇淋依靠“跨界”聯名+高定價打出品牌優勢后,在雪糕/冰淇淋行業,“跨界”聯名+高定價成了一種常態。
鈦媒體·鈦度圖聞對8家冰淇淋品牌26款“跨界”冰淇淋單價進行比較后發現,單支“跨界”冰淇淋平均售價在約12元。其中,最貴的一款售價在21.6元/支(東北大板x每日黑巧)。最便宜的一款,即和路雪與寶可夢的“跨界”聯名迷你款,每支售價在2.68元。
定高價對冰淇淋品牌意味著什么?據公開資料數據,依靠跨界聯名+高定價打響品牌的鐘薛高,在其成立16個月時營收已超1億元。鐘薛高創始人林盛在接受采訪時曾稱,鐘薛高的毛利率是比傳統冷飲企業的毛利率略高。
傳統冷飲企業的毛利率一般有多少?以伊利乳業、三元股份(八喜母公司)為例,公司財報數據顯示,2016-2021年,三元股份冰淇淋業務的毛利率基本維持在30%以上的水平。在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的第一年,三元股份冰淇淋業務的毛利率曾跌至21.73%,但1年后迅速反彈,重新回歸30%水平。
與之相比,伊利乳業冷飲業務毛利率更高一些。2016-2021年,伊利乳業冷飲業務毛利率持續在40%以上。其中,疫情出現的2020年,伊利乳業冷飲業務毛利率達到48.66%,創下2016年以來最高水平。
消費者吃“跨界”這一套
從消費者端來看,大家一邊吐槽著 “失去冰淇淋自由了”,但一邊也沒少買。
在線下門店,以蒙牛與北京環球影城小黃人“跨界”為例,據蒙牛總裁盧敏放,在北京環球影城試運行期間,蒙牛冰淇淋工坊單店日銷售額超過12萬元,已超過哈根達斯在中國的單店最高日銷售額。
在線上電商平臺,據天貓截至2022年5月24日冰淇淋熱銷榜單,在一眾雪糕/冰淇淋品牌經典款中,東北大板與每日黑巧“跨界”款實力擠進冰淇淋熱銷榜單TOP15。
03
依靠“跨界”,就躺贏了嗎?
所謂流行,早晚會過氣的。“跨界”造勢過后,靜下心來的理性消費者越來越發現,在吃冰淇淋/雪糕這件事情上,口味才是王道。據《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趨勢報告(2022版)》,在有關“吃雪糕是為了什么”的回答上,75%以上的消費者表示,在購買冰淇淋時,口味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
口味好還不夠,還得健康。據《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趨勢報告(2022版)》援引《Top trends for 2020》數據,全球消費者對零食的期望和習慣在不斷改變,健康零食趨勢日益成為消費者關注的話題,54%的消費者希望零食能夠補充營養。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市場在售的冰淇淋們真的“健康”嗎?據Foodaily、 GlobalData以及Mintel2017年數據,在中國市場上,主打“健康理念”的冰淇淋已占到總銷量的8%以上,隨后的5年,主打“健康理念”的冰淇淋市場將與冰淇淋市場同步上漲。
但僅從“熱量”這一指標來看,目前很多雪糕/冰淇淋不算是 “低熱量食品”。鈦媒體·鈦度圖聞對13家冰淇淋旗艦店銷量TOP1單品冰淇淋熱量數據進行粗略估算后發現,納入統計的13種冰淇淋每100g冰淇淋的平均熱量約在1009.3千焦,遠遠高過《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中對低熱量食品的界定,即每百克不高于170千焦。
在雪糕/冰淇淋品牌跨界大亂斗的現如今,中國冰淇淋市場已達到1600億水平,穩居全球第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5年-2021年,冰淇淋行業的市場規模由不足900億增長至1600億,6年間累計上漲超90%。
不過,從人均冰淇淋消費量來看,中國冰淇淋市場仍具有較大的上漲空間。據GlobalData數據,2021年,中國人均冰淇淋消費量預計達到2.9kg,與10年前的2011年相比,約增長了1倍。2.9kg的人均冰淇淋消費量,雖高過亞太平均水平(2.1kg),但與全球4.5kg的人均冰淇淋消費量相比,仍有不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