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問 沈嵩男
來源:電商在線(ID:dianshangmj)
5月26日,天貓618預售夜,阿里巴巴交出了2022財年成績單(4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為阿里財年)。對比季報,年報披露了更多的核心信息:
過去12個月,阿里巴巴總收入8530.62億元(下同為人民幣),同比增長19%,超過市場預期,略低于自身年度指引(20%-23%)
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13.1億,其中國內零售年度活躍消費者數突破10億
阿里生態全年GMV(平臺交易額)8.317萬億人民幣。這是消費者,也是中小企業共同創造的生意增量
25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已完成約96億美元
最新這一季度,營收2040.52億元,同比增長9%,超出市場預期
時間回到上個季度的財報電話會,有分析師問阿里巴巴高管,國內零售消費低迷的趨勢,在2022年會是V字形、L字形,還是V的前一半?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說:我們也想知道。
沒有誰能當預言家,除了時間。
在財務表現上,阿里這季度整體開始趨穩,市場反應迅速,美股收盤后大漲近15%,不過管理層也承認,受宏觀經濟,競爭環境影響,有些數據不如預期。
而在業務調整,人員營盤的變動上,阿里的行動路徑,又超出外界預期。最近一次發生在5月20日,張勇攜一眾淘寶天貓高管,和300多位商家代表視頻連線,坦誠交流。
兩件事連起來看,頗為微妙。前者代表已經發生的,后者體現了未來去往何處。對阿里來說,也是一場艱難但正確的轉變,放下包袱,主動走出對數字的崇拜,聚焦用戶體驗,服務好商家,為產業與社會創造價值,是從“我是誰”進一步思考“我應該做什么”的時候了。
不止阿里,整個互聯網在當下正進入一個艱難時刻,短期回報降速,變局之下考驗著長期的韌性。同樣的財報周期里——
騰訊馬化騰說:收入與利潤增速放緩,可借此換擋。
京東徐雷說:相比單純用戶增長,用戶質量反而是現階段的重點。
當互聯網從“流”轉為“留”時代,在守住阿里國內10億AAC(年活躍消費者)這一母題下,讓自己慢一點、穩一點,追求更高質量發展,回歸基礎。這不僅是阿里的下一步,也是整個互聯網的下一步。
01
考驗多元化成色
看完2022財年的答卷,市場最為關心的,是多重挑戰下,多端策略阿里的這張明牌成色如何。
面對實物電商、下沉市場、生活服務、內容化等幾大戰場,阿里如今的思路是通過增量投資的方式,在淘寶之外開創其他APP,形成一個1+N的手機端APP矩陣。翻譯過來:不同的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下會有不同的偏好,這需要不同的產品來承接差異化需求。
可以用“播種、壯大、盈利”3個發展階段來形容各個業務。淘寶天貓最為成熟,處于“盈利階段”。淘系電商(淘寶/天貓/阿里媽媽等)在過去一年里增速放慢,收入占比下降,仍貢獻了大部分的營收和經營利潤。
處于播種階段的淘特,主打性價比消費,AAC突破3億,單季度增加2000萬,它為淘系電商貢獻了絕大多數新增用戶。淘菜菜,社區電商平臺,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9000萬,平臺上生鮮商品消費者有一半以上是首次購買。
海外業務,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和國際站業務。全年收入610.7億,同比增長25%。阿里海外業務的年度活躍消費者突破3億,當地的電商滲透率不過10%剛出頭,市場潛力巨大。
高德地圖,正轉型為“生活服務開放平臺”。餓了么/飛豬/淘鮮達在高德上加速形成服務矩陣,GMV在增長,餓了么的單位經濟效益(unit economics)在提升,這季度經調整EBITA(一種財務指標)虧損同比減少了11.5億元。
壯大型業務如菜鳥,收入中的69%都是來自生態之外的客戶,國際物流、國內供應鏈及送貨上門等履約能力得到提升;阿里云,13年來首次年度盈利,服務了62%的A股上市公司。
直營業務(高鑫零售/天貓超市/盒馬等)全年同比增長了43%,這季度收入占比已超過淘寶天貓。并且,新零售是高頻次、高黏性的業務,和淘寶天貓的線上業務能形成互補。
在關鍵戰略領域的投入,獲客的投入,商家支持的投入,已是阿里的行動綱領,并堅持長期主義。當然,代價是短期內影響盈利能力,和投資者的回報水平——過去一年的經營利潤就減少了314.48億元,拉低了“中國商業分部”的EBITA。這就要求阿里,要用更高質量的增長,為后續轉型贏得時間。
就好比登山,如果你登了1000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已經登3000米,再爬5%,就是150米,爬的越高,氣壓氧氣都在變,登的速度看似放緩,分量是更重了。
從一盤棋看,成熟業務,可以跑得慢些,但要穩;新業務,自己也得加把勁。
對已經“盈利”的淘系,通過差異化供給、富媒體化,守住這一正面戰場。
對正在“播種”的雙淘,延遲價值變現,慢慢的通過搭建基礎設施能力來創造價值。
對正在“壯大”的阿里云、新零售等,不斷關注經營現金流、單位經濟效益等盈利指標。
這些業務加在一起,占整個阿里總營收接近九成,在2022財年里,他們的增速有些開始放緩,其中有多重因素的挑戰。拿短期財務的尺子前前后后把阿里量一遍,并不合適。在當前環境下,我們依然對中國經濟的長期潛力有信心,那么阿里仍然是分享這種長期紅利的最佳標的之一。
但前提是,回歸初心,繼續保持這種定力不受干擾,走得慢一些,走得好一些。
02
守住10億消費者
這兩年,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國內互聯網都已意識到拼流量的不可持續。對內——提升用戶的停留時間,拉高年消費金額;對外——大家一起提高實體經濟的運轉效率,釋放更大的價值,把蛋糕做大,大家一起分。這是所有人都樂于瞧見的。
通過“板塊式治理”,構建起多平臺服務矩陣,阿里國內用戶群體突破10億這一個重要關卡。按照GMV=流量??轉化率??客單價的公式評斷,當用戶接近飽和,接下去就要做好縱深,提升單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建設。
張勇說過:最重要的是不僅能持續獲得新用戶,同時也能讓最有價值的用戶能在我們的平臺上留存,未來重點的轉變為用戶留存和ARPU值增長。
國內數字商業板塊總裁戴珊進一步解釋:時代轉換,我們把經營重心從獲取新用戶(流量)調整為留住老用戶(留量)。淘寶天貓要從“交易走向消費。”
平臺中心語從“交易”變成“消費”,本質是圍繞用戶,滿足、發現、并創造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與體驗。
財報顯示,超過1.24億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在淘寶天貓消費超過人民幣1萬元,且跨年活躍率超過98%。消費群體的轉變意味著機會的空隙,一定程度證明中國用戶市場仍存在可觀的想象空間和挖掘潛力。
之前,阿里在投資者日上提到,未來的增長來自三個方面:用戶增長(下沉市場和年輕用戶),錢包份額的擴張(擴大消費品類、提高滲透率),為商家創造更好的經營場所和附加值(全生命周期服務)。
國內消費者突破10億后,要實現“流量—存量—留量”電商新時代的有效管理,平臺的思路是:從下沉市場、海外繼續引“活水”,同時還要把“底子”扎牢,用多端產品服務好用戶,以“流”促“留”。
在統一了思想、調整了組織、確定了方向之后,調整或許才剛剛開始。同時,也是守住淘寶天貓,阿里這一正面最為關鍵的戰場。
03
回答新財年
財報電話會里,分析師把更多的問題給了疫情保供,新財年的財務確定性,戰略業務進展,以及618。對此,阿里管理層回答(我們摘錄了財報電話會的部分內容)——
A:盒馬、淘鮮達、天貓超市、餓了么等多個業務,都成為民生保定的重要力量。四月份的數據可以看到,我們的近場零售業務的客單價大幅上漲。以上海為例,餓了么的餐飲外賣因疫情受到影響,但非餐飲的品類,特別如超市、商品、藥品等品類的到家需求旺盛,年同比增長超100%。
A:新的財年里,我們將不斷提升我們的經營效率,包括人員、固定資產和其他成本費用的投入效率,對虧損業務進行收斂關注。投入產出、現金的高效使用等等,使得我們在應對不確定性時,能夠更好的保證財務的確定性。
A:三月份季度、一月二月的總GMV增長與去年同期持平,但三月份GMV受疫情影響而下降所抵消。如果我們進一步將客戶管理(淘寶天貓)收入增長分解為廣告和傭金收入。本季度廣告總收入實現了正增長,傭金收入出現了高個位數的下降,以及由于三月份疫情反復,因物流受阻所導致的訂單取消和配送延遲數量上升。
A:對于增長型業務,我們將繼續優化開支,把握變現機會,以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增長。我們將把增量收入再投資于這些業務的發展,為客戶創造價值,形成增長的良性循環,實現長期的盈利。
A:對在618我們也已經發布了很多支持商家的一些政策,幫助他們加速流動資金的回轉,加快物流,包括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利用618這段時間,能夠獲得一個好的銷售成績。
讀完了財報,聽完了電話答疑,正好是618預售開啟,如同每次消費決策的改變都會帶來了巨大的紅利,對于把握住消費需求的平臺和商家來說,最大魅力就在于滿足這種確定性,每一次下單、支付、收貨的時候,人們對這一點會看得更加直觀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