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納食(ID:kuaixiao6699)
近日,納食了解到,農夫山泉母公司養生堂旗下“母親”品牌,推出了4款方便速食“即熱米飯”,分別是藤椒雞丁、咖喱牛肉、臺式鹵肉、金湯牛肉,瞄準大火的預制菜市場,加碼方便速食賽道。
圖源:天貓·養生堂食品旗艦店
以一種來勢洶洶的態勢高調入局并攪動預制菜市場風云,令行業為之一震,巨大的“威脅感”讓諸多玩家心生畏懼的同時,也從側面向市場印證了一句話:
“預制菜這把火,已經燒的越來越旺,迅猛而激烈”。
01
品牌借勢而上,資本熱情似火
預制菜站上“風口”
農夫山泉不是第一個感知并瞄準預制菜行業的,當然,也不是最后一個。
當疫情讓飯店歇業、外賣停滯時,當“單身經濟”和“懶人經濟”日漸崛起,相比于在廚房忙活幾個小時才能折騰出三菜一湯的繁瑣,近幾年,方便快捷且不失美食儀式感的預制菜成了新消費時代下人們的飲食新寵,入局者不乏餐飲業、零售業知名企業,甚至連國宴大師也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從老牌專做預制菜的企業味知香、安井等知名飲食巨頭,到盒馬、美團、每日優鮮等生鮮平臺;從海底撈、西貝等連鎖餐飲企業,再到后來的調味品企業如恒順醋業、海天味業,甚至是一手締造了瑞幸神話的互聯網大咖陸正耀也將目光喵向了預制菜賽道......
圖源:天貓·anjoy安井旗艦店
餐飲龍頭、零售巨頭、資本加入,預制菜賽道如火如荼,群雄并起。當玩家瘋狂涌入的同時,這個新藍海市場的規模也在不斷攀升、擴大、膨脹。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預估為3459億元,未來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十年內將成長為萬億元規模的市場。
風口就在眼前,如鷹般敏銳的資本,自然是不舍得錯過這塊“肥肉”,寧可試錯,也絕不錯過。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年1月,預制菜賽道共發生71起投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億元,涉及項目42個。從融資時間來看,2015-2016年是融資高峰期,融資事件分別有14起和17起,2020年-2021年是另一個融資高峰期,2020年預制菜賽道共有12起融資,2021年勢頭仍一路高漲。
預制菜賽道的白熱化競爭有多火,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的成立是對當前預制菜產業發展迫切訴求的積極回應。
4月16日,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于北京正式成立,成為首個全國預制菜行業自律組織,助力萬億賽道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提振了市場對預制菜行業未來發展的更多信心。
02
B端的“輔助加速器”
C端的“懶人寶藏”
其實,預制菜并非新興事物。
比如說,我們日常可見的銀鷺八寶粥、三全速凍水餃、超市里冰柜里的包裝手抓餅這類經過加工即可食用的食品,都是屬于預制菜的范疇,我們暫且稱之為“舊預制菜”。
圖源:天貓·三全食品官方旗艦店
那么,有別于“舊預制菜”,近幾年在市場上大殺四方的即熱食品、即烹食品等這類“新預制菜”,其實在早些年還是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品類,因為對于一些追求美食質量的消費者來說,這就是花大價錢吃剩菜,而對于一些“廚神”們來說,他們則認為預制菜是對自身廚藝的侮辱。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預制菜的應用場景多在B端餐飲渠道,成為餐廳流程化、標準化的一套解決方案。而且,使用預制食材能夠有效降低后廚面積、減少后廚員工,從而降低成本。
有相關調查顯示,如今,頭部連鎖餐飲企業預制菜使用比例已經較高,真功夫、吉野家、西貝、小南國等企業預制菜食用占比高達80%以上。同時,一些沒有足夠能力自建中央廚房的B端餐飲,也會有較大的外購半成品需求。
疫情讓預制菜從B端一躍跳到C端的餐桌上。
自2020年以來,當新冠疫情在全國各地陸續爆發,一有風吹草動,人們就馬上到超市囤菜、囤肉,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新鮮蔬菜的保質期并不長,此時,速食和一些冷凍產品就受到更多人的青睞。據統計,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里,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速食銷售額比往年增加了43% ,成為了在疫情期間,人們更喜歡購買的商品。
預制菜在C端的火熱,離不開疫情的助推,但也不僅僅局限于這一因素。
來自鄭州的劉女士向納食坦言:
上班太忙了,下班也沒時間做飯,一個人也懶得開火,頓頓都吃外賣也不是長久的可行之計,如果下班后能夠在三五分鐘出鍋搞定一份咖喱土豆飯,那對于我們現在的上班族來說可太方便了。
此外,90后二胎媽媽王女士說,
自己廚藝雖說也還可以,但每天既要照顧孩子還要照顧一家人的餐食,難免力不從心,但又不想湊合或者點外賣,預制菜這時就成了她的“寶藏”食物,幾分鐘出鍋,而且有的還能加一些配菜進行自由發揮,方便營養兩不誤。
圖源:餐飲O2O
當90后、00后這些新時代青年開始成為餐飲消費的主力客群時,他們隨時代而改變的生活方式也在引領相關餐飲產業的變遷,品質、效率、便捷、美味,這些訴求缺一不可,也為預制菜行業的發展及產品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03
B端、C端混戰,誰“躺贏”?
據國海證券調研報告顯示,目前,中國預制菜市場B端和C端占比是8:2。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雖然從現在的數據來看預制菜在B端和C端的銷售份額差距較大,但是長遠來看,未來有可能會達到7:3甚至6:4,C端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巨大。主要表現在產品的豐富性、購買渠道的便利性等。
不可否認,預制菜起源于B端,滿足了餐飲餐飲渠道降成本、提效率并且提升標準化程度等系列訴求。但是近幾年,隨著C端市場消費能力不斷提升,預制菜市場正在完成從B端市場向C端市場發展的轉換,這種轉換包含產品呈現的形態、味型、加工設備等多方面。
比如,菜品方面會越發豐富,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的多重需求與多樣口味;
再如,健康屬性會越發顯現,大健康時代與后疫情時代的雙重作用使得消費者的飲食理念也不僅局限于吃飽,更要吃好;
還有,產品上勢必會圍繞家庭常用設備進行相關研發,因為B端與C端最大的區別在于,餐飲店中預制菜更多依賴于專業廚師對于火候、擺盤等技能的把控,而在家庭廚房中,人們更多依賴于微波爐、烤箱這樣的家電設備。
需求決定產品,預制菜產品在C端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似乎也開始越發明朗。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預制菜未來在C端的需求量不可小覷,但B端的發展自然也不會停滯,反而會在C端的“威脅”與競爭中越發強大。
餐飲企業們的反應是最直觀地折射。
疫情之下,很多餐飲店被迫停業,隨之則導致盈利數據的下滑。然而,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餐飲企業則是快速作出了市場反應,將預制菜當做自己的輔助增長曲線。
比如說海底撈、西貝等,推出了自熱火鍋、快手菜等產品,既為消費者解決了做飯難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對自身品牌在線下經營方面的的負面影響。
圖源:天貓·海底撈官方旗艦店
縱觀B、C端對于預制菜的這場爭奪戰,可以看出的是,隨著B端餐企在預制菜市場的進一步投入并扎實發展,未來預制菜在餐飲供應鏈的效率會更高也越發成熟;與此同時,當B端產品縱深發展時,C端產品也會向寬度發展,家庭市場上,產品會更加豐富。
當然,這場B、C端大戰,無論最后誰占上風,終其結果,其實都是對預制菜整個行業的推動,畢竟,有競爭才有發展,在B端+C端的共同催化下,中國預制菜行業這條黃金賽道如日方升,多重因素共振下,黃金發展年代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