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嫻
來源:小食代(ID:foodinc)
盡管眼下反復的疫情,讓燕麥奶的“大客戶”咖啡店遇上了不小的挑戰,但這似乎沒有讓全球最大食品飲料公司雀巢按下“暫停鍵”。相反,雀巢正在低調入局中國燕麥奶市場,與OATLY、伊利等玩家展開正面交鋒。
小食代留意到,日前在電商平臺上出現了兩款雀巢燕麥奶——“雀巢燕麥飲咖啡師版”及“雀巢超級加燕麥奶”。“這是雀巢中國首次推出燕麥奶產品。”該公司今日回復小食代查詢時稱,兩款產品分別于今年3月、5月首發上市。
“我們認為現在進入(植物飲)賽道的時機剛好。”雀巢中國透露,接下來還打算推出更多種類的植物飲。我們來一起看看。
01
“兩手抓”
和植物肉思路一樣,雀巢賣燕麥奶也要B端、C端“兩手抓”。
小食代今天了解到,上述兩款產品主打不同渠道。其中,“雀巢燕麥飲咖啡師版”供應B端餐飲商家。“雀巢超級加燕麥奶”主攻電商等C端渠道,瞄準居家飲用場景。
“雀巢超級加燕麥奶”目前的1升裝電商折后價約39元,對比市面上多數產品而言價格不算低
盡管渠道不同,但兩款產品都瞄準了搭配咖啡、茶飲飲用的場景。這是眼下燕麥奶最主流的消費場合之一,也是雀巢開發產品時的重點考慮因素。
以“雀巢燕麥飲咖啡師版”為例,該公司稱,這款產品“由咖啡師參與研發,并為咖啡師量身打造”。其特點包括“具備清新麥香、自然甜感及順滑口感”、“不會掩蓋咖啡和茶的風味”、“用于拉花的泡沫細膩程度及穩定性優越”等等。
談及進軍燕麥奶的原因,雀巢中國告訴小食代,這一品類近年來增速非常快且還在持續增長。眾多品牌布局培養了消費者飲用習慣,共同促進品類發展。
據艾媒咨詢數據,2020年中國燕麥奶的市場規模達到17.5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153.6%。2021年該市場規模同樣呈現一倍多的增速,同比增長率為141.7%。該機構今年指出,預計未來四年中,燕麥奶的市場規模保持逐年上升的趨勢,同比增長率保持在50%左右。
“這個品類的蓬勃發展體現出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在追求健康飲食的同時,也關注對環境的影響。雀巢一直看好并重視植物基食品、飲品的賽道。”該公司說。
02
三足鼎立
在有著悠久植物奶飲用歷史的中國,被視為“新鮮血液”的燕麥奶盤子仍不算大,但想要“分一杯羹”的人不在少數。
目前,市場玩家大致可分為三派。一是專注于植物奶的傳統玩家,如OATLY、維他奶。二是大型食品飲料商,如雀巢、達能、伊利。三是聚焦這一細分賽道的初創企業,包括oatoat、小麥歐耶等。
在這番“熱鬧”背后,燕麥奶的崛起路徑與豆奶、椰奶等傳統植物蛋白飲品其實有所不同。以往,這些傳統產品通常搶占的是節日禮贈、佐餐飲用等場景,定位偏向即飲飲料。
燕麥奶則更傾向于對標牛奶,常見的打發當奶蓋或拉花、沖調咖啡或茶飲等用途,令其在原本由牛奶霸占的場景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參考牛奶可觀的市場容量和廣泛用途,這一定程度上也為燕麥奶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如今,燕麥奶在中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廠家也在不斷出招搶占市場。
例如,從咖啡館“出圈”后,全球最大燕麥奶公司OATLY已經迫不及待想在茶飲店復制成功經驗了。
小食代介紹過,該公司最近在中國推出一款專為精品茶飲打造的“茶飲大師燕麥奶”,與書亦燒仙草合作推出的產品在“10天內成為(后者)最暢銷的飲品之一,銷量超過100萬杯”。
OATLY首席執行官Toni Petersson說,中國精品茶飲的市場規模預計是精品咖啡的兩倍。OATLY未來將進一步開拓“茶飲大師”市場,目前也接收到了來自其他連鎖品牌的“強烈興趣”和訂單。
03
更多本土新品
事實上,在這次“喝上”燕麥奶前,雀巢中國在植物蛋白飲料領域有過多年運營經驗。
此前,雀巢曾全資控股擁有花生牛奶的銀鷺,但已于2020年宣布出售所持有的銀鷺花生奶和罐裝八寶粥在華業務,理由是能更專注于嬰兒營養、糖果、咖啡等關鍵領域。
在全球,雀巢手里的“籌碼”要更多一些,近年來也加快了布局腳步。
小食代翻查到的雀巢官方資料顯示,2019年,該公司在巴西推出了一款融合了燕麥和豌豆的植物蛋白飲料Ninho Forti+,次年又上市了首款純豌豆蛋白飲料Nesfit Sabor Natural。同樣是2020年,雀巢在美國推出植基飲料Nesquik GoodNes,用燕麥和豌豆制成。
到2021年,這家瑞士食品巨頭甚至罕見地創立了一個新品牌“Wunda”,售賣豌豆蛋白飲料。在一份通稿中,雀巢同樣將Wunda代入了多個牛奶飲用場景,包括直接飲用、倒在麥片上、調制熱飲、打發起泡、烹飪等等。目前,該品牌已進入多個歐洲國家,尚未被引進中國。
有意思的是,在Wunda去年上市時,雀巢歐洲、中東和北非乳業負責人Cédric Boehm曾在金融時報采訪中稱,雀巢有考慮過收購植物基飲料品牌,但“價格實在太高,該市場正流行著一輪并購熱潮”。
Boehm在采訪中還表示,雀巢希望能在植物奶市場實現進一步增長,Wunda也可以拓展至豌豆以外的品類。“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能成為贏家,我們不會進入(這個市場)”。
在中國,雀巢也有將觸角伸到更多細分品類中去的計劃。該公司今天向小食代透露,未來會繼續擴大植物奶產品線。“我們不會局限于燕麥,還會有更多新的概念,比如采用不同的蛋白來源、推出不同風味等”。
值得注意的是,貼合本土口味也將成為雀巢中國植物奶的關鍵詞之一。“一款成功的產品需要符合本地消費者的口味。”雀巢中國表示,未來會借助雀巢全球及本地研發資源,在中國開發適合本地消費者的產品。
04
植物基擴容
這回切入燕麥奶賽道,也是雀巢在華加碼植物基的最新嘗試。
此前,這家食品界巨頭已在天津投建其亞洲首條植物基產品生產線,隨后通過“嘉植肴”品牌推出了多款植物肉,覆蓋植物雞肉、植物牛肉、植物海鮮等等。
站在植物基的風口上,雀巢如今不僅要做大植物肉、植物奶這些“新寵兒”,也正推動植物基趨勢融入到其余品類中。
小食代今年4月介紹過,雀巢旗下的多趣酷思(Nescafé Dolce Gusto)近期首次在中國推出植物基系列咖啡產品,正式引進了三款植物基拿鐵的咖啡膠囊新品。
雀巢咖啡多趣酷思膠囊咖啡機和3款植物基咖啡膠囊新品
“我們看到國外市場植物基產品已成為增長潛力軍,也看到諸如燕麥、生椰等風味在國內市場的迅速走紅,因此我們順勢從國外引進了植物基系列咖啡產品。”雀巢咖啡多趣酷思負責人喬瑞琳曾告訴小食代。
事實上,在國外,擁有龐大產品線的雀巢已推出多種“植物基版本”的選擇,包括咖啡奶精、速溶拿鐵、奇巧巧克力餅干、Carnation煉乳等等。
在如此積極的“攻勢”背后,雀巢首席執行官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不止一次地公開表示,就食品行業升級而言,植物基產品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機會”。雀巢首席財務官Fran?ois-Xavier Roger今年也曾指出,將抓住植物基食品等趨勢進行快速創新,以更好地捕捉機遇。
據雀巢2021年財報顯示,其去年的植物基食品實現了16.8%的有機增長,銷售規模達8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5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