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純子
來源:棱鏡(ID:lengjing_qqfinance)
四年前,元氣森林的研發團隊在討論各種代糖方案時,一位從海外知名學府畢業歸來的年輕女研發師提議用赤蘚糖醇。這種原料很天然,唯一的缺點就是產量低、貴,大的飲料企業很少用它,因為怕供給不上。但彼時的元氣森林體量很小,不用擔心供給問題,于是決定試一試。
這一試,讓元氣森林一舉成為飲料市場的破局者,并掀起了一股0糖0脂的新風潮。6.6億、27億、70億,連年翻倍增長的銷售額也讓其成為一家風口上的新快消品牌。在它的鯰魚效應下,如今所有耳熟能詳的一二線飲料品牌,全部推出了0糖0脂的產品。
供不應求之下,赤蘚糖醇2021年的價格暴漲至4萬元/噸,包括元氣森林在內的一些新品牌甚至出現“斷供”危機。以三元生物、保齡寶為代表的上市原料廠家,這兩年也賺得盆滿缽滿,業績翻倍。
赤蘚糖醇這種20年前就已經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傳統原料,一夜之間重煥生機。
值得一提的是,醫美和食品作為此輪新消費賽道里的兩大風口,離不開兩大原料:玻尿酸和赤蘚糖醇,二者均屬于發酵技術下的產物,且均主要產自山東。其中,全球73%的玻尿酸來自山東五家生物公司,全球57%的赤蘚糖醇來自山東三家廠商。
山東,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消費產業“發酵地”。
01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在某大型連鎖商超酒飲負責人張雷(化名)的印象里,0糖0脂的飲料大約是從2020年開始真正火起來的,最先過來和他們接觸的就是元氣森林。但一開始,市場反應并沒有那么好,隨著它的宣傳推動,以及0糖0脂的概念逐步為消費者所認知,市場逐漸打開。
在他看來,2020年到2022年飲料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所有耳熟能詳的一二線飲料品牌,比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農夫山泉、娃哈哈、統一、康師傅、王老吉等等,到今年為止都推出了0糖0脂的飲料,甚至像喜茶、奈雪的茶這些新式茶飲,也在不斷涌入這一賽道。
中科院發布的《2021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提到,在元氣森林于 2018 年推出無糖氣泡水新品、迅速獲得市場認可后,各類無糖氣泡水的品牌和產品便如雨后春筍般競相冒頭。據其統計,在 2020 年新加入的競爭者增至 5 家,在 2021 年僅截至 10 月又有 4 家新品問世。
從去年開始,由于零糖零脂的氣泡水品牌太多太雜,張雷他們開始有選擇性地謹慎引入,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評估:利潤率、品牌的營銷能力、品牌的賣點,“即除了零糖零脂零卡之外,還有什么新的概念可講”。據他介紹,現在每個月至少還有兩三家新品牌找過來,但他們基本上已經不接觸了,因為商超貨架已經飽和。
此外,他們對于一個新引入品牌的培養期,也由以前的一年時間壓縮到現在的3個月,這意味著一款0糖0脂飲料3個月還不溫不火,在商超貨架上就會被快速迭代。“外圍品牌還有很多,不能等。”張雷說道。
事實上,可口可樂早在2005年就在中國首次推出具有無糖概念的零度可樂, 2011 年農夫山泉也推出了0 糖 0 卡 0 脂的無糖茶品牌東方樹葉,但都未形成如當下這般的潮流。張雷分析稱,彼時顧客的消費能力和接受度都還沒達到,當時市面上冰紅茶和綠茶這種有糖飲料賣兩塊五以下,而東方樹葉定價在4元,十年前消費者接受的還是那些有糖飲料。
伴隨著中國老齡化趨勢以及“三高一超”等問題,近些年消費者的“控糖”意識在逐步提升。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的數據顯示,按照絕對的人口數來計算,中國已經有6億人超重和肥胖,位列全球第一位。
在前述趨勢報告中,中科院回收的1433 份有效問卷顯示,80%以上的無糖飲料消費者是近 3 年才開始喝無糖飲料的,其中大部分消費者雖然并無明確的控糖需求,但是已經有了控糖的意識,希望選擇更健康的日常飲料。
元氣森林應時而生。
此外,元氣森林主推的蘇打氣泡水是一個此前不被重視的品類,誰都不大,所以才能異軍突起。“如果元氣森林一開始推出來的是無糖可樂或者無糖茶,那它說不定會死得很慘。”張雷對作者說道。
隨著賽道越來越擁擠,從上游原材料的“卡脖子”到下游終端零售渠道的搶奪,同業競爭也逐漸白熱化。無論是“兩樂”內部放話要讓市場上不再有元氣森林氣泡水,還是農夫山泉的“天降財神”狙擊戰,顯然,“鯰魚”元氣森林成了“眾矢之的”。
“用元氣森林自己的話說,叫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據張雷介紹,去年行業里已經打過一輪價格戰,元氣森林氣泡水在超市的定價為5.5元,但去年某可樂品牌新推的一款產品將價格最低定到了2元。最終他們商超出面約談了該可樂品牌,“大家對新興市場這個趨勢要維護,不能把它搞壞了”。
元氣森林副總裁李國訓在最近一次的媒體溝通會上稱,元氣森林在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過程中,確實遇到不少來自供應鏈和生產端的壓力,通過自建工廠,元氣森林已經初步告別受制于人的局面。過去幾年,元氣森林投入55億元自建了6座工廠,走上了重資產之路。
張雷告訴作者,目前0糖0脂飲料在他們商超所有飲料的營收占比大概在10%,仍處于被消費者逐步接受的階段,但是這兩年一直維持兩倍以上的增速,他預計未來這一占比會達到30%以上。
02
被瘋搶的赤蘚糖醇
目前,代糖甜味劑主要分為人工代糖、天然代糖和糖醇類三大類。其中,像甜蜜素、阿斯巴甜等人工代糖的成本最低,甜度最高,但部分品種的安全性存疑,已經在一些國家被禁用。作為糖醇類的代表,赤蘚糖醇具有天然、甜味正、零熱值、不參與血糖代謝、吸濕性很低,用于食品后可以延長保質期等多項優點。
值得一提的是,讓赤蘚糖醇一躍成為代糖市場新貴的,是其三個“唯一”:滿足天然、零卡、零糖條件的唯一糖醇產品;目前市場唯一以生物發酵法天然轉化和提取制備而成的一種零熱量甜味劑;也是目前衛健委唯一認定可標注為零卡的甜味劑產品。
0糖0脂飲料市場的爆發,讓赤蘚糖醇得到大面積推廣和使用,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價格也經歷了過山車一般的起伏,上游生產商這幾年賺得盆滿缽滿。
事實上,作為中國功能糖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保齡寶(002286,SZ)早在2003年就已經實現了赤蘚糖醇的工業化生產,但長期以來以出口為主,在國內并未得到大規模應用,直到最近幾年無糖飲品的爆火,才讓這項傳統原料在國內走上巔峰。
Frost & Sullivan發布的《全球及中國赤蘚糖醇行業獨立市場研究》顯示,中國是赤蘚糖醇的主要生產國,從2018年至2020年,由于主要廠家如三元生物(301206,SZ)的產能不斷擴張、保齡寶生物的產量提升以及下游需求量的持續增長,中國赤蘚糖醇產量于2020年增長至約8.7萬噸,從2016年至2020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約47.3%。
數據來源:沙利文 制圖:棱鏡
三元生物的董事長聶在建在2021年6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現在所有找上門的客戶,無論多大牌,我們一般只能答應他們要求的1/2 量。”彼時市場已經嚴重供不應求。
據騰訊新聞《深網》報道,去年暑期,因為三元生物等上游廠商突然斷供,導致元氣森林在飲料銷售旺季停產、供不上貨,造成了小十個億的損失。
保齡寶管理層在今年3月份的機構調研中也提到,2021年全國赤蘚糖醇產能有限,很多下游廠家基本上都拿不到足量的產品,導致2021年二、三季度產品供不應求,大幅漲價,最高漲至4萬元/噸以上。而在正常年份里,赤蘚糖醇的價格常年維持在1.5萬元/噸左右。
財報數據顯示,保齡寶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7.65億元,同比增長34.5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2億元,同比增長304.28%;2022年一季度營收6.58億元,同比增長18.5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72萬元,同比增長383.94%。
數據來源:wind
2019-2021年,三元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7億元、7.83億元和16.75億元,2020年和2021年分別較上年增長64.27%和113.91%。公司近三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36億元、2.33億元和5.35億元,2020年和2021年分別較上年增長70.62%和130.21%。
數據來源:wind
煥發生機的原料市場也點燃了投資者們的熱情。據作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保齡寶接待的調研和溝通活動就有13次,2021年5月以來的機構調研次數,超過了前面歷年的總和,多的一次有41家機構同時參與調研。三元生物自2022年2月上市以來至今,也有8次調研記錄。
據作者了解,隨著各大廠家開始擴大產能,市場整體供應量大幅度增加,當前赤蘚糖醇價格已經回歸理性。從整體來看,來自頭豹研究院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的赤蘚糖醇價格從2016年的約19.5元/千克下降至2020年的約12.8元/千克,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價格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需求的增長和產量的增加。
數據來源:沙利文 制圖:棱鏡
財報數據顯示,截止 2021 年上半年,三元生物擁有赤蘚糖醇年化產能 8.5 萬噸,較 2018 年增長 336%,產能利用率高達 103.78%。盡管產能持續快速擴張,但由于下游需求增長更為迅猛,三元生物計劃在2022年底將赤蘚糖醇的產能提升到13.5萬噸。
此外,保齡寶2021年的赤蘚糖醇產能從1.7萬噸增加到年末的3萬噸;諸城東曉也在2021年6月擴建智能生產線,將原有的1萬噸產能提升至2萬噸。
除了這三家老牌生產商紛紛擴建產能之外,還有部分上市公司也在籌劃新建產能進入該領域。包括豐原藥業擬建3萬噸,華康股份擬建3萬噸,玉峰集團投產4萬噸等等。
據Mysteel數據統計,目前已經建好并投產的赤蘚糖醇產能有22.5萬噸,已建好產品尚未投入使產能在13.5萬噸,而正在建設或計劃建設的產能在24萬噸。保齡寶預計今年的赤蘚糖醇需求量在30萬噸左右,3—5年之內行業需求量會達到50萬噸左右,未來拓寬新的應用領域的話,市場規模會繼續增長。
但與此同時,擔心赤蘚糖醇會產能過剩,成為下一個果葡糖漿,也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
在三元生物看來,現在雖然有很多新廠商進入,但實際形成產能、產品品質得到考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目前現有的頭部廠商優勢還是比較明顯。未來銷售價格和價格走勢最終還是要由供需關系來決定。
“公司認為赤蘚糖醇行業目前還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還遠遠沒有成熟,2022年赤蘚糖醇的需求還會保持一個比較樂觀的增長幅度。”
03
新消費產業“發酵地”
Frost & Sullivan發布的《全球及中國赤蘚糖醇行業獨立市場研究》顯示, 2020年全球赤蘚糖醇產量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別為三元生物、美國嘉吉公司、諸城東曉、保齡寶、Jungbunzlauer,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9.2%、16%、12.8%、12%、4%。前五名中國占據了三家,且均來自山東。
數據來源:沙利文 制圖:棱鏡
赤蘚糖醇生產的核心原料是葡萄糖,而葡萄糖又來自于玉米深加工。山東省及其周邊的河北、河南等省份均為中國玉米主產地,也是玉米深加工企業重要聚集地,葡萄糖供應充足,原料來源有保證、運輸成本低。這是保齡寶和三元生物在財報中提及自身發展優勢時,不約而同提到的一大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保齡寶所在地山東禹城也被稱為中國功能糖城,發展功能糖的歷史悠久;而三元生物所在的濱州則是國內最大的玉米淀粉糖加工企業西王集團的所在地,年加工玉米淀粉糖能力超過160萬噸。隨著赤蘚糖醇產業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甜蜜之城”禹城甚至在2021年全面啟動了“二次創業”行動,并確定了三年產值倍增、市值倍增、稅收倍增,終端產品產值30億元突破的目標。
事實上,除了原料優勢之外,技術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大因素。“玻尿酸之父”凌沛學告訴作者,山東在整個發酵行業的基礎比較好,早期無論是從醬油、醋,到啤酒、味精等下游產業,都做得不錯。到了后期,像透明質酸(玻尿酸)、赤蘚糖醇這些由發酵而來的原料開始興起。
據他介紹,山東有發酵食品研究院、藥學科學院,還有國家微生物重點實驗室、國家糖中心等等,這些都是能提供技術支撐的單位和機構。
濟南高新區的一位政府官員此前也向作者提到,山東無論是食品行業,還是生物醫藥產業都比較發達,與其豐富的人才儲備不無關系。有山東大學、齊魯工業大學這些高等院校資源做支撐,例如齊魯工業大學的發酵專業在全國排名前列,這對于需要發酵、提純的食品、生物產業來說影響很大。
此外,食品、生物醫藥是需要配套的行業,與化工、鋼鐵、材料等行業息息相關,山東的重工業基礎比較好,也是其優勢之一。目前,山東化工上市公司達52家,占全省A股上市公司的20%,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第一化工大省。
事實上,比赤蘚糖醇更早出名的玻尿酸,也主要產自山東。目前山東一省就占據了全球銷量的約75%,全球玻尿酸銷量排名前五的企業均為清一色的山東企業,因此才有了“世界玻尿酸看中國,中國玻尿酸看山東”的說法。
作為過去幾年的風口之一,以注射玻尿酸為代表的“輕醫美”產業也蓬勃發展,并造就了資本市場上“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和昊海生科,其中華熙生物總部位于山東濟南。
在凌沛學看來,無論是透明質酸還是赤蘚糖醇,這些技術其實早早就有了,但此前并沒有這么大規模的應用,直到新消費崛起之后,靠終端市場來拉動上游原料的生產和研發。
“這幾年算是做原料基礎研究一個最好的階段。”他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