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沃若
來源:風暴眼工作室(ID:qiyanglu4hao)
“油”的危機已經從工業用油擴散到食用油了。
2022年4月22日晚,印尼總統維多多召開內閣會議后宣布,將從4月28日起停止該國“所有食用油和食用油原材料”出口,以確保該國國內食品供應,恢復時間不明。
該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全球食品油市場巨震。棕櫚油所有合約幾乎都沖上歷史最高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豆油期貨價格更是創下83.21美分的歷史紀錄,并帶動國內三大油脂價格攀升至歷史高位。
4月以來,棕櫚油期貨已上漲14.8%,今年累計漲幅超過35%,周五收盤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近60%。
作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印尼的棕櫚油供應量占據全球供應量近55%。本在俄烏戰爭影響下,菜籽油與葵花油已經出現短缺,如今印尼的禁令更使得全球植物油市場的供應進入極度緊張狀態。
棕櫚油對于植物油市場有多重要?印尼又為何發布油料出口禁令?這一舉措對市場有何影響?本期《風暴眼》為您解讀,愈演愈烈的“油”危機,最終會走向何方。
01
棕櫚油是什么?
棕櫚油,通常被用于生產食用油、加工食品乃至化妝品和生物燃料等商品,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產量、畝產出油率均大大領先其他油料,在世界油脂總產量中的比例超過30%。
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屬性溫和,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烹飪和食品制造業。
由于不飽和油脂含有碳碳雙鍵,在空氣中不穩定極易氧化加成,導致食物變質。而棕櫚油室溫狀態下是固體,其甘油含量能讓食品有效抗拒氧化,天然“防腐”,因此深受食品制造業歡迎。
尤其是油炸食品,由于棕櫚油可以承受長期高溫,久炸而不變色,經常被運用于西式快餐、油炸零食等。
除被用于食油、松脆脂油、人造奶油等食品工業外,棕櫚油還被大量應用于洗發水、沐浴露等日化產品品以及生物燃料,是“撐起超市一半貨架”的重要原材料。
此外,棕櫚油產地多在熱帶地區傳統農業國,氣候穩定,終年產油,人力、用地等生產成本往往較低,因此棕櫚油價格往往低于其他油脂。
目前,棕櫚油是我國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消費品種油脂。
02
遍布大半行業,棕櫚油對市場有多重要?
棕櫚油的大規模應用始于1910年,英國森達美公司正式開始商業化種植油棕樹,將棕櫚油作為油料作物推向市場。
起初,由于產量低,生產成本高,棕櫚油產量有限,僅僅被用于制造蠟燭和潤滑油。
直到1981年,聯合利華集團在馬來西亞的油棕象鼻蟲授粉實驗,讓油棕樹授粉效率暴增,畝產量迅速超過并碾壓了原本的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晉身“油王”。
1981年,世界棕櫚油總產量不到1000萬噸,在油料市場只算“小咖”。
到2021年,全球棕櫚油產量已達到了7286萬噸,占全球植物油市場份額的58%,而行業“老二”豆油占據比例僅為16%。
此后,棕櫚油開始被大規模應用于食品、日化等領域。
知名快餐品牌如麥當勞、肯德基均以棕櫚油為主要用油;雀巢、億滋、格力高等零食品牌也都是棕櫚油的大買家,“奧利奧”的娘家——億滋國際公司官網顯示,公司使用的棕櫚油占全球棕櫚油消費量的0.5%;
此外,寶潔、聯合利華等日化品牌均是可持續棕櫚油(CSPO) 的消費大戶,從零食到洗發水,棕櫚油幾乎遍布人們日常消費的每一個角落。
同時,產量劇增的棕櫚油也是全球植物油需求的主要供應者。
根據USDA月度供需報告顯示:2021/2022年度全球棕櫚油庫存占全球植物油庫存55.96%,棕櫚油已經成為國際植物油市場的核心品種,棕櫚油的供應問題將對全球植物油供需關系產生顯著影響,
不過,產量持續增長的棕櫚油還未能彌補上需求增長的“虧空”。自2010年以來,全球植物油的產量平均每年以570萬噸左右增加,而消費需求平均每年增長在620萬噸。
油料市場正在不斷接近供不應求的“窘境”。
03
俄烏戰爭、氣候異常,植物油市場屋漏偏逢連夜雨
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植物油價格早已在不斷擴大的供需矛盾推動下一路走高,僅2021年,植物油價格就已同比上漲66%。
近期俄烏戰爭更是推動了植物油市場價格進一步上漲和交易波動,其中烏克蘭作為全球最大葵花籽油出口國,以及大豆油、菜籽油的重要出口國,油料出口均接近停滯,這也帶動植物油市場其他油料的價格上漲。
2022年2月以來,全球棕櫚油價格上漲逾15%,今年累計漲幅超過35%,同比上漲60%;大豆油價格上漲了8%,同比上漲37%。
價格飆升的同時,植物油市場產量卻始終難以提振。
此前,由于新冠疫情影響,印尼、馬來兩國的棕櫚生產就出現過勞動力短缺和出口中斷的問題。
此外,受拉尼娜等極端氣候現象影響,全球豆油主要生產國美國、巴西、阿根廷以及菜籽油主要生產國加拿大都出現農作物產量下降的問題。進一步加劇油料市場的供應緊張。
在各國復產不及預期,以及進口利潤大幅倒掛、物流裝卸緩慢等因素影響下,棕櫚油供應短期很難大幅增加。
2022年年初,印尼就已因為國內食用油價格飆漲,為穩定價格已宣布限制出口。
此次對油料出口下達禁令,對本就被戰爭、疫情、氣候拖累的油料市場更是造成重創。
04
印尼棕櫚油禁令對A股有何影響?
我國是全球第二大棕櫚油進口國,棕櫚油對外依存度為100%,棕櫚油已經成為我國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費品種。
目前,A股市場上糧油加工板塊植物油企業總市值近3000億元。
其中金龍魚大漲約6%,道道全與植物油加工龍頭西王食品均漲停。
值得一提的是,金龍魚控股母公司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是亞太地區最大的棕櫚油貿易商。
此前,金龍魚曾公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其202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30.90%,公司稱原材料成本上漲幅度較大”帶來的毛利率下滑是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
據快報顯示,金龍魚原材料成本占比高達88%,其中棕櫚油采購量增長最多,采購價格漲幅也僅次于大豆,不過在金龍魚整體采購中所占比例不大。
2021年,金龍魚曾為規避上游價格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對大豆和棕櫚油這兩類原材料進行了套期保值。因此雖然棕櫚油現貨市場價格出現了對金龍魚不利的變動,但金龍魚可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價格波動風險。
西王食品則為為中國最大的玉米胚芽油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銷售西王牌玉米胚芽油,主業涉及健康油脂及運動營養和體重管理兩個業務板塊。
道道全則為國內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品類的代表品牌,二者受棕櫚油漲價影響較小,同時由于棕櫚油市場縮小,主打玉米油與菜籽油的西王食品和道道全均有不同幅度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西王食品在其半年報中披露,公司控股的加拿大Iovate聘請了多名網絡紅人建立多領域KOL矩陣,除聘請了好萊塢巨星超人扮演者亨利·卡維爾作為肌肉科技的全球代言人外,最近風靡全國的劉畊宏也是公司合作藝人之一,某種程度上來說,西王食品也是一支“劉畊宏概念股”。
此外,被認為與棕櫚油價格密切相關的食品加工板塊持續走弱,有多家企業市值下跌,其中包括洽洽食品下跌2.2%、良品鋪子下跌9.98%、三只松鼠下跌17.94%。
公司核心產品以棕櫚仁油為主要原料的植物奶油,被稱為國內“奶油第一股”的海融科技大跌9.21%。
不過在市場方面,由于價格傳導時間較長,產品調價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再加上企業可能通過成本轉嫁或降低管理運營費用來降低成本,消費者層面可能對棕櫚油價格變動并不敏感。
05
印尼為何在當下頒布棕櫚油出口禁令?
22日,印尼總統佐科在雅加達總統府宣布,該國政府決定自本月28日起禁止食用油和食用油原料出口,以確保該國食用油供應。
專業人士對《風暴眼》表示,印尼此番禁令乃“無奈之舉”。
去年以來,由于印尼棕櫚油產量持續不及預期,印尼食用油價格上漲超60%,引發了一系列民眾的游街抗議。
同時,由于年初進入傳統減產季,且另一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出現勞工短缺問題,世界棕櫚油市場價格不斷走高,出口價格遠高于政府在國內的指導價格。因此大部分棕櫚油生產商更傾向于選擇將棕櫚油出口到國外去,這進一步加劇了印尼國內的食用油價格上漲。
去年9月以來,印尼已多次上調棕櫚油出口稅,但收效甚微,因此在近期干脆下達禁令,停止棕櫚油出口。
出口禁令不是孤例,與供應危機相伴相生
面對供應危機,為保障國內供應而限制出口,在國際上并不是孤例。
實際上,自俄烏戰爭以來,已經有多國頒布過出口禁令。
2022年3月9日,烏克蘭緊急頒布谷物和其他產品出口禁令;次日,黎巴嫩為保證糧食安全禁止食品出口,同日俄羅斯宣布暫時禁止向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出口谷物、白糖、原糖等;
3月12日,埃及政府宣布禁止出口植物油、玉米和小麥等三個月;阿爾及利亞禁止出口包括糖和小麥在內的食品;
3月13日,全球頭號大豆加工品出口國阿根廷宣布暫停豆油和豆粕出口登記,致使國際豆油市場大漲;同日,烏克蘭宣布暫時禁止出口所有類型的化肥;
近期,摩爾多瓦、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也禁止了部分糧食出口。
此次供應危機,與2008年席卷全球的糧食危機愈發相像。
2008年,全球糧食受氣候影響大幅減產,大米主要出口國埃及為了平抑當地米價,率先頒布大米出口禁令。此后,全球大米第二大出口國越南、第三大出口國印度、主要出口國柬埔寨均頒布出口禁令;第一大出口國泰國同樣頒布了外銷限制規定,導致全球大米價格暴漲,喀麥隆、布基納法索、塞內加爾、科特迪瓦等多個非洲國家相繼發生“糧食騷亂”。
2008年3月,倫敦期貨交易所的小麥價格一度飆升到了每噸439美元,同比增長超過200%;大米價格則更是創下每噸1015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各國囤油囤糧,如何打破貿易保護主義回歸的傾向?
本次的印尼出口禁令像是一把烈火,點燃了全球油料與糧食市場。
由于農產品與工業品貿易不同,按照資源稟賦分布的農業資源對各國來說本身并不均衡,但又涉及到本國供應問題,因而往往容易觸發貿易保護主義。
糧食價格與能源價格的飆升,使得全球通脹問題進一步加劇,繼而又反過來影響生產國的出口政策,使得全球貿易陷入惡性循環,曾經以開放、市場化、創新為目的的全球化進程正在陷入停滯。
06
問題出在哪兒?
在剛剛閉幕的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前駐美、駐日大使、外交部原副部長崔天凱曾表示,世界出現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關系的調整沒有跟上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出現了巨大變化但上層建筑沒有與之匹配,因此一些國家為了眼前利益,人為打破產業鏈、供應鏈,分割世界,搞單邊主義和集團對抗。
印尼的出口禁令僅僅是目前全球化體系問題的冰山一角。
正如崔天凱所言,全球化創造了巨大的新財富,可在各國間甚至國家內部的分配并不公平合理,沒有實現普遍的共享。
在“贏者通吃”、“零和博弈”的傳統貿易體系下,注定無法避免貨幣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高頻發生的循環。
當下這場“油”危機的火,點燃的不會也不該只是油脂市場,而是那些悖離全球化走向的體系“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