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蒸汽機技術的發明,直接帶動英國進入了工業革命時代。歷史上無數次實例證明,技術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將催生一個產業甚至一個時代的來臨。華南農業大學“香蕉深加工”課題組液氮打漿技術的發明,直接解決了香蕉深加工過程中容易褐變和風味劣變的世界性難題,全球香蕉種植業面臨產業鏈延伸,長期低迷的香蕉深加工產業即將迎來春天。
香蕉是世界第二大水果,鮮果消費量和貿易量均居全球水果之冠。我國香蕉種植面積達到30萬公頃,總產量超過900萬噸,是我國熱帶地區的農業支柱性產業、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優勢產業。但香蕉是呼吸躍變型熱帶水果,不耐儲藏,貯運保鮮難。近年來,隨著香蕉產量的迅速增加,鮮銷有時不能完全消化,經常出現“賣難”情況,采后損失特別嚴重,“蕉急”成為經常發生的現象。
據悉,在發達國家,農產品產后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加工食品占飲食消費量的90%左右。其中,水果深加工率達到80%,成為其水果產業發展的堅強后盾。目前,我國尚未形成香蕉精深加工產業體系,深加工率幾乎為“0”。推進香蕉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的發展,既是解決日益突出的“蕉急”問題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發展循環經濟、富國富民、具有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領域。
作為華南農業大學“香蕉深加工”課題組負責人,楊公明教授曾留學法國8年,獲得法國高級研究文憑和ENSAM博士學位后,受聘于法國Yonne高技術中心研究員。是重點引進回國人才,全國知名農產品/食品加工新技術與設備專家。在研究香蕉之前,他曾是全國知名的蘋果深加工專家。
1998年-2000年前后,我國的蘋果主產區出現了“蘋果賣難”現象,楊公明教授回國后即積極申報參加國家的蘋果深加工。十一五期間,他是國家重大專項“蘋果鮮榨汁與濃縮汁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研究”項目的首席專家,在全國同仁的同心協力攻關后,解決了褐變、棒曲霉毒素、耐熱菌、易損零部件以及進口設備不適應國內原料等難題,是我國濃縮蘋果汁達到出口并占據世界主導位置,項目驗收得到科技部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蘋果濃縮汁加工讓不少果農致富,蘋果深加工企業發了財,僅陜西省2004年蘋果為農民增收18億。中國基本上也沒有再出現蘋果賣難了。如今,蘋果還年年漲價”,每當與提及此事,楊公明教授總是一臉的滿足與自豪。
我們有理由相信,蘋果的今天就是香蕉的明天。在楊公明教授看來,香蕉全身都是寶,集營養功能于一身。果肉可以做成香蕉片、果汁、果醋和果酒,經過特殊加工后可獲香蕉天然抗性淀粉,富含低聚糖、果膠、抗性淀粉、膳食纖維,高鉀高鈣高鎂低鈉,富含各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以及多酚、5-羥色胺等功能物質,有潤腸通便、減肥美容之功效,長期服用有益腸道益生菌,改善腸道循環。果肉果皮混合膨化處理后的香蕉皮是針對寵物現代病的食品;香蕉莖葉還能做成極具南國特色的手工藝品、包裝材料。
香蕉深加工產業的巨大前景吸引了各路資本的關注。溫州資本背景的佛山蕉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個吃螃蟹者,他們前期已累計投入近2000萬元,在中科院南海生物醫藥產業園建立了天然香蕉全粉、香蕉天然抗性淀粉生產研發基地,在未來五年內,還將滾動投資10億元,在廣西、云南、海南等香蕉主產區建設發展三家年種植加工規模超過60萬噸的香蕉產業基地,有望為當地蕉農增收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