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輕人眼中,桃酥多是外公外婆那一輩人喜好的點心,年輕人對其興趣寥寥,甚至很奇怪長輩為何會對這種相貌平平的食物那么鐘情。
不過正如《父母愛情》中所表現的,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吃上桃酥本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基本逢年過年的時候才有,是屬于那個年代親戚朋友間走動的硬通貨。所以劇中,江家的孩子們看到方形紙包裝,用繩系成花,上面有紅貼的桃酥,以為家中發生了大事兒。
○《父母愛情》劇照截圖
上世紀北方長大的人們,對桃酥、餅干、麥乳精之類的還有些許印象。蘑菇小時候對桃酥的印象就是紅色方形紙盒中碼得整齊,或是散裝的買回家放到鐵皮盒里。雖不至于像有些網友分享的,桃酥有油哈喇味,但也確實談不上對這款點心多么感興趣。
在相聲大師侯寶林的段子里,汽車把桃酥壓進了瀝青馬路,棍子沒把桃酥翹出來反倒折了,辛辣諷刺了過去桃酥的品質。雖說這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的事了,但也因此側面印證了桃酥曾經歷過品質非常低劣的時期。
○桃酥,詹記官網
即便如此,老人們似乎在歲月的長河中,一如既往地擁抱這款老式點心,并未曾因為品質低劣時期就粉轉黑,說到底還是物質生活條件受限年代培養出的忠誠的舌尖情懷。
但在今天,不斷推陳出新的烘焙產品在爭奪我們的目光,角落里的桃酥若不是看到老人在買、老人在吃,似乎早就被遺忘了。然而這樣的年輕人視角,對桃酥的解讀,在如今市場數據面前可能又錯的離譜。畢竟,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21女性品質生活趨勢洞察報告》中的數據,2020年女性線上國風零食TOP10中,桃酥上榜了三次
○《2021女性品質生活趨勢洞察報告》截圖
一面是固有認知被市場數據顛覆,一面是新中式烘焙風潮席卷已久,那么桃酥真的翻紅了嗎,還是說桃酥市場從未沉寂過?我們不妨從最具代表性的江西省與新中式烘焙品牌入手,來看桃酥市場的發展境況
一、? 桃酥身上的江西印記
二、? 以桃酥為主打的新中式烘焙品牌代表
一、
桃酥身上的江西印記
在引入市場數據之前,有必要為桃酥“正個名”。雖然受限于食品原料的發展,桃酥曾有過品質低劣的時期,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大家吃到的桃酥,基本都是“好吃版”的,如其名字「酥」中所傳達的,有著典型的酥松、易碎、易化的口感,可類比曲奇。
制作上因為不使用酵母,也沒有面包工序那么繁復,通常是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和碳酸氫銨(俗稱臭粉)作為化學膨脹劑,讓面團在烘焙過程中產氣,形成餅體不規則破裂的表面。不過對于很多人來說,不喜歡桃酥是因為部分制品有明顯的氨堿味殘留,聞到并不愉悅。
○桃酥,瀘溪河官網
現代版的桃酥,一般用油量充足,入口有令人愉悅的酥渣感。如果喜歡曲奇的口感,愛吃桃酥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桃酥也是國內最早一批探索工業化生產的中式烘焙品之一。
在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市面上針對桃酥品類的專項介紹與報告幾乎沒有,只有極少數的付費行業數據。所以下面我們以公開披露數據的江西食品廠和被評為“中式糕點之鄉(桃酥)”稱號的江西鷹潭市進行展開。
1、江西食品廠
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江西食品廠,作為老字號企業,是江西樂平市最早生產桃酥的工廠企業。1994年,江西食品廠與科研單位協作,研制出我國第一條機械化桃酥生產線,從而結束了該廠漫長手工生產桃酥的歷史。這在當時,是登報告知的大事件。
生產的桃酥也曾被國內食品專家譽為“中國桃酥王”。其中,雖然不乏商業價值的炒作,但其全國影響力可見一斑。
○江西食品廠,綠色985
2009年,企業實行改制,但企業性質仍屬國有。2016年重新建廠,擁有場地2萬多平米,員工數百人,配備了完善的生產設備和現今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年產桃酥萬噸。
目前開出原味、奶油味、椒鹽、巧克力、香蔥、生姜、猴頭菇、芝麻等口味的桃酥,涉及中高檔定位。
○江西食品廠舊照,綠色985
在江西樂平,除了江西食品廠,還聚集了其他很多桃酥生產企業,比如沃冠桃酥、高家莊桃酥等。
但江西真正以桃酥品類出圈兒的還不是樂平市,而是被稱為“中國桃酥之鄉”的鷹潭市。
2、中式糕點之鄉(桃酥)
2017年,鷹潭市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焙烤糖制品協會授予“中國桃酥之鄉”稱號;2018年,鷹潭市又被全國工商聯烘焙業工會授予“中式糕點之鄉(桃酥)”稱號。
在這些稱號的背后,是強大的數據支撐,根據中國輕工業區域發展服務平臺中的介紹,2015年底,鷹潭籍桃酥焙烤類生產企業及商戶在全國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約占當年全國焙烤食品市場的8.95%!
目前,10萬鷹潭人在全國約2萬家門店從事桃酥類烘焙食品生產,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30余家,創造了“瀘溪河”、“詹記”、“胡記”等區域知名品牌。
○桃酥,瀘溪河官方
2018年,鷹潭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鷹潭)中式糕點博覽會暨首屆中國(鷹潭)桃酥節,現場成交金額只有2000萬元。到今年3月份的中式糕點博覽會上,現場簽約交易額達已高達4.1億元,這對于不知名、地方性的博覽會來說,成績非常亮眼。
而且自去年11月,鷹潭市農商行與市烘焙商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出“烘焙貸”特色產品,投入5億元信貸資金,用于支持烘焙企業擴大生產規模。
而散落在全國各地的鷹潭烘焙人,其成就也有目共睹。在數十年間,已經慢慢攻下了以桃酥為招牌的新中式烘焙的半壁江山。下面,我們將選擇幾個代表性品牌
二、
以桃酥為主打的新中式烘焙品牌代表
無論是1999年開出第一家店的詹記,2004年注冊的“韋老俵桃酥王”,2013年創立的瀘溪河,背后掌舵手都是鷹潭人。
1、在北京輝煌一時的韋老俵
韋老俵的創始人韋和基,最早1994年就在北京開出了第一家桃酥店。彼時國內烘焙市場基本還沒有國外品牌入駐,所以市場壓力多來自于稻香村等傳統糕點品牌。但通過開設4家分店,開發20多款桃酥新品,打開了市場。等到2004年注冊“韋老俵桃酥王”的時候,一度出現比現今瀘溪河還要夸張的排隊情況。
○桃酥,韋老俵官方公眾號
但是隨著2004年,面包新語、巴黎貝甜等國外品牌進駐大陸,市場開始受到明顯沖擊。在這兩年國外入駐品牌大規模關店的同時,韋老俵也陷入了半停滯,目前在大眾點評上只搜到北京一家店,看上去似乎與當年的盛況相比,有些寂寥。
有人覺得韋老俵沒有等到資本時代的到來,或者說輝煌的太早了。至少韋老俵在北京為桃酥品類打下了數十年的市場積累,或許剛好為新入京的詹記與瀘溪河打下了一定市場基礎。
2、南方風頭正盛的瀘溪河
說起來現在風頭正盛的新中式烘焙品牌代表瀘溪河,其招牌產品同樣主打桃酥。目前瀘溪河的門店在230多家左右,是中式烘焙直營連鎖NO.1,覆蓋全國多個省,除了創始地南京,江蘇省和其他省外共計100多家。
○桃酥,瀘溪河官方
很多宣傳中,都將瀘溪河的桃酥描述為“平均每秒就賣出1斤”的爆品,每天新鮮制作限量供應。但是從結果來看,根據《加盟評論》的分析,排名前三產品(肉松小貝、原味泡芙、綠豆餅)的銷量是招牌桃酥銷量的200%。評論中還指出,瀘溪河明面上主打桃酥和現做的概念,價格上卻比競爭對手更優優勢,從而吸引消費者選擇。
但即便如此,瀘溪河的桃酥銷量仍然強勁,主打地位短期之內也不會發生變更。加上數據披露,瀘溪河的主要客群為20-29歲的女性,也直接促進了桃酥在年輕人群中的擴散。
○桃酥,瀘溪河官方
此外,根據瀘溪河在11月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瀘溪河現有6個食品加工基地,員工4500多人,2020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
隨著瀘溪河國內部署的擴張,在越來越多的一二線城市開店,桃酥也更頻繁地出現在年輕人的視野。但這是否意味著桃酥已經成功打入年輕人的市場,還有待觀察,但至少是個開始。
3、亟待走出安徽的詹記
1999年,鷹潭人詹振華創立于安徽合肥的詹記,同樣以現場即做的桃酥為主打,很快發展為合肥最具代表性的烘焙店。
目前詹記有100多家門店,多分布于安徽,且大多數在合肥。品牌也進駐了天貓平臺、美團、餓了么等線上平臺。
○桃酥,詹記官網
在沒有爆火之前,詹記最火的品類為桃酥和無水蜂蜜蛋糕,且吸引客群較瀘溪河年長一些。因此如何擺脫品牌的年齡感,重新吸引年輕消費者,是擺在品牌面前的現實問題。
目前詹記同瀘溪河一樣,也開始注重品牌的VI設計,但是相比于瀘溪河更清晰的白綠色系,詹記的視覺記憶沒有那么強烈。
○詹記,排隊現場
目前無論是擴店中的瀘溪河還是詹記,都面臨著進軍一、二線城市后更高的租金壓力和人力成本。
而主打的“桃酥”品類,對年輕人來說也不比麻薯、蛋黃酥等更老少皆宜。在品牌開疆拓土的同時,是不是也需要持續拓展并鞏固中老年人客群呢?畢竟,相比于年輕人,如今的中老年群體購買力也是非常驚人的。
或許,在很多城市的角落,桃酥依然是非常經典的單品,但與年輕人的斷檔脫節也確實是不可否認的現實。無論是否給桃酥加一個“宮廷”的后綴,至少在古代和幾十年前的很長的歲月里,桃酥是老少皆愛的單品。如今怎么就發展到了如此有些尷尬的境地呢?
借著新中式烘焙的東風,至少目前桃酥回歸了年輕人的視野,而越來越紛雜的口味,真的能幫助品牌打下市場的頭陣嗎?那些原本喜愛桃酥,卻因為減糖減脂的需求管住了手的中老年人們,是否能迎來照拂到他們的新品呢?
另外,其實膨松劑使用量得當,桃酥烘烤后放置一段時間,堿味會逐漸消散,桃酥也會有一點點回油從而更加酥脆。考慮到如今很多門店新鮮出爐反而更受歡迎,或許很多消費者并不是很在意犧牲掉的那一點口感,新鮮現做更吸引人,畢竟放涼這件事,買回去可以慢慢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