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活性益生菌終端產品正迎來快速增長期。
2021年,疫情常態化伴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益生菌產品。與此同時,市面上有很多消費者服用益生菌后感覺效果不明顯,便開始增加益生菌的攝入量,為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市場開始陸續推出高活性益生菌產品,以高活性為賣點的益生菌終端產品迎來了快速增長期。
近年來,國外知名品牌雀巢、Life Space、Renew Life等都不斷在上新主打高活性的益生菌產品,且活菌數已經突破千億級大關,且活菌數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從1000億、1200億、1500億乃至上升到2000億等等。而在國內市場,主流產品活菌數以200億為主,部分廠商以生產時添加益生菌數量冒充高活菌數產品,益生菌市場環境仍有待規范。
經過深度調查,我們發現造成國內和國外差異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歐美國家在這一細分領域走在行業的前列,較早的對高活性益生菌開展了系統化的專項研究,引領了整個益生菌市場發展方向,而國內起步比較晚,市場感知度有延遲。
國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圍繞對比高劑量組益生菌和低劑量組益生菌所開展的一系列實驗數據表明高活性、多菌株的益生菌在人體內的定植效果比低活菌數、單一菌株效果更好。這些完備充分的理論依據,是市場主推高活菌的前提條件。
二:國內高活性益生菌產業化技術不夠成熟,以及海外進口的高成本,給高活菌數終端產品推出設置了障礙。
眾所周知益生菌產業化技術是益生菌產品開發和應用的關鍵,研發只提供理論基礎,真正在益生菌的生產過程中存在研發和生產人員的專業度不足、生產效率低下、制備技術和設備落后、生產環境不達標等多方面因素很容易造成菌粉活菌數不達標,批次間穩定性不可控和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最終導致產品不能用于產業化制造。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推進,在國家大舉推動工業現代化的背景下,國內部分益生菌原料生產企業逐步推出基于工藝優化的規模化智能制造策略,攻關生產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圍繞如何提高發酵過程中的“高密度、高活性、高穩定性”等問題,從培養基選擇、生產條件完善、后處理工藝優化、保護劑深層次篩選、凍干工藝升級等方面系統優化益生菌生產制造過程,并基于現代智能調控手段和控制技術,將大大提升益生菌生產工藝的穩定性、提高生產效率、規模化技術的示范,從而有效提升益生菌原料品質,降低原料的成本。
與此同時,在今年舉辦的第十六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重磅發布的《2021我國益生菌產業發展十大焦點》中,“益生菌高活性制備及加工生產裝備”這一條赫然在列,由此可見我國的科學界和產業界已經逐步認可并接受高活性益生菌產品,一整個益生菌行業開始力求精準聚焦并集中力量破解高活性益生菌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行業的支持可以有效促進益生菌市場規模和大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
隨著益生菌市場的成熟以及消費者認知度的提高,益生菌行業的發展將會越來越規范,高品質的千億級益生菌終端產品將會不可逆轉的替代低活菌數終端產品,顛覆現有益生菌品牌產品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