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剛拿到大筆融資,后腳就被曝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在細分品類中排名并不十分“討喜”的莫小仙,能過上“好日子”嗎?
喜憂參半
2020年有過短暫高光時刻的自熱火鍋賽道最近有了融資新動向。
日前,莫小仙宣布完成過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由亞洲食品成長基金獨家投資,青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供應鏈升級、品牌打造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亞洲食品成長基金董事長張天偉表示欣賞莫小仙團隊的綜合能力,并認可公司對市場的理解。
這是莫小仙自2017年成立后的第二輪融資,上輪融資發生在2020年5月,融資金額達數千萬人民幣。
公開資料顯示,莫小仙于2017年上線淘寶,次年就做到了淘寶自熱火鍋品類銷售額第一。截至目前,已推出自熱米飯、自熱火鍋、速食粉絲、速食面條四大產品系列,價格以10-25元為主。在線下,莫小仙已合作600多個經銷商,終端渠道覆蓋至縣級城市。
雖然被資本持續看好,但剛剛發生的和之前就有的食品安全隱患,都讓莫小仙的前路變得不大“平坦”。
就在融資新聞披露后不久,11月24日,莫小仙與其他10款自熱火鍋品牌就因為被檢測出亞硝酸鹽等致癌物的新聞上了熱搜。據《消費者報道》披露,近日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包括莫小仙、海底撈、統一等品牌在內的10款知名自熱火鍋,測試結果顯示,10款自熱火鍋的食材均檢出亞硝酸鹽,其中,莫小仙和統一的含量最高,亞硝酸鹽含量分別高達7.95mg/kg、7.10mg/kg。
消息曝光后,盡管有部分企業,如統一,第一時間出面表態,并表示產品的亞硝酸鹽含量低于國家安全標準設定的最高值。但此消息還是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恐慌,畢竟亞硝酸鹽具有毒性,進入體內后會和胺類物質相結合,生成亞硝酸胺,該物質是誘發胃癌、食管癌的“元兇”之一。
事實上,從自熱火鍋誕生、走紅以來,圍繞其安全性的討論便不曾停歇。由于自熱食品加熱原理的特殊性,不依賴電、火等能源,只需利用自帶的發熱包和適度的冷水,快速釋放出熱量,這種操作方式在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熱包發生破損,通氣孔被堵塞,就有引發爆炸的可能。此前,全國多個城市都發生過消費者在食用自熱食品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引發爆炸的安全事故。
隨著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逐步提升,自熱火鍋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21年中國自熱火鍋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不選擇自熱鍋的受訪消費者中,48.4%的人表示不吃自熱火鍋,是因為操作繁瑣、加熱包存在風險,45.2%的人表示擔心生產廠家資質及食品安全問題。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莫小仙還需要面臨自熱火鍋行業消費需求轉弱,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蠶食的境遇。
中信證券近日發布的《食品飲料行業2021年10月阿里系線上數據點評》顯示,2021年10月,自熱火鍋行業的銷售額為0.6億元、同比減少66.9%;1-10月,行業銷售額為7.8億元,同比減少47.9%。其中,莫小仙10月的銷售額為689萬元,1-10月的銷售額為1.5億元,同比減少55%,市占率減少1.4%,降至8.9%。
突圍不易
自熱火鍋雖近幾年才火爆起來,但早在2015年就有企業涉足。
從時間線來看,2017年8月才創立品牌的莫小仙,入行并不算早,但卻踩到了行業風口,再憑借行之有效的低價策略和大單品策略,莫小仙在短時間內創造了不菲的成績——“2018年一躍成為淘寶自熱火鍋品類銷售排名第一品牌”,“2019年銷售額突破4億元”,“三年之內做到了自熱食品領域的頭部玩家之一”,這些都是市場和行業給予莫小仙的認可和反饋。
只是,自熱火鍋的“春天”似乎過于短暫。事實上,從2020年下半年,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外賣、堂食回歸,以及預制菜等主打懶人市場的行業興起之后,消費者對自熱火鍋的消費就開始轉弱,增長明顯放緩。從自熱火鍋2021年1-10月阿里系的線上銷售數據來看,行業基本已進入延續負增長的態勢。
除了受行業大環境影響,競爭對手們帶給莫小仙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對比2021年1-10月阿里系的線上銷售數據,三個頭部品牌自嗨鍋、海底撈、莫小仙的銷售額分別為3.9億元、3.0億元和1.5億元,市占率分別為27.1%、18.8%和8.9%,由此可見莫小仙與前兩名的差距,且一時或難以跨過。
除了前面的“標兵”,莫小仙之后還有“追兵”。
排名在莫小仙之后的,既有食族人等新消費品牌,也有小龍坎、德莊等火鍋餐飲企業;還有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休閑零食品牌;更有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食品龍頭企業。
一定程度上,在準入門檻并不高、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自熱火鍋賽道,護城河并不高的莫小仙,想保住當下的位置也絕非易事。
論消費者心智和產品的創新,它不及同為新消費品牌的自嗨鍋,經過三年的強勢進攻,自嗨鍋已成功將自身與“自熱火鍋”劃上了等號;論供應鏈的優勢,莫小仙不及海底撈、小龍坎等火鍋餐企;論渠道優勢,雖然莫小仙在線下已合作了600多個經銷商,終端渠道覆蓋至縣級城市,但也遠不及康統等方便食品的龍頭企業。
而這種“前后夾擊”的局面,在線下商超的陳列中也體現的十分充分。
快消君走訪了幾個大型商超和新興便利店,莫小仙與一眾方便食品陳列在一起,雖然其20元左右的售價與自嗨鍋、海底撈動輒30元甚至40元的價格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其陳列空間明顯小于二者,產品種類也遠不及二者豐富。
在便利店貨架上,莫小仙通常與其外形相似的“開小灶”放在一起。“開小灶”是統一旗下的自熱食品品牌,據統一2021年的半年報顯示,“開小灶”今年上半年依然呈雙位數增長態勢,“增長很不錯,還被臺灣的董事長表揚了”,一知情人士稱。
而在終端渠道已經覆蓋到的縣級城市,莫小仙的影響力也不及國民熟知度更高的海底撈。
湖北某地級市縣城的連鎖超市,在方便食品陳列區,零星幾盒莫小仙被淹沒在成排成列擺放的海底撈自熱火鍋中。“海底撈的產品比較豐富,賣得更好一些”,該超市的庫房部負責人表示,貨從倉庫發出去之后,海底撈的產品被帶回的可能性很小,但莫小仙在下沉市場的熟知度并不高,偶爾被帶回后就會重新發配到其他超市當臨期商品處理。
2020年,當自熱火鍋爆火的時候,業內曾出現過自熱火鍋能否會成為下一個方便面的討論。從如今的態勢來看,似乎已經有了答案。
瓶頸之下,很多品牌都在尋找新的出路,例如“自嗨鍋”已經升級成了“自嗨鍋出品”,在自熱火鍋的基礎之上,今年又陸續推出了“畫面”和“臭臭螺”兩個新品牌,分別向面條和米粉兩個賽道擴張,自嗨鍋的產品SKU已經有一百多種。同為新消費品牌的莫小仙,自然也在做品類擴張,目前已推出自熱火鍋、自熱米飯、速食粉絲、速食面條四大產品系列,但從其擴張的速度來看,顯然慢于擅長“快攻”的自嗨鍋了。
種種跡象顯示,想要保住現有的位置,莫小仙必須提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