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正在失去的「酸奶自由」
最近,尤倩收到了一張漲價通知單。她已經訂了七年送貨上門的瓶裝酸奶,這次的單子里寫著,近期共有九款產品漲價,每款提價0.3元。——實際上,以性價比、便利程度取勝的家庭訂購式酸奶,面向價格敏感人群,哪怕是幾毛錢的漲價,也慎之又慎。
雖然只有三毛錢,尤倩還是覺得「漲得挺多的」,她記得剛訂這款酸奶時,不過兩塊,這次已經賣到4元了。但她上班時愛喝Blueglass,這家店可以稱得上是酸奶中的「價格翹楚」,一杯「100%比利時黑巧植物椰子大麥若葉燕麥爆珠酸奶」的價格是42元,「100%比利時黑巧植物椰子膠原玻尿酸爆珠酸奶」稍微便宜點兒,一杯36元。
?
Blueglass的兩杯酸奶價格高達80+,配料可謂大有名頭。受訪者供圖
可在4元和42元之間,尤倩和一眾酸奶愛好者們感覺到酸奶的價格正在一路狂飆:商超的酸奶柜里,一眾產品的價格普遍躍過十元大關。隨意邁進一家路邊便利店,一款零脂肪原味酸奶售價16塊,一款桃子味風味發(fā)酵乳售價18塊8,還有兩款與「高蛋白」有關的酸奶,價格都在15元左右。
高價起自于2015年6月,當時還和哈根達斯同屬一個集團的酸奶品牌優(yōu)諾,第二次登陸中國內地市場,并把第一個入駐城市定在上海。為了吸引「高品質」消費人群,優(yōu)諾不僅喊出百分之百純鮮奶的口號,還將價格定在每135毫升8元上下。結果短短半年,優(yōu)諾就在上海拿下了10%的市場份額。
優(yōu)諾的好成績震驚了酸奶界。乳業(yè)分析師宋亮說:「優(yōu)諾稱得上高端酸奶的先鋒,它的市場表現太好了,給競品企業(yè)帶來很大震撼。」隨后,各大乳業(yè)紛紛搞起了對標,比如當時價格為7.5元一杯的光明賞味酪乳,就是光明乳業(yè)在2016年推出以爭奪華東市場的新產品之一。
高端酸奶就此一躍而起,品名和花樣不斷刷新。如今,乳業(yè)龍頭狂鋪高端線,即便是稍便宜的伊利和蒙牛的高端線常溫酸奶,售價也在5-10元左右。網紅品牌更是敢把價格定得高高的,按照9月11日某電商網站的價格,一鳴希有主義酸奶,每杯售價是11.9元;北海牧場LP28糖油脂新習慣酸奶,六杯45.8元;簡愛無蔗糖椰子酸奶,六杯69元;樂純三三三倍希臘式酸奶,還是六杯,賣到了92元……
想找一杯平價酸奶,越來越難,不管是商超還是電商平臺,愛好者們一邊扒拉,一邊疑惑:酸奶什么時候變貴了?我的酸奶自由去哪了?
?
平價的酸奶似乎不再常見。圖源視覺中國
02
東西變少了,價格更貴了?
和價格一樣看得人頭大的,還有酸奶品類。畢業(yè)于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的許一帆是多年的酸奶愛好者,同事們喝奶茶,他喝酸奶,還愛買一堆回來測評,再推薦給周圍的朋友。
又一次測評,許一帆拿著兩款價格懸殊的酸奶,習慣性地對比成分表:兩杯酸奶同樣來自卡士,一款添加了奇亞籽果醬、乳清蛋白粉、濃縮牛奶蛋白、白砂糖、各菌種等,賣7塊,另一款號稱0脂肪0蔗糖,只有生牛乳和各菌種,售價17元。他怎么看怎么迷惑:怎么東西變少了,價格還變貴了?
許一帆細看主要原材料,標注的都是生牛乳,菌種也一模一樣,都是常見的保加利亞乳酸菌和嗜熱鏈球菌等幾種;論口感,高價酸奶入口倒是會柔和細膩一點,但他感覺不到10元的差價何來。許一帆很好奇,17元一杯的酸奶是多出了原材料的成本,還是單純因附加概念而溢價?
這兩年,酸奶的細分種類越來越多,尤其是主打健康的酸奶,伴著時代焦慮成為主流,幾乎每個新品牌都有「零添加」酸奶,還多數承擔著品牌的高價角色。比如元氣森林旗下北海牧場的0蔗糖清甜風味發(fā)酵乳,135毫升賣9.8元;卡士的斷糖日記,130克的價格是9.9元。另外兩大網紅品牌——如實和簡愛的0蔗糖酸奶定價稍低一點,但也在8到9元之間。簡愛新出的「父愛配方」酸奶,更是在包裝上強調「生牛乳,乳清蛋白粉,乳酸菌,其他沒了」,大有多出一個成分,自家酸奶就輸了的架勢。
?
以「父愛陪伴」為主打的簡愛酸奶。圖源視覺中國
對此,分析師宋亮的解答更斬釘截鐵一些:「東西越少,在生產工藝層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也許原材料會好點兒,有時也會用一些過濾技術,但是這塊的成本相對來說沒那么高。」
比如說,為了讓酸奶的口感更加濃稠,低價酸奶會加入明膠,高端酸奶則會加入乳清蛋白粉,前者的成本在每噸3000元左右,后者每噸至少需要15000元。不過,這個以「噸」為單位的價格,折合到每瓶酸奶的實際成本中,無非也就是從幾毛錢增加到一塊錢。
「占大頭的是營銷費用。」宋亮以為。這些以低脂、無糖、健康為噱頭的酸奶,廣告鋪天蓋地,吸引了一批「喝酸奶不一定要舔蓋」的高消費人群,他們會看成分表,較高的定價也在承受范圍之內。但由于這類產品尚屬小眾領域,銷量不會太大,規(guī)模效益沒有形成。
「有些產品宣傳出來,就是糊弄人的。」宋亮說。除了零添加這個備受推崇的附加概念,還有各種各樣帶著「外國title」的酸奶,雖然分類方式看得消費者們眼花繚亂,但成分來來回回就是那些東西。
比如,俄羅斯風味炭燒酸奶,成分表沒有一個和俄羅斯有關,只是在更長時間的殺菌加熱過程中產生了美拉德反應,酸奶變成褐色;好利來的丹麥式酸奶倒跟丹麥有一點兒關系——使用的乳清蛋白粉是從丹麥進口的。
除了低溫酸奶,常溫酸奶界的兩個爆款單品在玩轉title上也是不遑多讓:安慕希希臘風味酸奶,并沒有用到希臘酸奶所強調的「乳清過濾」工藝,只是在食品添加劑的幫助下,讓口感更濃稠,達到「有那味兒了」的標準;還有國內大多數冰島風味酸奶,如芭蒂歐系列,只是用了從冰島來的嗜熱鏈球菌,但本質尚不屬于濃縮式酸奶。
可這些「套路」確實讓酸奶價格漲了不少,也給企業(yè)帶來了利潤。里斯咨詢顯示,早在2018年上半年,中國酸奶的銷量雖然同比下降,但銷售額卻還在增長,最大的貢獻者就是高端酸奶——數據說明,每升價格高于23元的酸奶帶來了近七成的總銷售額。
看起來欣欣向榮的酸奶市場,正因資本的大范圍入場,競爭愈發(fā)激烈。甚至,酸奶的場景正在不斷延伸,背后的附加值也越來越高。尤倩印象里,自己最常去的那家位于朝陽區(qū)溫特萊中心的Blueglass,旁邊就是星巴克,有不少人會在這兩家店里談工作或者約會。而就在今年7月,Blueglass酸奶獲得了B輪融資,融資金額超兩億。再早些的3月,簡愛酸奶完成了總計8億元的B輪融資。
但品牌的增加并沒有帶來銷量的增長,宋亮說:「事實上,整個酸奶市場的增速都在放緩。所以各大乳業(yè)在不斷地推細分,如『零添加』,目的正是在這個小眾領域也搶救一些份額。」
?
琳瑯滿目的酸奶,和單獨開辟的無添加酸奶區(qū)。饒桐語攝
03
酸奶內卷,價格上卷
顯然,原材料成本不是酸奶價格火箭式提升的關鍵。宋亮透露,像優(yōu)諾這樣的高端酸奶,哪怕是13到14元的定價,成本也不會超過4元錢,凈利潤至少是普通酸奶的2到3倍。
酸奶,尤其是低溫酸奶,保質期短,屬于快消品,各區(qū)域經銷商承擔的風險較高。因為如今各個乳業(yè)公司仍普遍采用經銷商體系,讓經銷商保持盈利成為維護這一體系運作的關鍵。
小陳是某大型乳業(yè)的員工,當被問及為啥高端酸奶的定價到了如今的地步,小陳很直接:「我們把一些產品做出來,就是讓經銷商去賺錢的。」畢竟只有高端酸奶的毛利才高,同樣的道理,還適用于冰柜里價格水漲船高的一眾雪糕。
在宋亮眼里,酸奶的定價更像一場比賽,依靠的是「市場表現」這一玄學。由于酸奶研發(fā)簡單、成本固定,對標同行是最簡單的方法,這也是市面上酸奶品類和價格都十分雷同的原因。如果某款酸奶「市場表現」還不錯,那就可以把價格再抬高一點,還不錯,就再高一點兒。因為定價走高而被市場淘汰的,「在過去都沒遇到過」,宋亮說。
某乳業(yè)的營銷員工劉凱斯,是最能感受到酸奶競爭加劇的人。剛剛過去的整個夏天,劉凱斯天天跑到各大超市檢查柜臺,再用公司配發(fā)的手機給酸奶柜的陳列情況拍特寫,偶爾還得跟超市老板稱兄道弟地拉關系。——畢竟,夏天的酸奶總是好賣一些,公司發(fā)到各個商超的補貼也少一些,要多刷刷臉,才能保住「地位」。
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容量有限的酸奶柜也卷了起來,「情況夸張到,超市貨架陳列位置的輸或者贏,已經成為公司考核我們個人工作成績的重要指標」,劉凱斯說,尤其是公司主打的高端產品,要讓站在酸奶柜前的顧客一眼就看到,「酸奶一般是按每豎排架給租金,高端酸奶毛利高,我們必須把最好的位置留給它」,至于包裝簡陋、顏值落后的平價酸奶,就只能等待人們從邊邊角角扒拉出來了。
換句話說,柜子里的酸奶不是越來越貴,而是出現在消費者面前,更顯眼位置的酸奶越來越貴。
?
放久的酸奶最終成為了促銷商品。圖源視覺中國
為了保證自家酸奶夠顯眼,有「搶占市場」的良好勢頭,劉凱斯頭都愁禿了:一線的鋪貨量是用高額租金堆出來的。光這個費用,就占據了營銷費用的20%,而對于進入高端商超的高端酸奶來說,這個數字則更大。他算了算,「高端商超的營銷鋪貨費用甚至是普通超市的10倍」。這使得高端酸奶營銷成本大大增加,之后羊毛出在羊身上,酸奶的價格不斷上卷。
目前,劉凱斯公司主推的也是走高端路線的零添加酸奶,從口味和銷量上看,尚不是時代的主流。哪怕是最先走「極簡風」的簡愛,創(chuàng)始人夏海通也不得不承認,自家產品依舊處在5%的市場份額之中,5元以下的酸奶還是會占據市場份額的大頭。
相比起來,高定價更像是酸奶廠家在激烈市場中的營銷手段。夏海通在某次主題交流中曾表示:「如果100克賣2-3元,起步會比較容易,但是可能很快就到天花板了,后來決定還是離主流價位帶遠一點。」
壓力又到了營銷人員這邊。劉凱斯說:「無糖酸奶價格貴、味道酸,在大家還不太接受這個東西的時候要去強推,給我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銷量呈現的結果就是不受歡迎。」一開始,商家看到這類新品還會首批進店,現在發(fā)現不好賣,越來越不愿意訂了。為了達到考核目標,劉凱斯得先仔細盤算一番自己和老板積累下的私人感情,再用更高的租金、更多的補貼,來保證高端酸奶們被消費者們一眼相中。
只是如今,八聯(lián)排酸奶依舊是大多數消費者的性價比之選。雖然自己跟商家們「吹」得神乎其神,但當劉凱斯自己要購買酸奶時,動輒10元、20元一杯的高端酸奶,也并不在他的選擇范圍之內。
酸奶越來越高端,定價越來越上卷,宋亮的態(tài)度是擔憂大過欣喜:「酸奶畢竟還是快消品,面向的是80%的大眾群體,如果所有產品都高端化,消費者干脆就不喝了,最終導致整個行業(yè)萎縮,頂端的5%銷售額高有什么用?」
不過,不管多高端的酸奶,都會有臨近過期的一天——對此,乳業(yè)公司員工小陳給出的「業(yè)內建議」是:只要沉得住氣,總能享受到買二送一的優(yōu)惠價。
?
圖源視覺中國
(尤倩、許一帆、劉凱斯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