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茶市場的瘋狂,正在這里重新上演。
新品牌們正在革傳統糕點品牌的命。
這個夏天,新中式烘焙品牌成了資本新寵。虎頭局完成近5000萬美元融資,紅杉、IDG、GGV紀源等資本競相投資,估值超20億元;自2020年8月開業至今,墨茉點心局已連續完成多輪融資,累計融資數億元,目前有19家門店,據《深燃》,其估值已超20億元;南京的瀘溪河雖還未傳出融資消息,但超140家店鋪的規模,已經讓不少投資人躍躍欲試,有消息稱目前瀘溪河估值已達50億元。
此外,軒媽、鮑師傅等多個烘焙品牌也同樣受到資本關注,前者在4月完成了超億元B輪融資,后者據稱估值已超百億。
排隊幾小時買奶茶、面包的年輕人,如今開始排隊買桃酥、麻薯。中式烘焙,這個曾被創業者們忽略的賽道正在飛速崛起。
與其他網紅品牌相比,新中式烘焙品牌有何不同?為何能在短短幾年內就達到數十億估值?這陣投資熱潮又能夠持續多久?
01
資本瘋搶新中式烘焙
在長沙,新中式烘焙店成為了旅游者們新的打卡地。
“排隊2小時,終于拿到剛出爐的麻薯,拉絲實在太誘人了!”“終于吃到桃酥了,排隊一小時也值得!”“什么神仙糕點店排隊排到大街上啊?還好我已經排完了!”
北上廣流行的奶茶配歐包,在長沙,變成了茶飲配糕點,曾經的土味愛好,如今已成“國潮復興”。墨茉點心局、虎頭局、吳酥生等店鋪,在旅游博主的動態中頻頻出現。
消費者在排隊光顧,投資人們也在爭搶著進場。
2020年6月才成立的墨茉點心局,成立一年時間就完成今日資本、清流資本、元璟資本、日初資本等在內的多輪融資,總計融資數額達數億元。最近一次是“風投女王”徐新掌舵的今日資本出手,據官方微信,墨茉點心局目前只有19家門店,而包括《深燃》等多家媒體報道稱,其估值已超20億元。
?
墨茉點心局門店
2019年成立的虎頭局,也在今年連續拿到了天使輪和A輪融資,紅杉資本重倉。
2016年創立于廣西的蛋黃酥品牌軒媽在4月份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今年天貓618,軒媽天貓店銷售額近2500萬,拿下傳統糕點類目第一。
?
此外,2013年誕生于南京的中式糕點品牌瀘溪河,成立于2004年的網紅糕點品牌鮑師傅,以及吳酥生、廣聯申、詹記等一批糕點品牌,也在重新被市場關注。
02
從“老掉牙”到年輕人新寵
烘焙品牌年年有,為什么今年這么火?新品牌對經營業態和產品的成功改造是主要原因。
說到中式烘焙,傳統糕點絕對是市場主流。北京的稻香村、上海的杏花樓、杭州的知味觀……從古色古香的品牌名,到千篇一律的中式樓閣和店面裝潢,處處都透露出一個信息:老套。
相比這些老式糕點店,年輕人往往更喜歡西式面包店。過甜的口味和數年不變的糕點類型,與如今年輕人喜歡的健康、新鮮口味背道而馳,在社交平臺上,甚至有人將其稱為“活化石”。多數時候,它們只能作為特產和禮節出現。
新中式烘焙品牌的出現,扭轉了這一局面。
前幾年鮑師傅大火時,靠的主要是肉松小貝這一爆款產品,但在門店裝潢上,和普通糕點店并無太大區別。
而現在,相較于景區、街邊,新品牌更愿意出現在繁華商場內。明亮的燈光、通透的格局、精致的擺盤,與傳統糕點店鋪大相徑庭。
在裝潢上,它們更是極力突出個性。比如墨茉點心局、虎頭局,都主打國潮特色,夸張的霓虹燈、炫目的色調、巨大的宣傳畫報,傳統中透出一股時髦勁兒,這正是Z世代們喜歡的調性。消費者在曬吃的同時,也熱衷在店門口拍照打卡。
?
虎頭局門店
新品牌也開始嘗試新的營銷方式:產品限量供應、品牌聯名整活、小紅書抖音微博全網傳播等,與喜茶、奈雪等網紅品牌如出一轍。
從產品出發,這些品牌正在培育新的飲食消費習慣。
以奶茶為例。2010年之前,中國大陸地區喝的奶茶幾乎都是沖泡類,但自從現調奶茶出現,沖泡類奶茶的市場份額就一路下跌,消費者對奶茶的認知也從沖泡轉變為了現調。
在新式中點門店中,“現制”概念也同樣被搬了過來,“前店后廠”成為主流。
在店里,消費者看不到工廠統一配送的包裝糕點,也看不到十天半個月前的生產日期標簽,“剛出爐”“熱乎的”這類詞匯在點評類網站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而此前,這類詞匯往往會出現在網紅面包店里。
?
墨茉點心局里的手工烘焙行
營銷到位,產品創新,讓新中式烘焙品牌受到年輕人們的熱捧。而優秀的經營模型,是投資人們排隊入場的關鍵原因。
據晚點late post報道,墨茉點心局目前單店單月營收約 100 萬元,單店面積在 60-80 平方米,凈利率約 20%,毛利率超過 60%,一家店在 6 個月內就可以回本。
虎頭局也不遑多讓。其創始人胡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盡管才開了8家門店,但成熟門店的坪效已上探到2萬元,53平米大小的店面,單月營收最高達到127萬元。
烘焙是門好生意嗎?
如今的新中式烘焙品牌們風頭正勁,但要將當前的巨大客流量轉化為長久的動力,挑戰不小。
中式烘焙發展到現在,產品種類已基本固定,配合標準化的生產工藝,店鋪可以快速落地和擴張。但這也意味著,想要在產品本身做大創新,不容易。
例如,傳統糕點代表月餅,每年的創新幾乎都集中在口味上:鮮肉、榨菜、咸蛋黃、芝士,輪番上陣。餡餅、蛋撻、泡芙也不例外。這類產品創新的確有噱頭,但復制門檻非常低。
從去年以來,網紅奶茶品牌們紛紛對小眾水果下手:香水檸檬、春見、油柑、黃皮等等,但每一次口味創新,都會被整個市場迅速跟進,而話題度和產品生命力,也僅有幾個月時間。
新中式糕點品牌也同樣陷入了產品同質化的局面中,同在長沙的墨茉點心局和虎頭局尤為明顯。老婆餅、麻薯、泡芙、蛋撻,無論從外觀還是口味,差距并不大。
?
小紅書網友的糕點測評動態
今年5月的天貓全球美食盛宴上,凱度洞察高級研究總監林峰發言稱,食品生鮮品牌想要創新,不僅要滿足感官需求,更要在更高階的健康、更多維的情感上下功夫。
?
產品研發上拉不開差距,誰先搶占了市場,就成為贏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拿到融資的品牌們,第一件事就是擴店。墨茉點心局的創始人王丹,在拿到今日資本融資后,就透露出要開啟全國性擴張之路。7月剛拿到融資的虎頭局,也表示要全面推進門店開拓進度,年底計劃門店數要提升到30余家。
除了線下市場,電商零售渠道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奶茶品牌如奈雪的茶、喜茶乃至茶顏悅色,近年來已開始在天貓渠道發力,研發零售新品,讓品牌的影響力擴展至門店未到之處。據悉,虎頭局也在籌備電商業務,年內計劃營收2500萬元。
事實上,無論是產品邏輯,還是擴張策略、營銷邏輯,中式烘焙都在向奶茶靠近。而奶茶行業經歷的內卷,在中式烘焙這邊,也來的更為迅猛。
對新中式烘焙品牌而言,生長土壤肥沃,但不是每顆種子都能發芽。在這個賽道中,誰能成為烘焙界的喜茶和奈雪,還有待時間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