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最后一批90后大學畢業,跟隨著“學姐”飽妹的步伐,邁入打工人的生活。
小時候雖然不會賺錢,但格外地會攢錢。一毛五毛的,一塊兩塊的,最后都變成學校對面小賣部里各種各樣的零嘴兒。
沒現在這么多花樣,也不講究高品質,幾毛錢就能擁有簡單的快樂。
小時候好不容易攢足了錢才能吃到的食物,長大后賺到了錢卻很少再吃,有些也吃不到了。
今天跟著飽妹坐上時光機,逆天改命,逆轉時光,再做一回小孩子。
九零后的大朋友們,請觀賞你的童年零食簡史。
1990年
這一年,西班牙友人高樂高進入中國,意外地沒有水土不服。經典的巧克力口味是無數人的“可可”風味啟蒙,牛奶里不放個幾勺根本喝不下去。
要說小時候最羨慕誰?必須是劉星啊!他家里有永遠喝不完的高樂高,配上抹了黃油和草莓醬的面包,是當時最洋氣的早餐。
?《家有兒女》
還是這一年,福建一個做果凍的公司成立,后面還喊了林志穎來站臺。也許不老男神的凍齡秘訣就此發現,“親親我的果凍”,你也可以擁有果凍般Q彈軟嫩的肌膚。
1991年
古早奶糖三巨頭之一的喔喔奶糖出生。小小年紀領略不到super愛豆的美貌,但能記住甜滋滋的奶糖。
回憶一下,你對周渝民的第一印象,是不是他的奶糖非常“好吃喔”?
1992年
三種分別“代表”了婚宴、火車站和春節大禮包的食物誕生了。
祖籍河南的奶糖巨頭——金絲猴,成功在全國人民的婚宴上現身說法。那個裝滿了奶糖的喜糖袋子,成為孩子們期盼婚禮的理由。
“三顆金絲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的廣告詞也很深入人心。曾經被成功洗腦又討厭喝奶的飽妹認真地日進三顆,欺騙自己今天也喝了一杯牛奶呢。
同年,yyds康師傅紅燒牛肉面隆重誕生,不久后就榮登“火車上必吃美食”第一名,并稱霸火車站便利店銷量榜單多年。哪次坐火車少了它,就像坐了一趟假火車,是不完整的!
時至今日,它還像當初那句slogan——“就是那個味”!仍然看不見牛肉,只看得見“好吃”。
從年頭旺到年尾的旺旺也成功“登陸”湖南,旺仔雪餅,旺仔仙貝,旺仔qq糖……春節大禮包,一次頂一年!
還有旺仔牛奶,小時候干杯的快樂是“小紅罐”給的。
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童年朋友叫旺仔!
1993年
上好佳蝦片開始生產,在此之前蝦片都是菲律賓的。好像薯片就是垃圾食品,但蝦片不是,總能躲過媽媽的搜查。
做長鼻王的大恩食品成立。酥脆的外殼在咬下的瞬間化在嘴里,包裹著蛋黃夾心,咸咸甜甜,好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同年,另一個果凍杠把子出現——“果凍,我要喜之郎!”。
cici果凍爽說是國內含凍飲品界的第二,估計沒人敢稱第一。
大杯的果肉果凍果然還是最喜歡蜜桔味,大顆真實的橘子瓣從中間咬斷,不小心就濺了滿嘴汁兒。
散裝的小果凍是春游標配,從包里摸出來跟拆盲盒似的,乳酸系列還是水果系列全憑運氣。
?

▲此時的小朋友還吃不到“美好時光”海苔
還有大大卷,小時候買一卷恨不得天天嘴里叼著,幻想著能吹出奇大無比(如圖)的泡泡。后來還給了玩具贈品,又多了一個買它的理由!
江蘇的梁豐食品劍走偏鋒,搞起了“仙丹妙藥”。
他家的麥麗素又便宜又好吃!是武俠扮演小游戲里的最佳道具。
拋去春節霸主金幣巧克力,誰也不影響麥麗素成為國產巧克力界的絕對中二領袖。
1994年
來自意大利的比巴卜泡泡糖殺入國內,迅速流行,與大大泡泡糖一決雌雄。
想不到吧,它跟阿爾卑斯、曼妥思是一家!
1995年
紅牛飲料被引進中國,成為考場和運動場上最耀眼的新星,桌上不擺一瓶,運動包里不備一瓶,心里就是不踏實!
祖籍天津的狗牙兒和祖籍馬來西亞的咪咪蝦條也出現了。沒錯,咪咪是進口貨!上學那會兒都是一次性買一大串,一小袋兒就能吃好久,嘎嘣脆!
二十年過去了,狗牙兒幾乎絕跡。咪咪蝦條還是5毛錢一包,不爭不搶,深藏功與名。
1996年
中國開了第一家哈根達斯,坐標上海南京東路。一個球30塊錢的神奇價格讓它在一眾洋快餐中脫穎而出,屬于過生日都吃不到的那種奢侈。
奧利奧開始展現它“扭一扭,舔一舔”的巨大魅力,不過很多舔完的小孩都轉成了“只吃奧奧不吃利”黨,“利”實在是太甜了!
“泡一泡”倒成了父母哄騙孩子喝牛奶的一大神器(這才是爸爸的秘密吧),畢竟浸泡了奧利奧的牛奶是牛奶最好喝的時刻,尤其期待杯底的奧奧碎!
同年,健力寶迎來了最最黃金的年代,銷售額接近60億——差點把兩樂擠出中國市場可還行?在座的每個人都貢獻很大!
直到現在,很多人仍認為,中國再沒有第二款飲料能擁有當年健力寶的統治力,真·國民飲料。
1997年
「蜜雪冰城」的前身出現,那會兒它還是個鄭州路邊賣刨冰、奶昔、圣代的不起眼小店,叫「寒流刨冰」。
現在它的線下門店超過7000家,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茶飲品牌。
這一年,娃哈哈AD鈣奶在加拿大展出,現在我們解鎖了“一件四連擊”的快樂秘訣。
它的礦泉水廣告包攬了當時所有的樂壇神曲:景岡山《我的眼里只有你》、王力宏《愛的就是你》《愛你等于愛自己》《心中的日月》……你可以沒喝過它家的礦泉水,但不能沒看過它家的廣告!
韓國的好麗友這時也在中國誕生,“好麗友,好朋友!”同一首歌,他們唱了二十多年。
快看!廣告里那個西瓜頭的小男孩兒,是9歲的四字弟弟啊。
1998年
這一年是辣條元年,第一根辣條在湖南平江誕生。是的,辣條的歷史比你想象的要短,至少在你八歲前,小賣部里還沒這個東西。
▲鄭重聲明:辣條不是塑料,是面筋!
同年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特大洪災,湖南大豆產量銳減,很多做辣條的平江人跑到小麥原料更豐富的河南創業,做起了面粉食品。
其中有一人叫劉衛平,后來鼎鼎大名的衛龍之父,他在河南漯市開出了中國最大的辣條公司。
▲就是這個帥哥,吃辣條不會變丑!
不管小時候吃到的第一包辣條是什么牌子,最后大家都回到了衛龍的懷抱。真懷念大夏天里撕著辣條、被辣得滿頭大汗的情境。
2000年
千禧年,大概全國的小學生弄潮兒都開始癡迷于“干面”和“拆盲盒”——收集干脆面里的卡牌。小浣熊、小當家和遲到的魔法士,我愿稱之為干脆面界的半壁江山!
最開始(1995年),“小浣熊”還不叫“小浣熊”,而叫“統一干脆面”,只有雞汁味。包裝正面印著經典的“沙漠金字塔”,不久后換成了“長城”。里面的配對卡只有星期貼紙、亞洲七日游貼紙等。
▲同為九零后,三年一代溝是存在的
直到1997年,才更名為“小浣熊干脆面”,贈送的配對卡換成了大家為之瘋狂的水滸卡。
可還記得課間那些不為人知的“交易”?說吧,幾張能換林沖和武松?
后來呢,零食變得越來越多。
有明星都愛的網紅甜點,
有奇葩口味的膨化食品,
有五顏六色的飲料,
還有貴到離譜的雪糕……
長大后的我們賺到了錢,也有了更多更多選擇,但才發現有些味道再也買不到了。
它們屬于童年,屬于那個容易獲得滿足和快樂的年紀,和溜走的時光一起,成為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