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連鎖面包店快倒下了。
7月7日晚間,杭州知名的烘焙連鎖品牌浮力森林在官方微信號發布通告稱,因經營策略調整,7月8日起關廠閉店,為期三個月。
圖片來源:浮力森林官方微信號
浮力森林隸屬于浙江浮力森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前身為杭州心隆食品有限公司,2000年12月成立。2015年,杭州心隆食品改名為浙江浮力森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掛牌新三板,3年后摘牌。浮力森林連鎖店在杭州已經有20年的經營歷史。
據《錢江晚報》報道,浮力森林此次關店行為非常突然,許多門店前一天還在正常營業,沒有任何要關店的跡象。一家在7月7日下午五點關掉了門店的加盟店店主告訴《錢江晚報》:“當天早上還收到了從工廠配發過來的面包。工廠的工作人員還說,下午還會有一批面包送過來。但是到了下午,就沒消息了。五點鐘之前收到了來自浮力森林工廠的一紙公告。”這條公告外,他沒有得到任何來自浮力森林公司官方的解釋,他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
這不是浮力森林第一次關廠、閉店。
2020年7月12日,一則浮力森林“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在網上流傳,信中談到企業受疫情影響現金流存在困難,造成工廠停產、門店關閉。當晚,浮力森林緊急回應稱,網傳致員工信未經公司管理層審議,造成消費者擠兌,部分門店遭破壞,公安部門已介入調查。而關店停產的原因則與市面上大量出現的假充值卡有關。此次關店總時長72天,同年9月20日,浮力森林在官微宣布杭州22家浮力森林重新開業。
實際上,大面積關店的老牌連鎖面包店不止浮力森林一家。
不久前,宜芝多也曝出大量門店突然停業的消息。6月24日晚,宜芝多回應聲明稱,宜芝多品牌因經營策略調整導致關廠閉店事件,并稱“正在努力尋求方法復工復產”。
我們此前也報道過,2020年宜芝多就曾在1個半月內關掉了上海地區的70多家門店。當時,上海宜芝多各處地鐵站門店關停通知中給出的關店理由是“地鐵店因合同到期”。實際上,更關鍵的原因,在于疫情導致收入銳減,造成了資金鏈的緊張。
今年,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也對媒體承認,從2020年開始,宜芝多陷入資金危機,目前拖欠員工800多萬元的工資,以及供應商的貨款,導致如今的閉店危機。“大概需要4000萬,就能活下來。”
據天眼查APP最新信息顯示,宜芝多累計被執行金額超337萬,此外,還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被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且關聯多條限制消費令和法律訴訟,多數案件涉及勞動爭議和買賣合同糾紛。
圖片來源:CFP
疫情無疑對烘焙行業產生了重創,使得2020年以來,行業內的關店潮洶涌。界面新聞盤點發現,原麥山丘、克莉絲汀、可頌坊、貝思客等品牌都發生了部分或全面關店的情況。
不過,疫情只是導致關鍵的原因之一,更關鍵的問題在于行業的“頑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我們此前分析過,中國烘焙行業的集中度偏低。根據統計數據,中國烘焙行業CR5(行業排名前五企業的市場集中度)僅為10.4%,對比日本,后者的烘焙行業CR5達到了88%。目前內地市場上,還仍然沒有哪個品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連鎖,好利來在全國有800多家直營門店,北京門店最多,其他分布在東北、華北、四川等地;味多美主要集中在北京;而上市公司克莉絲汀的門店主要集中在上海。
同時,它們也面臨品牌老化的問題。上海食品協會常務副會長高克敏曾在接受《上觀新聞》采訪時提出,創新不夠是這些品牌的通病,面對新生代的消費群體已經成為市場主流,沒有做出及時的變化。
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也對界面新聞表示,“傳統的烘焙品牌市場面臨著新型茶飲+烘焙復合型門店、便利店(7-11)、咖啡店(星巴克)等的多維競爭,遭遇很大的挑戰。”這些年輕品牌在營銷上早已摸透了消費者的心思,非常熟悉小紅書種草、線上線下聯動等玩法。
中國烘焙市場具有千億級市場的發展空間。浮力森林、宜芝多等傳統烘焙品牌想要自救,必須突破現有經營模式,重視產品創新和差異化,同時在營銷上下功夫。好利來此前就與喜茶聯名推出阿華田爆漿球、阿華田雪頂戚風等多個爆款單品,通過社交媒體重新獲得了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關注。
現在從消費者反應來看,浮力森林和宜芝多其實尚未走到絕境,至少對那些持有提貨券和消費卡的顧客而言,他們并不想看到品牌們就此“倒閉”。不過,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風波,如何挽回消費者的信任也是品牌們面臨的又一難題。
圖片來源:CFP
6月28日晚間,宜芝多發布了“關于消費券登記補充聲明函”,宣布由門店登記改為線上登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