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siwce"><nav id="siwce"></nav></cite>
  • <strike id="siwce"></strike>

    ​雞胸肉、金槍魚都變薯片了?薯片是點了什么鬼進化路線?

    商業數據研究所
    2021.07.12
    ?


    2021年,各大微博號都在發“螺螄粉、雞胸肉、金槍魚進軍薯片圈!”,不少人看的頭暈,這種薯片他正經嗎?能吃嗎?

    時間回到1987年,美國的“肯德基家鄉雞”進入中國,老百姓們看新聞看的頭暈,美國家鄉雞是什么雞?他正經嗎?難道也是洋人一樣是紅毛?

    “肯德基家鄉雞”開業當天,無比樸素的秧歌隊登場,詮釋了“家鄉”兩字,而店內的炸雞、土豆泥詮釋了“美式快餐”,但此時的美式快餐,還少了點東西。

    1992年,麥當勞進入中國,帶來了肯德基遺落的美式快餐靈魂:薯條。

    鍋內,被整容成條狀的馬鈴薯在鍋中浮沉,被金黃色的油脂包裹,逐漸升溫、翻滾。鍋外,所有人的鼻子都朝向一個方向,喉結上下滑動,房間內只剩吸氣、咽口水的聲音。

    油與馬鈴薯就是工業美食界的最佳CP,沒有人能抵抗油炸后的薯條,色、香、味登峰造極。

    有多少人愛薯條的香氣,就有多少人痛恨薯條的7分鐘賞味期”,出爐7分鐘后口味會糟糕的麥當勞都不好意思賣。

    店內,拿起薯條刷個短視頻,薯條可能就已經在手中疲軟。外賣到手,薯條總會塌在包裝內,薯條注定很難在家里縱情享用。

    而薯片,則是油炸馬鈴薯攻入家庭的急先鋒。

    1987年肯德基讓咱們認識到了什么是洋快餐,同年美國冷凍薯條進口量28t,而到了1997年進口量暴增到了15000t。

    可薯片的發展幾乎停滯,90年代后期國內才有企業制作薯片,之前全靠進口,而進口產品的價格讓薯片在當時成為奢侈品。

    初入中國的薯片:

    貴族標識

    90年代,品客薯片的工作人員發現一片兒他們還沒進入的市場,突然出現零星粉絲,品客開始逐漸注意到這片忽視的市場:中國。

    1994年,當時已經是金雞獎&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的李秀明收到了一份禮物:兩罐從美國來的薯片。

    虛假的粉絲是吃完夸兩句,高情商的粉絲吃完還會送朋友點東西,而影帝級的粉絲,選擇吃完就創業。

    年近40的女影帝李秀明吃完薯片后,就愛上了這款洋氣的零食,而恰逢李秀明在思考自己的后半生,低頭看著手里的薯片“這么好吃的東西,國內居然沒人做?要不我自己做個薯片品牌?”

    影帝創立了火爆一時的“大家寶薯片”,3年后世界薯片巨頭品客終于通過正規手續進入中國,老對手樂事也尾隨而至。美國的薯片戰爭蔓延到了中國,但這場薯片戰爭早不僅是兩個外企的游戲。

    2000年,“大家寶薯片”國內銷量已經不遜色于品客,2002年,為了打贏這場對品客的戰爭,百事斥巨資收購“大家寶薯片”。百事在國內開始嘗試利用樂事+大家寶,高端低端雙品牌包夾品客。

    同年,品客母公司寶潔大中華區總裁變動,調來了在俄羅斯工作多年的高管,新高管認為品客在國內的問題之一是價格太高。

    品客剛進入國內時一筒薯片售價15元,在零食普遍1-2元一袋的年代,拿著品客薯片的小朋友,比拿著熱狗的王思聰還顯眼。

    高管團隊調整后品客迅速降價,從15元降到10.9元,但銷量并沒有如愿暴增,不是咱們不在乎這4塊錢,是品客的競爭對手樂事太狡猾了。

    樂事當時在中國使用的是細筒,一筒是120克,而品客是180克,兩者成本控制能力接近,而樂事靠著省下的60克,單筒價格可以永遠都比品客低。

    記者在某超市實地對比,品客180克紙桶裝售價10.9元,樂事120克紙桶裝售價8.4元,某國產110克桶裝薯片售價5.6元。

    美國品牌之間打得火熱,國內品牌與華人掌控的品牌也躍躍欲試,想分一杯羹。

    1994年左右,一家老板是華裔的菲律賓企業,買來了日本的技術,在中國建廠賣歐美風格零食,還被很多人誤認為是中國本土企業,這位“混血王子”就是上好佳。

    上好佳進入中國4年后推出了第一款薯片,定位佐酒零食,后續又推出酸奶酪口味的薯片,這種口味在今天也算前衛(黑暗)。

    當時一眾膨化食品食品定位非常明確,奇多等普遍會送小玩具,來吸引小朋友去買;上好佳這幾款的重量普遍比同價位的要多20-50%,針對的可能是我這種日常計算單位價格的社畜。

    但我很好奇一點,當年真的有人用薯片當下酒菜嗎?花生毛豆就這么沒面子的嗎?

    薯片:

    “愛賭才會贏”?

    上好佳薯片面世后沒多久,盼盼集團研發出新型薯片:“慢速變性薯片”,這幾個字拆開我都認識,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盼盼的薯片的確獨特,薯片更厚實,口感和傳統薯片完全不同,走大包裝、低價格的性價比路線,一直走到了今天。

    雖然時間沒能改變他的包裝風格,但還是留下一些蹤跡,薯片從最開始的118克逐漸變成108克、100克,再過2年可能就88克了。

    其實盼盼和小米有一些神似,兩者從事的行業沒有一毛錢關系,但都是靠主打性價比的產品崛起,又有同一個“升級夢”。

    但不太一樣的是盼盼的老板是福建人,信奉“愛拼才會贏”的閩商精神,甚至曾經說出過“俗話說光腳不怕穿鞋的,等穿上皮鞋了,我認為創新的膽子應該要更大”。

    我猜盼盼掛有寧德時代同款書法作品:賭性更堅強。

    盼盼進行了一場薯片圈前所未有的豪賭,薯片圈有人走性價比路線,壓低單位價格;有人做1元小包裝;也有人贈送小玩具“誘惑”小朋友來購買。唯獨沒人嘗試主打健康屬性,吸引家長為孩子買。

    盼盼抱起自己賣薯片攢下的零錢,紅著眼梭哈到這片藍海。

    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期盼就是健康成長,恰逢社會風氣也在推廣多喝牛奶、多吃雞蛋,讓孩子變高、變壯。盼盼索性直接把牛奶、雞蛋這倆出鏡率最高的“國民補品”,加到薯片中做出了蛋奶薯片。

    不光改進產品,還請了徐靜蕾代言,在各大衛視播出廣告,可能是因為蛋奶薯片價格比常規薯片貴了20-40%,最終沒多少人買單,大量產品滯銷。

    咱們琢磨琢磨,薯片本來就是公認的垃圾食品,往垃圾食品里面加點雞蛋牛奶,就能變健康食品?家長可不吃這套,漢堡里面有蔬菜、牛肉、芝士、面包,也沒家長買漢堡給孩子補身體呀。

    餐廳里的大拌菜賣8元,加個金槍魚能賣10元,但如果叫金槍魚沙拉,那就可以賣48元,真想按健康食品去賣,至少要換個名字。

    隨著時間的發展,國產薯片品牌越來越多。不少經典產品現在還能買到,比如東北與云南人共同的童年回憶:天使薯片,口味獨樹一幟,在歐美也能買到;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的子弟薯片;JAY迷最熟悉的可比克都逐一登場。

    進化吧薯片

    當年最奇特的薯片口味也就是黃瓜味了。但這兩年薯片研發人員可能受了點刺激,櫻花、栗子、楊梅、奶茶各種神奇口味誕生,模仿的還算到位。

    但像螺螄粉這種特殊口味,氣味能不能別拿捏的如此精準?

    有時候我也感覺薯片口味快山窮水盡了,酸甜玫瑰、青檸、牛油果這類口味輪番上陣,但再山窮水盡也不應該弄味道比螺螄粉味道還刺激的薯片吧?

    我煮個螺螄粉,狗子只是躲陽臺,聞了這螺螄粉薯片狗子都直接打開馬桶蓋吐了。

    螺螄粉這種詭異口味還只是薯片的常規進化,健康方向才是薯片的超進化路線,進化幅度大概相當于諾基亞從賣手機轉型賣軍工。

    ?

    薯片:

    我變健康了?

    國內最早嘗試讓薯片變健康的就是前文提到的盼盼,結局大家也都很熟悉了,做蛋奶薯片虧的褲衩都沒了。

    既然針對小孩子做“健康薯片”失敗了,那能不能針對成年人做“健康薯片”?

    先分析一下咱們自己的需求,我不敢瘋狂吃薯片、薯條、炸雞、甜水,就是因為怕其中的脂肪轉移到我腰身上,怕高鹽油炸食品讓我身體、顏值變差。

    薯片想“健康”起來就需要解決其中一個或多個焦慮點,如果某款薯片熱量比別的產品少了50%,口味和價格還差不多,我肯定只買這款薯片。

    如果薯片里面加了類似煙酰胺的東西,吃了能讓我皮膚變好,能補上我熬夜產生的“皮膚健康虧空”,姑娘們能直接買斷貨。

    而這些早就有商家做了,畢竟沒有誰比資產家更懂怎么賺錢

    前幾天逛超市,走到薯片區我眼睛都直了,這是樂事出了血腸口味薯片,還是直接把血腸切片放薯片桶里面賣?走進一看才發現是黑松露薯片,近視眼的恥辱事件+1

    雖然沒搞出血腸薯片,但在薯片搞的幺蛾子不比血腸薯片小。早期只是山藥薯片,用山藥取代馬鈴薯,想用山藥的健康屬性忽悠我多買點,但我一看熱量每百克2100+千焦,健康個什么?

    而今年新出的芋頭薯片熱量高達每百克2400+千焦,常規馬鈴薯薯片也才每百克2200+千焦,這芋頭薯片熱量比馬鈴薯薯片還更高……

    ?


    芋頭、山藥薯片說白了就是利用我們對兩種食材的認知,讓我們誤以為用這種原料制作的薯片更健康。

    除了用印象里更健康的食材外,薯片還有一種健康化的進化路線,用肉!雞胸肉、鱈魚肉薯片都是直接奔著健康食品去,用著元氣森林同款的30。

    看著挺健康的,但價格對錢包有點不太健康,135克樂事原味12.70.095/克;78克鱈魚薯片49.8元,0.64/克,0.64/0.095=6.74。

    鱈魚薯片比樂事薯片貴了近7倍……

    元氣森林火是因為價格和其他碳酸飲料比起來沒貴多少,賣4元和5元錢的區別而已,而鱈魚薯片和正常薯片價格差以及到了肉眼可見的地步。

    (樂事薯片理論上還能湊夠199元立減100元,但考慮到大部分人薯片消耗量,這百來包薯片估計要吃到過期,就沒計算在內。)

    而且口感比起正常馬鈴薯薯片也差了不少,既然如此,我為什么要花7倍的價格去買不好吃的薯片?至于健康,我都買薯片了你和我說健康?

    這還不算完,還有更貴,針對媽媽和寶寶的金槍魚薯片,150克售價113元,約合0.79/克,已經是樂事薯片的8.4倍了……

    不過已經比盼盼當年的“蛋奶薯片”進步了一些,他們包裝上自稱是“魚脆”,能和薯片拉開差異,不過在電商平臺都加上了“金槍魚薯片”的名字。

    看著薯片材料越來越稀奇,我就好奇一件事情:薯片的定義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說是用馬鈴薯制成的油炸薄片食品,那多年前就有企業用山藥、芋頭頂替了馬鈴薯片,隨后雞胸肉、魚肉也加入其中頂替了馬鈴薯。

    如果你說是薄片造型的油炸食品,那好麗友的薯愿薯片,既不薄也不是油炸,你要把人家從薯片隊伍里開除?還有大波浪薯片這類異型薯片也要被開除?

    現在不能用工藝(是否油炸)、原材料(是否用馬鈴薯)、造型去定義薯片,那就只能定義成咸口的脆爽片狀物體?

    每個陣營對薯片的標準都不一樣,反正我是定義自由派,薄片就算薯片。

    一切皆可被定義為薯片,但打開薯片,躺在床上拿起ipad看劇時,手中的薯片再也沒有童年回憶中的好吃,薯片的進化并沒有讓美味加倍。

    童年的歡愉不是來自薯片,而是來自身邊的家人。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商業數據研究所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 国产精品蜜芽t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91精品在线国产|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观看软件|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9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精品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