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長沙,儼然成了消費領域的福地。
去長沙,已經成為中國VC圈一股潮流,“大家都跑去長沙找機會,考察消費品牌。”
不久前,長沙地標之一——超級文和友被爆出完成了5億元B輪融資消息,估值超100億元。
這座網紅城市儼然成為了消費獨角沃土——茶顏悅色、零食很忙、三頓半、興盛優選......皆是誕生于長沙。
長沙的熱度,也吸引了風投女王徐新的出手。
據媒體報道,今日資本上周悄悄投了一家中式烘焙連鎖店——墨茉點心局。
據悉,成立僅一年的墨茉點心局估值已經超10億元,目前在長沙開店不過10余家,平均每家店估值超1億元。
作為風投女王,徐新是出色的。
正如馬克·吐溫所說:“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這句話用到徐新女士身上是再合適不過。至今她已有26年的風險投資經驗,在圈內她被公認為「風投女王」。
她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判斷,讓十多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一飛沖天。
其中三位創業者還進入了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名。投資案例有京東、網易、娃哈哈等優秀企業。
今天我們精選了徐新多年來從事風險投資的思考與感悟,與你分享。
01
我眼中的創業者
2009年,我投了中華英才網,當上董事長。
本來我和老公兩個人都是bankers,日子過的很瀟灑,周末打打高爾夫、看看電影,每年到歐洲度假2次。
可是自從創業以后,我們倆每個周末都在工作,兩個人經常相對無語,他擔心他的公司,我擔心我的公司,都是錢快燒光了發不出工資,好像頭上懸了一把劍,隨時都會掉下來,心里壓力很大。
尤其是當你要把家里的存款拿出來給幾百號員工發工資時,心里是有點慌的。
在我看來創業者最大的壓力就是,所有的問題到你這都要有答案,其實有時候你并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可你還要硬著頭皮給員工說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所以我一直覺得創業者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也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
他們一定是有vision(眼界)的人,他們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們一定是內心強大的人,因為他們需要承受別人承受不了的壓力。同時他們也是一群有夢想的人,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passiontowin(渴望成功)的成就感,他們是改變世界的人!
而我的工作就是每天跟這樣的創業者打交道,所以至今我都非常開心,每天都踏著舞步去上班,每天都在學習在進步,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passion(激情),那就是投資!
02
搶占市場第一
至今我做風險投資已經有26年了,這里我有幾個感悟分享給你。
第一個感悟,快比什么都重要。
有的時候運氣很重要,就像現在我們真的是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中國如今這個時代人口的紅利,給很多創業者創造出了大量的機會。我認為目前中國還有很多創造行業第一品牌的機會。
對于如今的創業者而言,你需要抓住機會爭做一個細分市場的第一。我們觀察到,一個人做品類的開創者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大眾點評。所有行業的第一都是有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這個品類的先行者,甚至是開創者,所以時間是你的朋友,趕快先做。就是在互聯網時代,先行者有著非常巨大的優勢,而且傳播成本也比較低。
有些創業者可能自己并不知道要做什么。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看市面上已有的產品,你要跟他做不完全一樣的東西,喬布斯做手機的時候,諾基亞已經很強大,喬布斯經常看到自己的手,他在想可以用手指輸入,這就是創新,另外微創新其實也是很管用。
因此當你看到一個品類來臨的時候,你要迅速舍命狂奔,只有當你的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才算安全,這個時候你不要顧及利潤和投資回報,你就是要迅速得到用戶,而不是你的收入。
03
消費主力的轉移
第二個感悟,90、95后已成了消費的主力。
我們每天都會做非常多的用戶訪談,每一次做一個新的項目,最重要的事就是和用戶聊一圈,每一次都有非常多的收獲。我們這兩年發現主力消費人群變了,現在主力消費人群是90、95后,我們就研究90、95后有什么特點。
我們在7年前就做了一次三線城市的中產階級調查,那個時候就發現三線城市的中產階級日子過的很滋潤,我問他們的錢花在哪里。基本上500到800花在孩子身上,日常生活花一千多塊錢,另外兩千塊錢存起來,他們對旅游有非常強烈的欲望,然后大部分時間是在網上逛。
但是最近我發現變了,90、95后去商店的次數很少,在家呆的時候更長,宅男、宅女變多了。
我們跟國外比平均上網時間一天平均8個小時,就是因為這些孩子是家里獨生子女,又不是很熱愛運動的人,所以從小抱著QQ長大,玩游戲看視頻,爸爸媽媽沒有時間管他,所以小時候QQ就是他的兄弟姐妹,他們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網上,基本50%、70%的東西在網上買,所以成就了阿里、京東,因此這一波的「臺風」已經被阿里、京東抓住了。
前段時間萬科做了一次分析,90、95后人群廚房面積要大大縮小,他們把剩下的面積搞的一個大食堂,在社區搞一個大食堂在里面吃飯。接下來我們看到餐飲有非常多的機會,所以我們投休閑餐飲,投了真功夫、避風塘,現在這個市場一直在增長。
另外90、95后有一個特點,他們特別有安全感,他們覺得工作也很多,反正有房子,家里大的開銷父母包辦,所以對他來說也敢花錢,他們消費升級的愿望非常強烈,以前我們都吃零食那個時候吃的是瓜子花生,現在他們要吃堅果、培根都是進口的70塊錢一小包。
所以你不抓住消費者升級的愿望,這些新的消費主力就會把你拋棄掉,而你也需要高于消費者現在的消費水準,讓他們有升級的愿望,讓他們還會想到你,因為90、95后他們消費升級的愿望非常強烈。
04
先下手為強
第三個感悟,用戶從理性消費變成沖動消費。
在PC時代我們第一個習慣是搜關健詞,現在的用戶他不搜關健詞,他開始刷屏,習慣改變了。以前買東西會搜,因為搜關健詞時你知道你想買什么,通常會到百度。
但是移動互聯網的世界,隨便的空間、場景,你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就刷屏,這個改變意味著以前的理性消費變成現在的沖動消費。
另外,以前的低頻次消費現在變成高頻次消費,所以如果現在你還沒有移動互聯網的戰略,可能過一段時間用戶就把你忘了。以前的PC時代是把很多流量往門店倒,這其實做的是媒體的模式。
但是現在O2O的上門服務,他們做的是門店的閉環,一旦養成客戶的習慣,有一個好處是有交易、有現金流,真正控制商家,也控制用戶。
另外在PC時代可能是海量的用戶,可能你做任何的應用要在網易、搜狐、QQ打廣告吸引很多眼球,也可能先給大家免費的東西然后再收錢,你通過高端的用戶收錢。但是現在移動互聯網不是這樣,它是很精準的用戶,你的朋友圈和我的是不一樣的,你用一百萬的精準用戶可以活的很好,因為這些用戶很習慣付費。
因此我們覺得閉環交易都很有價值,而移動互聯網的可怕之處就在于同一個APP用戶可以下載好多個,如果你沒有先行,而是讓競爭對手下手了,你后續用戶的遷移成本就是非常大的。所以先下手為強非常重要。
05
好的生意
第四個感悟,超級平臺將會很值錢。
如果你投資了超級平臺一定要長期持有,好日子還長著。怎么定義超級平臺?
我們覺得擁有1億-2億用戶,而且每個用戶每年買八次以上就是超級平臺。
在我們的用戶訪談中發現,三四線城市用戶主動下載APP不超過20個,如果你不是這20個之一,那你的獲客成本將非常高。
2014年年底的時候移動互聯網剛剛開始,獲取一個付費用戶需要20塊錢,過完春節以后馬上變成100塊錢了,100塊乘以1個億用戶就是一百個億,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不再了。
作為大平臺,互聯網規模效應非常明顯,可變成本很低,固定成本很高(采購、廣告、研發),沒有中型企業,互聯網企業要么做大、要么出局。
超級平臺占領用戶的時間、擁有他們的心智、有巨大的網絡效應,能長出花來: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金融,以及將來的AI和VR等等。
好生意就是消費壟斷,壟斷才能有高毛利,利潤可以用來創新研發,從而進入良性循環。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有三種:搜索引擎、電商平臺、在線酒店預訂,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市占率都能達到60-70%,核心業務的EBITDA margin能達到50%以上。
06
有凝聚力的團隊
第五個感悟,只有打勝仗的團隊才能有凝聚力。
團隊是很多創業公司最大的痛點,我們有一張GE采用過的圖表,按照價值觀和業績把員工分成了幾類:
業績又好價值觀又好的是「明星」,老板們都知道要給他們很多錢、很多愛、很多舞臺;業績又差價值觀又差的叫「狗」,應該果斷放棄掉;但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對待「野狗」,就是業績很好(帶來銷售20%)但價值觀很差(吃回扣),這種人一定要高調地炒魷魚,殺雞給猴看,業績再牛不符合公司價值觀都得走。
很多老板也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小白兔」,就是跟你兢兢業業干了很多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就是沒什么業績。
「小白兔」慢慢就變成了「大白兔」,他們其實是公司最大的危害。
因為他們的短板,把創始人的時間都耗掉了;因為他們能力有限,他們招來的人能力更有限。
最糟糕的是,一個公司大部分員工是「牛」,是見風使舵的,如果公司的「明星」都升官發財,那「牛」就會變成「明星」;如果一個公司的「小白兔」過得很好,那「牛」就會變成「小白兔」。
所以我們看到,凡是老板心軟的,他的周圍就都是「大白兔」、「小白兔」,公司的發展就遇到了瓶頸;凡事老板有魄力拿下「小白兔」,公司發展就沒有瓶頸。
其實創始人不必太擔心員工的流失,適當的流失率也是健康的。只要打勝仗,就有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