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個價格表吧:
中杯熱美式5塊,大杯熱美式6塊,拿鐵6-8塊,經(jīng)典款咖啡都很便宜。
?
于是我打心眼里感謝便利蜂,能讓我只用5塊錢,就從一大早混沌的狀態(tài)中清醒過來,迅速讓大腦開始運行。
01
便利蜂“不眠海”:這也敢叫精品咖啡?
但不管怎么說,便利蜂咖啡只是咖啡界的“工具人”,實用性強,但口感實在不敢恭維。
不過最新消息是,便利蜂要推精品咖啡了。
啥是精品咖啡呢?
咖啡師制作,不勞您親自動手;
有獨立品牌:“不眠海 Sober Hi”
有8-10平米的獨立空間,可以坐下了;
也漲價了,價格區(qū)間在12-25塊錢......
?
圖源:大眾點評
耳聽為虛,為了驗證便利蜂的“不眠海 Sober Hi”咖啡到底怎么樣,我去三里屯SOHO的便利蜂看了看。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咖啡價格根本不是我們想的那回事:
便利蜂的精品咖啡,居然更便宜了。
三里屯店的不眠海,是在便利店里單獨隔出來的一個區(qū)域。
帶有潑出咖啡樣式的淺藍色品牌logo,和咖啡柜臺藍白色的設計,成功讓咖啡區(qū)脫離出了便利店的煩亂,有種特別的清新之氣。
用的咖啡機是La Marzocco的,是來源于意大利的咖啡機品牌,屬于比較高端的意式咖啡機。
雖然價格表上大杯摩卡價格已經(jīng)飆到25元,拿鐵、奧利白、卡布奇諾都是小杯15,大杯20,連大杯美式的也要15元,看起來貴了不少。
?
但其自帶的折扣券卻很香:
首杯咖啡可以領1.9折的一張券。這樣下來,一杯咖啡只需要3塊多錢。
便利蜂的不眠海推出首杯巨大折扣,就是想讓消費者適應在便利店里消費精品咖啡。
有再一再二,顧客就會慢慢認同這種消費模式,便利蜂的算盤,打的挺精。
另外,便利蜂的不眠海還表示,如果顧客自帶杯子,咖啡可以立減5元。
自帶咖啡杯這一招,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大家在便利店買咖啡的消費習慣,畢竟直減5元,減價力度還是挺大的。
另一方面,又能響應環(huán)保低碳號召,吸引越來越多的環(huán)保主義者,甚至是在企業(yè)社會責任和輿論中,也能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
不過,自帶咖啡杯這招,其實也不新鮮。
比如說Manner、Flykoi coffee等也是自帶咖啡杯減5元。
?
圖源:@有一百萬個小號
Bottle Dream、即刻和知乎聯(lián)合了國內(nèi)33個咖啡品牌,搞過“我?guī)业谋被顒樱瞥隽恕白詭П劭邸薄_B星巴克也有自帶杯子減4元的活動。
除去這些小花招,不眠海咖啡的口味到底嘗起來怎樣呢?
為了避免個人口味影響判斷,我特意上大眾點評去看了大家對便利蜂“不眠海 Sober Hi”咖啡口味的評價。
果然,有人就建議別點不眠海的加冰咖啡,因為味道很淡。
看來并不是我口味太挑剔,而是不少人都覺得,不眠海咖啡的味道,實在沒有好到哪去。
?
02
明目張膽和瑞幸搶生意,便利蜂怎么想的?
“便利蜂出了精品咖啡了?并沒有很開心。”
“本來就是圖便宜性價比高——要喝精品咖啡,我干嘛不去星巴克?”
能在便利店買咖啡的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圖一個快速清醒提神,又物美價廉,至少比速溶咖啡的粉末加糖好些。
各家連鎖便利店,如便利蜂、全家、7-11、羅森,都為顧客提供了便攜式咖啡,且銷量巨大。
全家的“湃客咖啡”就累計售出了兩億杯以上的咖啡,而在一些大寫字樓,便利蜂咖啡每天的銷量能達到200多杯。
?
那么主攻咖啡下沉市場的便利蜂為什么突然“向上看”,要推廣精品咖啡了呢?
有人判斷,便利蜂推出獨立的“飲品站”,大賣精品咖啡,是受了Manner咖啡今年2月A+輪融資,估值漲到13億美元的刺激。
雖然想要看齊的是Manner咖啡,可真正有可能被便利蜂搶走生意的,卻是瑞幸。去年瑞幸咖啡一度暴雷,便利蜂咖啡單日平均銷量就同比增加了21%。
而便利蜂擁有“不眠海 Sober Hi”飲品站,增加品類和品質(zhì)之后,它與瑞幸咖啡相似之處就更多了。
?
圖源:@大眾點評用戶JULIEJOELULY
首先就是十分類似的咖啡定價系統(tǒng):
瑞幸咖啡賣的咖啡基本款美式、拿鐵的折后價格,基本在13-17元之間。而不眠海的基礎款咖啡價格定在15-20元。
再加上咖啡口感大同小異(都挺寡淡),就有了顧客必然要二選一的情況。
?
第二是相似的推廣初期低價獲客模式。
瑞幸初出江湖,靠的就是首杯咖啡免單的補貼活動,光是在2018年,瑞幸就免費請新用戶喝了1.3億元的咖啡。
瑞幸一邊瘋狂開店,一邊瘋狂虧損:在2017年、2018年、2019年一季度的凈虧損,分別是5637萬、16.19億、5.52億。
而不眠海也是首杯1.9折,這么低的折扣,當然也是虧本獲客的。
第三,是相似的小程序下單,節(jié)省人力成本思路。
經(jīng)常喝咖啡的小姐妹都知道,瑞幸咖啡是只能小程序或者APP點單的。
哪怕你走到店里,告訴店員你要點什么咖啡,店員都會拿出二維碼,讓你通過小程序下單。
?
現(xiàn)在便利蜂不眠海也是這樣,僅支持小程序點單,然后到店自取。
與瑞幸咖啡類似的操作,略低于瑞幸的價格,讓人不得不懷疑,便利蜂旗下的“不眠海”,是不是就明擺著來和瑞幸搶生意的。
不過比起瑞幸,便利蜂賣“精品咖啡”也有它的先天優(yōu)勢。
便利蜂門店密度高,幾乎遍布每一個社區(qū)。靠著強大的先天銷售網(wǎng)絡,便利蜂至少是不用擔心咖啡店的客流量。
擁有下沉和中檔兩個咖啡品類市場,顧客去便利蜂買咖啡的選擇度變高。
另外,“自帶杯”減5元這一點,便利蜂不眠海又是學習了Manner,而瑞幸在這方面則比較空白。
有人就吐槽過想在瑞幸用自帶杯的經(jīng)過:
先是不支持自帶杯:
?
圖源:擺脫束縛
而后哪怕可以用自帶杯,也是先用紙杯做好,再倒進顧客自帶的杯里,折騰了半天,還是多浪費了一個紙杯。
我們采訪了北京朝陽區(qū)一家瑞幸的咖啡師,發(fā)現(xiàn)這和瑞幸的咖啡師制作咖啡流程有關:
當顧客在自己手機的小程序或者APP下好單,制作臺內(nèi)的收銀機就會吐出藍色的標簽,寫明哪款咖啡,幾分糖,是否去冰。
撕掉標簽后的不干膠,把標簽貼在杯上的框里,開始制作。
他們的店位于比較繁華的地段,每天單子很多。很可能瞬間就來了一大堆單,為了追求速度,許多飲品的制作都是交疊的,只能通過杯上標簽辨認。
用客戶杯子直接制作,則根本行不通。
剛剛“死而復生”的瑞幸,轉(zhuǎn)眼就又有了一個想要搶蛋糕的強勁對手。
03
以前的咖啡:白領提升格調(diào)佳品
現(xiàn)在的咖啡:社畜提神續(xù)命良藥
不知從什么時候,我們喝咖啡越來越不需要“場景”了。
在上海一家金融機構(gòu)工作的小夏,說咖啡是她的每日續(xù)命水。每一杯咖啡都是第一口最爽,醇香的咖啡進肚之后,一股清醒之氣直沖天靈蓋。
小時候她看多了《杜拉拉升職記》,覺得在上海這座城市喝咖啡,是相當光鮮亮麗的高品質(zhì)生活。
而如今,她就是想不喝咖啡都不行了:一般都是上班路上灌下一大杯熱美式。她可不想因為早會上腦子稀里糊涂,反應不夠敏捷被領導批一頓。
圖源:《穿Prada的女魔頭》里的快咖啡場景
而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打工人羅羅,則是全天都在喝咖啡,因為公司的茶水間有免費的咖啡供應,所以免費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根據(jù)前瞻產(chǎn)業(yè)研究院的數(shù)據(jù)顯示,預計到了2025年,中國的咖啡市場將達到2171億元。
從前人們喝咖啡,就意味著高端,意味著格調(diào)。比如說坐在咖啡館里聽薩克斯,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
現(xiàn)在則完全不同,在一線城市生活的白領群體,多數(shù)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才拼命灌咖啡,催生了國內(nèi)咖啡市場的急速膨脹。
?
再有,就是熱衷減肥的人群越來越多,也增強了對黑咖啡的需求和依賴性。
久而久之,喝咖啡就變成一種習慣。一、二線城市的咖啡消費頻次,滲透率甚至已經(jīng)達到了67%,夠得上成熟咖啡市場的水平。
尤其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快咖啡”市場,也被各路大神拼命搶占,瑞幸和便利蜂只是其中兩個競爭力較強的品牌。
哪怕是一直憑著每杯三四十元的價格、超長的點單隊伍保持著品牌傲嬌的星巴克,也從2019年5月開始,推出了在線點到店取的“全新概念店”——“啡快”,推廣“快咖啡”場景。
“啡快”不再關注環(huán)境和氛圍,而是選擇了人流量大,但是面積小的店面,適應忙碌的咖啡迅速帶走節(jié)奏。
也特別搞笑的,許多朋友到現(xiàn)在為止,還一直管“啡快”叫“咖快”,讓人哭笑不得。
還有就是啡快點餐的口令環(huán)節(jié),稀奇古怪的口令:“甩碗米線”、“沖鴨沖鴨”...... 讓尷尬癥患者直接社死,恨不得用腳趾在地上摳個兩室一廳出來。
?
而“單店盈利能力極強”的Manner,靠著快、便宜、好喝吊打星巴克。
Manner走的是“小而精”路線,連鎖小店不太考慮高大上的“場景”。它幾乎把從場地租金里省出來的錢,全部補貼到咖啡價格里去了。
店里美式咖啡賣15元,拿鐵等經(jīng)典咖啡,價格也在15-25元之間,價格非常吸引年輕白領。
比起市面上其他咖啡來說,它也則更濃醇。正常一杯咖啡會消耗18克-20克左右的咖啡豆,Manner則會用掉25克,簡直太良心。
?
星巴克貴,瑞幸、便利蜂不眠海口感欠佳,對于靠咖啡提神續(xù)命的社畜來說,Manner才是真香。
馬不停蹄的趕工、加班......讓下午三點的“飲茶時光”變成一種奢望。
不知不覺中,悠長而閑暇的慢咖啡時代已經(jīng)過去,“漫咖啡”、“雕刻時光”等主打小資情調(diào)的咖啡館也在相繼收縮了規(guī)模。
現(xiàn)在人們喝咖啡就像喝藥,總希望它能更濃一些,更快起效,最好變成能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的“聰明藥”。
或者多出些咖啡花樣:香草、海鹽、焦糖、奶蓋、啵啵......只圖能為日常匆忙而無趣且高壓的工作,加入一點點新鮮活潑的“興奮劑”。
更快、更濃、更豐富、更便宜,我們對咖啡的需求,不也正好是這個世界對我們的要求么。
大家一起內(nèi)卷,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