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纖體塑身,到彰顯生活態度,輕食的未來由誰決定?”
清明已過,春意正濃。國內輕食市場正迎來又一個春天。
從2020年數家新銳輕食企業融資,到年底元氣森林投資輕食品牌,再到今年2月麥當勞推夏巴特輕食餐,在全民追求健康和居家便捷飲食的推動下,輕食行業已然走出陰霾,重煥生機。
就在數年前,輕食還被視為中產和小資的代名詞,還在因為頗似吃草的尷尬體驗而備受質疑。自2019年以來,隨著Z世代崛起,特別是代餐行業的爆發,消費者對于新興飲食模式,特別是對傳統正餐的替代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與包容度。輕食品牌和背后的資本看到了巨量需求與低品牌度、低滲透率之間造就的商機,于是才有了如今百花齊放的產業局面。
今日的輕食與數年前有何不同?面對見多識廣、日益挑剔的消費者,輕食品牌該如何牢牢鎖定大眾的消費熱情?從海外成功輕食品牌的經營中,我們能學到什么?
01
從下午茶到關東煮,
風靡三百年,輕食魅力始終未減
輕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歐洲。最早源于英國貴族的下午茶,一杯濃茶,搭配幾塊點心,足以讓肚子支撐到比較晚的晚餐時間。下午茶文化傳到法國后,浪漫而慵懶的法國人將其直接簡化:將面包切成片,刷上果醬,再加些培根、雞蛋等食材,這種類似于三明治的食物就成為輕食的雛形。傳入美國后,隨性的美國人在三明治基礎上,將制作方便的漢堡及炸雞塊、蛋撻等小食也納入輕食行列。
圖片來源:www.npr.org
后來,輕食吃法流傳到日本。當地民眾遂將制作簡單、容易裹腹的日常小食,如關東煮、飯團等統統視為輕食。
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消費升級浪潮興起,國人也開始思考"人如其食"的深意,開始積極接納歐美傳入的"輕食"理念。
在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人群輕食消費行為白皮書》中,輕食被賦予這樣的官方表述——
輕食,常以食物份量小,油、鹽和糖量少、膳食纖維較高為其特點。建議一餐能量介于一天能量需要量的20%~30%為宜。食物組成中,主食常有粗雜糧和谷薯類,粗細搭配;蔬菜水果種類豐富;動物性食物以禽肉和水產品為主;其他食品多有奶、豆、堅果和蛋類。輕食的烹調加工方式一般較為簡單,常采用拌、蒸、煮、焯、燉等方法,盡可能保存食物原有的營養成分。
圖片來源:www.haier.com
輕食在國內的演化與推廣普及,實際上也是各種飲食觀念相互交鋒,融合折中的結果。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很多人常將輕食與代餐混為一談。實際上,無論從產品形態還是食用場景,二者均有明顯區別。與代餐產品多樣化的形態、隨時隨地食用的場景相比,輕食多是以果蔬+主食(雜糧飯或低脂肉)的形式出現,主要攝食場景發生在一日三餐時段。
今天,輕食不僅僅是一種時尚標簽,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當城市人群崇尚簡單、天然的生活理念,與輕食偏西式烹飪手法和多樣化食材選擇的特質相遇時,就激發出大眾源源不斷的消費熱情。2020年8月8日,美團外賣發布《輕食消費大數據報告》,完整勾勒出國內輕食消費的現狀。90后引領輕食“新食尚”;女性占到輕食愛好者的70%以上;南方人相對清淡的飲食偏好帶來對輕食更大的接受度。從在線輕食餐訂單的類型看,低卡(56%)是最吸引人的標簽,換句話說,接近6成的消費者吃輕食就是為了減肥、體控。
圖片來源:美團
另據餓了么數據顯示,2019年最受歡迎的10種輕食沙拉套餐中,熱量最高的套餐為560大卡,尚不足白領女性每日所需能量的三分之一。每份輕食餐平均含10種食材,涵蓋主食、肉類、蛋類、豆類、蔬菜、水果等大類,且每份輕食餐的蛋白含量可滿足每日所需蛋白質的60%,完全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食物多樣性原則。
中國的輕食市場到底有多大?
根據2019年8月美團外賣發布的《輕食消費大數據報告》,中國輕食產業規模有望在3年內突破1000億元,5年內逐步占到餐飲總收入的10%左右。
2019年,國人在美團APP上搜索“輕食”、“減脂餐”、“減肥餐”、“健康餐”四個關鍵詞的次數同比大幅增長,其中,輕食的搜索量增長了235.8%。不僅如此,眾多主打健康的輕食店也順勢而“生”,同比2017年美團外賣輕食商戶數增長高達119.8%。
目前,輕食細分市場已經形成“輕食+咖啡”、“輕食+茶飲”、“輕食+鮮榨果汁”、沙拉專營店等不同形式。
輕食發展初期,在健身減肥訴求的刺激下,蔬菜沙拉成為最主要的產品類型。像“吃草”、口感差,成為很多人對于輕食的第一印象。單純追求低熱量,無肉,而忽略了口感,最終讓輕食偏離了科學飲食的軌道。
時至今日,消費者對于健康飲食的認知日趨成熟和理性。輕食也一改單調“生冷”的面孔,注重食材多樣化,高蛋白、高飽腹感……特別是在傳統餐飲企業入局后,對于傳統正餐的“輕量化”改造,讓輕食變得既有“內涵”和“溫度”,也依舊保持高顏值,充滿時尚感。
02
從瘦身到輕心,
輕食餐該如何做成一門長久的生意?
如果將2013年HeyJuice成立,視為國內輕食市場的啟動標志,則輕食在短短的8年時間里,經歷了輝煌巔峰——蕭條沉寂——東山再起的波折生涯。
2014年,輕食概念開始在國內迅速蔓延,引發KOL和娛樂圈明星的關注。在之后的兩年內,以沙拉為最主要產品特征的輕食行業迎來第一波創業風潮,線上線下涌現出大批創業者。米有沙拉、打開沙拉、甜心搖滾等沙拉連鎖品牌皆在此時創立。
2015年,上海沙拉店數量尚不足50家。2016年底就猛增至三四百家。
2014至2017年,是輕食市場兇猛擴張版圖的三年。輕食市場不僅吸引大批創業者涌入,更是燃起資本的激情。2018年,行業洗牌過后輕食迎來短暫的沉寂,市場在飽受爭議的同時回歸理性。2019年,隨著代餐產業的崛起,輕食市場隨著“輕食2.0時代”的到來重煥生機。據餓了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輕食沙拉消費增長63%,訂單量增長61%,消費人數增長39%。從消費者數量看,以沙拉為代表的健康輕食逐漸呈現出大眾化趨勢。
來自企查查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3萬家輕食相關企業。2017至2020年,注冊數量大幅增長,累計新增企業占總量的88%。
自2019年以來,迎來新生的輕食行業呈現出2個明顯趨勢:
1、 新銳品牌再度崛起,在資本扶持下快速破圈,從健身、白領、時尚飯圈等階層引領輕食消費。2020年5月和7月,超能鹿戰隊和咚吃相繼獲得數千萬級融資,成為新一輪輕食新勢力的代表品牌。
2、 輕食玩家類型日益多元化。包括肯德基、麥當勞、吉野家等傳統連鎖餐飲,以KEEP為代表的運動健身品牌,以及以瑞幸為代表的互聯網餐飲品牌。品牌背景的多元化為輕食市場注入新鮮活力。從提升產品口感,到宣傳“輕質”生活理念,設計更加個性化的食用場景,更多玩家入局加速了輕食消費習慣的跨圈層傳播,有力推動了大眾消費。
萬家企業撐起的千億市場,用紅海形容并不為過。從食材和形態上看,各個品牌的輕食差異性很小,除極少數品牌依靠密集無縫的營銷建立起知名度和口碑外,絕大多數輕食企業仍然在拼成本控制能力,拼融資能力。如何依靠獨特的產品定位形成復購和品牌忠誠度,這是讓輕食成為長久生意所必須回答的問題。
在當前認知度較高的主流輕食品牌中,以健身圈層為“核心陣地”的健身餐,和以輕體人群為主的低卡餐,是兩種最主要的定位。同樣會注重科學的食材搭配,也同樣會通過各種新零售渠道觸達消費者,借助社交媒體建立私域流量。不同定位下,實際的運作模式會有何不同?哪一種更有可能做的長久?我們就以去年獲得資本青睞的兩家輕食品牌——超能鹿戰隊和咚吃為例進行剖析。
1、超能鹿戰隊
超能鹿戰隊創立于2017年4月。依托創始人在健身領域的多年積累,選擇健身餐作為主營方向。至2020年6月,超能鹿戰隊全國門店突破400家,市值破10億人民幣。
圖片來源:北國網
面對同質化嚴重,配方不科學的輕食現狀,超能鹿戰隊全力提升產品和功效研究,全職聘請國際頂尖營養導師,匯集中、日、法、意餐的廚師共同研發,通過配料之間的配比,將食材的用量和卡路里控制在減脂的范圍內。每款產品包裝上都會精準標注營養成分,體現出十足的專業度。如今,超能鹿戰隊已研發出百余款輕食產品,包括輕斷果蔬汁、增肌活力碗、super涼面、減脂塑形系列、塑形沙拉系列和低GI菠菜卷系列。
雖然出身于健身圈,但是超能鹿戰隊并未將業務局限于這個圈層。超能鹿戰隊將健身人群作為種子用戶,通過他們影響到更為龐大的5億新樂活主義群體。創始人穆子龍多次表示:超能主打的是健身餐,但服務對象是想要健康、瘦身的人群。在不斷破圈的過程中,超能鹿戰隊形成以門店堂食加外賣為核心;以健身場館訂購的團餐,以及結合身高、年齡、體重為用戶定制專屬套餐和飲食方案為外延的四級業務模式。
多元化的業務渠道構成為超能鹿戰隊帶來了蓬勃活力。不久前,他們還嘗試在數百家連鎖門店推出外賣業務,如酵素果蔬汁、即食雞胸肉等,為輕食餐勾勒出更加豐富的食用場景。
2、咚吃
與具有濃厚健身氣質的超能鹿戰隊相比,同樣創立于2017年的咚吃,則用純粹的美味打動輕食人心。咚吃對外標榜為“訂閱制體重管理品牌”,其最大特點是將普遍零食化的代餐"正餐化"。咚吃以線上訂閱模式,將配好的餐品冷凍裝袋,冷鏈配送到家,用戶用微波爐或者水煮加熱后即可食用。咚吃如今開發出100種以上的輕食餐,套餐組合形式包括三天試用餐、21 天承諾餐和21 天輕盈餐。一周配送兩次,均餐成本已接近常溫食品的水平。
圖片來源:咚吃
與其他代餐品牌相比,咚吃明顯更注重食物口味,被譽為“減脂餐中的東方米其林”。在產品形態上,涵蓋了多種中式菜品,米飯、拉面、菜肉卷、煲湯、民間小吃等應有盡有。在配方上,不刻意回避油、鹽、糖和調味料,色香味形一應俱全,讓輕食、控卡不再難以堅持。
除了口味,個性化訂閱制是咚吃區別于其他輕食品牌的另一大特征。為了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咚吃建立一系列配套服務。當消費者購買套餐后,需要微信添加營養師,填寫問卷來做基礎身體測評;針對其 21 日餐,咚吃會根據測評結果承諾減重效果,用戶每天打卡用餐,如果沒有減到承諾斤數,就會賠付 30% 的款項。如此“自我嚴苛”的服務,讓咚吃快速收獲消費者的信任。
目前,咚吃已經擁有十幾萬用戶,其中訂閱超過10周的高粘性用戶占比超過20%。
與大多數輕食品牌相比,超能鹿戰隊和咚吃的成功可能難以復制。創始團隊豐富的商業實踐,對飲食文化和營養科學的深入研究,對新零售和用戶運營策略的準確理解與運用,都使得他們在一開始就與眾不同。然而,Foodaily認為:能夠引來資本方的鼎力相助,不僅僅是靠創始團隊自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經營模式的可行性,能否自我迭代和規模化復制。對消費者而言,建立品牌忠誠度的關鍵不在于價格,而在于消費帶來的良好體驗(好吃、人性化服務,對生活理念的積極影響),以及最終的瘦身效果。超能鹿戰隊和咚吃無疑做到了這些。
03
海外品牌如何玩轉輕食?
歐美是輕食的發源地,那里的輕食品牌在經營策略上跟國內有何不同,他們如何打動日益挑剔的消費者?從他們身上,國內輕食品牌可以借鑒到哪些經驗?
1、美國連鎖沙拉品牌Sweetgreen
去年3月,美國知名商業雜志《快公司》發布“2020全球最佳創新公司Top50”榜單。繼2019年之后,Sweetgreen再度躋身Top20。
成立13年,Sweetgreen已在全美八個州開設近百家餐廳,累積融資近5億美元,如今估值達到16億美元。中國早期的輕食初創品牌,多以Sweetgreen為榜樣。從產品形式到店面裝修,無不透露出這位“洋師傅”的風格。
圖片來源:谷倉爆品學院
Sweetgreen創立于2007年。正逢美國民眾反思傳統高熱量快餐之弊,健康飲食新潮流形成之時。深受垃圾食品困擾的創始團隊立志成為美國人飲食轉型的探索者。幾經嘗試后,最終確定以蔬菜沙拉作為主打產品,以新鮮、有機、自然為產品根本。
Sweetgreen不斷傳遞善良、迷人、淳樸、自然的品牌形象。在它的帶動下,沙拉與“綠色”、“有機”等概念牢牢綁定。消費者相信自己買到的不僅是一份沙拉,而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美國最知名的社交媒體Instagram上,#Sweetgreen已經是一個熱度極高的長久話題詞。可以說,沙拉日后風靡歐美,乃至全球,Sweetgreen功不可沒。
在總結各類媒體報道后,Foodaily將Sweetgreen的經營秘訣歸結為4點:產品開發的專業度與創新力、打造社區生活新范式、極致用戶體驗和供應鏈管控。通過精心設計的門店、充滿勵志色彩的品牌故事、與消費者的多樣化互動溝通,Sweetgreen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溢價。
這里我們要特別提及Sweetgreen對于輕食消費理念的悉心培養。因為在當時的美國,各種飲食觀念紛至沓來,意在填補傳統高熱量飲食撤退后留下的空缺。如何迅速占領消費者心智,往往決定了某一賽道的天花板到底會有多高。
在產品開發上,Sweetgreen力主本地化生產。許多門店入口處的小黑板上都會用粉筆書寫:“紅洋蔥,紐約Dagele農場;有機小菠菜,加州新鮮田野農莊……”如今,Sweetgreen已經與全美2000多家中小型農牧場主建立合作,每天各個門店的食材供應來自200-300家不同的供應商。如此分散的供應體系不僅對品質和安全控制是極大考驗,在成本控制上也沒有多少優勢。然而,高成本、高風險換來的是消費者的高度信賴和口口相傳。
在門店內,Sweetgreen將所有目力所及的物品都打造成可持續的案例。不僅所有餐具都由100%可降解材料制成,燈具為高效節能燈,店內所使用的能源也均來自風能。
在店外,Sweetgreen則用教育、活動雙管齊下,不斷強化公眾印象。從2010年開始,Sweetgreen便與華盛頓特區的一些中學合作,開授健康飲食與可持續發展課程。每年五月,Sweetgreen都會開展綠色能源的宣傳活動,在自辦的Sweetlife音樂節上使用可降解物品,順帶亮相自己的健康有機沙拉。
圖片來源:mms.businesswire.com
今年2月底,Sweetgreen對外宣布:在全部菜單比美國普通飲食低30%碳排放的基礎上,2027年公司飲食業務將完全實現碳中和。眾所周知,美國的可持續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可持續舉措對企業和品牌的社會形象影響巨大。身為輕食領軍品牌,Sweetgreen此舉將再度強化“有責任感的輕生活”品牌定位。
2、日本Soup Stock Tokyo
Soup Stock Tokyo(東京湯儲)創立于1999年,是日本最著名的湯品連鎖品牌,在全日本有80余家分店。
圖片來源:Soup Stock Tokyo
湯儲創始人遠山正道的女兒患有食物過敏癥,為了能讓女兒也能品嘗到健康、高品質的食物,遠山正道打破傳統的快餐經營模式,把眼光聚焦在“新時代辦公室女性”群體,創辦以特色湯品為主產品的餐飲店。從店面選址、裝修到餐品搭配都完美迎合女性需求。
湯儲在產品品質上嚴格把關,創立至今一直堅持“安全”、“安心”、“自然”,所有的湯品不添加任何化學調味料及防腐劑。通過不同的烹飪手法,充分還原食材本味。為了確保食材新鮮,湯儲會前往原產地,對土質、收獲情況,乃至務農者進行深入調研。湯儲還會推出不同時令的季節限定商品,把每一季的“最美味”如期傳遞給消費者。
湯儲每周都會更新菜單。創立20多年間已經推出大約200款產品。每到炎炎夏日,僅咖喱風味的湯品就多達30種。
圖片來源:Soup Stock Tokyo
持續不斷的創新及高品質的追求,打破了人們心中傳統的清湯印象,湯品變成新型主食。“小小一碗可以吃到種類豐富的食材”、“整碗湯從頭到尾都是精華”的輕食理念引領了日本的健康飲湯潮流,成為年輕人中的新飲食模式。
與日本其他輕食品牌,或者說餐飲品牌相比,湯儲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其濃厚的藝術氣息。這完全得益于創始人遠山正道的藝術修養。遠山先生創辦的 Smile 集團除了擁有 soup stock tokyo ,還有二手寄售店 pass the baton、家庭餐廳 100 spoons 和領帶品牌 giraffe tie 等多個快消品牌。他在商業領域享有盛名,同時也是一位在日本和海外多次舉辦展覽的藝術家。在他樸實謙虛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充滿熱情而達練復雜的心。
湯儲在設計理念上融合了遠山的大量想法與創意。首先,選址上,湯儲大多開在火車站、寫字樓附近的大型購物中心。其次,為了擺脫湯品“老人家的最愛”、“喝湯老氣”的傳統印象,從食材的色彩搭配、餐具的選用,到店鋪設計,將“和”文化與簡約小清新的風格巧妙融合,通過簡約的原木風格、黑白色調凸顯出湯品的多彩和誘人。此外,湯儲經常與藝術家聯名推出限定湯碗及餐具,消費者可以通過積分或者購買的方式獲得,將藝術與美食結合得淋漓盡致。為了拓寬市場、迎合更多人的需求以及各種新型消費模式,湯儲近年也在逐步拓展網絡訂閱、外賣等模式,讓產品能夠觸達更多消費者。
圖片來源:Soup Stock Tokyo
精準的定位、花樣翻新的菜單、充滿文化品位的店鋪與餐具設計,這些構成湯儲的成功之道。輕食,不僅僅是蔬菜沙拉、高蛋白低卡,也是對傳統飲食的再造與傳承。一碗湯,自有它的商業價值。
04
總結
輕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為人們提供健康、快捷和良好飲食體驗的食物,這是輕食產業的終極目標。輕食的復蘇,不僅要靠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成熟穩定的經營模式,還要通過年輕化的營銷方式,層層破圈,與消費者無隙互動,才能迅速完成品牌的心智植入與固化。
隨著更多輕食需求被挖掘,被釋放,未來一定會有更多品牌入局。無論是梳理國內優秀的輕食新銳,還是洞察海外輕食品牌的經營特色,都是希望能給輕食后浪們一些啟發和借鑒。
中國輕食產業走過了8年歷程。中間雖有波折,但在巨大需求的推動下,終于漸入佳境,展現出迷人的商業魅力。
東風浩蕩,推動著千億輕食市場,正輕裝快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