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咖啡的賽道已經很擁擠了,但有人偏要去搶這塊兒市場。瘋了嗎?
資本聚集產品升級
近日,便捷式咖啡品牌時萃SECRE(以下簡稱“時萃”)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這是時萃成立不到兩年獲得的第四輪融資。有數據顯示,當前國內咖啡市場有上千億規模,這也吸引了不少新品牌進入這個賽道。
時萃咖啡主攻精品速溶咖啡,在這個賽道上,三頓半、永璞都是其強勁的對手。
2020年“雙11”期間,三頓半交易額破1億,直接“壓制”雀巢,成為天貓沖調類目TOP1和咖啡類目TOP1;永璞去年雙十一實現銷售額2100萬元,位居天貓咖啡液類目第一,全年銷售額破億元,實現了5倍左右的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少有11家與咖啡相關的新消費品牌獲得融資。其中,2020年9月,三頓半完成過億元B輪融資,這是其獲得的第四輪融資;2020年6-12月,永璞先后獲得千萬級首輪融資和數千萬元A+輪融資;今年1月,永璞又獲得新一輪千萬融資。
“國內咖啡的冷萃、速溶等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了”,這也是近幾年眾多便攜式咖啡進入這個賽道的技術保證,一位咖啡界資深業內人士告訴快消君。與永璞咖啡合作的冷萃咖啡液代工廠——青島魔飲咖啡方面也告訴快消君:“技術早就沒有問題了。”
因為技術的進步,精品速溶咖啡可以在保證便攜的基礎上,高度還原咖啡的口感。比如,永璞咖啡,解決了冷萃咖啡常溫化問題。永璞也花了很多精力在供應鏈上,并且以入股的方式深度綁定了一家咖啡豆烘焙工廠、一家冷萃液生產工廠以及一家分裝工廠。
三頓半也參與研發了LABS技術,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咖啡的風味,并且實現3秒速溶;時萃掛耳通過半球形濾紙、水粉接觸也更均勻,出品效果也比較好。
這三個定位精品的咖啡,也對目前市場上的速溶咖啡做了“精品化”升級:三頓半為代表的凍干粉對應速溶,永璞代表的冷萃液對應傳統的液體咖啡膠囊,時萃甜甜圈對應普通掛耳咖啡。
當然,在他們身后,還有為數不少的中小品牌。
目前,三款咖啡的沖泡單價多在10元以下,三頓半4.94元一杯,永璞9.27元一杯,掛耳6.6元一杯。這個價格,已經接近便利店、肯德基的現磨咖啡了,復購率會成為一個問題;對于雀巢的常規速溶咖啡來說,這個價格也要貴出許多。
“大品牌要是想要做同類的產品肯定更簡單,成本也許會更低。所以,對大品牌來講,我覺得他們處于觀望狀態。當時機成熟后,對于他們來講,只不過多一種產品而已。而且,這些品牌主要還是再線上銷售,和大品牌主攻線下銷售還是有區別的。”咖啡專家張宏告訴快消君。
“消費精品速溶產品的更多是來自增量市場的用戶,跟傳統速溶產品的目標用戶是兩個不同的群體。面對新品類,18-24歲的年輕用戶增速非常快。”永璞咖啡創始人侯永璞曾公開表示。
技術護航營銷加持
眾所周知,新興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出圈”,不論是三頓半,還是永璞,短時間內能從這個賽道脫穎而出,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咖啡豆的豆子其實都一樣,這些品牌在設計包裝上會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對于我們來說,豆子我都有貨源,理論上是不會買它的。”一位咖啡從業者評價道。
事實上,三頓半在設計上確實討年輕人喜歡。它摒棄了傳統速溶咖啡的塑料袋包裝,選用了強辨識度的“杯裝”,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2015年,三頓半成立后,就一直顯示出其網紅潛質。
三頓半先在“下廚房APP”走紅。早期,三頓半給下廚房用戶寄送產品樣本做測試,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改善和打磨。下廚房聚集了一批美食愛好者和KOL,靠著二次傳播,給三頓半提供了早期流量。這個過程也引起了下廚房官方團隊的重視,并且給予流量支持。等到三頓半產品成熟之后,這批下廚房的首批粉絲,也成了其第一批客戶。
三頓半為外界津津樂道的出圈方式,還有一個返航計劃。即用戶把喝完的空罐回收后,可以兌換相應數量罐子的限定周邊。這個項目,有一些“環保”理念,增強了用戶對品牌的好感。而用戶在收集咖啡空罐的過程中,很容易對品牌產生認同,實現復購。
三頓半的空罐回收不會用于二次罐裝,而是做成其他周邊。這個過程看似耗時耗力,但是三頓半的周邊經常與其他品牌做聯名,消費者集空罐再去兌換的過程,很容易因為參與“游戲”過程,而實現二次傳播。比如,小紅書上,就有很多關于三頓半“返航計劃”的筆記。
去年上市的泡泡瑪特盲盒,也給了三頓半不少靈感。獨角獸和三頓半聯名做了咖啡盲盒。這是一個典型的迎合年輕人的舉動。
相比之下,永璞也不示弱。除了產品技術上的壁壘,永璞“出圈”主要靠兩個營銷方式,一是與品牌做聯名,二是打造了自己的IP“石端正”。
成立至今,永璞先后和400多家品牌做過聯名產品。早期,永璞和一些插畫師、設計師做品牌聯名,后來逐漸拓展到內容IP,比如,日食記、奇葩說、即刻、《少年的你》、小紅書、澎湃新聞等。
近日,永璞與Hello Kitty推出聯名凍干咖啡,產品限量發售,并且附贈櫻花馬克杯和櫻花徽章等,顏值粉嫩,俘獲了不少消費者的“少女心”。
“永璞的周邊每次都是我的消費動力,咖啡本身我覺得也很好喝。”一位消費者表示。
目前,三頓半和永璞都主要在線上售賣,除了傳統電商平臺,也包括盒馬、OLE精品超市等。
這些新入場的品牌,在極力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去年,茶顏悅色新店開張排隊上“熱搜”,武漢也有專門的黃牛坐高鐵去長沙買茶顏悅色;賣“盲盒”的泡泡瑪特做到上市等。這個時代,消費者總是有很多看似瘋狂的舉動。而除了品質,年輕消費者也在乎這個品牌背后傳遞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比如永璞,一直在講述一種輕松、積極的生活方式。
當然,持續性顯得尤為關鍵,畢竟,好故事需要一直講下去。
千億賽道積極競爭
從2020年開始,線上便攜式咖啡市場,就變得熱鬧起來,競爭也愈發激烈,隅田川、fisheye等各式咖啡品牌紛紛進入這個賽道。
艾媒咨詢曾預計,2020年咖啡市場規模達到3000億元,這其中,有超過6成市場被速溶咖啡占據。和三頓半一同被分到新咖飲賽道的品牌還有很多,它們一樣會做營銷,大多包裝好看,愛做聯名。因為各種周邊產品,不愛喝咖啡的消費者為了贈品買咖啡的事情屢見不鮮。
大背景是,精品咖啡擁有了部分用戶基礎。在整個中國速溶咖啡市場中,雀巢以68%碾壓優勢拿下行業頭部位置。但去年6.18購物節,三頓半首次戰勝雀巢,拿下天貓沖調類目咖啡第一名,讓進入這個新賽道的品牌在“線上”看到機會。
天貓也在極力扶持這些新品牌。
從2019年開始,天貓至少做了10多場咖啡品牌品類活動。比如,超級品類日、咖啡的101種喝法、discovery頻道、天貓小黑盒等線上活動。對于新入駐的品牌,提供消費者數據包、趨勢建議等,都能幫助品牌快速學習,實現增長。
人們熟悉的不再只有雀巢3+1,而是擁有了更多速溶類型和品牌選擇。但無論新玩家如何變化戰略,到目前為止,中國咖啡市場仍然有兩座難以逾越的大山:線上的雀巢,線下的星巴克。
線上品牌,在審美紅利和獵奇心理的收割之后,所有問題最終還是會回到品牌本身。
為了應對市場變化,三頓半開始向線下布局,不僅在長沙開了首家線下店,還與茶顏悅色開設了聯名店,探索新的消費場景。走到這一步,就和所有帶互聯網基因的網紅品牌都相似。但是一旦線上品牌走向線下,就難免要面臨星巴克、雀巢的“圍剿”。
另一方面,肯德基、瑞幸、Costa、Greybox、Seesaw、鷹集、魚眼、Manner、CoffiiJoy等線下大牌也開始紛紛入局天貓,上線精品速溶產品。
“市場剛剛開始熱鬧起來”,永璞咖啡創始人鐵皮認為,現在也正是線下咖啡品牌做電商的好時機。
線下品牌有基礎客戶,數據樣本的基數大,一旦認真做線上,在產品迭代、數據收集等方面就有優勢。遑論線下品牌家大店大,有著雄厚的資本做靠山。
但目前,對雀巢來講,三頓半、時萃的出現,或許算不上競爭對手,而是一個共同砸開更大咖啡市場的合作伙伴。因為中國的咖啡市場,還有巨大的前景。甚至有業內人士預測,10年之內,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可達到萬億人民幣。
時萃咖啡創始人范若愚則認為,新興國產咖啡品牌與星巴克這些國外品牌,存在各種共生關系,在市場教育上,相互補充。
不過對新品牌來說,電商是一個可以將新生品牌送上青云、快速擴張的最快方式。雖然,它也有著天生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