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舒適、美觀,一直是日本包裝設計的特點。 ?
前陣子剛結束的日本包裝設計比賽,就評選出一波富有設計價值的作品,備受各界好評。
而這些獲獎作品,也代表著當前日本包裝設計的最高水準。
?
不過,比起那些更看重視覺美觀的包裝設計,我發(fā)現(xiàn)日本食品包裝“不起眼”的小設計更深得我心。
這些鮮少人留意到的小心機,背后都隱藏著超暖心的細節(jié)服務,每一個設計都特別人性化。
01
- 牛奶凹槽 -
第一次看到盒裝牛奶上這個小凹槽,我還以為是工廠打包的機器出了問題。
?
后來才知道,這是專門為視障人士設計的。
為了方便他們區(qū)分鮮奶和其他乳制品,商家專門在牛奶盒頂部設計了一個小凹槽。
這樣視障人士通過觸摸就可以辨別商品,就算沒有售貨員在旁的情況下,也能順利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
?
同樣的設計,也被日本人用在了啤酒罐上。
商家把盲文做成一些凸起的小圓點,以便視障人士知道這是一瓶啤酒。
?
02
- 不沾手醬料包 -
這個醬料包在日本很普遍,大大小小的連鎖餐飲和便利店都在用。
它的包裝跟我們常見的番茄醬不一樣,長得有點像麥當勞的甜酸醬,但用法完全不一樣。
?
平時我們撕醬料包的時候,常常因為控制不好力度,容易弄得到處都是。
而這個醬料包的聰明之處,既不會不沾手的同時,也能毫不費力地把醬料擠得干干凈凈。
?
只要把醬料包開口處朝著食物,然后往上一對折,就能把醬料成功擠出。
不沾手之余,還能單手完成這個動作,不得不感嘆一句,發(fā)明這個醬料包的人是天才吧!
?
03
- 泡面貼紙 -
日本大多數泡面的底部,都有這樣一張不起眼的小貼紙,起初很多人都不清楚那是干嘛用的,甚至都沒留意到它。
?
其實,這張貼紙是特意設計用來封住杯蓋的。
有了它,我們吃泡面的時候就不用再找kindle找書本,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優(yōu)雅地吃上泡面。
?
以后看到泡面杯的這個貼紙,記得別再扔掉啦!
04
- 布丁-
這個布丁相信很多人都吃過,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跟我一樣,習慣了直接打開用勺子挖著吃,吃完就把盒子扔掉,干凈利落。
?
這么吃當然沒問題,只不過這款焦糖布丁本來的設計就是要倒出來吃的。
所以為了把布丁完整地倒出來,盒子底部做了一個“小機關”。
只要按下這個小機關,空氣就會進入盒子,布丁自然而然地整個“脫落”下來了,既衛(wèi)生又方便。
?
可能有人會覺得,反正都是要吃進肚子里的,沒必要這么講究。
道理沒錯,只是日本人很看重儀式感,吃布丁也不例外。
?
尤其是招待客人朋友的時候,把布丁倒出來再加點水果和奶油,就會變成一道高級感滿滿的下午茶。
05
- 魔法切 -
一般我們吃袋裝的零食,都只能從包裝的最上方打開包裝。
可是這樣吃到最后總是要倒出來,或者把手伸到很里面才能拿食物。
?
而日本人設計的這個“魔法切”,就在包裝的開口處增加了很多密集的切口。
?
無論從哪個位置,我們都能輕松地撕開包裝,拿取食物的時候更方便了。
?
“魔法切”不僅用在大的食品包裝上,日本不少小包的調味料也有運用這個設計。
這樣我們在做飯的時候,不用再仔細去找開口,就能很快捷輕松地把包裝打開,不會手忙腳亂。
?
設計思路差不多的,還有這種上下開口的包裝設計↓
味增湯包裝的大開口設計一目了然,也更方便拿。
?
里面的料包有兩種,分別是味噌包和食材包,商家打包的時候已經排好了順序。
我們不用翻找就能拿齊一套料包,這般體貼真的很圈好感!
?
百力滋也一樣,采用了上下開口的“V字型”設計。
對比傳統(tǒng)的齒輪狀的開口,這個設計其實就是往下多剪了一刀,但拿餅干的時候會方便很多。
?
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改動,就能大大提高消費者的便利性,日本人在包裝設計上真的太用心了!
06
- 倒出器 -
平時我們買這種沒有倒嘴的盒裝果汁牛奶,不僅倒出來的時候很容易弄灑,喝不完的時候還很容易變質,真是令人頭禿。
?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日本人就設計出一種便攜的倒出器。
有了它就不用擔心果汁牛奶會灑出來,而且倒嘴還能循環(huán)使用,環(huán)保性和實用性都有兼顧到,優(yōu)秀~
?
07
- 速凍飯團 -
日本有很多速凍食品,為了把“方便”二字貫徹到底,日本人真是不遺余力地在包裝設計上下功夫。
像這種速凍飯團,一般就是逐個拿出來,然后用小碟子裝著放進微波爐加熱。
?
為了更省事,日本人干脆就把裝飯團的塑料托盤設計成可撕拉的,吃多少就拿多少,直接加熱就完事了。
?
吃起來不沾手,吃完還不用洗碗,這是什么神仙設計啊!
?
08
- 口香糖 -
平時吃口香糖的時候,不知道你會不會有同樣的煩惱:
用一張新的紙巾,把嚼完的口香糖包住扔掉,感覺有點浪費,但是不包又不行,因為會給清潔工帶來麻煩。
?
考慮到這種情況,日本的口香糖商家就在罐子里,放上一疊類似便利貼的小紙片。
?
這是口香糖丟棄紙,給我們專門用來包住口香糖的,是不是超貼心!
09
- 酸奶蓋-
起初為了鼓勵大家不浪費,日本設計師絞盡腦汁讓舔酸奶蓋這件事變得更有意思。
于是,他們在蓋子上藏了一些好玩的標語,讓消費者從中獲得樂趣。
?
后來有都市麗人反映,雖然這樣好玩,可是不夠優(yōu)雅啊......
酸奶制造商一聽,連夜加班研發(fā)了這個“不沾酸奶蓋”。
?
模擬荷葉表面,給酸奶蓋最外面一層進行特殊處理,這樣無論酸奶怎么搖晃,都不會沾在蓋子上了。
真是神奇的黑科技~
?
以上這些貼心的小設計,都只是日本包裝設計中的九牛一毛。
其實還有許多我們以為無法再升級改良的包裝,在日本人手里又達到一個新高度。
比如我們常見塑料盒包裝的雞蛋,基本都是用裝訂機釘起來的,買回家需要用剪刀小心地打開,不然怕劃傷手。
但在日本,這種雞蛋包裝就采用了封條設計,盒子兩側都有膠帶,用手一撕就能輕松打開盒子。
?
這個設計能把盒蓋和盒底分離,收納起來很方便。
?
本以為可以這樣輕松打開的包裝設計已經很優(yōu)秀了,
?
沒想到盒子還能對折起來,讓我們可以更方便地拿餅干。
?
速溶奶茶的盒子設計也一樣。
在不影響使用的前提下,設計師盡量把包裝的開口做到最小,保證盒子的完整度同時,更便于收納。
?
不僅是包裝,日本食品的貼心細節(jié)也無處不在。
居里記得第一次去日本旅游的時候,就被飲料包裝上的各種日期繞暈了。
起初我以為“賞味期限”就是保質期,后來才知道這是商家為了保證食品的口碑特意標注的。其實過了賞味期也能吃,只是美味度可能會稍微減分。
所以賞味期的存在,就是為了讓追求新鮮美味的消費者擁有更優(yōu)選擇。
?
忍不住感嘆一句,日本人的“貼心基因”真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們總是想盡辦法在設計方面下手,帶來極致的細節(jié)服務。
在他們看來,包裝不僅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傳遞實用性和便利性,承載著商家對消費者的重視。
我想,這也是日本設計享譽國際的原因之一吧。
包裝不僅是包裝,還裝著滿滿的人情味和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