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紙吸管喝奶茶,我感覺在嚼廁紙。
奶茶換用紙吸管,我喝出了生啃鞋盒的味道。
難怪感覺奶茶濃稠了,原來是紙吸管泡成了漿糊。
……
2021年1月1日,史上最強限塑令正式執行,餐飲行業無奈將塑料吸管換成了紙吸管。緊接著,紙吸管就連續3次被罵上了熱搜。
數據顯示,僅微博話題#討厭紙吸管的原因#,就有1.6萬人參與討論,1.1億人閱讀。甚至有網友表示,“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我戒掉奶茶是因為紙吸管。”
而在全網惡心、集體嘲諷的同時,紙吸管背后的生意,就像當年共享單車幕后的代工廠一樣,進入了有史以來最火熱的階段。
價格連漲3-4倍、生產設備拆下來論斤都有人買,甚至資本入場,用錢快速堆出了一只年銷2億的獨角獸……
接下來,我們一同看看——藏在紙吸管里的萬億生意。
商家很絕望
一年多花600萬
買來的是投訴與退單
紙吸管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終端餐飲商家。
限塑令頒發之后,餐飲商家開始徹底放棄塑料吸管,改用紙吸管或是PLA等生物降解吸管。這背后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增長。
科技自媒體鋅刻度發布的文章就表示,以12×230規格的吸管為例,如果是普通的一次性塑料吸管,100支也就3.5元有做。但是100支同樣大小的4層紙質吸管,在不加厚、不加LOGO的情況下需要花10元才能批發到。
而更為“高級”點的PLA可降解改性料吸管,100支更是要花15元左右。
界面新聞也有報道顯示,一般來說,一根塑料吸管的成本可以控制在3分錢左右,而紙吸管的成本達到1毛錢一根,是塑料吸管的3倍。
這看上去是一些小錢,但放在銷售規模較大的餐飲商家里,一年可能就要搭進去幾百萬。財經視頻博主《五環觀察室》一期節目嘉賓就表示,平常1年200萬的銷售貨資,而今奶茶品牌需要拿出800萬來采購。
600萬,相當于順灝、天際等A股上市公司2020年的凈利潤。
多花的600萬元,能為這個奶茶品牌帶來多少增長?
答案很遺憾,這純屬花錢找罵。
由于天然屬性受限,紙吸管軟化斷裂、容易泡爛、一股紙味、吸不上小料等問題飽受詬病。這不僅影響餐飲產品的口感,更爆了發出了“因紙吸管戒奶茶”的玩笑。
有飲品店甚至收到用戶外賣備注:“我不要紙質的環保吸管,給我塑料的吸管,沒有就幫我退單。”
該店創始人表示,自打開始換紙吸管,客訴明顯多了,現在10%-20%的客訴都是圍繞紙吸管的。
這是硬傷。作為全球吸管行業的第一品牌,雙童吸管目前也無法解決這個口感問題。其創始人樓仲平坦誠,“再過多少年,紙吸管也無法達到塑料吸管的性能,紙制品并不是塑料制品的完美替代品。”
相較于紙吸管,使用體驗更接近塑料吸管的,其實是PLA吸管。但這種吸管成本高、材料不穩定、保質期短,并沒能成為多數商家的更優選擇。
據介紹,紙吸管的保質期可以達到2-3年,但PLA產品承受溫度不超過55℃,且基本1年左右就會開始降解。
飲品行業垂直媒體咖門曾援引一位飲品店老板的話稱,PLA吸管平均1根比之前的塑料吸管要貴1毛多,加上損耗,相當于每個月就要多出3000多元的“硬成本”。
對于一家小店來說,3000元相當于一個員工的工資了。
廠家挺忙碌
訂單排到5月份
生產線產能大調整
商家端的一致性采購,導致紙吸管短時間進入了供不應求的狀態。
第一財經報道,位于浙江余姚中國塑料城的思卓塑業,目前一個月的紙吸管產能在100多噸,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四五月份。
就算是PLA生物基聚乳酸可降解塑料吸管,訂單也排在了4月以后。
溫州市蒼南縣的一家紙業生產廠家甚至表示,工廠已經24小時滿負荷生產,銷量特別好,供不應求。由于忙不過來,那些在紙盒、紙袋上有印刷需求的訂單已經不接了。
但由于從原來塑料吸管轉產,其生產成本也大幅提升。相較于普通塑料吸管1.5萬元/噸,紙吸管市場價在每噸3萬元左右,PLA吸管的市場價則在每噸5萬元。
雙童吸管也在大規模轉產。從2015年布局可降解吸管以來,這個吸管廠目前80%的產能都轉移到可降解吸管上。
據樓仲平介紹,以前雙童吸管每個月消耗的塑料500-600噸,而今減少了50%左右,剩余部分大多供應來一次性手套、環保袋等產品上。
相反的是,該廠每月消耗的紙,基本上是2018年的10倍。
按2020年的可降解吸管銷售比例來看,紙吸管銷量占比60%,PLA吸管也有30%左右。
這些PLA吸管一般是大型餐飲品牌在采購。例如喜茶,早在2020年11月就開始使用PLA吸管,之后陸續在全國普及了PLA吸管。
收到用戶的投訴和吐槽后,古茗一位研發負責人也在官方微博上發布了誠意滿滿的道歉視頻。其表示,古茗門店近期開始,將紙吸管陸續更換為可降解、更好戳的PLA吸管。
此外,2020年下半年火遍西南的茶百道,也在官方公眾號發布:“跟紙吸管說拜拜,PLA吸管將于春節后陸續上線。”
可降解吸管已是大勢所趨,上游的廠家也紛紛與雙童、思卓一樣轉移產能,而生產紙吸管的設備同樣成為了行業內的搶手貨。
據一家取得進出口標準的設備廠商表示,目前廠內紙吸管生產設備只剩下幾臺了現貨了,廣東訂購廠商較多,河南次之。
據介紹,該廠一臺產能3600-5400支/小時的吸管機,配備了6頭6刀,售價在10萬以上。而市面上同等產能機器,提現貨的價格達到了16萬,下單等待生產的可以少2萬。
而在一些二手平臺上,甚至有人將原價16.8萬的全新機器拆解,論斤售賣配件。
這背后是不是又將出現一條灰產鏈條?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江湖。
?
獨角獸出現
一年賣了2個億
其實不足市場1%
限塑令正式執行不足1月,但這個行業最大的贏家早已注定了。
它不是訂單排到5月份的思卓塑業,也不是全球吸管巨頭的雙童,而是一個叫做恒昇的企業。
資料顯示,早在去年限塑令推出的一個月后,這家公司就迎來了第一輪5000萬融資,由國內一家知名投資機構領投,老合作方“好百年”集團跟投。
早在2015年,恒昇就開始在英國的限塑令中規劃紙吸管業務。到2019年,這家公司有70%的客戶都來自海外,遍布歐洲、北美、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區域,供應超1000萬美元。
2020年國內限塑令逐步推動之后,據稱有數億的紙吸管訂單涌入了恒昇,比以往的訂單幾乎翻了10倍。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超3成的茶飲品牌都由恒昇供應,有意向與恒昇簽約的企業達40多家。
這家廠商之所以受歡迎,在于紙吸管的其中一個痛點被解決,那就是卡料。
珍珠奶茶的珍珠,芋圓奶茶的芋圓,要么是紙吸管太小吸不出來,要么就是吸管內壁強大的附著力粘住這些小料。
有媒體戲稱,僅僅是為了完成“吸”這個動作,就逼得人不得不調動從嘴唇到上顎的每一寸肌肉。不吸到大腦缺氧、腮幫子錯位,永遠成不了馴服奶茶的人類。
巧合的是,恒昇率先引進了粗管包裝機,開始生產粗吸管。按其領導人預計,2020年公司銷售額在3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接近2個億。
但作為所謂的最大贏家,恒昇這樣的銷售不足整個市場的1%。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可降解塑料到2025年需求量可到23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477億元。
按上述紙吸管銷量占比60%的數據計算,這是一個超過280億市場。
是的,讓你把奶茶喝出鞋盒味的紙吸管,一年能賣280億。